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 第18页
-
脂溢性皮炎 临证分3型予以论治
脂溢性皮炎与遗传、激素、神经和环境因素有关。中医认为本病多由肺胃内热蕴蒸,或脾虚运化失调、水湿内停或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所致。 本病好发于头面、鼻旁沟、耳后、腋窝、上胸部、肩胛部、脐窝及腹股沟等皮脂溢出部位。皮损处多为淡红色或黄红色如钱币状斑片,上附油腻性鳞屑或痂皮。干性皮脂溢出多见于干燥脱屑斑片,自觉瘙痒。可有精神易兴奋、皮脂分泌异常或有偏食习惯。病情严重或处理不当可发展为脂溢性湿疹甚至红皮病。此病笔者临证分为3种证型予以论治。 肺胃热盛型 临床表现为起病突然,皮损红色,并有渗出、糜...
-
小功法疗神经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瘙痒性的皮肤病。其发生与精神紧张、焦虑或胃肠道分泌紊乱有关,本功法通过调节精神来治疗神经性皮炎。 功法一:练功者自然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臂自然松垂于身体两侧,头顶正直,舌抵上腭,全身放松,两眼微闭,两膝微屈,思想集中,呼吸绵绵。呼气时意念全身毛孔都张开,向外排气,使一切病气、浊气都排出去;吸气时想全身毛孔都在采精华之气,内脏各器官也与宇宙中大气同呼吸。每次站桩20分钟后收功。 功法二:练功者自然站立,全身放松,眼向前平视。同时,沉肩垂肘,两手自然抬起,手心斜向前上方,高与腰一致。吸气时意念想两...
-
甲虫皮炎马齿苋治
甲虫皮炎是一种因皮肤接触甲虫体内毒液引起的毒性皮肤炎性反应。其特点为接触毒液数小时至2日内出现条状、片状的水肿红斑,其上密集红疹、水疱及脓疱,继发糜烂、坏死,反应剧烈者还伴有发热,局部淋巴结肿大。笔者用鲜马齿苋捣烂敷于患处治疗甲虫皮炎,取得良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治疗方法:取鲜马齿苋20克捣烂,先用生理盐水做局部清洗后,再将捣烂的鲜马齿苋敷于患处。每日2次。 点评:甲虫皮炎多为湿热热毒入侵。马齿苋为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的幼嫩茎。马齿苋性寒,味甘酸,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甲虫皮炎用新鲜马齿苋捣烂外敷于患处,见效快...
-
神经性皮炎 [外敷疗法]
神经性皮炎初发时,仅有瘙痒感,而无原发皮损,由于搔抓及摩擦,皮肤逐渐出现粟粒至绿豆大小的扁平丘疹,圆形或多角形,坚硬而有光泽,呈淡红色或正常皮色,散在分布。因有阵发性剧痒,患者经常搔抓,丘疹逐渐增多,日久则融合成片,肥厚、苔藓样变,表现为皮纹加深、皮嵴隆起,皮损变为暗褐色,干燥、有细碎脱屑。斑片样皮损边界清楚,边缘可有小的扁平丘疹,散在而孤立。皮损斑片的数目不定,可单发或泛发周身,大小不等,形状不一。[外敷疗法] 方法一 取位:患部 操作方法:取土槿皮30克、蛇床子30克、百部根30克、五倍子24克、密陀僧18克、...
-
验方治疗日光性皮炎
日光性皮炎是春夏季好发于对日光过敏者的一种皮肤病,中医称之为日晒疮。其病变主要累及暴露的皮肤区域,如面部、颈部、胸背部及手背部等,患部皮肤出现红斑、肿胀,甚至发生水疱,患者自觉灼热刺痒或疼痛。下述验方治疗此病效果颇佳。 取藿香、青蒿、黄柏、苦参、地骨皮各9克。水煎服,每日一剂,7天为一个疗程。若配合外用药则效果更好。可用当归、艾叶、黄连、甘草各30克,水煎后冷湿敷患处,每次15~30分钟,每日一剂,每剂药可用3~5次,直至痊愈。 夏季应避免长时间曝晒,并注意保护暴露部位;局部瘙痒时严禁搔抓,...
-
神经性皮炎三型进行辨治
神经性皮炎系以阵发性皮肤瘙痒和慢性增厚并呈苔藓样变为临床特征的皮肤病,是一种慢性顽固性皮肤病。好发于颈部、会阴、大腿内侧、前臂等皮肤易受摩擦的部位,中医称为“摄领疮”,多分以下三型进行辨治。 血虚风燥:皮损处色淡或灰白,肥厚粗糙,奇痒难忍,伴头晕目眩,心悸气短,倦怠乏力,妇女可见月经量多。舌淡无苔,脉沉细。治宜养血驱风润燥。药用熟地黄20克,当归10克,黄芪15克,首乌12克,白蒺藜10克,川芎10克,白鲜皮12克,荆芥10克,防风12克,地肤子10克,蝉蜕5克,甘草3克。水...
-
婴儿尿布皮炎 选用中药外治法
尿布皮炎为婴儿时期常见的皮肤病,多发生于6个月以下的小婴儿,由于会阴部、臀部经常受到湿尿布浸泡,尿液中的尿素刺激皮肤,尿布上残留粪便也对皮肤产生刺激作用,皮肤屏障功能受到损害,从而形成尿布皮炎。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湿热邪毒侵袭,当以清热解毒,利湿凉血为治,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家长注意使用纯棉、柔软的尿布,做到勤洗勤换,注意保护皮肤,可选用下列外治法。 1.将患处冼净擦干,然后均匀涂搽京万红软膏1次,复盖皮损面,每天换药1次,轻者1~3日,重者5~7日均可获愈。 2.金银花、连翘、蒲公...
-
脂溢皮炎中药外敷
头皮脂溢性皮炎是临床常见皮肤病之一,笔者自 2008年3月-2009年4月采用中药外敷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4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五倍子10克,苍耳子、乌梅各40克,王不留行60 克,明矾、透骨草、川椒、黄柏、侧柏叶、紫花地丁、白鲜皮各30克,生甘草20克,苦参 100克。自行煎煮,大火烧开,小火煮20分钟,离火放凉,凉至20℃左右,先用药液把头发沾湿,后用毛巾蘸药液,拧至半干,外敷头部,刚敷时自觉温凉舒适,一会儿毛巾即被体温蒸热,取下再蘸再敷,每次敷20 分钟,每日敷2次。 河北保定 刘承忠 点...
-
6剂中药治好毛囊炎
毛囊炎 靳某,男,53岁。项部、发际处起数个豆粒大红色毛囊丘疹,顶部有脓点附着,疼痛或痒痛3个月。其间经数种抗生素注射、内服,或外敷红霉素软膏、一擦灵等,丘疹消退,但过后仍反复,缠绵不愈。患者素有饮酒嗜好,并常食辛辣肥甘之物。小便色黄,大便不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诊断为毛囊炎,证属湿热蕴结,循经上蒸,郁结化毒。治以清泄湿热,解毒散结, 方用八正散加减:萹蓄10克,瞿麦10克,车前子10克,滑石10克,栀子10克,木通5克,黄柏10克,赤芍10克,银花20克,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30克,连翘10克,灯心草3克...
-
治臀部毛囊炎 坐板疮自拟方
坐板疮,又称臀部毛囊炎,为夏秋季节最常见多发。其因是经常久坐,皮肤通透性差,使汗液湿热排出不畅,蕴于肌肤,化为湿热毒而形成。临床观察单以抗菌消炎西药治疗,收效不著。笔者自拟硝黄洗方,效果良好。 组方:芒硝30克,大黄30克,赤芍30克,连翘30克,白鲜皮30克,地肤子30克,黄柏30克,白芷30克,败酱草30克。有脓疱加金银花30克,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30克;皮损触之有灼热感加牡丹皮30克。水煎适量,待温度适宜时进行坐浴,或用纱布蘸药液擦洗患处,每次20~30分钟,每日两次,两日用药一剂。 方中芒硝...
-
颈后疖肿毛囊炎 辣椒蒂外用方
颈后疖肿是临床常见病,由于颈部皮肤毛囊感染引发,其中经抗生素、外用药治疗半年无效者被定义为顽固性颈后疖肿。此类患者,其致病菌多已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因而治疗困难。采用辣椒蒂烫洗法治疗本病患者30例,效果较满意,现介绍如下。 治疗方法 停用一切抗生素,取成熟晒干的辣椒蒂30克(可带少许辣椒),加水1000毫升,小火煎至500毫升,待药液温度降至 60~70℃时用以烫洗疖肿局部,每日2次,每次10分钟,10天为1个疗程。 体会 辣椒蒂味微辣,性温,有活血、消肿杀菌功能,外用能刺激皮肤,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协同烫洗...
-
粉刺慢性毛囊炎 用山楂配当归治疗
粉刺是一种多发于青春期的,好发于颜面、胸、背等处的丘疹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慢性毛囊炎、皮脂腺炎等。其病因多由阳热过盛,肺经蕴热,或过食肥甘,湿热及脾,或脾气不足,痰湿失调而致。近年来,笔者用山楂配当归治疗各种类型的粉刺,疗效满意,举例如下。 罗某,男,20岁,2010年9月2日初诊。 患者在外工作2年,主要是从事餐饮服务,因常应酬,抽烟、喝酒、吃海鲜等。半年前,患者颜面、胸背部开始出现皮疹,有的陆续起脓疱,伴有白色浆液状,自行挤破,脓液流出则结痂,此起彼伏。自行购买大败毒胶囊等治疗,疗效不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