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 第115页
-
黄柏治疗妇人带下色黄
黄柏善清下焦湿热。治疗妇人带下色黄,宛如黄茶浓汁,其气腥秽者,余常用《傅青主女科》之易黄汤。方用:山药、芡实、黄柏、车前子、白果。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方中用山药、芡实健脾益肾以固本,用黄柏、车前清热化湿以解毒,用白果固任止带以治标。 使用时余常加入蒲公英、连翘、金银花等,疗效更好。 黄柏与知母相须为用,善于滋阴清热。治疗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咳嗽咯血,心烦易怒,足膝热痛,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之阴虚火旺证,余常用《丹溪心法》之大补阴丸。方用:熟地黄、龟板、黄柏、知母。共为细末,猪脊髓蒸...
-
主治妇人血崩或经来量多 妇人止血汤
成肇仁,男,1944年生。主任中医师,湖北省知名中医,师从全国著名伤寒学家李培生教授,为湖北省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中医药大学经方研究所所长,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从事中医教学、科研、临床近50年,主持和参与省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主编或参编教材和专著25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在学术上主张着力《伤寒论》方的现代临床拓展应用。在临床上,注意理论联系实践,强调四诊合参,善于揉和历代名家经验为己用,擅用经方并结合时方治疗各科疑难杂症,尤其对呼吸系统、...
-
治妇人带下症 家父临床经验方
笔者整理家父临床经验,见其治妇人带下症,多以健脾、益气、利湿收效。对于湿热带下,也少以苦寒清热之剂,且多限于外洗。 湿热带下一般症见白带量增多,或黄带如米泔,或见黄緑加脓样带,或带下赤白相兼、腥臭有味,伴外阴瘙痒,小便短赤,口苦咽干,或伴发热。舌红苔黄,脉数。 对此类患者,家父也很少用止带方、龙胆泻肝汤之类苦寒清解之剂。而常自拟方,用党参、炒山药、炒薏仁、茯苓等品煎服。另用蛇床子、土茯苓、栀子等药每日外洗。 笔者不解。他说:湿热带下内服外洗,可增加疗效。健脾利湿,重于内服,针对带下以湿为病之本;解毒...
-
妇人腹痛 中药验方
赵某某,女,27岁,2010年7月11日初诊。7月2日经水适断,后腹痛8天,伴恶寒发热,恶心,痛则欲便,便后痛减,小便黄。舌淡白苔白腻,脉沉细。处方:柴胡18克,黄芩10克,法半夏10克,白术12克,厚朴12克,陈皮10克,防风10克,怀牛膝15克,石韦30克,车前子30克(包),猪苓10克,泽泻10克,白芍15克,甘草6克。3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腹痛减,寒热除,服药后下黑血少许,胃脘作胀,乳房胀痛。舌淡白苔白腻,脉沉细。处方:柴胡10克,当归12克,白芍15克,苍术10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香附...
-
妇人气血失调血瘀 行气活血通之
妇人常以气血失调为病,故气滞血瘀者多,家父认为,妇人之病初,多为气结在经,可循经疏导,调肝为先,久之则入络。邪伤血络,成为隐伏较深的疾病。络病形成以痛为主,可见舌色紫暗,脘腹痞胀,切之脉涩。治络病,多用辛温通络,或以柔剂通之,重在活血化瘀,常用行气活血之品。 1986年初夏,邻村张姓妇人,37岁,患乳房胀痛有块,痛如针刺,汗出心烦,急躁易怒,面红脉涩。家父诊后,观前医用方,多取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等类方药,但服后罔效。今乳房胀痛有块,多为肝经络瘀痹阻。观其心烦急躁,面红,乃阴虚而有血热瘀结也。古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