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汤 第12页
-
杜光明运用小柴胡汤治疗持续高热病案
侍诊恩师杜光明主任医师多年,常见一些西医束手之疑难疾病,经杜师诊治后云开雾散。杜师尤擅运用小柴胡汤,近期以该方为主治疗一例西医诊断不明之持续高热病案,患者服用中药后体温很快下降至正常,血WBC指标恢复正常,现介绍如下。 病案实录 裔某某,女性,26岁。不明原因持续高热、伴头痛24天。2014年1月9日无明显诱因发病,体温逐日升高,最高时达39.60℃,头痛以两侧为甚。社区医院按感冒治疗多日无效。昆明某三甲医院查血常规WBC达14.8×109/L,中性粒细胞为76.4%,X线胸片及...
-
小柴胡汤药物组成
阴阳升降消长理论与小柴胡汤 《黄帝内经》认为,日月星辰的运转,形成了阴阳二气的升降与消长,所以阴阳的升降与消长是自然界的固有规律,自然界万事万物的生长与死亡,皆本于此规律。由此,一年之中就有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换,一日之中就有昼夜晨昏的变化。也就是说,阴阳的升降与消长,明显地表现有年节律、日节律等。一年之中,冬至一阳生,到了夏至,阳气升发达到顶点,而一阴即生,一直到冬至,阴气达到顶点,进入下一个轮回。一天之中也是如此,子时一阳生,到了午时阳气最盛,此时,阴气渐生,一直到子时最盛。人生活在自然界里,天人相...
-
发热16天时有寒颤 治以小柴胡汤合清营汤加减
程某,女,28岁,1975年4月初诊。 患者发热16天,时有寒颤,口苦口渴,头昏身痛,心烦不安。问其病史知起病时恶寒发热,达39.2℃,头身痛,心烦乏力。前医曾给服柴葛解肌汤3剂,诸证不解,且热型驰张,口渴欲饮,妄言乱语。患者发病时正值月经来潮,近两日因高热经水已断。六脉弦数,舌红苔心黄。四诊合参,诊为热入血室。治以小柴胡汤合清营汤加减。 组方:柴胡9克,黄芩9克,党参12克,秦艽9克,鳖甲10克,知母6克,地骨皮10克,丹皮9克,玉竹12克,甘草5克。3剂,水煎服。 服药3剂后,午后稍有低热,体温38℃以下。已无...
-
大柴胡汤是“心下按之满痛者”的必用方
我的材料已经发给了大家,就是把我运用经方的经验归纳了一下,想通过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 经方,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运用天然药物的经验结晶,是中国古代医学家们的大智慧。这个经方了不得,说到能为人类作出贡献的发明创造,中医中药应该算一个,而其中的经方更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它也是我们中医院校的宝贝。 很多人研究经方都喜欢搞纯理论或极纯粹的实验研究,这当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应该以整理其应用经验作为基础,这些经验历经几千年,非常宝贵,把它们清楚、有序的整理出来就显得尤为重要,我想这也应该是大家运用经方经...
-
小柴胡汤 组方简易结构严谨 善治感冒适应广泛
小柴胡汤乃仲景《伤寒论》中之一首名方,千百年间为炎黄子孙之健康贡献殊多。此方构成简洁,用药平淡无奇,颇有貌不惊人之嫌。然在《伤寒论》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之中,唯有小柴胡汤最为出奇制胜之方。无论组方之善,效验之宏,应用之广,其余诸方未有可与伦比者。今就小柴胡汤本方及其治疗伤寒本症之旨略加纵引,于其所涉内外杂症之治者稍稍旁及,聊述拙见,以就正于明者。 一、组方简易,结构严谨 小柴胡汤由柴胡、人参、甘草、半夏、黄芩、生姜、大枣等七味药物组成,均是普通常用之品。药虽至简,而全方之功能,深切于...
-
畏冷恶热自汗 处方小柴胡汤合玉屏风散
黄某,女,54岁,2011年03月17日初诊。畏冷恶热、自汗,病已3个月,伴口苦,时觉头痛,失眠,疲乏,苔薄黄,脉细。有高血压及冠心病病史。 辨证:少阳枢机不利。 治法:和解少阳,固表止汗。 处方:小柴胡汤合玉屏风散。柴胡10克,黄芩5克,西参6克,法夏10克,甘草6克,炮姜6克,炒白术10克,黄芪30克,防风10克,炒枣仁20克,川芎10克,白芷10克,煅龙骨30克,煅牡蛎30克。7剂水煎服。 二诊(2011年03月24日):寒热交作及自汗显减,仍夜间难寐,舌淡,苔薄黄,脉...
-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热证体会
山东省枣庄市名老中医朱文元主任医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运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各种热证,扩展了小柴胡汤的适用范围。运用此方时,遵循《伤寒论》101条所云“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结合脉证随症加减:若久热不退,邪气较甚,去人参、甘草,以防有助邪生热之弊,另加白薇、青蒿、元参、地骨皮等,治疗不同类型发热,均获良效。今将有关朱文元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热证经验作一简要整理,供同道临证参考。 胆囊切除术后发热案 钱某某,女,28岁,2009年6月19日诊。病者因患胆囊炎、胆石症,月余内作...
-
暑月穿毛衣 小柴胡汤疏寒凝
2020年7月2日,门诊抄方时,一位女士引起我注意。电脑中她最近的一次就诊记录是2019年7月4日门诊记录备注栏写着:“值此暑天,其人着长袖绒线衫,还诉怕冷,着实特殊”。老师问及去年病证,她说去年服用14剂药后,困扰十多年的头痛、怕冷症状消失了,手指胀痛、发黑等症状均大为好转,不影响日常生活,故未来复诊。这次是因其他病来诊。我以前只在课堂听说过有夏月穿厚衣服,经中医治疗痊愈的案例,今天亲眼见到这样的患者,遂记录其案分享。 袁某,女,51岁。 初诊:2019年7月4日。...
-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方用小柴胡汤合五苓散化裁
唐某,女,41岁,2015年3月27日初诊。 主诉:全身乏力一个月。患者皮肤干燥、枯黄,头发无光泽,疲倦貌,现困倦乏力,眼睑浮肿,腹胀,口干口苦,无饥饿感,难于入睡,夜寐梦多,舌质红,苔薄黄,脉沉。既往有甲减、近视、慢性鼻炎以及慢性咽炎病史。 广东省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刘志龙教授认为,此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相当于中医的虚劳病证,此案属气滞饮停证,治当疏肝理气,温阳化饮,方用小柴胡汤合五苓散化裁。 处方:柴胡15克,黄芩10克,法半夏15克,党参15克,红枣20克,生姜10克,炙甘草5克,全...
-
《伤寒论》大柴胡汤临证应用辨析
《伤寒论》大柴胡汤分别见于 103 条、136 条 和 165 条,由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生姜、枳 实、大枣组成,与 《金匮要略》中的大柴胡汤相 比少大黄一味,在其他药物的剂量以及煎煮方法上 则完全一致。这一区别,王叔和在整理 《伤寒杂 病论》时即已发现,并在无大黄条文后注 : “一方 加大黄二两,若不加,恐不为大柴胡汤” 。大黄为 伤寒要药,它的有无必然会影响大柴胡汤的证治特 点,加之历代医家对条文的理解及临床实践经验的 不同,导致在大柴胡汤有无大黄及其证治特点等方 面产生了分歧与争论...
-
《伤寒论》第100条的治法 先与小建中汤后小柴胡汤主之
邓锐 四川省会理县人民医院 《伤寒论》第100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此条的治法:先与小建中汤,后与小柴胡汤主之。这样的治法到底是试探性的治疗还是另有原因?我们先来看一则医案。 罗某,女,49岁。自昨日起胃脘疼痛、不拒按,并周身痛,口淡无味,鼻干,不恶心,纳可,口微干欲饮水,颈背部恶风,前几日夜间有烦热盗汗,近来无,白天汗出不多,眠差,昨腹泻1次,无肛门灼热,泻前有腹痛,现无腹痛,无里急后重,今日尚未大便,手足不凉,不...
-
《伤寒杂病论》中小柴胡汤的证治探析
小柴胡汤是一首千古名方, 历代医家广泛运用于 内外妇儿各科、 外感内伤杂病等多种病证的治疗。小 柴胡汤方最早记载于中医经典《伤寒杂病论》 中, 然而 该书在汉末晋初散佚, 后被整理成 《伤寒论》 和《金匮要 略》 两部残本。后发现 《伤寒杂病论》 在民间依旧传承, 1956 年桂林罗氏将手抄本《伤寒杂病论》 十六卷献出, 1979 年出版于广西。本文以桂林古本《伤寒杂病 论》 [1 ] 十六卷为研究内容, 对小柴胡汤在 《伤寒杂病论》 中的证治规律作一分析归纳并探讨。 1 小柴胡汤相关卷篇和条文 《伤寒杂病论》...
-
历代医家论少阳三焦 陈潮祖详解小柴胡汤
陈潮祖是我国著名的方剂学大家,今整理陈潮祖上世纪九十年代于成都中医药大学系列学术讲座中的珍贵录音,节选小柴胡汤相关章节,详述少阳病主方小柴胡汤之临床应用,与同道分享,以期共勉。 历代医家论少阳三焦 少阳包括足少阳胆经和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包括胆囊、胆管,但手少阳三焦到底有无形质,历史上一直争论不休。《内经》和《难经》对三焦的描述各有不同,《难经》说有名无形,《内经》说有形有质。《难经·二十五难》记载:“心主与三焦为表里,俱有名而无形。”《难经&mid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