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支气 第4页

支气 第4页

  •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偏方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偏方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偏方(外邪袭肺) 处方:桔梗、白前、紫菀、百部、陈皮、杏仁、川贝母各12克,桑叶20克,荆芥、沙参各15克,黄芩10克,生石膏25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加减:伴恶寒无汗之风寒袭肺者,加麻黄、桂枝、半夏、桑白皮宣肺散寒;伴恶风身热口渴之风热犯肺者加知母、麦冬、玉竹、山栀、瓜蒌宣散风热;伴口鼻干燥,干咳作痒之风燥犯肺者加菊花、薄荷、连翘、芦根、鱼腥草清热润燥。 功效主治:疏表宣肺。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辨证属外邪袭肺型。症见咳嗽时作,白天多于夜间,咳而急剧,声重...

  • 治慢性支气管炎单方

    治慢性支气管炎单方

    海带50克(最好用海带根),地龙10克,杏仁25克,加水熬成浓汤300毫升,加入红糖频频饮服。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

  • 急性支气管炎的中医辨治

    急性支气管炎的中医辨治

      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因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气候寒冷及过敏等因素引起的炎症反应,以咳嗽、咯痰或喘促为主要临床症状。本病属于中医学“咳嗽”、“痰饮”、“喘症”等范畴。因其病因复杂、病程较长,一旦发病难以治愈。近年来,采用传统中医方药治疗收到良好效果。此病由于致病原因(病邪)不同,一般分为以下3种类型:   外感风寒型   此型较为多见,约80%的病人属此型。表现为咳嗽、多痰,痰液清稀、鼻塞流清涕,有时伴有怕冷发热、头痛身痛等症状,此型常用...

  • 治寒咳 慢性支气管炎

    治寒咳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多发生于中老年人,是一种对健康危害较大的慢性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病情发展缓慢,严重时可诱发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   杷叶粥先将灸枇杷叶10~15克用纱布包紧水煎,去渣取浓汁,再加入粳米50克和水煮粥,粥将成时略加冰糖调味即可。每日早晚用之佐餐,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常见的咳嗽,咯痰色黄者。   养肺煲甜杏仁15克,猪肺200克(洗净切片后用沸水略烫),白萝卜500克(切块),一同放入砂锅内炖煮,待猪肺熟烂,加入适量调味品即可。食肺喝汤,每周两次,适用于本病缓解期白稀痰多,偶有咳嗽者...

  • 支气管扩张药膳两款

    支气管扩张药膳两款

    川贝百合粥:川贝母10克、杏仁10克、百合 20克、粳米100 克、蜂蜜10毫升、中等大小梨 3个。将贝母、杏仁及百合加水煎煮后取汁;梨捣烂后取汁;然后将药汁和梨汁放人锅中,与粳米一起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蜂蜜,再稍煮片刻即可。每天分早晚2次,于空腹时将粥喝下,7 天为1疗程。川贝、杏仁、百合可清肺化痰、润肺定喘。蜂蜜可润燥止咳,为调理肺燥咳嗽之佳品;梨能养阴清热、润肺生津;粳米可养胃气,和脾胃。此粥具有清肺化痰、益气生津、扶正强身的功效。 猪肺薏米粥:猪肺1 叶,薏米、粳米各50克,蜂蜜适量。将猪肺洗净后切成...

  • 治支气管炎我有妙方

    治支气管炎我有妙方

    我和母亲都是自幼就患严重的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久治难愈。后来,我从朋友那里得到一个治气管炎的食疗方,母亲70岁时始用此方,一年后根治,寿至 86岁未再复发。我40岁那年治好,至今59岁未曾反复。 具体方法如下: 将250克冰糖(或蜂蜜)融化在一瓶陈醋中,再将2.5公斤左右白梨(如无白梨其他梨也可)切成玉米粒大小的块儿放人糖醋液中。每日餐后,当零食吃。坚持一个月后症状会减轻,半年后可基本治愈。 广西贺州 刘 熙 提示:糖尿病患者不宜用此方;脾胃虚寒者慎用,以免引起腹泻。...

  • 辨治支气管哮喘病案举隅

    辨治支气管哮喘病案举隅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临床以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闷、咳嗽等症状为特征,本病反复发作,病情缠绵难愈,是一种严重危害患者健康的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   支气管哮喘属中医“哮病”范畴,《内经》称之为“喘鸣”,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篇指出:“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射干麻黄汤目前仍是治疗哮喘的常用方剂。在《金匮要略&...

  • 山东名医治急性支气管炎方

    山东名医治急性支气管炎方

    处方:炙麻黄、杏仁、桃仁、浙贝母、连翘、厚朴各9克,丹参、当归、葶苈子、半夏、桔梗各12克,黄芩、瓜蒌各10克,金银花、生石膏、芦根各3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热化痰,宣肺平喘。用于治疗慢阻肺病急性发作期、急性支气管炎及以咳嗽为主的支气管哮喘,中医辨证属外感风热、痰热壅肺型。症见发热,气急,咳嗽,咳吐黄痰或白色泡沫状黏痰、量多,喘息胸闷,面红,口咽干燥,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专家点评:本方中桃仁、丹参活血化瘀;葶苈子泻肺平喘;浙贝母止咳化痰;厚朴下气平喘。本方药味众多,对痰热壅...

  • 支气管哮喘用姜葱敷脚效果不错

    支气管哮喘用姜葱敷脚效果不错

    李女士的女儿6岁时得了支气管哮喘,每当受凉感冒就发作。在用止咳药控制病情的同时,有个老中医让给孩子用姜葱敷脚,效果不错。即每晚睡觉前用热水泡脚10~15分钟,再取鲜葱白50克、鲜生姜15克,捣成泥敷在脚心,用纱布包住,第二天起床时去掉。每晚1次,两周为1疗程,一般使用1~3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7天。 天津药物研究院副研究员李红珠认为:此偏方主治风寒引起的哮喘,对受凉感冒后引发的咳喘有效。生姜性味辛温,能化痰止咳、发汗解表,多用来治疗风寒或寒痰咳嗽。葱白性味辛温,有发汗解表、散寒通阳的功效,多用于风寒感冒的方...

  • 治疗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

    治疗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

      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分别属于中医“哮病”和“鼻鼽”的范畴。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有研究表明,78%鼻炎患者伴发哮喘,58%哮喘患者伴发鼻炎。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其发病多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内伏痰饮,三者相合,闭塞气道,遂致呼吸困难,升降不利,触动其痰,产生喉间痰鸣如吼,气息喘促。若鼻鼽、哮喘反复发作,由实转虚,临床可见自汗,常易感冒,食少便溏,倦怠无力,短气息促,动则为甚,腰酸腿软等肺脾肾气...

  • 支气管哮喘偏方

    支气管哮喘偏方

      验方1   白芍、法半夏、干姜、五味子各10克,麻黄、桂枝各6克,细辛、甘草各?3克。水煎服,每日1剂。主治寒型哮喘。   验方2   蚯蚓炒黄研为细末,川贝研为细末,每次各取3克,温开水冲服。每日1次。主治痰热哮喘。   验方3   莱菔子(炒)、白芥子、苏子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主治痰浊哮喘。   验方4   党参15克,法半夏、白术各10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主治气虚哮喘。   验方5   右归丸,每次3克(8~10小粒),每日服用3次。或金匮肾气丸...

  • 支气管肺炎药膳验方

    支气管肺炎药膳验方

    枇杷饮: 原科:梨子1个,枇杷5个,冰糖适量,柠檬半个。 制作:梨子削皮弃核,切丁;枇杷剥皮、弃核后,加入冰糖、柠檬、水一起入果汁机内打汁即可饮用。 功效:梨子生津、润燥,清热化痰,解酒毒,治肺热咳嗽、咯血等,还能消痰润肺,清火解毒,李时珍云:“梨品甚多,俱为上品,可以治病,能润肺凉心,消痰降火,解疮毒酒毒。”现代研究梨子含有大量的天然蛋白质。柠檬化痰,生津止渴,美白肌肤,抗衰老,防癌抗癌,又酸又甜的特殊口感,喝起来十分爽口;枇杷生津止渴,清肺止咳,和胃除逆。诸味相配,适应于支气管肺炎...

  • 治慢性支气管炎咳嗽方用

    治慢性支气管炎咳嗽方用

      张某,男,48岁,2004年3月13日初诊。   患者素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10余年,两周来,宿疾又发,咳声频频,胸闷气急,动则更甚,咯痰不爽,痰浊黄稠。口服消炎、止咳平喘之品,只能暂缓片刻,旋即如故。舌质暗红,苔黄腻,脉浮滑数。   证属痰热蕴肺,气道瘀阻,宣降失司。治宜清热宣肺,化痰逐瘀。   方用当归贝母苦参丸加味:当归15克,川贝母粉3克(分冲),苦参15克,炙百部15克,前胡12克,白前10克,杏仁10克,桃仁10克,薏苡仁30克,桑白皮10克。   服上方5剂后,咳嗽、气急已减大半...

  • 慢性支气管炎防治操

    慢性支气管炎防治操

    支气管炎是由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气管、支气管黏膜炎性变化,黏液分泌增多,出现咳嗽、咳痰和气急等症状。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超过五成。经常练习本功法可以锻炼膈肌,增加肺部通气量,对于慢性支气管炎的防治有较好的效果。 预备动作 全身肌肉放松。大脑尽快入静,随时调整呼吸。必须排除思想杂念,做到守意、领气,使气沉丹田(肚脐下3 横指)。 提足翻掌两腿站立同肩宽,两手从大腿根部上托,同时足跟抬起,两手掌托到下颌,然后翻掌下压至腿根部,足跟轻轻落地。此动作主要锻炼膈肌,加强肺功能。要注意防止大喘气、喘粗气,呼吸微微,缓慢自然...

  • 支气管哮喘 止咳平喘 针灸艾灸

    支气管哮喘 止咳平喘 针灸艾灸

    支气管哮喘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治疗主要以止咳平喘为主,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中医不仅有行之有效中药汤剂,还有针对发作期与缓解期的各种外治法,均有不错的疗效。 一、针灸 取穴 (主穴)鱼际、孔最、大椎、定喘;(配穴)肺俞、风门、膻中、内关。 操作 以主穴为主,酌加配穴。先针刺鱼际、孔最,进针约3-7分,得气后施泻法,亦可进针后接通电针仪,频率120次/分,强度以病人可耐受为宜。如效不显,继针或改用他穴。发作期每日1-2次,缓解期隔日1次,10-15次为1个疗程。 二、艾灸...

  • 益肺止咳饮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益肺止咳饮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病案: 苏某,男,69岁,农民。2006年12月21日初诊。患者反复咳嗽,咯痰,气喘16年余,每遇感冒或冬春季节气候变化而诱发,5天前因不慎受凉出现胸闷,咳嗽,咯白痰,质稀,伴气喘无力,服用西药抗生素及止咳药治疗,疗效不显,且有加重趋势。查体见面色不华,神疲乏力,舌体淡胖、苔白滑腻,脉沉细。西医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中医辨证属肺肾气虚,外感风寒,方用自拟益肺止咳饮加减:黄芪15克、党参15克、太子参12克、茯苓12克、炒白术12克、陈皮10克、制半夏10克、杏仁12克、砂仁6克、桔梗12克、黄芩12克、鱼...

  • 苏叶干姜汤保护支气管

    苏叶干姜汤保护支气管

    慢性支气管炎常在冬季复发,多属内伤久咳、咳喘等证,苏叶干姜汤对此病有较好的调治作用,患者不妨一试。 方法:取紫苏叶30克、干姜3克,水煎去渣取汁,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服100毫升,10天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间隔3天。此方对咳、喘、痰三症均有一定疗效。用药后多数患者食欲增加,睡眠安稳,心跳趋于正常,仅有个别患者出现口干、唾液减少等轻微副反应,不需处理可自行消失。...

  • 治疗支气管炎的偏方 慢性咳喘夏治冬补

    治疗支气管炎的偏方 慢性咳喘夏治冬补

    慢性咳喘多见于慢性气管炎、哮喘、支气管扩张等,其发病特点主要系肺、脾、肾三脏虚损为本,气逆咳喘、痰湿壅盛为标,治疗此病宜敛补,不宜宣泄。对于慢性咳喘的治疗,主要应调整好肺、脾、肾三脏的虚损,治肺在不兼表证的情况下,不可透表宣肺,用之反而更会耗伤肺气,致咳喘加剧,如麻黄、杏仁、桔梗、前胡之类皆不可取,应选用补肺气的党参、黄芪、山药等;敛肺气的五倍子、五味子、乌梅等。治脾以健脾化湿为主,注意不可伤及脾气,更不可伤及胃阴,可选用白术、莲子、芡实、山药等。治肾以补肾纳气为主,因肾为先天,为诸脏腑正气之根,所以应用菟丝子、山...

  • 石斛、麦冬茶治支气管炎咳嗽

    石斛、麦冬茶治支气管炎咳嗽

    石斛、麦冬、百合各3克,红枣2粒,冰糖2颗,第一泡用沸水,焖泡10分钟,代茶饮,第二泡再续加热水就可以了,每剂可冲泡2-3次。 该方对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有很好的缓解作用,长期饮用,效果更佳。 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需用增强体质,提高呼吸道的抵抗力,防止上呼吸道感染,避免吸入有害物质及过敏原,可预防或减少本病发生。锻炼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活动量。严冬季节或气候突然变冷的时候,要注意衣着冷暖,及时增加衣服,不要由于受凉而引起感冒。冬季寒冷季节室内的温度应在18~20℃为宜。 急性支气管炎所致的久咳不止,咯...

  • 治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支气管炎方

    治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支气管炎方

      组成干姜3克,细辛3克,五味子6克,半夏6克,大枣10克,炙甘草3克。   功能益肺化饮,散寒止咳。   主治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支气管炎等属肺寒咳嗽者。   用法用水300ml,煮取100ml,分温3次口服或保留灌肠;也可制成配方颗粒,用适量水冲调匀,分温三次口服或保留灌肠。   方解肺寒咳嗽的外因是天气乍寒骤冷,寒邪直接从气道吸入伤肺之阳气;衣被单薄,则外寒从皮毛入内伤肺之阳气;饮食生冷,寒气从胃循经脉上行至肺而遏抑肺气则肺寒。内因是素体肾脾肺阳虚,痰饮内伏于肺。病机是外内合邪,肺寒气逆。本方是张仲景《金匮...

  • 小儿支气管哮喘中医疗法详解

    小儿支气管哮喘中医疗法详解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小儿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咳嗽,喘鸣和呼气性呼吸困难,常在夜间和凌晨发作。   辨证论治   1.发作期   (1)寒饮停肺证   [证候]咳喘哮鸣,恶寒怕冷,鼻流清涕,痰液清稀,四肢欠温,面色淡白。舌质淡胖,苔薄白或白腻,脉浮滑。   [治法]宣肺化饮,止咳平喘。   [方药]小青龙汤。主要药物:麻黄、桂枝、白芍、半夏、细辛、干姜、五味子、甘草。   咳甚者,加紫菀、款冬花化痰止咳;痰涌喘逆不得卧...

  • 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偏方

    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偏方

      刘某,女,53岁,2010年10月24日就诊。患者既往有支气管哮喘病史30余年,两日前因接触油漆,出现气紧喘息,自行吸入布地奈德和沙丁胺醇后,未见明显缓解,遂到门诊就诊。刻诊见患者气促,呼吸困难,面色发绀,喉间痰鸣,诉夜间喘息不得平卧,咯白色黏稠痰,较难咯出,纳眠差,小便黄,大便3日未解,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数。查体:双肺满布哮鸣音。诊断: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治疗哮喘的偏方   辨证属肺气失宣,腑气不通。当以宣肺通腑为基本治则。处方以射干麻黄汤合宣白承气汤加减:射干15克,麻黄10克,杏仁15克,桔梗15克,黄芩...

  • 治支气管哮喘五偏方

    治支气管哮喘五偏方

      1.人参1.5克,蛤蚧1对(炙),杏仁30克,川贝母30克,紫河车30克,共研细末。每次服3克,每日2~3次。   2.地龙焙干,研粉,装入胶囊。每次服3到5粒。用于热哮。   3.僵蚕5条,浸姜开,晒干,瓦上焙脆,和入细茶适量,共研末,开水送服。   4.紫河车粉60克,蛤蚧粉45克,地龙粉25克,五味子24克,做成1克蜜丸或水丸。每次服5个,每日2次。可用作平时固本,以减少发作。   5.黄芪30克,怀山药30克,茯苓30克,乳鸽1只。将四物共放炖盅内,加水200毫升,隔水炖2小时,加入...

  • 食疗方治慢性支气管炎

    食疗方治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支气管的慢性炎症。临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气急,甚至气喘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本病早期症状轻微,多在冬季发作,春暖后缓解;晚期炎症加重,症状长年存在。病情进展可并发肺气肿、肺动脉高压及右心肥大,可严重影响生活、工作和健康。   慢性支气管炎属中医“咳嗽”、“咳喘”、“痰饮”、“肺胀”等病的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外邪侵袭、肺脾肾三脏功能的失调有关。病变主脏在...

  • 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名医偏方

    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名医偏方

    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名医偏方 (阴虚型) 处方:北沙参、麦冬、浙贝母、知母、枇杷叶(包煎)、火麻仁、炙全瓜蒌(打)、鱼腥草各10克,炙百部、五味子、天花粉各8克,芦根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养阴清肺。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中医辨证属阴虚型。症见干咳无痰,或痰少不爽,或喘促,口干咽燥,盗汗便艰,舌红苔少,脉细数或缓大无力。 创方者:李 吴 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名医偏方 (痰湿型) 处方:陈皮、半夏、茯苓、苍术、白芥子、莱菔子、炙苏子(包煎)、紫菀、款冬花...

  • 支气管炎用艾炷隔蒜灸

    支气管炎用艾炷隔蒜灸

    支气管炎,中医称“咳嗽”“痰饮”,是一种多因性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它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尤以老年人多见。病变的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黏液腺肥大及分泌物增多。临床以咳嗽、咳痰、喘息或气短为主。 [取穴]肺俞、膏肓、定喘、四花、大椎、天突、膻中 [加减]外感咳嗽加风池、合谷、列缺;肝火咳嗽加阳陵泉、行间、尺泽;脾虚咳嗽加中脘、足三里、丰隆、阴陵泉、脾俞;阴虚咳嗽加太溪、三阴交。 方法1用灸疗仪温和灸,每次取3~4穴,每穴灸10...

  • 治慢性支气管炎方

    治慢性支气管炎方

    处方:核桃10枚,连皮捣烂,加白糖适量,开水冲入,蒸服。 功效:补肾纳气,治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咳嗽气喘,不能干卧,少气懒言,睡眠不佳,头晕耳鸣,脉细无力等。...

  • 治小儿支气管炎中药二方

    治小儿支气管炎中药二方

    方剂1   组成:川贝末9克猴枣0.3克。   制用法:上药混合研匀,每包1克重。1日总量:1岁1包,3岁2包,6岁3包。分2至3次服。   主治:清热化痰。亚急性支气管炎、哮喘性支气管炎的迁延状态,慢性支气管炎、肺炎出现肺热证的痰涎壅盛。 方剂2   组成:麻黄(炙)6克,细辛4克,冬花(炙)10克,五味子8克,枇杷叶(炙)30克,射干12克,川贝5克,石膏20克。   制用法:每日1剂,每剂煎2次,每次浓缩成100毫升,每次服100毫升,每隔4小时服1次。   主治: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 北京名医治支气管扩张方

    北京名医治支气管扩张方

    北京名医治支气管扩张(痰热蕴肺)方: 处方:太子参、生黄芪、鱼腥草、苇茎、生薏苡仁各30克,炒白术、茯苓、冬瓜仁、浙贝母、桑白皮各15克,甘草、山药、黄芩、葶苈子各10克,桔梗、败酱草、海浮石各2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益气健脾,清肺化痰。用于老年性支气管扩张症,属脾气虚弱,痰热蕴肺型。此证型多见于老年形体偏胖者。症见咳嗽,咯黄脓痰,急性加重时可咯吐大量黄脓痰,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饮食偏少,乏力,大便溏软,舌多暗淡或稍红,脉多滑或细。 北京名医治支气管扩张(肝火犯肺)方: 处方:芦...

  • 预防小儿支气管炎 推拿疗法

    预防小儿支气管炎 推拿疗法

    在伏天用简易的推拿疗法以增强患儿体质,预防小儿支气管炎在冬天发作,效果较好。 具体法:操作者先川拇指沿着患儿无名指罗纹面,从指根向指尖方向抹;连续100次;然后沿着患儿拇指罗纹面,从指尖向指根方向推,连续100次。再按揉“膻中”穴(位于两乳头连线中点)和“乳根”穴(位于两乳头下2分)各100次,揉时需按顺时针方向按揉旋转。 最后让患儿俯卧,操作者以两手大拇指和食指指端挟住患儿脊部皮肤,同时稍用力提拿,双手交替移动向前,从尾椎骨端到第七颈椎处,由下至上连续捏脊3次。 这...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