皮肤病 第5页
-
桃花治皮肤病五方
桃花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花,每年初春桃花绽放,不仅供人们观赏,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每年3月间,桃花将开时采收,阴干即可入药。桃花味苦,性平。具有利水,活血,通便的功效。可以治疗水肿、脚气、痰饮、积滞、二便不利、妇女经闭等症。 1.治头癣(秃疮) 桃花适量阴干,与桑椹各等份,研为末,熟猪油调和,洗净疮痂,涂于患处。 2.治雀斑 桃花50克,冬瓜仁(去壳)50克,共研细末,加蜂蜜调匀,涂于患处,每日数次。 3.治便秘 鲜桃花瓣4克(干品2克),漂洗沥干备用。粳米100克,加水适量煮粥,再加入桃花瓣拌匀煮沸即食,隔日...
-
李赛美六经辨治皮肤病经验管窥
广州中医药大学李赛美教授行医30年有余, 崇 尚 “六经治百病” , 勤学博识, 善用经方治疗疑难杂 症。 笔者有幸从师侍诊, 得皮肤病验案多例, 每见奇 效, 悉心揣摩, 分享如下。 立足六经病机,证症结合 皮肤病病机繁杂, 表现多样。 现多数医家治疗 皮肤病, 多本于脏腑失调、 气血失和、 邪毒结聚, 从 风、 湿、 瘀、 热、 阴虚论治。 李教授认为, 皮肤病虽有 形于外, 必诸于内, 治须临证察机, 立足六经病机。 六 经病虽是反映外感病发生、 发展、 变化与转归, 但由 于外感与内伤常兼夹, 且经络内属脏...
-
邹铭西治疗皮肤病经验
邹铭西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皮肤病 学专家,从医近 60 载,历任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 医院、广安门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皮肤性病科主 任。对于银屑病、湿疹、荨麻疹、瘙痒症、神经 性皮炎、药物疹、下肢结节性红斑类疾病、多种 皮肤肿瘤,以及红斑狼疮、皮肌炎等结缔组织病 等多种皮肤疑难杂症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丰富的临 床经验。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对其临床治疗皮肤 病的诊疗思路有所体悟,总结如下。 1 先辨病,后辨证,强调诊断的重要性 1. 1 诊断是基础 皮肤科疾病共有 1 400 余种 [1 ] ,种类繁多,诊 断对于指导临...
-
糯米治好小儿怪皮肤病
相传,清代苏州城里有一个财主,这一天,他的儿子突然病了,浑身疼痛难忍,任何人只要一碰他的皮肤,他就钻心样的痛。财主连忙派人去请医生来诊治,可当地的名医都看不出是什么病。这时又有人说是“中邪”了,于是又请和尚道士来做了法事,但他儿子的病仍不见起色,人也因为疼痛折磨日益消瘦。这时,财主想起叶天士来。 叶天士到财主家一看,见那小孩皮肤光洁、不红不肿,看上去丝毫没什么异样,但用手一碰他的皮肤,患儿马上痛得哇哇大哭,再诊脉,脉象也非常的和缓,应该没什么病啊,可是看小孩疼痛的表情,又不像是装出来的。这么奇怪的病,叶...
-
皮肤病中医治疗有明显优势
性味归经、升降浮沉等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过敏性皮肤病同病异治初探 皮肤病病种甚多, 中医治疗有明显优势。在明确 病性的前提下, 中医皮肤病的辨证以整体观念为核心, 审查内外, 整体察病。这就要求临床医生有良好的中 医思辨能力。中医思维方法包括经验思维、 取象思维、 逻辑思维、 辨证思维、 整体思维、 直觉思维、 灵感思维、 正向思维、 反向思维等 [1 ] 。由于皮肤病学是一门以皮 损形态学为特征的临床学科, 直观性较强, 故以取象思 维方法指导皮肤病中医治疗 。“象思维” 是通过取象 比类的方式, 在思维过程中对被...
-
肖定远对皮肤病治疗有独特之处
肖定远,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闽医萧氏外科第七代传人。他从事中医外科临床诊疗60多年,从小就接到受中医世家文化的熏陶,继承了萧氏中医在外科疾病方面的独特疗法,与中医经典著作、各名家学说有机地结合。他对中医外科疾病造诣很深,特别是对皮肤病、疮疡、乳房疾病治疗有独特之处,现将其学术思想总结为以下七点: 重视基础,博采众长 肖定远自临床以来,勤学古训,积极思考,吸取前人经验,融会贯通,理论联系实际,于实践中不断创新,所谓“师古...
-
刘红霞运用外治疗法治疗顽固性皮肤病临证经验
刘红霞是新疆医科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享国 务院特贴专家, 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 继承指导老师, 从医30余年, 在皮肤科领域有较高 的学术造诣。 刘红霞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 发现斑块状银屑病、 白癜风、 神经性皮炎、 慢性湿疹 等顽固性皮肤病, 临床皮损严重, 缠绵难愈, 反复发 作, 极难治疗, 是困扰全球的医学难题。 刘红霞教授 结合西北地区的地域及患者体质特点, 注重辨证、 辨 病、 辨体的外治学术思想, 致力挖掘皮科的外治疗 法, 注重外治药物的安全性, 积极探索非药物疗法, 运用于临...
-
学用审平汤治疗皮肤病
审平汤治疗皮肤病 丁酉之年,木运不及,燥金亢盛,特别是下半年受在泉少阴君火的影响,痤疮、疖肿、银屑病、湿疹、皮炎、紫癜类疾病等发病增加。我自今年9月份学用审平汤治疗皮肤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隋某,女,9岁。口唇周围皮肤出现丘疹、脓疱反复发作2年余。曾在外院诊为嗜酸粒细胞增多性毛囊炎,无痛痒,用过皮质类固醇激素内服治疗半年余,好转但停药则发,其它药物如抗过敏药、抗生素等治疗多日无效,2年来亦辗转应用中药治疗,但收效甚微,于2017年5月份于我处门诊,先后给予中药玉女煎、竹叶石膏汤、犀角地...
-
疥疮是由疥虫引起的皮肤病 处方
疥疮是一种由疥虫引起的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此病易在家庭、学校及人群密集的地方传播。中医认为,多因虫毒湿热,结聚肌肤所致。阴囊疥疮结节非疥虫直接引起,系患者对于疥虫及其代谢产物过敏所致。疥虫虽已杀死,但该处结节往往可持续数月,甚或数年。临床采用复方苦参洗药熏洗治疗,效果满意。 处方:取苦参、蛇床子、百部、千里光各30克。加水2000毫升,煎汤去渣,趁热先熏后洗患处,每日1剂,早晚各1次,每次约30分钟。一般连用7~10剂疥疮结节即可消退。 值得注意的是,患者治疗期间避免搔抓和热水烫洗,否则会影响疗...
-
温成平教授治疗免疫皮肤病的理论思想及治疗经验
温成平论治免疫皮肤病临床经验 温成平教授致力于中医治疗风湿免疫病的临床和科研研究,擅长治疗各类免疫性皮肤病,如湿疹、荨麻疹、银屑病等。现将温教授治疗免疫皮肤病的理论思想及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治病求本,审证求因 温教授认为治病首需识病,尤其是治疗免疫风湿病等慢性病和难治性疾病。识病就是认识到每种疾病的基本矛盾,全面掌握疾病规律,对该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全面的认识,从而在此基础上辨治疾病。而证候之寒热表里虚实,仅是从属于基本矛盾的不同表现。病是本、是纲,证是标、是目,证依附于病。温教授在诊治免...
-
坏疽性脓皮病 溃疡性皮肤病 病例讨论
“淘砌”法是我科赵炳南老医生治疗体表溃疡的一种独特方法。即在治疗体表溃疡时,不但应用化腐的方法,去除掉局部的坏死组织,同时应用生肌的方法,促使局部的组织生长,加速溃疡的愈合。“淘砌”一词来源于赵老的临床实践。赵老解放前治疗一位腿部溃疡的患者,根据中医热盛,肉腐成脓而生疮的理论,治疗时内服大量清热解毒的药物,外用化腐祛瘀的药膏,早期取得了一些疗效,以后无论赵老怎样仔细换药,溃疡变化均不大,赵老百思不得其解。一日赵老在村头散步,恰巧看到一个学龄前的小孩“淘气&...
-
皮肤瘙痒症 虫咬性皮炎 银屑病 预防几种皮肤病
“医生,我的手臂、小腿都被我抓烂了,很痒,晚上都睡不着觉。”入秋后,天气渐冷,62岁的市民李先生饱受皮肤瘙痒的困扰,甚至影响到起居,不得不就医。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肖明辉介绍,天冷后,人体新陈代谢变缓,汗腺以及皮脂腺的分泌量减少,皮肤表面的水分随之减少,导致皮肤干燥。同时,气温的变化使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细菌或病毒的感染,从而患上皮肤病。肖明辉提醒,多事之秋,要预防以下几种皮肤病。 皮肤瘙痒症 秋季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湿度也下降,皮肤容易干燥,引发瘙痒。特...
-
皮肤病的中医外治法在临床的使用
皮肤病中医外治 皮肤病的中医外治法在临床的使用现已登峰造极,几代皮科人将火针、刮痧、拔罐、药浴、中药面膜、脐疗、放血、溻渍、揿针、耳穴贴压、埋针、艾灸、滚轮微针、蜡疗、梅花针、中药渗透、修治这17种外治法收集整理成《皮肤病中医特征适宜技能操作标准丛书》,为中医皮肤科的科研和临床供给了支撑和协助。 重庆市中医院刘素桃、刘毅、刁庆春用临床病例生动地展现了滚轮微针医治对肤质改进所带来的显着效果。滚针的影响效应有促进表皮更新、加快真皮及皮下胶原重塑的效果;一起激活皮肤循环系统。在滚针医治过程中配以不同功...
-
介绍青黛或以青黛为主医治皮肤病的简效方
青黛是由植物马蓝、蓼蓝、菘蓝等的茎叶,经浸泡加石灰水后提取的枯燥色素。因其色青蓝,粉细腻如黛,可作画工上色之染料,也做药用,故名青黛。青黛味咸,寒,主要有清热解毒、凉血、定惊成效,常用于温病热盛、斑疹、咯血、小儿惊痫、丹毒、蛇虫咬伤等。青黛外用乃凉血解毒之良药,用于医治银屑病、湿疹、痄腮、带状疱疹、玫瑰糠疹等,都有较佳效果。药理研讨标明,青黛具抗菌、抗病毒、镇痛、止痒功用。下面就介绍青黛或以青黛为主医治皮肤(或外科)病的简效方。 带状疱疹:青黛10g,龙脑2g,共研细末,香油调匀涂于患处,溃破处直接撒入药...
-
内湿或外湿引起的皮肤病 健脾除湿利水法
用于由内湿或外湿引起的皮肤病,采用此方时须辨别上下内外的部位及寒热虚实的差异。一般来讲,湿邪在上宜微汗之,湿邪在下宜健脾行水之,湿从寒化宜温燥(燥湿),湿从热化宜清利(利湿),实证宜攻逐,虚证宜扶正。另外,脾虚则运化失职,水湿停滞;肾虚则气化不利,水湿泛滥;肺气不宣则膀胱不利,小便不通。所以在临床治疗时又要注意湿与脏腑、湿与六淫的关系。 皮肤病很多与湿有关系,临床表现有皮肤水疱、糜烂、水肿、渗出或皮肤肥厚,缠绵不愈,舌质淡,舌体胖大或边有齿痕,脉沉缓或弦滑。常见病如湿疹,带状疱疹脾湿型,脂溢性脱发,皮肤瘙...
-
火热之邪皮肤病 清热凉血泻火法
用于火热之邪引起的皮肤病,临床上表现有口干,唇燥,发热,烦躁,大便干,小便黄少,舌质红或绛,舌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或浮大而数。临床上表现有皮肤红斑,灼热,出血斑、血疱等,甚至有皮肤红肿热疼,常见于急性湿疹及皮炎类疾患,过敏性紫癜、出血性红斑、大疱性皮肤病、药疹、剥脱性皮炎、皮肌炎、急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常用药物有生石膏、生玳瑁、黄芩、黄连、黄柏、栀子、龙胆草、生地、丹皮、白茅根、紫草根、茜草根、赤芍、地骨皮、大青叶及牛黄散、紫雪散、羚羊角粉或犀角粉等。 01 肝胆湿热,热重于湿者 临床常用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