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 第114页
-
老妇人饮天罗水治好了喉肿病
传说从前浙江萧山县境内的钱塘江边,有一位老妇人,她家原是子孙满堂的大家。有一年钱塘江发大水,水灾之后又遭秋旱,疾病流行,得不到治疗,一家人相继死去,只留下得了喉肿病的老妇人。 一天早晨,她勉强起来,想去采些丝瓜,不小心碰断了丝瓜藤,只见近根部渗出水来。这时老妇人正感口渴,便将这些水饮了下去。说也奇怪,饮了此水之后,她顿感头脑清醒,喉肿病也逐日好转,不久竟痊愈了。因为丝瓜俗称天罗,所以老人就将这些水叫作天罗水。从此以后,天罗水治病的消息传遍了钱塘江两岸。 据载,天罗水的收取是在立秋之后,选择粗大的丝瓜藤,...
-
傅氏散结定痛汤治妇人腹痛
散结定痛汤是《傅青主女科》治疗产后下腹疼痛的方子,临床应用,收效颇佳。 王某,女,31岁,2015年3月3日初诊。 患者自诉反复下腹疼痛3年,经期加重,伴腰部不利,带下不多,月经周期尚规律,近日劳累后症状加重,纳少,眠可,大便时干,小便尚调,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弦。遂给予升阳除湿汤,方药如下:柴胡5克,升麻5克,木香6克,香附6克,元胡9克,乌药6克,陈皮6克,泽泻9克,黄芪15克,焦白术15克,桂枝6克,当归15克,甘草3克。 3剂,日1剂,水煎400毫升,分早晚2次服用。 二诊(2...
-
治妇人腹痛 温经活血化瘀止痛
小腹,是指人体腹部的下部,从解剖角度来讲,位于脐下与骨盆之间的位置,包含了膀胱、男性的前列腺、女性的子宫及其附件、部分肠道等重要脏器,因其位置偏下,又称下腹。临床上引起小腹痛的原因比较复杂,最常见的有急慢性肠炎,泌尿系感染或结石,妇科疾病如盆腔炎、卵巢、子宫疾病等,若为突然发作的小腹剧痛,则应警惕肠道溃疡穿孔、宫外孕破裂、内出血、结石嵌顿等急腹症。 病机:冲任失调胞脉受损 中医学将小腹的中部称小腹,将小腹的两侧称少腹,在临床上很难将此两者截然分开,故经常通称为“小腹痛&rdquo...
-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问曰: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一作"痓"),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何谓也? 师曰: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痉: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放大便难。产妇郁冒,其脉微弱,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方见呕吐中)。病解能食,七八日更发热者,此为胃实,大承气汤主之。(方见痉中)产后腹中?痛,当...
-
治疗妇人不孕症 兹举验案二例
温经汤载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妇科临床常称本方为“大温经汤”。其组成为:吴茱萸9克,当归9克,芍药6克,川芎6克,人参6克,桂枝6克,阿胶9克,牡丹皮(去心)6克,生姜6克,甘草6克,半夏6克,麦门冬(去心)9克。 功能温经散寒,养血祛瘀。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月经不调,或前或后,或逾期不止,或一月再行,或经停不至,傍晚发热,手心烦热,唇口干燥;或小腹冷痛,久不受孕者。方中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通利血脉为君;当归、川芎、芍药、丹皮养血祛瘀为臣;阿胶、麦冬养阴...
-
妇人不孕之证温冲汤一方 临证验案
张锡纯原解 温冲汤出自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女科方中,主治妇女血海虚寒不孕。方药由生山药八钱、当归身四钱、乌附子二钱、肉桂二钱(后下)、炒补骨脂三钱、炒小茴香二钱、核桃仁二钱、煅紫石英八钱、真鹿角胶二钱(另炖)组成。张锡纯解析说:“女子不育,多责之冲脉。郁者理之,虚者补之,风袭者祛之,湿胜者渗之,气化不固者固摄之,阴阳偏胜者调剂之。冲脉无病,未有不生育者。而愚临证以来,凡其人素无他病,而竟不育者,大抵因相火虚衰,以致冲不温暖者居多。因为制温冲汤一方,主治病者平素畏坐凉处,畏食凉物,经脉...
-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方见下利中。 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妇人宿有症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症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症不去故也,当下其症,桂枝茯苓丸主之。 桂枝茯苓丸方:桂枝茯苓牡丹(去心)芍药桃仁(去皮尖,熬)各等分右五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妇人怀娠六七月,脉弦发热,...
-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方见呕吐中。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治之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脉迟,身凉和,胸胁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 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则愈。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半夏厚朴汤方:...
-
穿山甲与王不留妇人服之乳长流
穿山甲、王不留行两味中药有良好的通络下乳作用,民间谚语称:穿山甲与王不留,妇人服之乳长流。西晋文学家左思也在诗中写到:产后乳少听我言,山甲留行不用煎,研细为末甜酒服,畅通乳道如井泉。 穿山甲是脊椎动物鲮鲤科动物的鳞片,有活血通经、下乳、消肿排脓的功效,用于血滞经闭、癥瘕痞块、瘰疬、痈肿初起,而尤多用于乳汁不通。 王不留行是石竹科草本植物麦蓝菜的成熟种子,有活血通经、下乳的功效,治疗产后乳汁不下、乳痈疗效显著。 古代治疗乳汁不下的方剂以及目前下乳的成药,都以二味为主药。产后乳汁不通中医认为,身体素健,面色红润而光泽者...
-
《金匮要略》与妇人病 理法方药独树新意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是外感病与杂病的区别,在诊断治疗方面是六经辨证为主与脏腑辨证的区别。在用药方面张仲景重视单味药的独特效应,如治疟疾用蜀漆、常山,治黄疸用茵陈;重视药物配伍产生的协同作用;重视药物炮制、煎服法:附子生用回阳救逆,炮用温阳止痛;在煎煮顺序上麻黄、苇茎、厚朴、枳实应先煎,饴糖、蜂蜜后煮;茵陈汤先入茵陈缓除热中之湿,后入大黄、栀子峻攻其热。《金匮要略》的矾石丸和蛇床子散在外治法中开创了妇人阴道纳药的先河。 理法方药独树新意 理论方面 首先创新了脏腑经络辨证法。其次是重视脉理,在脉...
-
妇人产后肛裂便血中药处方
邱某,女,32岁,2014年10月3日初诊。自述产后20余日,大便干结不爽,便后血水淋漓,肛门疼痛,甚至痛如刀割,经肛肠科诊查,见肛门有二处肛裂。曾服中西药治疗,效不显。刻诊:面色苍白,精神倦怠,舌淡红,苔薄,脉细弱。此乃产后血虚肠燥,排便艰难所致,治当养血润肠增液行舟。处方:当归18克,肉苁蓉10克,地榆10克,元参12克,生地黄15克,阿胶12克,火麻仁12克,郁李仁9克,炒莱菔子12克,麦冬10克,柏子仁9克,甘草5克,3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服药后,排便正常,疼痛缓解,便血量减缓,继以原方加黄芩9...
-
治疗经闭妇人脏躁临床甘麦大枣汤
甘麦大枣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为治妇人脏躁而设,今用来治疗经闭,实为临床之一得。 案一王某某,女,35岁。2005年3月12日初诊。患者19岁结婚,生育二胎,因在24岁分娩第二胎时出血过多,自此月经一直未潮11年,伴有头晕目弦,胃中嘈杂,神疲肢倦,腰膝酸软,两颧发红,心悸,夜寐多梦,善太息,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细。病由产后失血过多,血虚无以灌注冲任之脉,心火亢盛,脾阴不足,拟甘润滋补以益心脾之法。处方:甘草10克,小麦30克,大枣15枚,每日1剂,嘱服半个月。 二诊:自诉服上方10剂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