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胎 第7页

安胎 第7页

  • 先兆流产“胎漏”宜用补气安胎等法治之

    先兆流产“胎漏”宜用补气安胎等法治之

    先兆流产属中医“胎漏”、“胎动不安”范畴,究其病因,有气血两虚、肾虚、血热、外伤等,治疗主要以养血安胎为主,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宜用补气、固肾、养血、清热安胎等法治之。 气血两虚 妊娠初期,阴道有少量流血,色淡红,质稀薄,伴神疲肢倦、面色苍白、心悸气短,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而滑。 治疗原则补养气血,固肾安胎。处方:黄芪5克,升麻、桑寄生、白芍、白术、熟地各15克,川断、党参各25克,艾叶10克,杜仲、当归、阿胶各20克(烊化冲服)。水煎服,每日2次。...

  • 养血安胎治习惯性流产 刘启廷典型病例

    养血安胎治习惯性流产 刘启廷典型病例

      习惯性流产指自然流产连续发生3次或以上者,且每次流产时间往往发生在同一妊娠月份。患有习惯性流产的育龄女性一般会受到家庭伦理、地方习俗等多方面社会压力,思想负担大,亦是导致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该病属于中医学“滑胎”、“屡孕屡堕”或“数堕胎”范畴,根据受孕时间长短,又划分为“暗产”“堕胎”及“小产”等。怀孕一月,不知已受孕而伤堕者,称为“暗产&rd...

  • 非常有名的保胎安胎名方

    非常有名的保胎安胎名方

      寿胎丸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是非常有名的保胎安胎名方,很多妇科名家以此方为基础方,加减运用,临床多有效验。   组成及用法   组成:菟丝子120克(炒炖),桑寄生60克,川续断60克,真阿胶60克。   用法:上药将前三味轧细,水化阿胶和为丸,每丸重0.3克。每服20丸,开水送下,日服二次。   加减运用:气虚者,加人参60克;大气陷者,加生黄芪90克;食少者,加炒白术60克;有寒者,加炒补骨脂60克;有热者,加生地60克。   功用   补肾,安胎,肾虚滑胎,及妊娠下血,胎动不...

  • 安胎中药知多少

    安胎中药知多少

    在妊娠期间,如果出现腹痛、腹部坠胀、阴道出血等症状,现代医学称之为先兆流产,对于先兆流产,中医可以选用安胎的药物治疗,安胎的中药很多,由于功效不同,可适用于不同情况,安胎中药主要有以下几类。 1.清热安胎类:适用于胎热胎动不安。常用的有黄芩、苎麻根。黄芩性寒,味苦,有清热泻火安胎的功效,主要用于气分热造成的胎动不安,常配伍白术、当归;苎麻根性寒,味甘,有清热凉血、止血安胎的功效,主要用于血分热造成的胎动不安,常配伍黄芩、竹茹、地黄、当归、阿胶。 2.理气安胎类:适用于气滞胎动不安,常用的有紫苏、砂仁。紫苏性温,味辛...

  • 怀孕漏红不止 安胎饮

    怀孕漏红不止 安胎饮

      1988年初冬,邻妇张某求治。年27岁,怀孕2月余,漏红不止,已4日,伴腰酸腹胀,少腹有下坠感,呕恶不欲食,舌淡苔白,脉细而滑。症属胎动不安。余即给安胎饮加减服之:当归12克,炒白芍12克,熟地15克,阿胶12克,黄芩9克,杜仲10克,桑寄生10克,菟丝子10克,砂仁5克,芥穗炭5克。2剂,水煎服。嘱其必须卧床休息。   药后复诊,血未停。邀家父会诊。父详察脉证,见其精神倦怠,头晕乏力,纳呆便溏,虚弱之象毕显。又闻其下血日趋增多,腹痛阵作,胎儿岌岌可危。父云:此乃脾虚气弱,难以固摄。非益气健脾难以挽回。...

  • 温阳安胎治流产

    温阳安胎治流产

      医者有云:“妇人妊娠之后,血聚于养胎,阴血不足,火气有余。”故治疗有“胎前宜清”之说,有“黄芩为清热安胎之圣药”之论。然临证之时,当以辨证,不可一味适从。余曾治一习惯性流产,用桂附等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刘某,女,33岁,2005年6月8日初诊。主诉:结婚4年,曾流产3胎,虽经中西医多方保胎治疗,均告失败。现妊娠40余日,症见:面色白光白,短气,懒言,食纳不佳,腰膝酸软,自觉小腹冷,隐隐作痛,阴道有少量出血,色淡红。舌淡苔白,...

  • 黄芩清热安胎 治疗胎动不安

    黄芩清热安胎 治疗胎动不安

    黄芩善清肺热,治疗肺痈,咳嗽无休,浓痰不尽,形体虚羸,阴虚发热,余常用《医宗金鉴》清金宁肺丸治之,方用:陈皮、白茯苓、桔梗、川贝、人参、黄芩、麦冬、地骨皮、银柴胡、川芎、白芍、胡黄连、五味子、天冬、生地、熟地、当归、白术、甘草各50克。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日服3次,每次服1丸。方中用八珍汤(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当归、生地、熟地、白芍、川芎)补气血以固根本,用桔梗、川贝、陈皮、五味子化痰止咳,用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麦冬滋阴清热,用黄芩泻火解毒。诸药合用,补泻同用,攻补兼施,疗效确实,不同凡响。 黄芩清...

  • 安胎固胎治胎动不安

    安胎固胎治胎动不安

      余某,女,28岁。2010年7月28日初诊。妊娠4月余,小腹疼痛,血下淋漓色红,腰酸不眠,口干欲饮,小便黄短,大便不爽。数日前住院治疗,罔效。刻诊:腰酸腹痛,时有鲜红血下,舌红少津,脉滑数。辨证属阴虚血热,热伤血络致胎动不安。治当养阴清热,止痛安胎。处方:生地18g,金石斛10g,黄芩10g,麦冬10g,炒白芍12g,杜仲炭10g,桑寄生12g,川断6g,阿胶12g(烊化),太子参12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3剂。   二诊:药后大小便通畅,腹痛漏红均好转,夜眠尚可,舌红苔薄黄,脉滑数。继以养阴...

  • 安胎吃什么 安胎中药

    安胎吃什么 安胎中药

      妇人妊娠,血聚以养胎,血气不足,火气有余。火者,肝火偏旺,其气上冲,横逆犯脾。故脾胃首当其病。而有早孕恶阻,症见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继则倦怠乏力嗜睡。此乃脾胃不和,运化收纳失和之故也。治以补脾益气和胃,清肝胆热。此症虽血虚火旺之象,然治之当重脾胃,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也。   祖父治疗早孕恶阻之症,常用四君子汤加减,常加紫苏、黄芩、砂仁、枇杷叶、神曲、麦冬之类,常获显效。对于妊娠胎动下血,祖父常用四君子汤补气健脾之剂。   记得1969年初夏,山西省平遥城内李姓妇人,妊娠2月余,腹痛下血。余治以安胎饮...

  • 保胎安胎防治妊娠呕吐喝

    保胎安胎防治妊娠呕吐喝

    妊娠呕吐可因肝胃郁热引起,症见 妊娠初期恶心呕吐酸水或苦水,精神抑 郁或烦躁,胸满胀痛,嗳气叹息,头 痛、头胀、头晕,口渴口苦,舌淡红苔 微黄,脉弦数。治宜平肝和胃,降逆止 呕。枇杷叶味苦,性微寒,归肺、胃 经,有清肺止咳,降逆止呕的功效;竹 茹味甘,性微寒,归肺、胃、胆经,能 清热化痰,除烦止呕。二药合用,能治 疗肝胃郁热引起的妊娠呕吐。 方法:取枇杷叶、竹茹各10克。 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邓云信 保胎安胎有三宝 取鸡蛋1~2 个.花生仁50一80 克.红枣10~15 枚.先将鸡蛋煮熟.去壳,与花生...

  • 治妊娠恶阻 方用党参白术健脾益胃安胎

    治妊娠恶阻 方用党参白术健脾益胃安胎

    患者刘某,女,26岁,2013年12月17日其夫代诊,患者妊娠3月余,恶心呕吐伴阴道少量出血2月,当地卫生所给予西药输液加强营养及黄体酮肌注安胎治疗,效不显,卫生所嘱其卧床养胎。其症为:时恶心呕吐不适,饮入即吐,食入即吐,头昏乏力,伴阴道少量流血,无腰腹疼痛,夜寐欠佳,二便调。其夫诉患者平素体弱多病。中医诊断为妊娠恶阻,病因为妊娠聚血养胎,胃气虚弱,胎中热气上逆犯胃,胃失和降致病。以安冲止呕汤(本院名医朱祥麟先生自拟方)化裁:党参、白术、黄芩、大腹皮、半夏各10克,桑寄生20克,甘草6克,7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温...

  • 滋阴安胎 香米阿胶粥

    滋阴安胎 香米阿胶粥

      主料明水香米100克。   配料阿胶12克。   调料赤砂糖。   [制作]将明水香米淘洗干净,加入清水,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熬20~30分钟。另将阿胶捣碎,在粥将熟时放入阿胶和少量的赤砂糖,边煮边搅匀,稍煮即可。   [养生功效]养血止血,滋阴安胎。   [小贴士]明水香米产于山东章丘明水镇,是驰名全国的特产,明水香米,稻粒皆黄,呈半透明体,油润光亮,香味浓郁,当地流行着“一地开花香满坡,一家做饭香四邻”的赞语,自明代开始为向朝廷交纳的贡品。...

  • 安胎完带汤治滑胎

    安胎完带汤治滑胎

      黄某,女,36岁,1969年秋冬之际,到余处就诊。诉其结婚9年先后怀孕4次,均自然流产。今又早孕2月余,近感少腹坠痛,今日晨起,阴道少量出血,时有时无,心悸气短,腰酸乏力,白带绵绵不止,大便溏薄。观其面色萎黄,精神不振,舌淡苔白,脉沉而弱。余诊后思:此乃滑胎。证属脾气亏损,化源不足,以致气虚血弱,难以摄养胎元,故有坠胎之势。治当益气健脾,止血安胎。   立方以傅氏完带汤加减:红参9克,焦白术18克,炒山药18克,炒白芍12克,阿胶12克(烊化),菟丝子15克,芥穗炭5克,川断6克,寄生12克,陈皮6克,...

  • 治疗习惯性流产 补气养血安胎

    治疗习惯性流产 补气养血安胎

    处方:熟地、白芍、阿胶、白术、黄芪各15克,党参20克,炙甘草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加减:腹胀加陈皮15克;血虚症状明显加鹿角胶15克;便溏加茯苓、莲子各15克,减熟地。妊娠最忌腹泻,症状消失后即去茯苓。 功效主治:补气养血安胎,兼以补肾。用于治疗习惯性流产,中医辨证属气血虚弱型。症见停经后出现腹痛下坠,腰酸或阴道流血,色淡质稀,伴有神倦乏力,心悸气短,面色不荣,头晕肢软,舌质淡苔薄白,脉象滑细无力或细弱无力。 创方者:高静 李晓静...

  • 安胎中药也要辨证选用

    安胎中药也要辨证选用

      桑寄生:性平,味甘,有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固冲任、安胎之功,多用于肝肾精血亏虚之胎动不安、胎漏下血,常与阿胶、川续断、菟丝子等同用。   砂仁:性温,味辛,能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止泻、安胎。适用于妊娠初期胃气上逆所致之胸闷呕吐、胎动不安等,常炒熟研末单用,或配苏叶、藿香、黄芩、白术、当归等一同使用。   艾叶:性温,味苦、辛,有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之功,适用于下元虚寒或寒客胞宫所致的胎漏下血、胎动不安,常与香附、当归、小茴香、川续断、桑寄生等同用。   紫苏:性微温,味甘、辛,具有解表发汗、宽胸利膈、顺...

  • 中医五脏安胎与逐月安胎法

    中医五脏安胎与逐月安胎法

      妇人妊娠,胎坠之虑,如芒在背,惶惶不可终日者有之,下血而致小产者多也,故治妊娠病以安胎为要。古今医者皆明于此,何以安胎,众说纷纭,吾今遵古训而索骥,以五脏安胎与逐月安胎而立法于临床,收效颇佳。   调五脏安胎法   清心安胎   心者,君主之官,居中央而动气血于四旁,孕久则血聚于下,养胎元而致营血暗亏,心失所养,神明浮动,不安其舍。临证可见心胸烦闷,夜不成寐,神志恍惚,口舌生疮,伴有胎动下血,治宜清心火,补阴血,致阴阳平衡则胎自宁。   宣肺安胎   肺者,相傅之官,居胸中而宣无形之气,孕久则阴浊凝重,有碍气机...

  • 益气养血 补肾安胎治滑胎案

    益气养血 补肾安胎治滑胎案

    凡堕胎或小产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者,称为“滑胎”,与现代医学“习惯性流产”相符。病因多见于气血虚弱、肾虚和血瘀,三种病因皆可使胎元失养,冲任不固,终致滑胎。治疗之法多以补养气血、补肾填精、活血化瘀、固冲安胎为主。 天津中医药大学武清中医院陈宝贵教授治疗“滑胎”受张锡纯及柳学洙二先生之影响,常从补肾健脾入手,习用 “寿胎丸”来加减治疗,通过母子同治以使胎元稳固,起到保胎的作用。临证验证,疗效很好。...

  • 清热安胎方 去瘀安胎方 益气安胎方

    清热安胎方 去瘀安胎方 益气安胎方

      新政策实施,“二胎”时代全面来临,新一辈的“父母”势必积极投入到造人大军中,二胎妈妈多为较高龄产妇,很多家庭都会十分注重调养,除了西医的产检,利用中医的调节也能让产妇保持更稳定的状态,安心度过孕产期。   由于怀孕期间大量的饮食禁忌,怀孕妈妈可能在一些疾病问题上会选择“忍忍就过去”了,其实,在怀孕期间,遇到生病问题,还是需要及时就诊。而其中,中医中药在其疗效及副作用问题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在疾病辨证准确的情况下,配以适量的安胎药有助于...

  • 妊娠恶阻 止呕醒胃安胎中药方

    妊娠恶阻 止呕醒胃安胎中药方

    吴某,女,26岁,2012年4月2日初诊。 妊娠1个月余,晨起呕吐,厌食,食则吐,二便常。舌红,苔白,脉弦细滑。西医诊断:早孕反应;中医诊断:妊娠恶阻。治法:止呕、醒胃、安胎。处方:白术15g,黄芩10g,法半夏10g,砂仁10g(后下),谷芽30g,內金10g,柿蒂10g。服3剂后已止呕,仍有厌食,继续服用4剂后,症状基本消失,能进食。 【组成】 白术15g,黄芩10g,法半夏10g,砂仁10g(后下),谷芽30g,內金10g,柿蒂10g 【功效】 止呕、醒胃、安胎 【主治】 妊娠恶阻 【组方原理】妊娠...

  • 妊娠期间 清热安胎法 补气养血法

    妊娠期间 清热安胎法 补气养血法

    妊娠期间,发生与妊娠有关的疾病为妊娠病。用药宜平和,施治用药必须顾及胎元。中医虽有“有故无陨,亦无陨也”之说,但临症施治之时需当谨慎,不可妄投碍胎之品。 补肾系胞法:肾者主精,胞胎赖肾精之养,肾精充则胎有所养。肾主系胞,有提系胞胎之功。故安胎当先固肾系胞。肾虚常见胎前病有:堕胎、小产、滑胎、胎漏、子淋及妊娠腰酸、水肿(妊娠中毒症)等。治以补肾系胞,固肾益精。常用方:傅氏安奠二天汤、安胎饮、泰山磐石汤等,常用药:熟地、山萸肉、枸杞子、鹿角胶、杜仲、桑寄生、炒山药、女贞子、菟丝子、肉苁...

  • 妊娠病俗称“胎前病”治病与安胎并举

    妊娠病俗称“胎前病”治病与安胎并举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王金亮   妊娠期间,发生与妊娠有关的疾病为妊娠病。俗称“胎前病”,王氏妇科对妊娠病的治疗有一定特色。治疗之法多“治病与安胎”并举。用药宜平和,施治用药必须顾及胎元。   补肾系胞法   肾者主精,胞胎赖肾精之养,肾精充则胎有所养。肾主系胞,有提系胞胎之功。故安胎当先固肾系胞。肾虚常见胎前病有:堕胎、小产、滑胎、胎漏、子淋及妊娠腰酸、水肿等。治以补肾系胞,固肾益精,常用方:傅氏安奠二天汤、安胎饮、泰山磐石汤等。常用...

  • 中医时间医学在安胎中的应用探析

    中医时间医学在安胎中的应用探析

    时间医学是一门研究时间与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关系的学科,是现代医学与时间生物学相结合的产物。中医时间医学起源于《黄帝内经》,讲述的是人体气血阴阳等生理变化具有周期性,与此对应,不同疾病在不同时间段会出现或轻或重的现象,说明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也与时间节律有着密切关系。中医认为胎动不安、滑胎责之于肾、肝、脾三脏,肾虚为其根本,故在治疗中以补益肾气、固护胞胎为主。《陈素庵妇科补解·安胎门》云:“妇人十二经血,当妊娠十月,每一经各养一胎……何经血虚,则何月当小产。唯预养...

  • 调经安胎补血止血药膳

    调经安胎补血止血药膳

      阿胶牛肉汤   药材:阿胶15克。   食材:牛肉100克,米酒20毫升,生姜10克,盐适量。   做法:   1、将牛肉去筋切片。   2、将切好的牛肉片与生姜、米酒一起放入砂锅,加入适量的水,用小火煮30分钟左右。   3、最后加入阿胶及调味料,溶解搅拌均匀即可食用。   功效:阿胶能调经安胎,补血止血,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阿胶是进补的佳品。阿胶牛肉汤能滋阴养血、温中健脾,适用于月经不调、经期延后、头昏眼花、心悸不安者。阿胶质地黏腻,因此消化能力弱的人不宜食用;内热较重,有口...

  • 砂仁生姜竹茹粥:安胎

    砂仁生姜竹茹粥:安胎

    砂仁、生姜各10克,竹茹8克,大米50克。先煎3味中药,取浓缩汁50毫升。然后用水500毫升与大米煮熬至粥稠,再加入药汁稍煮一会即成,候温食用(每日早晚两餐)。 功效:温胃安胎,主治妇女妊娠初期因恶阻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由于恶阻反应呕吐频繁,食药粥时应少量多次食用,即一次食用两勺后休息一会儿再食两勺,如此反复直到食完。...

‹‹ 3 4 5 6 7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