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腹泻 第4页

腹泻 第4页

  • 小儿腹泻蒜茶巧治

    小儿腹泻蒜茶巧治

    我家孩子经常腹泻,邻居告诉我一个小偏方:用一小撮茶叶、几颗去了皮的大蒜瓣,放在锅里煮水,开了锅再煮三四分钟,晾到温凉,给孩子当水喝,视情况喝上一两回。每次孩子腹泻,我都用这个小偏方,效果很好。 茶叶有收敛的作用,可以缓解泻肚。大蒜无论生熟都有消毒的作用,不仅能治痢疾杆菌,因此这个小偏方对于轻度腹泻效果良好。...

  • 治小儿腹泻 小儿发烧经验方

    治小儿腹泻 小儿发烧经验方

    治小儿腹泻方 处方:炒鸡内金6克,黄连3克,维生素B。60 毫克。共研细粉,分为6包,O.5~2岁半的小儿,每次服1包,每日3次,温开水调服。 主治:小儿喂养不当导致的伤食泄泻,症见泻下次数不多,大便粘滞不化,呈黄绿或黄色,气味酸臭,恶心嗳气,呕吐奶块,腹胀而硬,泻后胀痛减轻,食欲不振,打屁恶臭,烦急颊红,手足心热,苔厚腻,脉滑数。 晏华 治小儿发烧经验 方法:取柴胡、荆芥、紫苏、薄荷各适量,4岁以下各用20克,5岁以上各用30克。加水1500毫升浸泡后,煎煮 5分钟,去渣取液,用毛巾蘸药液反复擦洗患儿全...

  • 秋季小儿腹泻用参苓白术丸

    秋季小儿腹泻用参苓白术丸

    中医认为,小儿秋泻多因脾胃气虚夹湿所致。症见饮食不消、或吐或泻、腹部胀满、形体虚弱。若服用中成药参苓白术丸进行治疗,往往可获得满意效果。常用量为每次2克(每袋6克,即1/3袋),每日3次,多数患儿服用3天即可见效,1周痊愈。用量可酌情增减。郭旭光...

  • 中医论治婴幼儿腹泻

    中医论治婴幼儿腹泻

      秋天来了,婴幼儿腹泻又将迎来高发期。该病是致病性大肠杆菌和肠道病毒而造成肠道消化功能紊乱的一个综合症。以大便稀薄,便次增多,或如水样为特征。属中医学“腹泄”、“泄泻”范畴。      食疗预防   未病先防,做好病前调养护理与卫生十分重要。   1、扁豆粟米粥:扁豆角30克、党参(或人参)10克,同煎去滓取汁,入粟米50克煮粥,常常食之,可防小儿腹泄。   2、山药扁豆糕:山药200克(去皮切成薄片)、鲜扁豆50克、红枣肉(切碎)500克、陈皮丝3克,共和匀蒸糕,...

  • 婴幼儿腹泻 炒粳小米汤

    婴幼儿腹泻 炒粳小米汤

    现在婴幼儿常出现腹泻,中药苦,很难喂,有些家长又怕西药有副作用,我临床运用外婆留下来的两个土方,屡屡有奇效,用炒粳米或小米煮汤,给孩子当茶喝,第一天孩子的腹泻次数减少,三四天后大便转常。 粳米味甘、性平,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益精强志,和五脏、通血脉,止烦、止渴、止泻的功效,炒一炒,补脾和胃止泻的功效更强。 小米即秫米,性甘,微寒,能健脾和胃、安神止泻。...

  • 中医认识与治疗小儿腹泻

    中医认识与治疗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以腹泻和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多见于2岁以下婴儿。根据病的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学”泄泻” 的范畴。 治疗:(扁豆干姜萝卜仔饮)取扁豆10克,干姜3克,萝卜仔6克。以上加水适量煎汤。煎成后加红糖少许,再煎3分钟,取汁分数次饮用。中医认为,小儿腹泻主要由三种病因引起。首先是感受外邪。如感受暑湿时邪,每易热迫大肠发生暴泻;或因受凉饮冷,感受寒湿,影响脾胃生化功能,升降失常,以致水湿滞留,完谷不化而泄泻。其次是内伤饮食。乳食不节与或不洁,过食生冷瓜果、肥甘厚腻食物,...

  • 幼儿腹泻 米汤防脱水

    幼儿腹泻 米汤防脱水

    很多家长对腹泻患儿存在着盲目禁食的误区,盲目禁食能导致患儿脱水,重则危及生命。在此提醒家长:腹泻患儿不能禁食,应及时补充营养预防脱水。 当婴幼儿受到轮状病毒感染后,经过1至3天的潜伏期便开始发病。早期症状是呕吐、发热在38℃至39℃之间,继而出现腹泻,每天大便在10次左右,大便可呈水样或蛋花汤样。由于患儿大量失水,很快发生脱水现象,出现精神萎靡、面色灰白、眼窝下陷、皮肤捏起后不能立即展平、尿少等脱水症状。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腹泻症状,应尽早就医,切不可自行给患儿服用抗菌药物,否则可能加重病情。 目前提倡家庭口服补液法...

  • 中医治小儿夏季腹泻

    中医治小儿夏季腹泻

      腹泻是小儿夏季常见病,因为患儿常伴有呕吐,喂药很可能会吐,而盲目使用抗生素则可能会造成抗生素滥用。此时,如能针对不同类型的腹泻,在施以常规治疗以外,施以简便易行的食疗和足浴方法,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医认为,宝宝夏季腹泻主要以伤食泻和湿热泻居多,如果宝宝大便酸臭,夹杂食物残渣,伴有恶心、呕吐,往往是伤食泻;如果宝宝大便色黄,质稀,次数多,肛门红赤,舌苔黄腻则是湿热泻。   食疗方:炒谷芽、炒麦芽各10克,焦山楂10克,茯苓15克,煎汤代茶饮每日一剂,适用于伤食泻患儿;马齿苋15克,荷叶6...

  • 治久痢虚症 小儿腹泻方

    治久痢虚症 小儿腹泻方

    治久痢虚症方 黄鳝1条,洗净,用新瓦焙干,与红糖10克共同研为细末,和开水吞服。每日1次。主治:久痢虚症。 邓迪 治小儿腹泻方 柞树皮50克,无花果7枚,装入暖瓶中,加开水浸泡l小时后倒人容器中。当水热时,以蒸气熏小儿脚掌,待水温降至30℃左右,将脚泡于药液中,并以药液淋洗膝关节以下15分钟。每日2次,3天为l疗程。主治:小儿腹泻。 林国顾...

  • 小儿腹泻用双黄连粉针治疗

    小儿腹泻用双黄连粉针治疗

    小儿腹泻发病原因多样,一般为细菌或病毒进入肠道所致。由于病毒进入体内后导致强烈的生理生化反应,从而引起明显的失水,而丢失的水分带走大量的钾盐和钠盐,使细胞的通透性发生改变,正常的细胞功能不能表达,由此进一步加重症状。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首先要控制控制病情,使体内恢复正常的生理环境。然后通过药物治疗,间接改变体内的生理环境或通过靶位点直接抑制细菌,从而使细菌不能正常生长复制以及行使功能,达到改善病情的目的。 目前临床上多在基础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双黄连粉针。双黄连主要成分为连翘,金银,花黄芩,其有效成分为绿原酸,黄芩苷,...

  • 治小儿腹泻 白药敷脐

    治小儿腹泻 白药敷脐

    取一瓶云南白药的三分之一量,用米醋或者白酒适量调成黏稠的膏状放在患儿的肚脐上,外用纱布或者无眼的膏药固定,每24小时换药一次,连用3天为一个疗程。 本方法应用比较灵活,可以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加减:如果是急性炎症,可用庆大霉素注射液直接调膏,剂量随着患儿的年龄和体重增减;如果发热,可以加用复方安林巴比妥注射液或者柴胡注射液直接调膏,剂量随着患儿的年龄和体重增减;如果腹疼较重,加上654-2即山莨菪碱注射液调膏,同样是剂量随着患儿的年龄和体重增减。...

  • 五款偏方治小儿秋季腹泻

    五款偏方治小儿秋季腹泻

      验方1焦麦芽10克,焦谷芽10克,焦山楂10克,白糖30克。将前三味加水适量煎15分钟,取汁加糖即成,每日1剂,连服3~5天。   验方2枯矾、黄丹、五倍子、石榴皮各等份。研细混匀,每次取6克,用鲜姜、葱白适量捣如泥,入药粉调成膏状,敷于患儿脐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24小时换药1次。一般2~3次即愈。   验方3丁香2克,车前子10克,胡椒、肉桂、荜拨各3克。共研细末,每次取3克,用老陈醋调成糊状,敷于脐中,用伤湿止痛膏覆盖,每天换药1次。   验方4车前子30克,苍术15克,藿香15克,泽...

  • 治疗婴幼儿消化不良腹泻偏方

    治疗婴幼儿消化不良腹泻偏方

    鸡内金散:鸡内金适量,烘干研细末,每次月艮2—3克,每日2 次,开水冲服。适用于脾虚型腹泻及伤食者。 姜茶饮:干姜2 克,绿茶3克,研成细末后加少量白砂糖,用开水冲服。干姜所含辣素能促进消化液分泌,有健胃作用;绿茶有抑菌和收敛作用。 山药糊:将山药研成粉末状,每次用6— 12克,加适量糖,温水调好,置文火上熬成糊,每日分3次服。适用司:腹泻病程较长者。 乌梅汤:乌梅3 克,水煎服,服时加少许盐,每日3—4次。对久泻不止,并伴有口渴、低热多汗的患儿最为适宜。 山楂苍术饮:生...

  • 治小儿腹泻点刺穴位

    治小儿腹泻点刺穴位

      笔者曾在《新中医》1991年第3期阅读到由河北保定市第二医院李玉环、毛正民、李胜芝等撰写的“穴位点刺治疗小儿腹泻”一文,深受启发,验之临床多年,每每获效。现将此法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取穴:止泻三穴。止泻一穴在大拇指桡侧第一、二指骨弯指横纹头处。止泻二、三穴分别在食指第一、二和二、三指骨弯指横纹头处。针时屈指或伸直取穴均可。   治法:伤食泻或单纯性消化不良,针双手一、二穴点刺出血,为泻法,隔天1次;脾虚兼消化不良腹泻,针双手一、二穴点刺出血为泻法,三穴点刺不出血,为补法...

  • 小儿腹泻贴 丁萸散敷脐

    小儿腹泻贴 丁萸散敷脐

      小儿腹泻贴 组成和用法   公丁香、吴茱萸、厚朴、枳壳、羌活各等分,入小型粉碎机碾成极细粉末,每用2~3克填入脐中,外用活血止痛膏贴住,勿让药末外漏。每日换药1次,至痊愈为度。   方解   腹泻 泄泻的发生,主要是脾胃功能失调,故治疗原则以调理脾胃为主,佐以利湿。方中公丁香温中暖胃,吴茱萸温肾散寒,枳壳宽中理气,厚朴温中除满,尤妙在羌活一味,升太阳经督脉经阳气,兼能祛风胜湿。祛风能胜湿,湿化泻可止。再则小儿诸般泄泻,每夹表证,方中用羌活以升阳益气解表。   病案举例   王某,女,出生15天,经常腹泻,便泻稀...

  • 小儿腹泻简易中医疗法

    小儿腹泻简易中医疗法

      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及大便性状有改变(如稀便、黏液便或脓血便)为特点的儿童常见病,属中医“泄泻”范畴。6个月至2岁婴幼儿的发病率较高,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小儿腹泻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病因病机   感受外邪   小儿腹泻的发生与气候有密切关系,风、寒、湿、暑、热之邪皆能引起腹泻,而尤以湿邪引起的为多,脾恶湿喜燥,湿困脾阳,使运化不健,对饮食水谷的消化、吸收发生障碍而致腹泻。   内伤乳食  ...

  • 小儿腹泻敷脐治疗方

    小儿腹泻敷脐治疗方

      1.取肉桂、广木香、吴茱萸各5克,丁香、地榆各4克。将上药共研成细粉,用老陈醋调成糊状,敷于脐上,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48小时换药一次,连用3次。   2.取胡椒10粒,五味子15克。共研细末,用藿香水调成糊状,敷于脐上,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一次,连敷3~5天。   3.取五倍子两份(炒黄),干姜两份,吴茱萸一份,丁香一份。将上药研细,混合均匀,每次取6~9克,用75%酒精或白酒调成糊状,敷于脐部,然后覆盖纱布块,其周围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连用3天。   4.取吴茱萸6克,苍术10...

  • 宝宝腹泻 推拿缓解

    宝宝腹泻 推拿缓解

      冬天宝宝容易拉肚子,家长在这时候往往不知所措,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仁爱分院小儿推拿科主任李海娟介绍,善用推拿,可以缓解宝宝的腹泻症状。   1、左右来回按摩小儿的手指各100次,着重按摩大拇指、小拇指,因为大拇指为脾经,小拇指经过肾经。如此推拿按摩可以健脾补肾,弥补小儿先天性脾胃虚寒。   2、用手掌在小儿腹部顺逆时针方向轻揉各1分钟。   3、在小儿背部来回搓阳脉、督脉直至发热为止。   4、从风池穴向大椎穴推拿,可以降逆止呕。   5、最后轻点按揉足三里、太冲穴,将呕气向下引。   6、揉腹法。家长可以...

  • 治小儿急性腹泻敷脐疗法

    治小儿急性腹泻敷脐疗法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采用中药颗粒剂敷脐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取免煎中药颗粒苍术、黄连、苦参、石榴皮、葛根、炮姜、焦山楂各1 包,上药和匀装入小纱布袋中贴敷在脐部(神阙穴),每次贴敷20小时,每天换药1次,3天为1个疗程。颗粒剂吸湿性强,能自行潮解,外敷时无须加赋形剂。 河南许昌 文 华 点评:方中苍术味厚气雄,运脾化湿为君:黄连、苦参性寒味苦,寒能清热,苦能燥湿,为臣;炮姜一则用于温阳止泻,再则因其辛热,热能佐制黄连、苦参之寒,辛能助他药透皮吸收,为佐使之品。石榴皮涩肠止泻,葛根...

  • 腹泻脱水偏方:米汤加盐

    腹泻脱水偏方:米汤加盐

      孩子腹泻后,最致命的危险就是脱水,一旦出现脱水,会引起水、电解质紊乱,严重时会导致休克,处理不及时甚至会危及生命。但怎么给孩子补水呢?   北京儿童医院门诊部魏新苗大夫介绍说,防脱水最好的“方子”是米汤加盐,因为这个组合含有比较丰富的电解质成分,而且也容易吸收。500毫升米汤加1.75克盐,500毫升的量相当于一瓶啤酒,1.75克盐的量基本就是啤酒瓶盖的一半。另外,在500毫升白开水中加入一平勺的糖、半啤酒瓶盖的盐,这种液体也比较适合腹泻的孩子服用。...

  • 小儿腹泻腹痛治方

    小儿腹泻腹痛治方

    处方:半夏10克,捣烂,以白酒调成糊状,敷于肚脐,每日换药1次,一般3次即愈。 功效:调理脾胃,治小儿腹泻,腹痛不止,便下清稀,无黏液者。...

  • 婴幼儿腹泻中药灌肠 敷脐法

    婴幼儿腹泻中药灌肠 敷脐法

      中药灌肠法黄连3克,藿香5克,葛根15克,黄芩10克,车前子10克,木香5克,甘草10克,云茯苓12克。浓煎成100毫升,根据小儿的年龄、体质、病情灌药20~30毫升。每日1~2次,灌肠前药液加温至37度左右,缓慢灌入,保留半个小时以上。   敷脐法丁香、吴茱萸各5份,木香、炒白术各2份,烘干研末混匀,包装密封备用,每次取5克~10克,加75%酒精调成糊状,敷于脐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24小时换药1次,连用3~5天。...

  • 辨治小儿腹泻 用食疗方分清寒热虚实

    辨治小儿腹泻 用食疗方分清寒热虚实

      小儿腹泻,是夏季的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三岁以内的婴幼儿。究其原因,多为外感风寒、暑湿热邪,内伤饮食,加上脾胃虚弱,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水谷不化,清浊混杂,而引起泻下。辨治小儿腹泻,应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分清寒热虚实,采用食疗方。   伤食型腹泻   饮食不节引起腹泻,大便酸臭且有不消化奶块,肚腹胀痛,恶心呕吐,舌苔厚腻。治宜消食导滞。   苹果汤:苹果一个,洗净后连皮切碎,加水250毫升,食盐少许,煎汤代茶饮。周岁以上宝宝可以吃苹果泥。   焦三仙饮: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各10克,加水250...

  • 婴幼儿腹泻(婴幼儿消化不良)

    婴幼儿腹泻(婴幼儿消化不良)

    婴幼儿腹泻又名婴幼儿消化不良,是婴幼儿期的一种急性胃肠道功能紊乱,以腹泻、呕吐为主的综合征。以夏秋季节发病率最高。本病致病因素分为三方面:体质、感染及消化功能紊乱。 婴儿腹泻的主要症状为大便变稀,次数增多。如蛋花汤状或泡沫状,可呈黄绿色,或混有少量粘液及不消化的如肥皂块样的物质,偶有恶心、呕吐。轻型患者可无失水,或伴有轻到中度失水。重型患者腹泻次数每日可达十余次,甚至数十次,丢失水分较多,可伴有发热、食欲差、呕吐,有中度或重度的失水,以及电解质丧失与酸碱不平衡的症状,使婴儿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腹痛,皮肤苍白、干燥,...

  • 小儿腹泻治疗方案9种

    小儿腹泻治疗方案9种

    小儿腹泻治疗方案1. 取胡椒10粒,五味子15克,研细末混匀,用藿香水调成糊状,敷于脐上,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一次,连敷3~5天。 小儿腹泻治疗方案2. 取吴茱萸30克,苍术30克,丁香6克,小茴香30克。用火焙干研粉,混合均匀。取药粉5克,用热米汤拌匀敷贴脐部,外用纱布固定,每日一次,连用3天。 小儿腹泻治疗方案3. 吴茱萸6克,肉桂,广木香各5克,丁香、地榆各4克,将上药共研成细粉,混匀,用老陈醋调成糊状,敷于脐上,纱布敷块,胶布固定,48小时后换药一次。 小儿腹泻治疗方案4. 五倍子两份(炒黄),干姜两份...

  • 捏脊疗法对缓解婴幼儿腹泻效果很好

    捏脊疗法对缓解婴幼儿腹泻效果很好

      婴幼儿腹泻是致病性大肠杆菌和肠道病毒而引起肠道消化功能紊乱的一个综合征。以大便稀薄、便次增多、或如水样为特征。属中医学“泄泻”范畴。捏脊疗法对缓解婴幼儿腹泻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   患儿俯卧,医生以两手拇指、食指顶住病儿皮肤,自长强穴(尾骨部)沿脊柱两侧至大椎穴(平肩处)提拿皮肉,中间不要脱手,连捏3~5遍,每日1次。   此外,调整饮食对防治婴幼儿腹泻也很重要。一般轻度腹泻仍可喂母乳,但应缩短喂奶时间,延长间隔时间。如牛奶喂养,应将牛奶比平常更稀释些,并去掉上面一层奶皮。...

  • 小儿腹泻辨别泄泻的寒热虚实

    小儿腹泻辨别泄泻的寒热虚实

      小儿腹泻多见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究其原因,多为外感风寒、湿热,内伤饮食,加上脾胃虚弱,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水谷不化,清浊混杂,而引起泻下。对待小儿腹泻,应根据患儿临床症状的轻重,泻下粪便的性质,舌苔等,来辨别泄泻的寒热虚实,辨证论治。   伤食泄泻   患儿喂养不当伤食后停滞不化,腐浊之物壅积胃肠,致使脘腹胀满疼痛,哭闹不安,厌食,泻前腹痛,泻后痛减,粪便酸臭,舌苔厚腻或微黄垢,指纹多见紫滞,脉象滑而实。证属脾胃受损,难以腐熟水谷而致泄泻。治宜消积和胃,清利湿热,方用保和丸加减,药用焦山楂、炒神曲、清...

  • 吴萸散敷脐治婴儿腹泻

    吴萸散敷脐治婴儿腹泻

    婴幼儿腹泻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消化不良、乳糖不耐受症、轮状病毒感染及其他细菌感染,促使肠蠕动增强,出现大便次数增加、腹部不适等。目前虽然治疗婴幼儿腹泻的方法很多,但病程长,费用高。采用吴萸散敷脐疗法,既经济,又方便,且疗效可靠。 方法:取吴茱萸3克,丁香1.5克,木香1.5克,苍术3克,肉桂3克,五倍子10克。共研细末,混匀后加食醋适量调成糊状,敷于脐部,用胶布或伤湿止痛膏固定,每2日换药1次。如腹泻严重有脱水症状者,可口服补液盐。 中医认为,腹泻多由饮食不节,食滞胃肠或感受暑湿,致使湿热阻于中焦,脾胃功能失调,因...

  • 治小儿秋季腹泻

    治小儿秋季腹泻

    处方:白术、山药、苡米仁各15克,干姜8克,共研碎过细箩为面,放锅内文火炒黄。每次0.5克—0.8克,加开水10毫升-20毫升为糊服用,每日3次。 功效:健脾、暖胃、止泻。适用于小儿受凉腹泻。...

  • 小儿腹泻辨治浅述

    小儿腹泻辨治浅述

    小儿腹泻,属现代医学之消化不良、肠炎及肠道外感染引起的腹泻。此病四李皆有,但以夏秋季节为多,尤多见于两岁以下之婴幼儿,且年龄愈小,病情变化愈多。其特点是大便次数增多,其便似蛋花水样,或大便稀薄并挟有食物残渣。迁延日久,可致营养不良而成疳病。 导致小儿腹泻的原因,或为外感时邪,或为内伤饮食、乳汁或为脾胃虚弱。导致脾胃运化无力,不能腐熟水谷,水谷不能化生精微,水反为湿,谷反为滞,遂成腹泻。 患儿有伤食或饮食不节史,大便次数多且稀薄,挟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或奶块,有酸臭味,重者更见腹胀腹痛,嗳气吞酸,纳少,精神不振,苔...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