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桂枝汤 第5页

桂枝汤 第5页

  • 自汗多汗2年 桂枝汤加味治疗

    自汗多汗2年 桂枝汤加味治疗

      王某某,男,40岁。2007年5月初诊。患者自汗、多汗2年。经深圳多家医院体检、化验正常。B超报告轻度脂肪肝。先后服中西药皆不能止汗。刻诊:面白体胖,动则汗出,额头及颈皆见汗出,口渴欲饮,心烦气燥;神倦思卧,喜饮凉茶,大便干结。舌肿苔薄,有齿痕,脉象浮缓。辨证为气虚肺卫不固,腠理疏松而自汗。处方:桂枝10克,白芍10克,黄芪30克,炒枣仁20克,煅牡蛎30克,龙骨30克,浮小麦20克,大枣10克,炙甘草6克。7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饭后服。   二诊:汗出减少,心烦平,神倦乏力有好转,守原方再...

  • 自汗出汗过多 桂枝汤证

    自汗出汗过多 桂枝汤证

      杨某,男,67岁。因汗出过多与2010年7月6日初诊。体虚容易感冒,汗出多天,头痛,微热,恶风,稍进食则汗出不止,口干,不能进食寒凉之物。既往患有心脏病、风湿病。患者精神差,舌质淡,苔厚腻,脉沉细(轻取则浮),曾多方求治,疗效不明显。观其脉证符合桂枝汤证,遂予炙黄芪30克,炮附子6克(先煎),桂枝15克,白芍12克,生姜6克,炙甘草6克,大枣6枚。3剂,水煎温服,日2次。   7月11日二诊:患者自述服上方后一剂则汗止,余无不适。此次因不慎受凉感冒又头痛,低热汗出,疲乏无力,口干,舌淡苔厚腻,脉浮细,给予炙黄芪...

  • 桂枝汤配伍要义及应用

    桂枝汤配伍要义及应用

      《伤寒论》中的第一个方子就是桂枝汤,《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以桂枝汤加减变化而出的桂枝汤类方有20余首之多。   桂枝汤不仅用于外感太阳、少阴中风营卫不和之证,而且大量用于内伤杂病阴阳不和之证,正如清代医家徐忠可在《金匮要略论注》中所说:“桂枝汤,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因其配伍严谨,适应症广,历代临证广为应用至今而疗效卓著,被后世誉为“群方之冠”。   桂枝汤的方药、剂量配比为: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

  • 面部潮红处方:桂枝汤化裁

    面部潮红处方:桂枝汤化裁

      面部潮红(营卫不和)   病案:金某,女,68岁。阵发性面部潮红1个月。   2010年4月13日初诊:患者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面部潮红,无汗出,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缓。   诊断:面部潮红。   证属:营卫不和。   辨证:患者营阴不足,阴不制阳,卫阳亢盛,发为此病。   处方:桂枝汤化裁。   药物组成:桂枝10克,白芍15克,生姜3片,甘草10克,大枣6枚,仙鹤草30克,水煎分两服,一日一剂。   2010年4月20日二诊:面部潮红同前,无汗出。上方加紫苏叶...

  • 治脂膜炎 用柴胡桂枝汤合白虎汤加味

    治脂膜炎 用柴胡桂枝汤合白虎汤加味

      安某,男,34岁,银行职员,1997年3月6日初诊。   诉:皮下结节,发热,反复发作2年,加重4个月。患者2年来无原因,胸、腹、背、四肢不断散在发生皮肤红斑,皮下结节,伴有发热。初期局部红肿斑块,疼痛,小如钱币,大如掌面,伴有畏寒,发热,肌肉关节疼痛,倦怠,纳减,恶心等症状。7~10天后红肿面积缩小,局部变硬,颜色变暗,形成皮下结节。小者如花生米大,大者如核桃,少数局部化脓感染。一般3~4周,少数1年以上消退。   患者每年冬季发病少,其他季节天气变化加重。素常自汗,易患感冒,饮食可,两便调。近4...

  • 张仲景使用桂枝汤来调理多病

    张仲景使用桂枝汤来调理多病

      桂枝汤是《伤寒论》的第一首方,后世称之为“群方之冠”。张仲景使用桂枝汤的范围特别广泛,是《伤寒论》中庞大的症候群之一,张仲景既用它治外感病,也用它治内伤杂病。但无论将它用于哪个证候范围,都有汗出、恶风的表现,汗出、恶风就是使用桂枝汤的主症,反映了营卫不和的病机。   什么是营卫不和呢?原来人体内有许多重要的气,如营气、卫气、宗气、肾气等等,它们都是参与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分子。营气,是主管营养的,所谓营者,营养也,运行于血液中,是血液的重要组成成分。卫气,顾名思义,是保卫人体的气,...

  • 桂枝汤功在“祛邪”

    桂枝汤功在“祛邪”

      韩某,女,58岁。2012年4月11日初诊。   近10余年来汗多如洗,时时烘热汗出,冬轻夏重。伴见睡眠欠佳,手足心热,口疮屡发,喜饮冷。舌质暗红,舌苔黄白,脉弦缓。   另,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   笔者认为证属太阳、少阳合病,治以调和太阳、少阳为法,方用柴胡桂枝汤加减。   处方:柴胡9克,黄芩12克,桂枝9克,生白芍12克,姜半夏9克,茯苓15克,炒莱菔子12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生薏仁15克,炙甘草3克。3剂水煎服。   2012年4月14日二诊:睡眠好转,但汗出...

  • “夏热第一方”桂枝汤

    “夏热第一方”桂枝汤

      桂枝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对很多人来说用来治疗感冒是十分常见的。但是除此之外,桂枝汤还有其他很多的疗效。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马军说,“岭南无伤寒”这个观点,其实是不准确的。在现代社会,空调以及其他避暑工具的普及,人的体质也并没有十分明显的地域区别,伤寒应该是无处不在的,因此桂枝汤不仅对感冒有用,对于风湿、头痛等伤寒病症都是有效的。而桂枝汤可以说是“夏热第一方”。   方解:桂枝汤由5味药材组成: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 麻黄汤,桂枝汤均出自张仲景《伤寒论》

    麻黄汤,桂枝汤均出自张仲景《伤寒论》

    麻黄汤和桂枝汤证治推论 麻黄汤、桂枝汤均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同为伤寒病太阳证代表方。然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用于风寒表实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麻黄汤主之”[1]。 麻黄桂枝形型有异,卫营有别 柯琴《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卷上:&...

  • 桂枝汤合右归丸加减治自觉脊背串热甚时如灼

    桂枝汤合右归丸加减治自觉脊背串热甚时如灼

    雷某某,男,50岁,2011年6月28日初诊。患者于半月前患腹泻后,自觉脊背串热,甚时如灼,时串至下肢至足,无汗时热感加重,如有汗出则自觉减轻,且有上午轻、下午重,子夜后自然汗出而热感随退的规律,背热时试体温正常,并有腰痛,便溏,口干不思饮之症。患者两年前曾连续三年患上述症,每次皆数月方愈,病重时常有发冷发热,热重时则大汗出,汗后倦怠无力,甚则卧床不起。日前曾服生地、知母、白芍、地骨皮、鳖甲、胡黄连等清热滋阴药一剂后,上症加重。刻诊:面色萎黄,舌淡,有齿痕,苔薄白滑,脉寸微关尺略见弦滑,沉取无力,按肤无热。...

  • 桂枝汤为《伤寒杂病论》经典方剂

    桂枝汤为《伤寒杂病论》经典方剂

    桂枝汤为《伤寒杂病论》经典方剂,它选药精当,组方严谨,应用得当,疗效甚佳。现举一典型病例说明之。   李某某,男,36岁。2016年10月8日初诊 自述平素易见恶风,易汗出,常见鼻敏感,凡遇冷风一吹,轻则鸡皮疙瘩,重则外感咳嗽,日久难愈,纳食还可,二便调,睡不太宁,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缓,尺脉偏沉。   辨证 脉证合参,属营卫不和之证。   治则 调和营卫,固表驱邪。   方药 桂枝汤合玉屏风散加味:桂枝12克,白芍12克,白术15克,防风5克,黄芪30克,生姜5片,大枣5枚,...

  • 桂枝汤的剂量

    桂枝汤的剂量

    热带的桂枝、生姜,北方的芍药、大枣,还有产自西北的甘草,这些食物或药物跨越了不同地域,是谁最先把他们配在一起的呢? 传说是商代的一位精于烹饪的大臣伊尹用他那高明的烹调技术配制的。早在公元前200多年的《吕氏春秋》中就记载了伊尹和商汤的一次谈话,其中就谈到了“阳朴之姜,招摇之桂”等许多道地物产、烹调用料等问题。这里的阳朴是古代蜀郡的地名,招摇是山名,有人说在广西,有人说在广东,总之是南方的山。所以,传说中伊尹从烹饪里调配出“桂枝汤”还是极有可能的。...

  • 桂枝汤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汤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加附子汤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东省名中医刘启廷,从事中医70年,对中医经典深入研究,娴熟于胸,善于借经方之精炼、时方之轻灵,临床用药量少效著,直中病所,以简便廉验著称。《伤寒论》是辨证论治的专著,被历代医家誉为方书之祖,临床辨证时每循其法,取方用药,得心应手,疗疾去病,收效卓著。现将学习刘启廷临床运用《伤寒论》中桂枝汤及其类方的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桂枝汤 原文: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桂枝汤主之。 辨证要点:发热,恶风,自汗,头痛,鼻塞,干呕,舌苔薄白,脉浮缓。...

  • 治胸痹之症 栝蒌薤白白酒汤 栝蒌薤白半夏汤 枳实薤白桂枝汤

    治胸痹之症 栝蒌薤白白酒汤 栝蒌薤白半夏汤 枳实薤白桂枝汤

    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中,张仲景记载了治胸痹的栝蒌薤白白酒汤、栝蒌薤白半夏汤和枳实薤白桂枝汤。此三方均以栝蒌实、薤白为核心药物,或伍白酒,或配白酒、半夏,或与枳实、厚朴、桂枝同用,其立意在于辛开苦降以通阳散结,使胸中气机宣畅,则痹痛之症自除。 栝蒌薤白白酒汤 胸背气痹不通,而症作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因上焦阳虚,胸阳不振,故寸口脉沉而迟,中焦气滞停饮,故关上之脉小而紧数,用栝蒌薤白白酒汤治之。方中栝蒌实为栝蒌根之子,味甘、微苦而寒,其性顾根,实具坠降之意;盖栝蒌...

  • 天下第一方 桂枝汤 方中五药不可缺一都是主角

    天下第一方 桂枝汤 方中五药不可缺一都是主角

    桂枝汤可谓天下第一方,方中五药,不可缺一,都是主角,天工之制也。清代柯韵伯曰:“此方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解肌发汗、调和营卫之第一方也。凡中风、伤寒、杂症,脉浮弱,汗自出而表不解者,咸得而主之,其他但见一二症即是,不必悉具矣。”该方用以治自汗、盗汗、虚疟、虚痢,随手而愈,因此知仲景公之方可通治百病。故而清代温病大家吴鞠通将桂枝汤列为其著作《温病条辨》第一方,也就不难理解了。医家虽多有贬义,认为其诬圣误世,是因不解仲景公辨证施治之精义也。我的老师、已故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

  • 多发性肌炎方用四君子汤四逆汤合桂枝汤加焦三仙

    多发性肌炎方用四君子汤四逆汤合桂枝汤加焦三仙

    多发性肌炎是以四肢近端肌肉受累为主要表现的获得性肌肉疾病,它与皮肌炎、散发性包涵体肌炎、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等同属特发性炎性肌病。最常受累的肌群为颈屈肌及四肢近端肌,表现为平卧位抬头费力、举臂及抬腿困难,严重者可累及延髓肌群和呼吸肌,出现吞咽、构音障碍等,约三分之一的患者有肌肉疼痛。多发性肌炎以中青年发病较多,儿童极少见,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本病通常在数周至数月内达高峰,全身肌肉无力,严重者呼吸肌无力,危及生命。广东省德庆县中医院中医经典科采用中医药为主导的方法治疗1例多发性肌炎患者,收效显著,现分享一则验案如下。...

  • 桂枝汤 处方来源 常规用法 功能主治

    桂枝汤 处方来源 常规用法 功能主治

    名方是历代名医名家临床经验和智慧的结晶,依法遣治,收效甚佳,为后世学者所习之、崇之、用之。如医圣张仲景治疗太阳病表虚证的桂枝汤、治疗少阳证的小柴胡汤,李东垣治疗脾虚气陷证的补中益气汤等,每一个名方都有它相对固定和特有的适应病证。然而,在临床沿用过程中,后代医者或遵异病同治之旨,或据现代药理研究结果,逐渐将其应用于原适应证之外的一些新病症,并取得确切疗效。为进一步发掘名方的潜能与新用,助提临床疗效,特邀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人大代表庞国明教授团队组稿撰稿,开设《名方新用》专栏,旨在能为学用、推...

  • 从桂枝汤药量比例变化谈开去

    从桂枝汤药量比例变化谈开去

    王俩宜 湖南平江县南江镇博爱中医门诊部 《伤寒论》在强调药物配伍同时,对药物用量亦有颇多斟酌,在相同的药物组成中,用量不同,产生的效应有别,治疗的病种亦各不相同;反之,不同病证用药量或药物间的比例不同,即使同一病证,因证情轻重不同,其药量或药物配伍比例亦不相同,这一规律在《伤寒论》中被充分体现。 兹就桂枝汤药量比例增减变化和所治病证分析如下。 桂枝汤分析 《伤寒论》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

  • 喝桂枝汤治“空调病”

    喝桂枝汤治“空调病”

    当人们从室外走进空调房时,毛孔会因受冷而闭塞,尤其是出汗的人,汗出到一半,就把湿气和邪气关在皮肤内,容易出现流清涕、怕风、头痛等症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空调病”,而这“空调病”恰恰类似于中医里的“桂枝汤症”(症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所以一般的“空调病”喝点桂枝汤就可以了。 服用方法取桂枝(去皮)、芍药、生姜各9克,大枣(切)12枚、炙甘草6克。水煎服,吃完后再喝点热粥,以“...

  • 《伤寒论》哪些原文是桂枝汤的适应病证

    《伤寒论》哪些原文是桂枝汤的适应病证

    《伤寒论》中的桂枝汤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方剂,它有五味药组成,配伍有两组,一组是辛甘化阳的药,一组是酸甘化阴的药。辛味的桂枝、生姜祛风散寒,配合甘味的甘草、大枣辛甘化阳,可助卫阳;酸味的芍药,配合甘味的甘草、大枣,可以养营阴,来针对营阴外泄的自汗出。因此具有发汗祛邪不伤正,敛汗养营不留邪的特点,具有双向调节作用。那么在《伤寒论》的太阳病篇中,有哪些原文是桂枝汤的适应病证呢?   太阳中风 原文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

  • 桂枝汤病机是卫强营弱导致营卫失和

    桂枝汤病机是卫强营弱导致营卫失和

    “荣气和”见于《伤寒论》53条:“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五版《伤寒论讲义》解释道:“荣气和:荣气,即营气,对比卫阳言即营阴。和,平和、正常,未发生病理变化。柯韵伯说:‘和者,平也。’”引用柯韵伯观点,解释是营阴生理功能正常,即53条营卫不和,本质是卫气生理功能失常造成的。《医宗金鉴》云:“言病有时...

  • 伍炳彩运用柴胡桂枝汤治验一则

    伍炳彩运用柴胡桂枝汤治验一则

    国医大师伍炳彩是江西中医药大学教授,其治学严谨,勤求古训,临证善用经方。下文为伍炳彩运用柴胡桂枝汤治疗头两侧紧束样疼痛验案一则。 方证解析 柴胡桂枝汤见于《伤寒论》第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其中发热恶寒、肢体疼痛为太阳表证未解、风寒束表之象,呕吐、心下支结为邪气内传、少阳枢机不利、胆热犯胃之证,太阳表邪未解而又并入少阳,形成太阳少阳并病,而微字说明病症俱轻,柴胡桂枝汤主之,以小柴胡汤、桂枝汤各取半量合而为...

‹‹ 1 2 3 4 5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