痈 第71页
-
中医治腹皮痈效佳
腹皮痈是一个中医外科疾病病名,指生于腹部皮里膜外之痈疮者。病名出自《外科大成》卷二。该病多因饮食不节,或内伤七情郁滞化火而成。亦名腹痈、肚痈。现在临床并不多见。但是此病治疗起来并不是很容易,一般自然病程较长,需要15-20天,西医在脓成后会切开引流。但是如果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而且还能明显缩短病程。笔者最近治疗一例此患者证实了这个事实。 患者虞某,男,50岁。系安徽省宿松县某委主任,因为工作关系很多人都要找他办事,应酬较多,所以三天两头在外吃饭喝酒,美酒佳肴不断,血压高、血脂高。正符合...
-
治疗疖痈的中成药
疖是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常常扩展到皮下组织,多发生于皮脂腺丰富的头、面、颈、背等处;痈则是多个相邻的毛囊和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或者由多个疖融合而成,一般好发于较粗厚的皮肤部位,比如颈、背部,多见于成年人。临床上采用中成药外治法巧治疖、痈,往往具有疗效显著、使用方便、药源丰富、价格适宜的优点,现详细介绍如下: 六神丸:取六神丸20粒,鱼石脂软膏适量,将六神丸研为细末,与鱼石脂软膏混合均匀备用。局部常规消毒清洗后,将药膏摊于敷料上外敷患处,并用胶布固定。每天外敷一次,连续用药4~5天可愈。该...
-
几种外用治疗疮痈疔毒的膏药方剂
自古以来,药膏都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其使用方便、药力可直达病所,不良反应小,特别适用于局部病变。正如《普济方》所言:“诸疮之证,或肿或溃,或硬或软不差者,皆藉以膏剂去臭腐、排恶汁、化死肌、生良肉者,正以此也。”笔者根据临床经验,搜查并整理了几种外用治疗疮痈疔毒的膏药方剂,供参考。 寒水石膏(源自《普济方》) 配方 寒水石60克,羊蹄根、滑石、大黄、汉防已各30克,白蔹12克,木香、附子、丁香、榆白皮、莽草、半夏、玄参各15克,黄连10克,赤小豆90克,甘草20克,蜂蜜适量,生地黄汁150克。 功效 治...
-
痈疽病 中医皮外科的临床
《内经》中有关痈疽病的理论丰富,至今仍指导中医皮外科的临床。笔者在此简要总结如下。 《内经》的痈疽病泛指一切疮疡证。其中,多发于皮肤、肌肉,甚则深入骨髓者,称为外痈;也有生于内脏者,称为内痈。痈疽的形成,主要由于感受风寒之邪,侵入营血,郁而化热,热腐肌肉而为肿为脓。 《灵枢·痈疽》说:“夫血脉营卫,周流不休……寒邪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不通则卫气归之,不得复反,故痈肿。寒气化为热,热胜则腐肉,肉腐则为脓。”《素问·生气通天论》又说:“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也有因于喜怒不节,饮食失宜,导致...
-
治痈疽 中医大师张灿玾内外合治托毒外出
张灿玾教授简介 张灿玾(1928年7月一2017年9月),男,汉族,中共 党员,山东荣成人。山东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中华 诗词学会会员。1949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山东 省名中医药专家。先后承担和完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 点课题多项,出版《针灸甲乙经校注》、《素问吴注》、《松峰 说疫》、《经穴解》、《石室秘录》校点等10多部中医古籍。 2009年.被评为首届“国医大师”。 痈疽是一种毒疮,发生于体 表、四肢、内脏的急性化脓性疾 患。痈发于肌肉,红肿高大,多 属于阳症,疽发于骨之上,平塌 色暗,多属于阴症...
-
痈疮 即痈疽恶疮溃疡 黄豆外敷
黄豆,又称大豆,属普通食物,一般不直接入药(经过发芽成大豆黄卷后可作药用)。从药效视点看到,大豆有健脾宽中,润燥消水、清热解毒、益气等功效,可治疳积泻痢、腹胀羸瘦、妊娠中毒、疮痈肿毒、外伤出血等。大豆外用能看病多种皮肤病,如《本草经》曰:“生大豆,味甘平,涂痈肿,煮汁饮……止痛。”《随息居饮食谱》也有“治诸痈疮:黄豆,浸胖捣涂”的记载。 研讨标明:大豆主要成分大豆异黄酮类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所含大豆皂苷还有改善炎症作用。据古今材料记载:大豆略炒后研末,调生姜汁和蜂蜜为膏可治折伤红肿;煮半熟...
-
治子痈 急性睾丸炎 龙胆泻肝汤
阴挺治案黄某,女,40岁。 2013年5月7目初诊。带下量 多,色黄而臭,阴部灼热,瘙痒疼 痛,心烦易怒,难以名状,平素常 阴部下坠,近来尤著,不能坐凳, 就诊时唯有站立。妇科检查:子宫 脱垂,宫颈糜烂,外阴部溃疡,带 多色黄成块。证属肝经湿毒下注, 洽以清泄化毒利湿之法。拟方:龙 胆草、山栀子、黄柏、地肤子各10 克,柴胡4克,车前子、泽泻各12 克,生地15克,土茯苓30克,升 麻、制大黄各5克。水煎服,每日 1剂,连服6剂,配合外洗方f金银 花、紫花地丁、蒲公英、蛇床子各 30克,黄连6克,苦参15克,黄 柏...
-
治妇科乳痈 子宫脱垂 阴道干涩方
治乳痈方 处方:露蜂房适量。烧炭,研成粉末,每日取lO克,水煎分3次服。 主治:乳痈(化脓性乳腺炎)。郑涛 治子宫脱垂经验 方法:取赤石脂30克,金银花、紫花地丁、蒲公英各20克,蛇床子、苦参、黄柏各15克,枯矾10克,黄连6克。水煎熏洗会阴部,2日l剂,每日2次,每次20~30分钟。 主治:子宫脱乖。 罗毅华 治阴道干涩症方 沙参30克.天冬50克.百合20 克,乌梅20枚,猪皮(去内层脂质) 1000克,姜5片。料酒50毫升。上7味共入沙锅.文火炖3 小时,待猪皮烂后加入少许...
-
乳痈初期服金桔汤
哺乳期乳痈为在产妇机体抵抗 力降低,乳汁瘀积的基础上,由细 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初期乳 痈患者表现为乳房肿痛,有硬结, 局部皮肤红肿热,但未形成脓肿。 乳房属肝胃二经,乳痈多因经络受 阻,气血凝滞而成结块。金桔又名 金枣、金柑,果生食或制作蜜饯, 其味甘酸、性温,与陈皮、佛手相 近,具有疏肝理气、解郁散结之功 效。用金桔治疗乳痈初期,疗效确 切。 方法:取金桔7枚,加水300 毫升,小火煎至200毫升,取液分 2次饮服,取果1次嚼服。服用3 天为1个疗程,可连用2个疗程。 治疗期间不服用任何其它药物。据 报道...
-
裴正学治浆细胞性乳腺炎“粉刺性乳痈”病案
浆细胞性乳腺炎,简称浆乳。浆乳不是细菌感染所致,而是导管内的脂肪性物质堆积、外溢,引起导管周围的化学性刺激和免疫性反应,导致大量浆细胞浸润,故称浆细胞性乳腺炎。该病反复发作,破溃后形成瘘管,可以继发细菌感染,经久不愈。 浆乳发生与乳头发育不良有关,乳头凹陷畸形也必然造成导管的扭曲、变形。导管就很容易堵塞,导管内容物为脂性物质,侵蚀管壁造成外溢,引起化学性炎症,形成小的炎性包块。 裴正学认为本病属于中医学之“粉刺性乳痈”范畴。属肝郁气结,寒痰凝滞之证。治疗宜用以下4法:...
-
乳痈促进脓毒消散 中医外治方
外治方 成脓期应及时切排引流,溃后除引流外,还应外敷清热解毒,收敛生肌中药,以促进脓收病愈。郁乳期及早使用外治方,可促进脓毒消散。 1.中成药外治方 ①金黄散:金黄散适量,用凡士林调匀外敷患处,包扎[占J 定,每日换药1次。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⑦紫金锭:紫金锭40粒,放人开水中研为稀糊状,均匀涂于双层纱布上,外贴患处,包扎固定,每日换药2次,连续 3~5天即可。可活血解毒,消肿止痛。 ③七厘散:七厘散5克,大黄粉50克,混合均匀,加凡士林适量调为软膏备用。按患处面积大小,将药膏外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
-
急性乳腺炎 乳络瘀滞方治乳痈
马某某,女,29岁。2013年8月4日初诊。 患者于2月前足月顺产一男婴后,乳汁较少,担心乳汁不通,影响胎儿喂养,自行反复挤压双乳,乳汁逐渐增多。半月后,乳汁量多,每次孩子不能吸吮完,逐渐出现双乳房有刺痛感。求诊几位西医,畏及影响婴儿,未给予药物治疗,嘱其热敷,疗效不显,前来就诊中医。 诊见患者体胖,无发热,双侧乳房有包块感,右侧为甚,时有乳房刺痛,偶有牵扯腋下疼痛。婴儿发育正常,乳汁较多,孩子每次不能吸吮完, 舌淡苔厚腻,脉洪数。 西医诊断:急性乳腺炎。 中医诊断:乳痈,证属痰浊内阻,乳络瘀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