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妇人 第115页

妇人 第115页

  • 黄柏治疗妇人带下色黄

    黄柏治疗妇人带下色黄

      黄柏善清下焦湿热。治疗妇人带下色黄,宛如黄茶浓汁,其气腥秽者,余常用《傅青主女科》之易黄汤。方用:山药、芡实、黄柏、车前子、白果。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方中用山药、芡实健脾益肾以固本,用黄柏、车前清热化湿以解毒,用白果固任止带以治标。   使用时余常加入蒲公英、连翘、金银花等,疗效更好。   黄柏与知母相须为用,善于滋阴清热。治疗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咳嗽咯血,心烦易怒,足膝热痛,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之阴虚火旺证,余常用《丹溪心法》之大补阴丸。方用:熟地黄、龟板、黄柏、知母。共为细末,猪脊髓蒸...

  • 主治妇人血崩或经来量多 妇人止血汤

    主治妇人血崩或经来量多 妇人止血汤

    成肇仁,男,1944年生。主任中医师,湖北省知名中医,师从全国著名伤寒学家李培生教授,为湖北省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中医药大学经方研究所所长,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从事中医教学、科研、临床近50年,主持和参与省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主编或参编教材和专著25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在学术上主张着力《伤寒论》方的现代临床拓展应用。在临床上,注意理论联系实践,强调四诊合参,善于揉和历代名家经验为己用,擅用经方并结合时方治疗各科疑难杂症,尤其对呼吸系统、...

  • 中医常用妇人经病治法

    中医常用妇人经病治法

    福建省福州吴熙妇科中医院吴熙教授在多年妇科临床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   妇人经病,有因先病而致经不调者,当先治病,病去则经自调;有因经不调而后生诸病者,当先调经,调经则病自除。此为经病治疗的一般原则。但在具体运用时,还应该结合四诊以辨脏腑、经络、气血之盛衰,而分清寒、热、虚、实。常用经病治法如下:   调理气血 女子以血为主,月经乃血也。经行屡耗其血,是以妇人血病者多。但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血气相互资生、相互为用,故血病必累及气,气病必累及血,气血失调乃为导致月经病的主要机理之一。...

  • 妇人带下常见多发“妇炎康”董克勤

    妇人带下常见多发“妇炎康”董克勤

    董克勤,女,1940年出生。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主任医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博士生导师,吉林省名中医。 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工作50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出血、不孕症、盆腔炎等,取得15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级中医药科技进步奖8项,研制的“妇炎康”“治糜灵栓”“妇炎净栓”等准字号新药,深受患者欢迎。 妇人带下,常见多发,《证治准绳》谓“妇人有白带者,乃是第一等病。”可见,从古至...

  • 王庆其治妇人脏躁验案一则

    王庆其治妇人脏躁验案一则

    上海市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王庆其从事中医内科临床50余年,擅长治疗脾胃病及疑难杂症。王庆其把由长期的精神情志因素导致的脾胃病,或者由于脾胃病久治不愈,从而引发一系列精神症状者,称为“情志相关性脾胃病”,其中发于焦虑型的脾胃病以自拟方“栀子消虑汤”(山栀12g、淡豆豉12g、黄连6g、莲子心12g、灯心草6g、连翘12g、龙骨30g、牡蛎30g、柏子仁12g、天麻12g、枳壳12g、郁金12g)治疗,在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兹介绍验案一则如下。 患者...

  • 治妇人带下症 家父临床经验方

    治妇人带下症 家父临床经验方

    笔者整理家父临床经验,见其治妇人带下症,多以健脾、益气、利湿收效。对于湿热带下,也少以苦寒清热之剂,且多限于外洗。 湿热带下一般症见白带量增多,或黄带如米泔,或见黄緑加脓样带,或带下赤白相兼、腥臭有味,伴外阴瘙痒,小便短赤,口苦咽干,或伴发热。舌红苔黄,脉数。 对此类患者,家父也很少用止带方、龙胆泻肝汤之类苦寒清解之剂。而常自拟方,用党参、炒山药、炒薏仁、茯苓等品煎服。另用蛇床子、土茯苓、栀子等药每日外洗。 笔者不解。他说:湿热带下内服外洗,可增加疗效。健脾利湿,重于内服,针对带下以湿为病之本;解毒...

  • 闭经为妇人月经病之痼疾 调肾以养精血

    闭经为妇人月经病之痼疾 调肾以养精血

    闭经分为原发性闭经和继发性闭经。女子年逾16岁尚未初潮为原发性闭经;月经周期建立后又中断6个月以上或者月经停闭3个周期者,为继发性闭经。中医学称之为“经闭”“不月”“月事不来”“经水不通”等。 沈氏女科认为闭经为妇人月经病之痼疾,以病因病机复杂、病程长、疗效差、难以在短期内治愈为特点,反复强调治疗闭经不能一味活血化瘀,要从脏腑、月经周期不同生理病理特点以及合并症等多方面考虑,以脏腑为中心灵活用药,形成了调肾-调...

  • 妇人血瘀 血瘀胁背痛 活血通脉

    妇人血瘀 血瘀胁背痛 活血通脉

    卫矛又名鬼箭羽,为卫矛科植物卫矛的带翅嫩枝或枝翅,味苦,性寒,归肝经、脾经,有行血通经、散瘀止痛的功效。其功专活血破瘀,散血消癥,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本品还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当今临床主要用于以下几种病症: 妇人血瘀 本品历来为治疗妇人血瘀之良药,《神农本草经》云其“主女子崩中下血”,《证类本草》云其“能破陈血,能落胎,主中恶腰腹痛及百邪鬼魅”,《本草纲目》指出其可“疗妇人血气”,均与妇人血瘀有关。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当归散...

  • 妇人腹痛的中药方药

    妇人腹痛的中药方药

    散结定痛汤是《傅青主女科》治疗产后下腹疼痛的方子,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王金亮老师灵活应用,收效颇佳。 病案一 刘某,女,33岁。 2013年9月14日初诊,自诉少腹疼痛7天。一周前在县计划生育指导站于早孕50余天做刮宫流产术后,出现左侧下腹部疼痛。 刻诊 表情痛苦,手捂腹部,无法站立和走动,伴腰腹部憋胀下坠感,大便稀溏,舌质红苔黄腻,脉弦。 产后小腹疼痛属瘀血阻滞。治以活血化瘀,散结止痛。 处方 傅氏散结定痛汤。方药如下: 当归15克,川芎6克,乳...

  • 妇人腹痛 中药验方

    妇人腹痛 中药验方

      赵某某,女,27岁,2010年7月11日初诊。7月2日经水适断,后腹痛8天,伴恶寒发热,恶心,痛则欲便,便后痛减,小便黄。舌淡白苔白腻,脉沉细。处方:柴胡18克,黄芩10克,法半夏10克,白术12克,厚朴12克,陈皮10克,防风10克,怀牛膝15克,石韦30克,车前子30克(包),猪苓10克,泽泻10克,白芍15克,甘草6克。3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腹痛减,寒热除,服药后下黑血少许,胃脘作胀,乳房胀痛。舌淡白苔白腻,脉沉细。处方:柴胡10克,当归12克,白芍15克,苍术10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香附...

  • 妇人经期大便泄泻 临床辨治

    妇人经期大便泄泻 临床辨治

    妇人每值经前或经期大便泄泻,经净自止者,称为“经行泄泻”,亦称“经来泄泻”。本病属西医学经前期紧张综合征范畴。笔者在临床上将本病分为以下三型辨治,常能获得满意疗效。 脾胃虚寒型 症见经前或经期大便泄泻,脘腹冷痛,神疲肢倦,经行量多,色淡质稀,平时带下量多,色白质黏,无臭气,或面浮肢肿,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 治宜补脾温中,除湿止泻,方用理中丸加减。药用党参、炒白术、干姜、炙甘草等。 肝郁脾虚型 症见经行之际腹痛即泻,泻后痛止,或胸胁胀痛,烦躁...

  • 妇人脏躁偏方

    妇人脏躁偏方

      妇人无故悲泣,或哭笑无常,频频呵欠,称为脏躁。   脏躁的原因,多由忧愁思虑,情志郁结,以至心伤血虚,心火上亢所致。因为心在志为喜,在声为笑,肺在志为悲,在声为哭。心火上亢则灼肺,肺被伤,故悲伤欲哭。心主血而藏神,心血既虚,神志不宁,且心火上亢,不能下交于肾,则肾亦病,肾为欠为嚏,所以,数欠。《内经》说:“肾病者,善伸数欠颜黑”。本病主要是津液、血液不足,发为脏躁。而津血虚损,又多因忧愁抑郁,精神刺激所致。因此,治疗脏躁,应以养心滋液为主,使病人情志舒畅,心胸开朗。   症状:本病发作时...

  • 花椒治头上白秃 妇人阴痒不可忍

    花椒治头上白秃 妇人阴痒不可忍

    花椒又称青花椒、狗椒、蜀椒、红椒、红花椒,不仅可以作为调味剂,还是药用价值很好的一味中药。中医认为花椒味辛、性温,入脾、肺、肾经,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鱼腥毒,主要用于治积食停饮、心腹冷痛、呕吐、咳嗽气逆、风寒湿痹、泄泻、痢疾、疝痛、齿痛、蛔虫病、蛲虫病、阴痒、疮疥等。 头上白秃:花椒末,猪脂调敷。 妇人阴痒不可忍:花椒、吴茱萸、蛇床子各30克,陈茶一撮,食盐50克。水煎熏洗。 皮肤瘙痒:花椒、白矾各15克。煎水洗。 牙痛:蜀椒醋煎含之。 盗汗:川椒目、五味子...

  • 一张治疗妇人病的经典方 温补冲任

    一张治疗妇人病的经典方 温补冲任

    温经汤是张仲景《金匮要略》中一张治疗妇人病的经典方。原主治:“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及“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古代常用于妇女病的治疗。黄煌用温经汤原方治疗多种内科病,疗效显著,现举数例与同道分享。 更年期综合征 陈某,女,49岁。初诊日期:2013年10月16日。患者月经稀发伴烘热汗出1年余。来诊见体形中等,面色暗黄;査双小腿皮肤干燥如鳞,足跟皮肤皲...

  • 宋代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

    宋代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

    创新是推动中医药学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动力。旴江历代医家致力于医学理论和医疗技术的创新和发明,创造了十几项医学之最,为中国医学史和世界医学史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宋代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 宋代临川医家陈自明是我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奠基人,其著作《妇人大全良方》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综合性妇产科专著,被公认为是中医妇产科学的奠基之作。该书成书之前虽有一些妇科和产科书籍,但“纲领散漫而无统,节目淳略而未备”。陈自明“采摭诸家,提纲挈领”,总结了南宋以前妇产科的学术经验...

  • 妇人以肝为先天

    妇人以肝为先天

    “妇人以肝为先天”,故妇人病肝郁者多。临床上一旦肝郁致病,常用药物如柴胡、郁金、青皮、陈皮、香附、乌药、元胡、木香等,立方常用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等方。家父对于疏肝解郁的应用有其独特的见解,认为肝为刚脏,宜舒不宜伐。如用理气药,太过辛燥,不利肝体,用量过大过久,则耗伤肝阴,有化风动火之虑。故医家有“香燥成胀,香燥成痈”之论。   临床上,家父对于肝郁气滞初起,病情轻者,症见精神抑郁,胸闷不畅,胃纳不佳者,多用陈皮、佛手、枳壳、砂仁、郁金等芳香疏肝之品。对于气滞...

  • 妇人气血失调血瘀 行气活血通之

    妇人气血失调血瘀 行气活血通之

      妇人常以气血失调为病,故气滞血瘀者多,家父认为,妇人之病初,多为气结在经,可循经疏导,调肝为先,久之则入络。邪伤血络,成为隐伏较深的疾病。络病形成以痛为主,可见舌色紫暗,脘腹痞胀,切之脉涩。治络病,多用辛温通络,或以柔剂通之,重在活血化瘀,常用行气活血之品。   1986年初夏,邻村张姓妇人,37岁,患乳房胀痛有块,痛如针刺,汗出心烦,急躁易怒,面红脉涩。家父诊后,观前医用方,多取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等类方药,但服后罔效。今乳房胀痛有块,多为肝经络瘀痹阻。观其心烦急躁,面红,乃阴虚而有血热瘀结也。古人云:...

  • 樱桃最宜妇人食

    樱桃最宜妇人食

      春末夏初,樱桃“先百果而熟”,开始大量应市。它不仅营养丰富,酸甜爽口,而且还是适宜于妇女的食疗佳品。   樱桃色泽红艳光洁,自古就是美容果,古医籍称它能“滋润皮肤”、“令人好颜色,美态”。坚持用樱桃汁涂擦面部及皱纹处,能使面部皮肤嫩白红润,去皱清斑。据测,樱桃含铁极其丰富,每百克鲜果肉中铁含量是同量草莓的6倍,枣的10倍,山楂的13倍,苹果的20倍,居各种水果之首。女性的生理特点决定其容易缺血贫血。青春期女孩生长发育旺盛,机体对铁的需求量大...

  • 重视妇人以血为本的原则

    重视妇人以血为本的原则

      妇人一生经、孕、产、乳的生理活动,均以血为本,又需耗血,故妇人之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之特点。医家李时珍云:“妇人,阴类也,以血为主,其血上应太阴,下应海潮,月有盈亏,潮有朝夕,月事一月一行,与之相符。”此说揭示了妇人以血为本之论。妇人血虚,常致冲任不足,而经、孕、产、乳诸疾生也。《景岳全书·妇人规》指出:“妇人所重者在血,血能构精,胎孕乃成。欲察其病,惟以经候见之,欲治其病,惟以阴分调之。”强调妇科病,需时时顾护阴血。治疗之时,常以血药为主,直...

  • 漫说“千金”妇人卷

    漫说“千金”妇人卷

    《备急千金要方》(简称《要方》)中首列“妇人方”三卷,《千金翼方》(简称《翼方》),将“妇人”增至四卷。《翼方》与《要方》有何关系? 相同篇目 从两书目录看,《翼方》与《要方》有13篇相同篇目,即求子、产后虚烦、恶露、心痛、腹痛、虚损、盗汗、中风、心悸等。需要注意的是,两书相同篇目中,还有些差异,例如:《要方》“心腹痛”篇,《翼方》则分别为“心痛”“腹痛”;《要方》“盗汗&r...

    养生秘方 2024-03-06 9 0 千金妇人
  • 丝瓜药用治夏病方 治妇人病方

    丝瓜药用治夏病方 治妇人病方

    当暑热炎炎的夏日,人们驻目于善能以苦攻苦的苦瓜之时,千万不要忽视了不太起眼的丝瓜。丝瓜原产于印度,约在唐宋末期引入我国。作为夏日佳蔬,丝瓜鲜绿细嫩,丰盈多汁,清利爽口,可炒可拌可汤,荤素皆宜。 别看丝瓜长得不怎么入眼,但其营养却很“靓”。它所含的蛋白质、钙、磷、铁和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在瓜类蔬菜中都是较高的,蛋白质比冬瓜、黄瓜高1~2倍,钙的含量是其他瓜菜的1~2倍,所能提供的热量仅次于南瓜,在瓜类中名列第二。丝瓜还含有脂肪油、磷脂、皂甙、丝瓜苦味质、瓜氨酸、...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