痈 第73页
-
安徽名医治肺痈方
处方:生黄芪15克,鱼腥草(后下)、生薏仁各30克,败酱草20克,山药、三棱、莪术、制半夏、陈皮、桔梗各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消瘀破症,祛痰排脓。主治肺痈,辨证属热毒蕴结型。肺痈多属现代医学之肺脓肿、球型肺炎、炎性假瘤等。症见发热,咳嗽,胸痛,咯腥臭脓痰或脓血相兼痰,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专家点评:上方取《金匮》薏苡附子败酱散排脓消痈之义,以善补肺气、托疮生新之黄芪易附子,参以大剂清热解毒之鱼腥草,合破症散结之三棱、莪术,复伍陈皮、半夏、桔梗,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消瘀破...
-
治肠痈方 急性阑尾炎术后残端感染
宋某某,女,17岁。2004年8月25日初诊。 患者于10天前突感腹痛,逐渐加重,伴有呕吐、发热(体温38.5℃)。遂到当地卫生院诊治,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1周,临床症状消失出院。出院回家后第3天,患者再次出现发热(体温38.0℃),右下腹(麦氏点)疼痛,遂到县医院诊治,诊断为阑尾术后残端感染,给予保守治疗2天,未见明显好转,前来就诊中医。 诊见患者发热(体温38.0℃),右下腹持续性隐痛,伴阵发性加剧,夜间疼痛加重,消瘦病容,偶有恶心、呕吐。右下腹有术后瘢痕,拒按,舌淡苔黑,脉细...
-
肺脓肿(肺痈)10验方
(1)鱼腥草30g,冬瓜子20g,芦根15g,薏苡仁30g,桃仁6g,桔梗10g,蒲公英15g,甘 草6g。每日1 剂,煎服3 次。 (2)茅根30g,苡米30g,败酱草15g,鱼腥草15g,桔梗10g,地丁15g,蒲公英15g,冬 瓜仁20g,丹皮10g,赤芍15g。每日1 剂,煎服。 (3)鱼腥草30g,桔梗30g。水煎服,日3 次,禁辛辣发物。 (4)金荞麦30g (鲜品100g),猪瘦肉100g。煨汤食用,隔日1 次。 肺脓肿(肺痈)咳血、吐血 (1)仙鹤草15g,藕节3个,白茅根1把,韭菜汁1小杯。水煎,...
-
痈病伴糖尿病及肾性高血压治验
王某,男,66岁。患者因“双膝关节及右小腿痛苦肿胀1周”于2017年11月14日在我科室住院医治。诉1周前因糖尿病、高血压在当地诊所行针刺疗法,医治后呈现双膝关节及右小腿痛苦症状,伴有红肿,不能下床活动。症状进行性加重,故来我院就诊。入院时症见双膝关节及右小腿痛苦,呈胀、灼痛感,自觉发热、无汗,口干,乏力,烧心、反酸、腹胀,纳眠差,小便正常,大便2~3日1行。心肺腹查体未见显着阳性体征,双膝关节肿胀,压痛,浮髌征阳性,右小腿中段内侧可见红肿区,右小腿肿胀显着,皮温高,右下肢末梢血运及皮肤感觉...
-
扁桃体炎扁桃体周围脓肿 喉痈方
组成:天花粉30克,连翘12克,金银花12克,丹参9克,射干9克,玄参9克,制乳香6克,制没药6克,制山甲4.5克,薄荷4.5克。水煎,每日1剂分3服,炙山甲研粉,分3次吞服。 主治: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扁桃体周围脓肿,咽后、咽旁脓肿。 解析:本方为贵州名医王聘贤的经验方。高热恶寒,咽喉部焮红剧痛,局部红肿高突,张口困难,吞咽不便,此因风热毒邪外侵,阳明积热内应,又有七情郁结,故当清热解毒,散血化腐排脓。本方类仙方活命饮,乳香、没药、穿山甲活血止痛,消肿去腐,生肌排脓,合以天花粉等清热解毒利咽...
-
温阳清热治疗肠痈 温肾暖脾治疗泄泻
温阳清热治疗肠痈 张师运用附子配大黄治疗正虚的热毒之症。 病案举隅 患者张某,女,67岁。2000年5月15日就诊。主诉:右下腹疼痛2周。现病史:右下腹疼痛2周,局部可触及包块,经抗生素治疗1周,仍发热,38.5 ℃,腹痛,尚有包块。舌质淡红,苔黄腻,脉细无力。西医诊断:慢性阑尾炎。中医诊断:肠痈。辨证:正气不足,湿热壅滞,瘀结肠中。治以温阳扶正,清热解毒,行气活血,排脓去结。处方:制附子(先煎)15 g,生大黄(后下)15 g,牡丹皮15 g,冬瓜仁30 g,败酱草30 g,桃仁9 g,薏苡仁15 g...
-
肠痈,肠道湿热,阻滞气血,验方案
李某,女,54岁,2005年10月12日初诊。右半结肠癌术后4个半月,T2N0M0(癌症中期远近淋巴没搬运)。病理:高分解腺癌,达浅肌层。淋巴结搬运0/12,口服希罗达。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史。刻见患者体质尚可,自述胃口尚可,有时口干,饮水不多,有时腹胀,大便每日3次,有时有黏液,时干时稀,有下坠感,小便赤。舌红,苔黄腻,脉沉细。 诊断:(肠道湿热,阻滞气血)肠痈。 治则:清利湿热,调度气血,软坚散结。 方药:芍药汤化裁:黄芩10g,黄连10g,广木香10g,当归10g,焦槟榔15g,杭...
-
浊毒内阻肠痈(急性阑尾炎)治疗中药方
曾某某,女,16岁,学生,2012年5月15日初诊。患者以“腹痛2天,呕吐1次”就诊。患者两天前吃烧烤食物后,始感腹痛不适,未重视,次日腹痛加剧,呕吐1次后,前来就诊。 刻诊:发热(体温39.8℃),腹痛,麦氏点轻微按压痛、拒按、反跳痛,舌边紫,舌苔黄,脉数。 诊断:浊毒内阻肠痈(急性阑尾炎)。 治疗:①食用纯稀饭,禁食其他食物。②静脉滴注妥布霉素注射液8万单位和替硝唑注射液0.8克,每日1次。③中药:败酱草15克,厚朴10克,牡丹皮10克,蒲公英30克,鸡血藤...
-
肠痈 肠道的痈肿 中医治疗法及所用方药
李应存运用敦煌泻肝清毒调气血法治疗老年肠痈经验 李应存教授是我国敦煌医学专家,敦煌医派代表人物,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敦煌医学特色专科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敦煌医学学科带头人,主编或参编著作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临床善用敦煌医学理论与敦煌医方治疗疾病,疗效显著。李应存教授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提出敦煌医学理法新用观,如针对肝实证及兼证,在辨证使用敦煌大、小泻肝汤的基础上,提出敦煌泻肝实脾法、泻肝宣肺法、泻肝补肾法、泻肝养心法等治疗大法,已成为敦煌医派领域的...
-
萎缩性胃炎以痈论治 反流性胃炎要大补元气
国医大师李玉奇近50年来,专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癌前病变、消化性溃疡的研究,在辨证治疗慢性胃病方面积累了独特的经验。现将随师临诊期间所学总结报告如下。 萎缩性胃炎以痈论治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反复难愈,病程较长。临床上治疗萎缩性胃炎多以胃脘痛辨证施治,常不能获得满意疗效。 李玉奇提出萎缩性胃炎应以痈论治,认为萎缩性胃炎的成因是由郁变瘀,由瘀变腐,由腐而成痈。在治疗上主张以痈论治,采用扶正补脾、去腐生新之法。常用方剂:黄芪20g,党参20g,薏苡仁20...
-
急慢性阑尾炎 中医消痈排脓方
张鸿谋,男,1939年出生。1966年毕业于兰州医学院医疗系(现兰州大学医学部),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甘肃省著名中医,首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他擅长肝内胆管结石、胆囊胆管结石、胆囊炎、胃炎、肾结石、阑尾炎、风湿病关节炎、肿瘤、肠梗阻等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组成:大黄9~15克,牡丹皮9克,生薏米30克,桃仁10克,冬瓜子30克,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黄芩10克,芒硝9克。水煎服。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 主治:急慢性阑尾炎,脓未成者,右下腹部疼痛,腹...
-
支气管炎反复感染肺痈成痈期 方用化湿败毒方合清金化痰汤加减
慢性支气管炎是支气管黏膜、气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且伴有喘息为主要症状。由于老年人呼吸道局部免疫功能下降,容易造成呼吸道的反复感染,致使病情加重,因此予以积极治疗尤为重要。 慢性支气管炎属中医“咳嗽”范畴,该病多由外感六淫如风、寒、燥、热之邪侵犯机体或内伤所致。如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咳嗽》载:“则咳嗽之要,止惟二证,何谓二证?一曰外感,一曰内伤而尽之矣。”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大多由于外感咳嗽未及时治疗,久而化热,...
-
治痈疽 以补阳还五汤四妙勇安汤加味
孙某,男,21岁,门诊病例。 2010年1月6日初诊:双足趾疼痛、发热13年不愈,足趾色黑、肿胀,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数。 辨证:气虚血瘀,热毒阻络。 治法:补气活血,清热通络。以补阳还五汤、四妙勇安汤加味。 组方:黄芪20克,当归尾10克,赤芍10克,地龙10克,川芎6克,红花4克,桃仁10克,金银花30克,玄参10克,生甘草10克,水蛭粉6克,煅乳香10克,煅没药10克,紫草10克,炮山甲10克,黄连4克,黄柏10克。15剂,水煎服。 2010年1月22日二诊:左...
-
颈部疼痛 瘿痈案处方
瘿痈案 患者某, 男, 46岁, 2015年9月12日就诊。 自述颈部疼痛1个月, 头晕, 舌苔白, 脉弦略数。 彩超: 甲状 腺肿大, 下极弥漫性回声不均匀减低, 甲状腺左叶内 小结节。 甲功: FT3: 4.36pg/mL, FT4: 1.98pg/mL。 西 医诊断: 亚急性甲状腺炎, 中医诊断: 瘿痈, 证属气滞 痰凝。 处方: 柴胡15g, 白芍15g, 姜黄15g, 牡丹皮15g, 浙贝母15g, 连翘20g, 板蓝根25g, 郁金15g, 川芎15g, 甘草15g, 陈皮15g,...
-
千金苇茎汤 治疗热毒壅肺痰瘀互结之肺痈的主方
千金苇茎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原是治疗热毒壅肺、痰瘀互结之肺痈的主方。成都市名中医梁万发运用千金苇茎汤治疗湿热咳嗽收效较佳,现将验案二则整理分析如下。 案一 杨某,女,47岁,2023年8月18日初诊。主诉:干咳少痰2周余。患者近2周出现干咳少痰,咳痰色白黏稠,脘痞不适,困重乏力,口干,口苦而黏,大便黏滞不爽,伴咽喉不适。舌质微红,苔黄腻,脉滑数。查体:咽喉肥厚肿胀。 诊断:湿热咳嗽。 处方:芦根30g,桃仁10g,薏苡仁30g,冬瓜子15g,桔梗15g,连翘30g,蜜桑白...
-
大黄外治痈肿经验
一、清热解毒疗痈肿疔疮。 痈肿疔疮、无名肿毒:大黄末15克,以鸡蛋清调匀,涂敷患处,或米醋调敷,每日换药1次。成脓者加皂荚刺末10克。 丹毒、腮腺炎:取大黄末15克,鲜紫花地丁30克,鲜侧柏叶20克,共捣烂如泥,敷患处。 乳腺炎:取大黄末30克,白芷、紫花地丁各15克,乳香、没药各10克,共研细末,以酒醋各半调和为软膏状,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 辅治阑尾炎:大黄、芒硝各30克,大蒜20克,鲜败酱草50克,鲜紫花地丁40克,共捣烂如泥,外敷麦氏点(位于右侧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每日换药1次。...
-
夏季的易患疾病 皮肤疮痈心脏病类疾病
炎热难熬的夏季,有哪些该注意的常患疾病呢,又该如何预防呢?下面让我们跟着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的贺娟老师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1. 皮肤疮痈 《黄帝内经》说“诸痛痒疮,皆属于火”,言下之意就是疮痈类的产生与暑热火邪关系最为密切。到了夏季,因为火热之邪侵入人体,则腐败血肉,而导致疮疡的产生。 有的是表现为皮肤零星疖肿,有的是表现为泛发性疮痈。虽然皮肤疮痈本身并非大病,但如果热毒不能控制,常易导致热毒四溢的病变,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说,就是引起菌血症、败血症,甚至引发肾功能的损伤...
-
蒲公英清热解毒的良药 消痈通乳汁
有人说,没吹过蒲公英的童年是不完整的。确实蒲公英给很多人留下了难忘的童年回忆。那团白色的绒毛轻轻一吹,很多烦恼也被吹远吹散,那种简单纯朴的快乐让人记忆犹新,虽然只是短暂的一瞬间。 •营养丰富的野菜,生熟皆美味 蒲公英有很多别名,比如黄花地丁、婆婆丁。特别是婆婆丁这个名称,颇有怀旧意境,让人联想起外婆的厨艺和久违的美味。很多城里人到农村田野间采摘蒲公英,一来是因为辨识度高,二来是因为口感好。实际上,蒲公英浑身是宝,生吃可以将其的鲜嫩茎叶洗净,沥干蘸酱,略有苦味,鲜美爽口。凉拌也很简单美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