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荨 第2页
-
丘疹性荨麻疹(急性单纯性痒疹)治方
丘疹性荨麻疹,又名急性单纯性痒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此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多与昆虫叮咬、食物过敏及胃肠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笔者推荐几则简便易行且行之效佳的中药验方,供参考使用。 1.赤小豆、茯苓、鸡内金各10克,白鲜皮、防风、金银花各6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2.薏苡仁、赤小豆各50克,大枣15枚,红糖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3.路路通30克,苍术、百部各15克。水煎去渣,外洗患处,每日两次。 4.川椒10克,野菊花、苦参各15克。水煎去渣,外洗患处,每日两次。 5....
-
一味徐长卿治急慢性荨麻疹
荨麻疹于中医有风疹、赤面游风、风丹等病名,乃过敏性疾病。其症表现为皮肤突现风团,瘙痒莫名,急性者骤起而骤消,慢性者反复发作,颇为顽固。笔者老师石恩骏认为其病理固然为风邪挟寒热袭之,内蕴肌表而疏泄不利所致,也可因肠胃不和,蕴湿生热,郁于肌肤所发,其瘾疹红多白少,红者固然多与风热有关,白者未必为风寒所客,血虚血瘀及气虚者,常见于慢性荨麻疹。石恩骏曾长期用防风通圣散治荨麻疹有效,后以此方加徐长卿则疗效可增一成,又以单味徐长卿水煎服疗效亦好,再加蜂蜜水煎服,则疗效大增。具体使用方法如下:徐长卿25克,蜂蜜15克。水...
-
中医辨证治慢性荨麻疹
荨麻疹中医称为瘾疹,春季多发,以突然发作、皮肤出现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痒而不痛、时隐时现、消退后不留痕迹为特征。本病易反复发作,一般病程在3个月以上者称为慢性荨麻疹,发病多与风有关,如外感风邪、血虚生风、郁热风燥。治疗上以祛风为本,同时还要根据病程、虚实及受邪之不同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风邪束表型 每于风吹而发,表现为皮肤瘙痒,疹块时隐时现,色淡红或淡白等。多由卫外失固、风邪束表、营卫失和所致。治宜疏风解肌、调和营卫。取防风、知母、苦参各12克,当归、生地、蝉蜕各9 克,甘草、丹皮各6克。水煎服;一日2次。有恶寒症...
-
治慢性荨麻疹 祛风散寒活血化痰
欧阳恒,男,1939年生,湖南安仁人。博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名中医,第二、第三、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全国中医皮肤疮疡专科医疗中心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顾问等职,曾受聘于人事部专家服务中心专家顾问委员会成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从医50余载,中医理论功底扎实,学识造诣颇深,擅长治疗银屑病、白癜风、皮肤癌等皮肤疮疡疑难病症。主编著作10部;参编著作5部,撰写论文50余篇。 组成:当归30克,桂枝12克,白芍20克,通草15克,白芥子6克,天南星6克,...
-
赵炳南论治慢性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病因复杂,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临床治疗困难。现代中医皮肤科的奠基人、已故著名中医皮肤病专家赵炳南教授对此有独到的思路和见解。赵炳南论治慢性荨麻疹风寒型、血虚受风型的经验已广为人知,但以阴阳不调、气血不和立论,以调和阴阳、中和气血法配合灵活多样的外治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经验尚少有人知。我们近年又收集到大量赵炳南上世纪70年代的原始病历,从中发现一些这方面的资料,今特以病例介绍如下。 典型病例 患者周某,女,42岁。初诊:1976年1月7日。 主诉:搔抓后身起风团4月余。患者近...
-
慢性荨麻疹治疗效方
荨麻疹是先天性过敏性体质,在某种致敏物质作用下引起的过敏反应,常见的原因有花粉、灰尘、羽毛或动物蛋白性食物鱼、虾、蟹、蛋等,以及青霉素、链霉素、磺胺药等药物引起。肠寄生虫和胃肠功能障碍也可诱发本病。 组方:药用黄芪、首乌、白术各15克,当归、白藓皮、丹参(后下)各12克,赤芍、防风、蝉蜕各10克,鸟梢蛇(研冲)9克,川芎、甘草、全蝎(研冲)各6克。蜈蚣(研冲)2条。儿童用药酌减。风寒胜加麻黄、桂枝、透骨草,去丹参、赤芍;风热胜加青蒿、牛蒡子、薄荷,去当归;湿热胜加黄芩、苦参、地肤子,去黄芪;热毒甚加金银花、大青叶、...
-
加减胃苓汤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举例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临床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团伴瘙痒, 可伴有血管性水肿, 其中风团每周至少发作2次, 持续时间≥6周者称为慢性荨麻疹。 1 研究现状 目前荨麻疹的病因病机尚不明确, 现代医学认为其可能与感染、变态反应、假变态反应和自身反应等有关。肥大细胞在其发病中起关键作用, 其活化并脱颗粒, 导致组胺、白三烯、前列腺素等释放, 是影响荨麻疹发生、发展、预后和治疗的关键。临床中慢性荨麻疹病情反复发作, 迁延难愈, 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现代临床...
-
慢性荨麻疹中医验案举隅分析
杨志敏运用经方以扶正托透法辨治慢性荨麻疹经验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 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 加出现的局限性水肿反应, 多以大小不等的风团伴瘙 痒为表现。反复发作≥6 周且每周发作≥2 次, 时多时 少, 时轻时重, 达数月或数年之久者, 称为慢性荨麻 疹 [1-2 ]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是最常见的类型, 约 80% 的 患者难以找到确切的诱发因素 [3 ] , 因此各种手段未必 能发挥确切效果且并非所有患者均对常规抗过敏治疗 敏感。有研究显示 H1 组胺受体拮抗剂即使用量升级 为常规剂量的 4 倍以上...
-
治疗急性荨麻疹很有用的洗浴方剂
荨麻疹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病,体现为时隐时现、红色或白色的瘙痒性风团,风疹可显于部分,也可遍发周身,令人瘙痒难耐。现推荐一个治疗急性荨麻疹很有用的洗浴方剂。 方法:取新鲜樟树叶和新鲜紫苏叶各500g,洗净加水5000g,烧开后用小火煎15分钟,将煎液倒入小桶中,用毛巾拌和让蒸汽熏浴全身,待水温降至40℃左右时,再用煎剂擦拭全身10分钟,每日1次,连用7天。 荨麻疹的临床症状以皮肤作痒为主,病因与风、湿、热有关。樟树叶味辛性温,无毒,有祛风散寒、温中理气、通窍活血成效,可治吐泻、胃痛、风湿痹痛、痛风、...
-
滋肾丸治疗顽固性荨麻疹
□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 程某某,男,45岁。2006年4月25日诉3年前来贵州工作,本地湿热气候使之很难适应,长期水土不服。2003年底不明原因患顽固荨麻疹,多家医院诊治,除静脉滴注激素可以缓解一时,一般抗过敏药均无效验,曾服用防风通圣散、湿毒清等祛风清热中药,毫无效验。细询之,其荨麻疹半夜由肚脐向周围皮肤逐渐蔓延,腰背四肢遍布隐疹,抚之碍手,瘙痒难禁,无法安稳入睡,至天明时,隐疹又渐行消退或部分消退,瘙痒可以忍耐。第二夜或数日后,半夜又复发作。其阵阵汗出觉热,又畏风恶寒,腰酸脚软,心中烦热,时有...
-
慢性荨麻疹是反复发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清热止痒处方
慢性荨麻疹是反复发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病 程通常在3个月以上, 或间断反复发作, 皮损一般为 形态不一、 大小不等、 边界清晰的水肿性斑块, 瘙痒 剧烈, 时隐时现, 消退后不留痕迹。 属于中医学 “瘾 疹” 范畴 [7]。 《诸病源候论》云: “邪气客于皮肤, 复逢 风寒相折, 则起风瘙瘾疹” 。 禀赋不耐, 营卫不固, 表 虚自汗是本病的根本病机。 西医认为荨麻疹是一种 变态反应性疾病, 慢性荨麻诊的病因病机尚未完全 清楚, 风团和血管性水肿是慢性荨麻疹主要的临...
-
顽固性寒冷性荨麻疹 江淑安治验录
江某某,男,34岁,军人。于1987年8月27日入某院皮肤科病房住院治疗。 患者自诉于1973年春一次军训中偶发荨麻疹,当时周身起风团,触之碍手,伴瘙痒难忍,每日早晚为甚。经用中西医药治疗旬余才控制未发,但不久又复发。自此后每年除6至8月不发外,几乎每月不间断,寒凉季节天天必发,尤以面部、四肢起风团为多,或晨发、午消、晚又发,或此消彼发,逢受寒凉、或受冷空气、冷水刺激后发作明显,甚时彻夜瘙痒难寐。八年中曾先后赴武汉等地医院、部队医院治疗均不能控制,亦慕名访了许多名老中医治疗罔效,甚为苦恼,严重地影响了工作...
-
孙世道辨治慢性荨麻疹临床经验
孙世道( 1938- ) , 男, 教授, 主任医师, 上海市名中医, 上 海近代中医流派“中外夏氏” 临床传承中心导师, 师从海派 中医夏氏外科夏涵教授。1962 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 现 上海中医药大学) , 系该校首届毕业生。从事中医外科、 皮肤 科医疗工作 50 余年, 擅长衷中参西诊治皮肤病, 临诊时中西 贯通, 病证结合, 内外兼治, 处方灵活, 不拘定规, 取得了满意 的疗效。历任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曙光医院中医外科主任、 中 医外科学教研室主任, 上海中医学院学位评审委员会中医...
-
基于发病特点探讨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法则
荨麻疹是由各种因素致使皮肤、黏膜、血管发 生暂时性炎性充血与组织内水肿的皮肤疾病,病程 超过 6 周者称为慢性荨麻疹。荨麻疹在中医学中又 称 “隐疹”或 “瘾疹” ,运用中医药治疗荨麻疹的 历史由来已久。既往古籍资料多从外邪尤其是风邪 论治本病,而近代则更为注重该病发生的内因 [1 ] , 且对荨麻疹的治疗无论从病机理论、治法、证型及 方药的分类都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现代医学已提出 慢性荨麻疹并非急性荨麻疹的单纯延续,两者的发 病机制不尽相同,许多现代中医名家也根据慢性...
-
全身起风团 慢性荨麻疹 方用防风通圣散加减
例一:徐某,男,24岁,1992年5月7日初诊。 半月前,遍体突然泛发风团,每日午前和夜晚则发。骤起骤消,瘙痒剧烈。发则伴有腹痛,曾在某医院诊为“胃肠型荨麻疹”经治无效。诊见:全身泛发稠密红色风团,瘙痒颇剧,伴有脘腹疼痛,咽干口燥,胃呆纳少,便秘溲黄,苔薄腻黄燥,舌质红,脉滑数。形瘦之体,质偏阴虚,阴虚生内热,又外感风邪,两邪相搏,郁久热盛,致邪热里结,营卫失调而发。本例阴虚是本,热结和风邪是标。现风团泛发,热结于里,腹痛便秘等标证甚急,当先治标病。治拟苦辛泄降,通腑泻热,佐以祛风...
-
慢性荨麻疹治验
颜某,男,34岁,职 工。患者自诉患风疹5 年余,发疹前背部发冷, 腹中冷痛,大便溏泄,继 则周身瘙痒,疹块遍及 全身,大者如银元,小 者如麻疹,多于晚饭之 后发作,天气寒冷更易 发作,全年几无宁日。 先后服过许多中西药及 使用注射、熏洗诸法, 难以控制。 阅其病历,激素、钙 剂、维生素类均为常用 之品,中药多为散风、凉 血、祛湿之剂;诊见四肢 及躯干见有大小不等之 疹迹,色淡,并有搔破之 爪痕,舌淡苔自多津。诊 断为虚寒型风疹。治宜 温中健脾,养血祛风。拟 黄芪建中汤合玉屏风散 加味治之:生黄芪、饴糖 (分2次...
-
临床运用中医验方治疗急性荨麻疹
桂枝麻黄各半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原方:桂枝一两十六铢(去皮),芍药、生姜(切)、甘草(炙)、麻黄(去节)各一两,大枣四枚(擘),杏仁二十四枚(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主治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一日二三度发,面色反有热色,无汗,身痒者。 从组方来看具有疏风散寒的功效,主治寒邪在表,发热恶寒,气喘,以及一切感冒。麻桂各半汤组成较简单,看似平常,但是临床使用对证确实具有较好的疗效。临床报道对此方治疗疾病...
-
荆防调卫饮 主治急慢性荨麻疹 皮肤瘙痒
张存龙,1967年出生,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中医医院中医全科主任医师,甘肃省基层名中医,定西市名中医,甘肃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第一、第二、第四批指导老师。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33年,善用经方治疗内科杂症及皮肤疾患。 组成:荆芥9g,防风9g,麻黄6g,桂枝6g,白芍6g,生姜6g,炙甘草6g,杏仁6g,刺蒺藜12g,何首乌12g,浮萍6g,地肤子12g,大枣2枚。 功效:调卫和营,祛风止痒。 主治:急慢性荨麻疹、过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皮肤瘙痒症,症见皮肤过敏、丘疹、潮红、刺痒兼恶风、恶热...
-
慢性荨麻疹药用赤小豆当归散加减
慢性荨麻疹 患者,女(年龄不详),全身起风团伴瘙痒1年,2017年12月11日就诊。刻诊:风团数小时自行消退,近2周服复方甘草酸苷片2片/次,3次/天,艾叶泡水外洗,诉可稍减轻。口干欲冷饮,身热遇热加重,嗳气,大便稍稀,胸闷心慌,夜尿0~1次,月经推迟量少,舌淡红苔黄腻,脉弦。 诊断:(寒热错杂之厥阴证并血虚水盛型)慢性荨麻疹。 治则:平调寒热,养血利水。 药用半夏泻心汤合赤小豆当归散加减:姜半夏15g,党参10g,干姜6g,大枣10g,炙甘草6g,黄芩10g,黄连3g,生石...
-
四物汤合过敏煎加减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经验
现代医学认为荨麻疹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导致的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而出现的一种局限型水肿反应。临床表现为色鲜红或苍白且大小不等的风团, 泛发全身, 也可在四肢处、胸腹部孤立、散在或融合成片, 24 h内风团消失不留痕迹, 但常反复发作, 难以治愈, 病程在6周以上者称为慢性荨麻疹。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环境影响、饮食多样化的改变, 导致荨麻疹的发病率呈逐渐增高的趋势。现代临床研究证明, 肥大细胞是荨麻疹发病的核心环节[1], 在物理或精神因素的刺激下肥大细胞易发生脱颗粒反应, 引起组胺及多种细胞因子的释放, 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