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 第3页
-
中药外敷治红霉素胃肠反应
近年来由肺炎支原体感染而引起的支气管炎、肺炎的发病率呈增多趋势,而支原体感染治疗最有效的药物是红霉素。但由于红霉素肠道反应严重,且疗程较长,常使患者难以接受或治疗中途而废。笔者临床上采用中药敷脐的方法以缓解红霉素的胃肠反应,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取炒麦芽、炒山楂、鸡内金、元胡,各药比例为3:3:3: 1。将上药混匀研成细粉,再取细辛(研粉),按7:3比例配制,装瓶备用。使用时取药粉3克,用甘油、醋调成糊状,于静滴前半小时敷于脐部,外用一次性自粘性敷料同定,静滴完毕后1小时取下。 红霉素导致胃肠道反应的...
-
胃脘痛反复用四磨汤
四磨汤出自宋代严用和之《剂生方》,方精药专,由人参、槟榔、沉香、乌药四药组成,具有破滞降逆,补气扶正之功,主治正气不虚,肝气横逆,上犯肺胃所致之气逆喘息,胸膈不适,烦闷不食之证。观当今之世人,多精神压力大,或见情绪失调,五志过极,喜甘甜油腻等肥美之食,常致肝胃不和,肠胃结滞,四磨汤实为治疗此证之良方。 病案举例 梁某,女,32岁。2005年10月3日初诊。胃脘痛反复发作3年。西医做消化道造影,诊为浅表性胃炎,用药罔效。刻诊:胃部胀闷不适,胀甚时攻冲季胁,嗳气频作,纳呆,矢气连连,大便不爽。舌淡红,苔薄白...
-
中药外治除红霉素胃肠反映
近年来,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支气管炎、肺炎发病率逐年上升,而支原体感染最有效的药物是红霉素,但红霉素由于在胃肠道中反应较大,常会引发腹胀、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给继续用药带来了困难。临床观察发现,采用中药敷脐外治红霉素引起的胃肠道反应,疗效甚佳。 取炒麦芽、焦山楂、鸡内金、细辛各3份,延胡索1份,共研细末备用。每取3克,用甘油、食醋适量调为稀糊状,于用药前半小时敷于脐部,外用一次性敷料贴敷固定,用药结束后7小时取下。 红霉素导致胃肠道反应的原因是由于药物的化学刺激,使腹内脏器的微血管收缩,从而使胃肠壁血液供应减...
-
反复咳嗽试试艾灸
入秋天气渐凉,温度降低容易使人感冒。一些人感冒后出现反复咳嗽的现象,打针、输液、吃药效果不明显,这时不妨试试针灸。 河南省中医院针灸科主任焦乃军主任医师说,免疫力较低的人感冒后常常出现反复咳嗽,这类患者多属虚寒体质,空调冷气、初秋早晚间的凉气即可使感冒后咳嗽反复发作,这类咳嗽多数是轻咳,程度不剧烈,但反复发作持续时间长。有的患者吐少量清稀痰;有的没有痰;有的患者大便稀或较软;有的患者早晨起床咽喉不适。一般认为抗生素属寒性药物,所以虚寒体质者不宜长时间使用抗生素。针灸、拔罐、穴位红外线照射综合疗法治疗效果比较...
-
预防高原反应方
处方与用法:红参须100克,茯苓20克,水煎4次,每次煎4小时。将煎液浓缩成150毫升,日1次,每次50毫升,时间最好在进入高原的前 1天开始服用。 功效:补气强肺,有一定的抗缺氧,预防高原反应的作用。高血压病患者慎服本方; (矍西海) 注意:进入高原要多食蔬菜,水果等富含维他命的物质,要大量饮水,越多越好,只要能承受。 初到高原,不可急速行走,更不能跑步,更不能做体力劳动,最好能用半天时间完全静养休息,第一晚上要早休息,多睡眠。 初到高原,要防止因受凉而引起的感冒。感冒是急性高原肺水肿的主要诱因之一。高原温差...
-
胆汁反流性胃炎偏方
处方:柴胡、香附、川楝子、延胡索、茯苓、陈皮、枳壳、姜半夏、姜竹茹各10克,炙枇杷叶、炙甘草、炒白术各15克,黄连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连煎2次,药液混合,分3次温服。 加减:脘腹胀痛,连及胁肋,气郁较甚者,酌加香橼、佛手、青皮;口苦心烦,急躁易怒,肝郁化火者,酌加龙胆草、栀子;腹部胀满,大便秘结,腑气不通者,酌加瓜蒌仁、火麻仁、郁李仁;失眠多梦,心神不安者,减茯苓,酌加茯神、合欢皮、合欢花、夜交藤;泛酸较剧者,酌加煅瓦楞子、乌贼骨;嗳气不止,呃逆频频,胃气上逆者,酌加丁香、柿蒂、旋覆花;神疲乏力,腹胀便...
-
刺阳陵、承浆治反流性胃炎、食管炎
临床实践发现,治疗反流性胃炎、食管炎一般取穴较多,如内关、足三里、中脘等。但唯取阳陵泉穴或承浆穴见较快,疗效高。一般在30秒~1分钟,症状即可缓解,患者顿感轻松。 反流性胃炎、食管炎,是由于贲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幽门括约肌关闭功能不全,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食道,刺激黏膜引起的炎症。主症为胃脘、胸骨后烧灼性疼痛不适,吐酸、吞酸,胃脘胀满,呃逆反酸。本病常与慢性胃炎、胃溃疡并存,也可单独存在。属于中医反胃、吐酸、胃脘痛等范畴。 中医认为胃与脾相表里,食道下连胃,脾胃功能与肝疏泄相关。因此反流...
-
治胆汁反流性胃炎方
方药:半夏、郁金、黄芩、吴茱萸各10克,代赭石12克,蒲公英15克,黄连、干姜、柴胡、熟大黄、炙甘草各6克。 加减:脾胃气虚加党参12克,黄芪15克;肝气犯胃加佛手10克,金铃子12克;肝胆湿热加龙胆草、栀子各10克;胃阴亏虚加麦冬12克,石斛15克;胃气上逆加煅乌贼骨15克,瓦楞子10克;饮食停滞加鸡内金12克,莱菔子10克;气滞血瘀胃痛加乌药、元胡各10克,丹参15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1月为1个疗程,一般服3-5个月。治疗时告知患者忌酒,忌浓茶,避免吃辛辣刺激、油腻、生硬难消化的食物,生活规律。 主治:...
-
治胃食管反流性咳嗽二方
一方:蒲公英15克,苏梗、海蛤壳 (研粉)、佛手各12克,丹皮、黄连、枳壳、苦杏仁各lO克,甘草、大黄(后下)、玄明粉(冲化)各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调胃泻热,理气止咳。 主治:胃食管反流性咳嗽,中医辨证为胃火织盛型,症见阵发性咳嗽,痰少,上腹部灼痛,胃中嘈杂,心烦,口臭,口渴喜饮,便干尿黄,舌红,苔黄,脉数。 二方:香附、苏梗、海蛤壳(研粉) 各12克,柴胡、黄芩、半夏、黄连、浙贝母各10克,甘草、吴茱萸各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疏肝理气,和胃止咳。 主...
-
沈舒文治反流性食道炎
沈舒文认为,反流性食道炎若胸骨后不适,胃脘痞满,反流,口苦,为痰热互结,胃气逆阻为患,用张仲景小陷胸汤(半夏、黄连、瓜蒌)配苏梗形成配伍组药开痰结、降胃气治疗。其中半夏与黄连配伍辛开苦降,消痞散结,瓜蒌清热化痰,宽胸润降,得半夏、黄连清热开结化痰,配苏梗宽胸润降胃气。若胸骨后有灼热感,口干不欲饮,为胃阴不足,此组药配自拟滋胃汤(太子参、麦冬、石斛)以润为降,反酸配刺猬皮制酸和胃。 典型病例 李某某,男,62岁,咸阳市绒布印染厂退休工人。2008年9月29日初诊。患者近两月逐渐出现胸骨后不适,偶有灼痛,泛...
-
食 道 反 流 性 咳 嗽 治 验 则
柯某,女,41岁。患者自述咳嗽已 有2个多月,痰黏稠且量多,夜间咳嗽 尤甚,反酸嗳气,恶心欲吐,腹部胀满 痞闷,口黏不欲饮食。西医诊断为食 管反流性咳嗽,给予静脉滴注头孢哌 酮4天无效,故求治于中医。诊见舌 质浅淡,舌苔白腻,脉弦滑,经X线胸 片检查提示两肺正常。笔者辩证其证 属胆胃不和,冲气上逆。方用:代赭石 15克(先煎),茯苓12克,白芍12克 (炒),制半夏10克,枳实10克,吴茱 萸10克,陈皮6克,浙贝母6克,甘草 6克’,干姜5克,黄连5克。3剂,水煎 3次,合并药液,分早中晚3次服,每...
-
服消渴丸防低血糖反应
消渴丸是一种中西药复方制剂,由于消渴丸治疗糖尿病具有起效迅速、作用持久,降糖效果满意等优点,故许多患者多选服用该药。 但消渴丸有一个常见的不良反应,即低血糖反应。当存在某些诱因,如进餐延迟、剧烈体力活动,药物剂量过大,合用某些可增加低血糖发生的药物时,即便是常规剂量下也会引发低血糖反应,甚至是低血糖昏迷。因此,老年人、肝肾功能障碍和体质虚弱者应谨慎使用消渴丸。即便中青年患者服用消渴丸,也要谨防低血糖。 服用时注意如下几点:严格掌握适应症,从小剂量开始用药,缓慢加量;牢记饭前服药,否则宁可不服药;每天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