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下 第17页
-
治带下病中医经验方
临床采用中药治疗带下病62例,其中临床辨证为脾虚型者27例,证见带下量多,色白质稀,无臭,面色苍白,肢体无力,神疲,纳呆,舌质淡胖,苔白腻,脉缓;湿热型者29例,证见带下量多色黄而臭,质稠粘,或赤白相兼如脓,阴部灼热瘙痒,舌质红,苔黄,脉数;肾虚寒湿型者 6例,证见白带清冷,量多,质稀如水,小腹有冷感,腰骶酸痛,小便频数清长,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 基本方:车前子、土茯苓、薏仁各30 克,木通9克,泽泻、党参各15克,苍术、白术各10克,山药、芡实各20克。 加减:湿热证加炒1U栀、黄柏各10 克,蒲公英、银花各...
-
治带下病 色黄如豆渣样
宋某,女,27岁,2010年8月11日初诊。主诉:带下量多,色黄,如豆渣样,阴痒,伴四肢无力。月经周期正常。末次月经7月23日。13岁月经初潮,西医检查有宫颈糜烂。舌胖大有齿痕,苔白,脉弦细。证属脾虚湿热下注,治以健脾祛湿为主。处方:党参15克,苍白术各10克,薏苡仁30克,芡实20克,甘草6克,车前子10克,陈皮8克,土茯苓20克,白芍10克,山药12克,柴胡8克,地肤子20克,石榴皮12克,蛇床子12克。7剂,水煎服。 以该底方加减,21剂后见好转。 按:带下病是妇科常见病,现代医学认为带下不是一个...
-
妇科带下病宫颈炎 药粥调养
三年前,我患了妇科带下病。刚开 始时,私处总是湿湿的,因为症状较 轻,我没有在意,但发展到后来,分泌 物越来越多,还伴有腹痛。越来越严重 的症状让我慌了神,去医院检查,B超 显示宫颈肥大,伴有许多小囊肿,最后医生诊断为宫颈炎。 医生给我开了一些口服药、外用 药,嘱我回家按医嘱使用。回家后,我 按照医嘱自行治疗了一段时间后,带 下症状似乎减轻了许多,但腹部还是 时不时地疼痛。经过几个月的治疗,症 状时好时坏。由于长期服用消炎止痛 类药物,药物的副作用引发了我的胃 病,胃病加上妇科病双双来袭,让我苦 不堪言。 我找...
-
妇女带下痛经 不孕之变用药详解
一诊(1990年 10月25日):药已, 带下减少,阴痒减 轻,lO月22日经 行,量少,色红,血块 减少,经行腹痛减 轻。现口淡口苦,胃 脘作胀,呃逆泛酸, 腰痛失眠,舌淡红, 苔薄白,脉细缓。仍 守上法。 处方:归身10 克,川芎10克,白 芍10克,土茯苓20 克,泽泻lO克,白 术10克,槟榔10 克,苍耳子10克, 白蒺茨20克,桑寄 化20克,炙甘草6 克。4剂,每日1剂, 水煎服。 二诊(1990年 10月29日):药已, 带下仍多,臭秽,外 阴瘙痒,腰胀,胃 胀,纳少,舌淡红。 苔薄白,脉细。继...
-
不孕症,带下病,清热健脾化湿处方
主诉:人流术后2+年,未避孕至今未孕。 现病史:平素月经6-7天/30-32天,经量中等,有小血块,痛经(+-),2010年元旦结婚,婚后于2010年5月孕50天无痛人流一次,术后避孕3月,2010年8月开始未避孕至今未孕。G1P0A1。平素带下稍多,时有下腹部绵绵作痛痛,行经时腹痛略有加重。2011年6月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提示:双侧输卵管通而不畅,双侧输卵管轻度积水,盆腔粘连。LMP:27/3—3/4。现症见:带下稍多,下腹隐痛不适,纳欠佳,大便质稀,小便调。舌质淡红,苔厚白腻,脉濡。男方精液...
-
妇科带下病 刘启廷多年临床经验方
带下病指带下绵绵不断,量多腥臭,颜色异常,并伴有全身症状者。常见于现代医学的阴道炎、子宫颈炎、盆腔炎、妇科肿瘤等疾病引起的带下增多。正常女子自青春期开始,肾气充盛,脾气健旺,任脉通调,带脉健固,阴道内即有少量白色或无色透明无臭的黏性液体,特别是在经期前后、月经中期及妊娠期量增多,以润泽阴户,防御外邪,此为生理性带下。但当机体抵抗力下降,导致霉菌、阴道滴虫、念珠菌等细菌感染后引发妇科炎症,常出现白带色、质、量、味的异常,引发带下病。 病因脾肾亏虚,湿热入侵 中医学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脾气虚弱,...
-
化湿热养阴散结 治湿热带下方
银某,28岁,职 员,1992年6月11日 初诊。 两年多来带下量 多,色黄,时伴阴痒, 其味腥臭,伴腰痛身 倦,经前少腹胀痛。近 日来,口干口苦,烦躁 不安,夜寐多梦,时而 头痛。面红,舌红,苔 薄白,脉细数。 13岁月经初潮, 周期先后不定,约25~ 50天一至,末次月经 为1992年5月23 日。阴道分泌物检查: 霉菌(+)。 诊断:湿热带下。 辨证:湿热郁 结,伤阴阻络。 治法:清化湿 热,养阴散结。 处方:忍冬藤20 克,鸡血藤20克,益 母草10克,车前草10 克,生苡仁20克,丹 参15克...
-
带下病反复发作半年 清热利湿治方
黄某,37岁,工人,1992年4月11 日初诊。 带下反复发作半年。1年来因工作繁忙,家务较多,自觉疲劳不支。半年来,带下量多,时而色赤不鲜,点滴不净,伴阴痒,经前性急易怒,乳房胀痛,时有阴吹,大便干结,口苦纳呆,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微数。 辨证分析:肝藏血,主疏泄,本例患者带下色赤,伴见性急易怒,乳房胀痛等症,实为肝失疏泄,脾不健运,湿热下注胞宫,带脉失约所为。肝不能藏血,有泄无藏,故带下色赤,点滴难净。经将行乃相火内煽易动之时,故肝之郁结愈甚而见性急易怒,乳房胀痛。口苦纳呆,大便秘结,为阴虚有热之象。 诊...
-
治疗肠澼、带下兼毒淋中药方
国医大师路志正从医近70年,对中医文化、中医理论精髓谙熟于胸。现年近九旬仍临证不辍。笔者有幸于2007年跟随路志正侍诊,2008年被选拔为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培养对象后再次拜路志正为师,他首倡从脾胃论治胸痹病;被崇为杂病圣手。现举异病同治一案:肠澼、带下兼湿热毒淋案,与同道共饷。 病例:患者史某,女,40岁,2007年2月23日初诊。山西大同郊区农民。于4年前出现小腹疼痛,大便溏薄带脓液,肛门下坠,渐至腰酸,并伴有多汗。近一年小便淋漓不畅,小腹痛引于脐。月经前期,色暗黑有块,白带量多为黄色或粉...
-
黄柏治疗妇人带下色黄
黄柏善清下焦湿热。治疗妇人带下色黄,宛如黄茶浓汁,其气腥秽者,余常用《傅青主女科》之易黄汤。方用:山药、芡实、黄柏、车前子、白果。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方中用山药、芡实健脾益肾以固本,用黄柏、车前清热化湿以解毒,用白果固任止带以治标。 使用时余常加入蒲公英、连翘、金银花等,疗效更好。 黄柏与知母相须为用,善于滋阴清热。治疗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咳嗽咯血,心烦易怒,足膝热痛,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之阴虚火旺证,余常用《丹溪心法》之大补阴丸。方用:熟地黄、龟板、黄柏、知母。共为细末,猪脊髓蒸...
-
妇女带下病 白果莲肉治
女人如果有带下,下身就会有一种异味,我曾长期受此困扰,后来听说白果莲肉粥可以治疗带下病,我就试着吃了一段时间,带下和异味均有明显改善。处方是:白果6克,莲子肉15克,粳米50克,乌骨鸡1只占内脏。先将白果、莲子肉研成细粉,纳入鸡膛,再加入米、水,慢火炖煮,食肉喝粥,日服2次。 白果性平,味甘、苦、涩,具有敛肺定喘,止带浊,缩小便的功效,对于痰多喘咳、带下白浊、遗尿、尿频的症患有显著疗效。莲子具有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之功效,对脾虚久泻,遗精带下,心悸失眠有显著疗效。乌骨鸡能提高人体生理机能,增强机体免疫力,...
-
女性带下病 治法温经止带
女性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味异常,或伴全身或局部症状者,称带下病。正常带下乃为肾气充盛,脾气健运,有任、带所约束而润泽于阴户的一种无色、质粘、无臭的液体,其量不多。国医大师路志正治疗此病,治法井然,用药灵活,兹举例如下。 孙某,女,47岁,2014年5月31日初诊:患者于4~5年前开始白带色黄有味,月经先期,一般提前1周左右,量色正常,伴全身畏寒,四肢不温,夜寐梦多,入睡困难,眠浅易醒,畏光恐声,急躁易怒,性格内向,纳可,大便1日1~2次,小便调,伴有全身乏力,腰膝酸软,患者有花粉过敏史,望其形...
-
升阳益胃汤治带下淋沥 皮肤皲裂
升阳益胃汤 病案1:带下淋沥 魏某,女,28岁。小产之后,续发带下淋沥,色白清稀,甚则小腹下坠。因带下太多,致使妇科无法外查。舌淡苔白,脉弦缓无力。证属脾气虚衰,清阳下陷,湿气不运,注入冲任,化而为带下。 黄芪12克,党参12克,白术30克,炙甘草6克,柴胡3克,升麻3克,防风3克,羌活3克,独活3克,黄连3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陈皮6克,白芍6克。 服六剂,带下减轻三分之二,膂力有所增加。又服六剂而带净。 病案2:皮肤皲裂 李某,女,43岁...
-
带下病 运气方静顺汤加泽泻
静顺汤治疗带下病 王某,女,52岁。 4月1日早晨发热,体温38.5度,咽干、咽痛、干咳无痰,舌暗,苔白薄燥,脉浮数,予顾植山推荐的朱肱《活人书》葳蕤汤(玉竹、白薇、麻黄、葛根、石膏、川芎、羌活、杏仁)半付热退。但遗留有咳嗽、痰少、咽干,换用麦门冬汤(麦冬、桑白皮、紫苑、白芷、法半夏、钟乳石、党参、淡竹叶、甘草)3剂。4月5日反馈咳嗽已愈,但近2日白带增多,且外阴肿大,不红不痒,小便稍黄,舌质暗,苔白腻,脉沉。考虑患者平素脾虚有湿,麦门冬汤滋阴润燥之力大,故而出现带下色白,如今寒水之势强,故果断...
-
产后带下病 治法清利湿热化瘀除秽
例1 刘某,28岁,工人, 1992年6月12日初诊。 产后带下异常1月余。1992年4月1日足月顺产,产后恶露持续1个月干净。嗣后出现带下量多,质稀如水,不臭,外阴痒痛,纳少,大便正常。妇科检查:外阴及阴道口潮红,阴道左侧壁有少量肉芽组织增生,余无异常。自带检查无特殊。舌淡红,苔薄微黄,脉细。 诊断:①带下过多;② 阴痒。 辨证:湿热下注,任带损伤。 治法:清利湿热,化瘀除秽。 处方:黄柏6克,苍术 6克,生苡仁15克,牛膝 10克,当归身10克,山栀子6克,鱼腥草10克,救必应lO克,佩兰6克,山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