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愈 第42页
-
“老慢支”不愈用歌声“制服”
我患老慢支多年了,常反复发作。一天我去广场散步,看见一些老人在弹琴、唱歌。这些唱歌的老人颜面红润,身体健康。难道是唱歌给他们带来如此好的身体吗?在翻阅健康类报刊之后,我得知唱歌的确有益健康: 一能调整生理结构,保持肺部舒展、呼吸畅通; 二能让人心情愉悦; 三能锻炼记忆力与形象思维能力; 四能让人经常处于忘我境界,忘却烦恼与病痛; 五能很好地强健全身,因为只有全身协调配合与肺部大运动量活动,才能唱出充满生机的歌。 找到了康复路的我,当即买回音响设备,天天练唱歌,三两天便学会一首。先前,我常为久治不愈的老慢...
-
李时珍久咳不愈 处方用黄芩
李时珍20岁那年,因久咳不愈,又触犯禁忌,骨蒸发热,皮肤如火烧火燎,每日吐痰约一碗,夏季更加烦燥、口渴,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两手寸关尺脉象呈现浮、洪。柴胡、麦门冬、荆沥等药物都服遍了,一月后病情更加严重,周围的人都以为他必定要死了。 其父想到李东垣治发热如火燎、烦燥、口渴引饮而白天更加炽盛的肺热病,说是一种气分热症。宜用一味黄芩汤,以泻肺部气分之火。于是按照处方用黄芩一两,水两盅,煎到一盅后,让其一次服用。 翌日,李时珍全身的热度完全消退,咳嗽也痊愈。药物所发生的奇效,犹如鼓槌击鼓,立刻有了...
-
久咳不愈试试中药汤
气候多变,很多人 感冒后咳嗽不止,加之 空气质量差,经常出现 灰霾天气.一些年老体 弱的肺部疾病患者更是 久咳成喘。对于久咳不愈、支气管炎、慢性肺气 肿等咳嗽而喘的患者可 试试蛤蚧人参汤,效果 不错。 蛤蚧1对,人参5~ 10克,茯苓、贝母、桑白 皮、知母各15克,煎水 或加适量瘦肉一起煲 汤。咳嗽、痰多者去知 母,加紫菀15克,款冬 花15克。蛤蚧有补肺 益肾、定喘止嗽之功, 人参大补元气、益脾 肺。久咳不愈者,多有 气虚、痰湿。全方具有 化痰、润肺的作用。凡 咳嗽属肾不纳气、肺肾 两虚者;咳喘日久、神 疲乏力...
-
反复咳嗽不愈结合运气病机予正阳汤施治
杨某,女,66岁,戊子年生,2014年10月2日首诊。 患者一月前曾因反复咳嗽不愈来诊,咳嗽以下半夜为甚,痰白清稀,血压高,夜尿多(3~4次/夜)。先用乌梅丸后下半夜咳止,又用小青龙后痰消咳愈,但血压未降,夜尿仍多。1周前再次出现咳嗽,痰黄质稠,咽部异味感、时有恶心、头痛,汗出汲汲,纳差,寐差,舌淡红苔薄黄,脉细微数。结合运气病机予正阳汤施治。 处方:炒白薇6克,玄参20克,旋覆花10克,(包)炙桑白皮15克,炒当归10克,大川芎10克,炒白芍15克, 炙甘草6克,炙紫菀10克, 生姜片10克。14剂。...
-
王征美 宣肺止咳治感冒愈后长时间不愈的咳嗽
王征美,男,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中西医结合康复科主任,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老年康复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出身于医学世家,师承廖家祯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康复近3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中西医结合康复有独到的见解,参与多部中西医结合康复论著和教材的编纂。擅长截瘫、偏瘫、脑瘫及昏迷促醒的中西医结合康复,心脑血管疾病、颈腰椎病变、头痛、疑难杂症的诊治。在临床中,深入探究咳嗽病因病机,并根据古方研制出新加止嗽散,治疗感冒后久咳不愈效果显著...
-
伤口不愈中药熏洗
中医认为,伤口感染久治不愈,多因患者 在手术中失血过多,引起机体气血失调,经络 阻滞,瘀血停留,燥热浊气聚于患处而发病。 用中药汤剂直接熏洗患处,作用快捷迅速,效 果良好。 方法:蒲公英30克,苦参、黄柏、白芷、 木鳖子、连翘各12克,金银花、赤芍、丹皮、 甘草各9克。将上药共倒人砂锅或搪瓷盆中煎 煮。水开15分钟后,滤出药渣,趁热熏蒸患 处。待药温降至40℃时,用镊子夹一无菌纱布 蘸着药液擦洗疮面。将疮面脓血分泌物擦洗干 净,伤口覆盖大黄油纱,用无菌纱布包扎。每 日熏洗1次,每次60分钟。伴随着分泌物的 逐渐减...
-
治中耳炎 流水化脓久治不愈
[方一] 桑蚕蛹一只(焙干),银珠、冰片、生石膏(烧熟)各5克,共研为粉末,密封备用。用时取少许不油调入药内,再点入耳内,一般一次即愈。 提供人:佚名 [方二] 高度三花酒一瓶,用吸管吸三花酒滴入耳中,一两分钟后,侧头倒出,再次滴入,倒出,反复几次。每天数次,数日可痊愈,之后再滴数日。开始时会有点痛,如果不痛了,就表示好转了。 提供人:唐民焕 [方三] 指甲灰、枯矾、冰片各等分共研细末,将患耳用温水洗净,将药末吹入耳内。 [方四] 大黄10克,枯矾3 克,研细末用植物油调匀,清洗耳道将药滴入耳内。...
-
口疮反复不愈 中医二方交替服用
关某,女,45岁,2017年5月初诊。患者自诉患口疮反复不愈已3年余。刻诊见舌体口疮遍发于口内颊黏膜及舌体,形如黄豆或粟粒大小,触之痛甚。舌质暗有瘀斑,脉细弱。患者自诉,脾胃不健,常有腹泻,甚则完谷不化。月经推后,常伴痛经,体型消瘦,面白光 无华,头目眩晕。细辨此案为脾肾阳虚之候。脾肾阳虚、二天不足、元气亏损、冲任不调、气滞血瘀。立法以健脾温肾、固本调冲、理气行瘀。 方一 六君子汤加减:党参15克,焦术18克,云苓12克,陈皮6克,半夏6克,煨肉豆蔻6克,煨柯子6克,神曲9克,焦山楂9克,木香6克,炒干姜...
-
久治不愈的各种慢性腹泻 固肠止泻中药组成方解
王仁强,男,1953年生,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重庆市名中医,主任中医师,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委员,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名誉主委,重庆市中医院原消化内科主任,重庆市卫生计生委高级职称评审专家,重庆市干部保健顾问组顾问。 组成:党参15克,炒白术15克,茯苓30克,防风10克,陈皮10克,炒枳壳15克,补骨脂15克,巴戟天15克,诃子10克,肉豆蔻10克,玫瑰花15克,金樱子15克,木香10克,合欢皮10克,白豆蔻10克(后下)。...
-
感冒后为何久咳不愈?
张医生: 我最近很烦恼,原因是2个月前的一场感冒后到现在一直咳嗽,早晚比较明显,痰不多,偶尔有胸闷、气短现象。服用了不少止咳药,效果都不理想,至今仍无法有效控制住咳嗽。请问这是怎么回事? 湖南益阳刘先生 刘先生: 你好!感冒后久咳不愈,反复或持续达2个月以上,称为慢性咳嗽,据统计,感冒后引发慢性咳嗽的发病率约为2.8%,原因包括环境、疾病影响和不良生活方式等。 其中,环境因素如大气污染、吸二手烟;疾病影响如哮喘、鼻咽部疾病、慢性支气管炎等;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肥胖、焦虑或抑郁等,都可引起咳嗽...
-
外感咳嗽或风邪不散咳嗽迁延不愈者 宣肺止咳汤
周益新,男,1960年出生,山西省宁武县人,山西省大同新建康医院主任医师,山西省名中医。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及中医医史文献研究工作。临证擅治内科、妇科疾病,尤擅用经方及针灸治疗各种疾病。著有《话说国医·山西卷》一书,参编《〈本草纲目〉补正》《中华效方汇海》《〈四诊抉微〉校注》等多部著作。 组成:旋覆花12g(包煎),白芍15g,前胡10g,清半夏10g,炒杏仁10g,橘红10g,茯苓15g,僵蚕10g,桔梗10g,枳壳10g,薄荷6g(后下),炙甘草6g。 功能:宣肺止咳,祛风止痒。...
-
治脚气不对症易顽固不愈
随着气温不断升高,湿度不断加大,真菌也在大量繁殖。真菌最常侵犯人的皮肤,其中又以脚气最多发,夏季不仅患脚气的人会明显增多,而且更易复发。如果脚气患者自行买药物涂擦,一旦未对症下药,很可能适得其反,最容易导致顽固不愈。 温暖潮湿的环境为真菌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再加上足部汗腺较发达,足部汗多和穿着不透气的鞋袜使汗液不易挥发,局部温度较高,就更容易引起真菌的生长繁殖。脚气是由真菌引起的常见慢性传染病,初发时足趾间出现潮湿发白、水疱、奇痒,抓搓后流出澄清的黏液,皮肤糜烂,时间久了会有鳞屑角化、裂口、脱皮等,严重者可...
-
骨折久治不愈有四大原因
张女士干活时不小心伤到了右手腕。去工厂附近的一家医院诊疗时,经过x片检查诊断为骨折。骨伤科医生帮张女士做了手法复位,然后打上石膏固定。医生说,骨折不是很严重,固定后让它慢慢长就好了。都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可过去了150天,张女士的骨伤部位依旧疼痛,遂去大医院就诊。 接诊专家解释,造成这样的后果,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有些医生在为伤者进行治疗时施冶手法比较重,而且施治手法的次数比较多,骨折处就会失去稳定性,而且还会让局部的血运受到影响。而一些已经形成的纤维组织或者骨痂也会重新损伤和断裂。...
-
骨伤为何久治不愈
在平时门诊中,像张女士这样的通过手法复位后骨伤难愈的患者不在少数,有的患者虽然在创伤时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但是愈合过程并不理想。造成这样的后果原因有三: 1.有些医生在为伤者进行治疗时施治手法比较重,且施治手法的次数比较多,骨折处就会失去了稳定性,而且还会让局部的血运受到影响。而一些已经形成的纤维组织或者骨痂也会重新损伤和断裂。这样一来,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骨折愈合的时间。 2.有可能是在整复过程中过度牵拉时所造成的损伤。骨折在牵引治疗中若发生过度牵引,可因其牵引张力使机化血肿内的毛细血管受到破坏,影响血液的供...
-
体表窦道不愈 试试拔罐疗法
拔罐法是临床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多用于风寒、风湿痹证,寒性胃肠病等,本法亦适用于某些体表慢性窦道、淋巴结核、疮口久不收敛,及术后刀口久不愈合等症。上述病变表现如时流清稀脓液,或有一些分泌物经常溢出。通过拔罐疗法,能使窦道、疮口、术口内的分泌物、脓液等吸入罐中,达到吸湿逐寒、活血祛瘀、祛腐生新功效,促进窦道疮口术口内部血液循环加速,以利于新鲜肉芽组织由内向外生长,能使上述症状改善或愈合。拔罐法既安全又实用,疗效较好,且方法简便易行。 方法:用小麦面粉与水调和成软面团,然后平放于病变处周围,使窦道口暴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