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方 第2374页

方 第2374页

  • 扁平疣(秘方数:9)
  • 恶性胸腔积液 中医“悬饮”治方

    恶性胸腔积液 中医“悬饮”治方

      恶性胸腔积液一般量多,易复发,但是中医药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恶性胸腔积液多属于中医“悬饮”范畴,其发生多因水液代谢障碍导致水液不循常道,流于胸胁所引起。其病机属于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在于气血阴阳的日渐亏虚;标实在于癌毒的日益亢盛,正邪力量对比日益恶化。笔者认为,辨治恶性胸腔积液应分期辨证,多病机论治。   分期辨治   初期   恶性胸腔积液发生的初期,人体正气不虚,癌毒也正在成长。此期患者精神状态尚可,仅感到胸部病变一侧不适,稍有气喘、气短,纳可眠可。初期的胸腔积液多与三焦气化失司...

  • 传染性肝炎(秘方数:15)

    传染性肝炎(秘方数:15)

    本病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有急性期和慢性期之分,病程在半年内恢复者为急性肝炎,超过半年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的则为慢性肝炎。小儿急性肝炎也有黄疸型和无黄症型之分。无黄疸型,仅表现为神疲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黄疸型者,则更有皮肤、巩膜黄染,小便黄赤,部分还有发热等症。慢性肝炎又有慢性迁延型肝炎和慢性活动型肝炎之别。小儿慢性肝炎亦多为乙型肝炎,临床表现较为复杂,迁延型者多表现神疲乏力,食欲减退,胁痛等症;活动型者还多有腹胀,腹泻,低热不退,或性情急躁,口干唇燥,夜寐分惊,胁下症块及皮肤出现蜘蛛痣等...

  • 亚急性甲状腺炎 毛小红辨证治疗方

    亚急性甲状腺炎 毛小红辨证治疗方

    福建名医治亚急性甲状腺炎(风热邪毒)型 处方:青蒿、茯苓、浙贝母、黄芩各12克,紫草 10克,连翘、玄参、草河车、延胡索、香附、半夏、陈皮各9克,瓜蒌、金银花、夏枯草各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通络止痛。用于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中医辨证属外感风热,邪毒壅滞型。此型表现多为恶寒发热,头痛咽痛或周身肌肉酸痛,颈部瘿肿疼痛,伴心悸多汗,心烦不眠,大便不畅,舌边尖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浮数或弦滑。 创方者:毛小红 福建名医治亚急性甲状腺炎(肝火痰瘀)型 处方:柴胡、白芍、茯苓、白术、丹皮...

  • 损伤发热(秘方数:1)

    损伤发热(秘方数:1)

    发热是急性损伤后的必有症状。虽然多数能自然消退,但若因此不予处理,可能滋生变症。如有积瘀转为瘀毒,或伤后正虚邪干,邪与瘀并成为邪毒。治疗法则以凉血清热化瘀为主。临床所见,部分病例尤其是高年骨折者,往往在局部瘀实的同时,全身表现为阴血虚损的征象,当变其法,加重养阴扶正之品,俾正气渐复而易于消化瘀实,一味逐瘀,反累其正。损伤后期的发热多表现为自觉有热的阴虚内热征象而无体温改变,宜以益气养阴才能去其虚热。(石印玉) 方 名 清骨散...

  • 贫血(秘方数:12)

    贫血(秘方数:12)

    贫血是指红细胞、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值的一种临床常见症状。我国健康成人的红细胞正常值男性为400~55O万/立方毫米,女性为350一500万/立方毫米,血红蛋白男性为12一16克%,女性为11一15克%;红细胞压积男性为40一50容积%,女性为37~48容积%。贫血者往往可出现身倦神疲,头晕眼花耳鸣,面色苍白,心悸失眠,四肢麻木,月经紊乱及闭经,严重者甚至可发生晕厥等征候。临床一般分为缺铁性贫血、巨红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引起贫血的原因很多,主要为失血、红细胞生成减少和溶血等三大类。贫血的...

  • 疔(秘方数:12)

    疔(秘方数:12)

    (一)颜面疔疮是指发生在颜面部、发病迅速、危险性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疾患。它包括现代医学所称颜面部疖和痈。此病如处理不当,易引起败血症(相当于疔疮走黄)。本病临床表现,初起颜面部皮肤上起一粟粒样肤栓,自觉微痒或麻,以后渐渐红肿热痛,范围约l-2寸以上,疮顶突出,根脚深且硬,约一周左右溃脓,2周左右脓栓随脓液排出。疮口渐敛。初起无全身症状,重者伴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若处理不当或加挤压,可引起败血症,临床上可见疔疮顶陷色黑无脓,肿势扩散,高热寒战,烦躁神昏,胁痛气急,恶心呕吐,舌苔黄糙,舌质红,脉洪数等症。本病由金黄色葡萄...

    秘方方剂 2024-03-07 17 0 秘方
  • 经方脉证指导下运用加味栀子豉汤治验二则

    经方脉证指导下运用加味栀子豉汤治验二则

    仲景曰“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陈建国《经方脉证图解》提到经方脉证是适用于某一张经方治疗的病机所对应的脉诊表现。笔者在临床中会偶尔遇到某些疾病,即使在辨证正确的情况下却无法取得如期效果,故笔者尝试从仲景阴阳脉法出发,找到对应脉证,以期提高临床疗效。以下两则病案,一则为头痛案,另一则为头晕案,在经方脉证指导下均用加味栀子豉汤治疗,效如桴鼓。 头痛案 屈某,女,16岁,2023年8月15日初诊。主诉:头痛2日。头痛时需用手指按住两侧太阳穴来缓解疼痛,痛如针刺,眼、鼻痒...

  • 皮肤结核(秘方数:6)

    皮肤结核(秘方数:6)

    皮肤结核是一种慢性皮肤病,由结核杆菌直接侵入皮肤或由于人体内部器官或皮肤深部组织结核病灶中的结核杆菌经淋巴管或血行播散到皮肤而继发发病。皮肤结核70-80%以上为“人型”结核杆菌引起,5-25%为“牛型”结核杆菌引起。发病与患者营养不良、卫生条件较差及机体对结核杆菌的抵抗力、变应性、侵犯细菌的数量多少有关。常见的皮肤结核有寻常性狼疮、瘰疬性皮肤结核、疣状皮肤结核、硬结性红斑、颜面播散性狼疮、丘疹坏死性结核疹等。寻常狼疮又称“鸭啗疮”;硬结性红斑;颜面粟粒性狼疮称“面皰”和“面嗣”等。寻常性狼疮最为常见,好发于儿童和...

  • 骨关节炎(秘方数:3)

    骨关节炎(秘方数:3)

    本病又名肥大性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增生性关节炎或骨关节病等,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其主要病理改变为软骨退行性变和关节韧带附着处骨质增生形成骨赘,并由此而引起关节疼痛、僵直畸形和功能障碍。 本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即营养、机械力、酶的改变及遗传素质等有关。异常应力可造成负重大和活动多的关节软骨细胞酶体膜破裂,软骨表面细胞发生退行性变和死亡,同时可释放出很多溶酶到周围基质中,导致粘多糖加速降解,从而使软骨营养不良,修复速度低于破坏速度,关节软骨损害就日趋加重。同时由于关节负重...

  • 类银屑病(秘方数:4)

    类银屑病(秘方数:4)

    本病是原因不明而少见,临床以红斑、丘疹、浸润、鳞屑性皮损,无自觉症状或伴轻微瘙痒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与银屑病无任何联系。根据类银屑病的临床表现,一般可分为四型:(1)点滴型类银屑病。此型较常见,表现为针头至指甲大小的圆形或椭圆形红斑或斑丘疹,表面附有细薄鳞屑,无银屑病中所见的点状出血现象,多见于躯干及四肢等处,不发生于头面,掌蹠及粘膜。病程缓慢,一般约半年左右可逐渐消退,也有数年不愈者,不并发内脏器官疾病。(2)斑块型类银屑病。此型较少见,表现为界限清楚的斑块,硬币至掌大,或相互融合,色淡红或紫褐,上覆细薄鳞屑,无...

  • 治精索静脉曲张症方

    治精索静脉曲张症方

    精索静脉曲张发病率占30~40岁男性人数的10%。它90%会发生在左侧,是因精索静脉血流淤积,从而造成静脉丛血管扩张、迂曲和变长。精索静脉曲张也会因肾肿瘤引起。精索静脉曲张值得重视的原因是它可能伴有睾丸萎缩和精子生成障碍,导致不育。 精索静脉曲张90%发生于左侧。检查时,让病人站立。可见患侧阴囊明显下垂,皮肤表面有时有弯曲的静脉。阴囊内静脉盘曲成团状,如一袋蛔虫。扪诊时在睾丸以上精索内触及曲张又能压缩的软包块。偶可触及血栓形成的小结节。在睾丸的下后方亦可摸到同样性质的包块。在病人平卧后,包块很快消失。若平卧后不能消...

  • 筋膜间隔区综合征(秘方数:2)

    筋膜间隔区综合征(秘方数:2)

    筋膜间隔区综合征(骨筋膜室综合征)是四肢骨筋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严重缺血而出现的早期症状和体征,如不早期诊断,积极抢救,将迅速发展为坏死或坏疽。发病机理主要在于室壁坚韧,故当室内内容物剧增或室的容积骤减时,室内压力急剧增高,阻断肌肉内的血液循环,发生缺血-水肿恶性循环,直至肌肉坏死。病因很多,但以急性损伤居多。临床表现分局部与全身两方面:(1)局部:由于本病是局部病症,在严重情况下才影响全身,故早期临床表现以局部为主:疼痛,患室表面皮肤略红,温度稍高;肿胀不显著,但患室有严重压痛,并可感到室内张力增高;感觉异常;...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秘方数:10)
  • 紫癜(秘方数:9)

    紫癜(秘方数:9)

    本病系指皮肤或粘膜上出现瘀点、瘀斑、血肿等。临床上可分为血小板减少性及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两大类。前者系血小板总数减少或缺乏,后者则血象正常,系因毛细血管内膜的病变而致。一般包括过敏性紫癜及色素性紫癜。过敏性紫痰多见于青年和儿童,亦发于成年人,症状为散在针尖或2-3毫米大小的鲜红瘀点或0.5厘米左右的瘀斑,严重者可有水肿性红斑、风团,偶可发生水疱、血疱,同时还可累及各系统的组织和器官。除皮疹外,伴有关节疼痛和肿胀、发热、无力等,亦可称为风湿性紫癜;若伴有腹痛、腹泻、呕吐等肠胃道症状,则称为腹部型紫癜;有时还可累及肾脏...

  • 神经衰弱(秘方数:6)

    神经衰弱(秘方数:6)

    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是一种以大脑功能性障碍为特征的疾病,属神经官能症的一种类型。本病多见于脑力劳动者,且多与个体素质有关,病人常常性格内向,脆弱多病,身体虚弱,对一些自身不适感觉过分关切。其发病因素有多种,如过度疲劳、中毒、精神创伤等,以上因素引起大脑功能失调,继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导致一系列症状的产生。神经衰弱的主要症状是头痛、失眠、烦躁,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疲惫乏力,精神萎靡不振等。有些病人由失眠开始,主要表现为人睡困难,也有表现为早醒、睡眠浅、多恶梦。胃肠道症状如胃口不佳,腹部胀满,大便次数增多等。...

  • 流涎(秘方数:3)
  • 急性肠梗阻(秘方数:5)

    急性肠梗阻(秘方数:5)

    肠腔内容物急性通过障碍称为急性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肠管发生梗阻后可引起一系列局部与全身的病理变化,本病病因复杂,病情多变,发展迅速,处理不当可造成严重后果。临床症状以腹痛、呕吐、腹胀与停止排便、排气为主要表现。根据梗阻发生原因、所在部位、肠壁有无血运障碍、病变程度与进程的不同,痛、吐、胀、闭四大症状的表现也不一。目前认为适宜于中医治疗的急性肠梗阻为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蛔虫团、粪块或食物团堵塞所致的肠梗阻。单纯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为阵发性腹部绞痛与肠音的亢进同时而来,同时而去,肠音亢进时可闻及气过...

  • 大肠癌(秘方数:14)

    大肠癌(秘方数:14)

    大肠癌为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总称,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起病较缓慢,早期症状主要是大便习惯改变,大便次数增多、腹泻或大便不畅,或腹泻便秘交替,粪便变细,大便中带有粘液和血液或使血。随病情发展,便时可伴有腹痛,直肠癌患者常有里急后重,肛门坠痛,同时消瘦、贫血等症状呈进行性加重,晚期因癌肿转移至不同部位而出现肿肿大、黄疸、腹块、腹水、肠梗阻骶尾部持续性疼痛、排尿不畅或疼痛等症状。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大肠慢性炎症(主要是溃疡性结肠炎、日本血吸虫病)、大肠的息肉和腺瘤有关。近年资料...

  • 汗证(盗汗,大汗不止)14秘方

    汗证(盗汗,大汗不止)14秘方

    汗证,是指在安静的状态下,如静坐静卧、睡眠等时,全身或身体某些部位出汗过多,或大汗淋漓不止为主的一种证候.常用的临床偏方、主方、验要如下: [方一] 桂枝6克,芍药5克,生姜3克,炙甘草2克,大枣3枚。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 本方适用于营卫失和所致的自汗出。 [方二] 黑豆30克,桂圆肉10克,红枣30克。 均洗净后放在砂锅内,加水适量,用文火煨1小时左右,1天内分2次吃完。连吃15天为1疗程。 本方调和营卫,适用于营卫失调所致的汗出。 [方三] 冬虫草1卜15克,鲜胎盘半个到1个,隔水...

  • 烧伤(秘方数:11)

    烧伤(秘方数:11)

    烧伤系火焰、灼热的气体、液体、固体或电、放射线及化学物质的作用于人体而引起的一种损伤。临床以火焰伤和烫伤为常见。 由于引起烧伤的病因,烧伤面积、程度、部位以及烧伤者的年龄、体质不同,其临床表现亦不同,预后亦各异。判断烧伤的程度,首先须了解烧伤的面积和深度,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测定烧伤面积的计数有“九分法”、“手掌法”、“儿童烧伤计算法”三种。“九分法”将全身皮肤面积分为11个九...

  • 缺血性中风(秘方数:14)

    缺血性中风(秘方数:14)

    缺血性中风一般是指脑血栓形成或脑栓塞的基础上导致脑梗塞、脑动脉堵塞而引起的偏瘫和意识障碍。脑血栓形成多在50岁以后起病,男性较多,常于休息、静止或睡眠时发生症状,发病情况较脑出血缓慢。常有先兆症状,如头晕、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等,在血压低时史易发生。少数病人可有浅、中度昏迷,约在24小时左右逐渐清醒,脑脊液检查正常.临床表现因病变血管部位不同而异,脑血栓形成多在起病后几天内病情可趋稳定,2-3周后由于水肿消退和侧枝循环建立而症证逐渐减轻。脑栓塞患者常有心脏病、骨折、肿瘤以及某些临床操作的影响如静脉注射、人工气胸、气腹...

  • 鼻咽癌(秘方数:13)

    鼻咽癌(秘方数:13)

    鼻咽癌是指发生于鼻咽腔顶部和侧壁的恶性肿瘤。常见临床症状是鼻塞、鼻涕带血、头痛、耳鸣;晚期侵及颅脑,可出现耳鸣、耳聋、头痛、复视及颈淋巴结肿大。鼻咽癌病因目前尚未清楚。现代医学认为,可能与遗传(种族遗传性、家族聚集性、血型基因)、病毒(EB病毒等)、环境因素及维生素A缺乏有关。鼻咽癌的诊断可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临床遇有血涕、鼻塞、头痛、耳鸣、复视及预部肿块等症状的患者应首先考虑本病可能,鼻咽镜检查,可发现鼻咽侧壁或鼻后孔或鼻咽顶等处粘膜表面是灰白色,粗糙、糜烂成溃疡,或见结节样肿物、斑块状隆起等。X线摄片对鼻咽癌的...

  • 神经衰弱(医方:22)

    神经衰弱(医方:22)

      神经衰弱多因患者长期受有精神创伤或突然受到某种精神刺激而造成的一种神经官能性疾病,主要症状为失眠、心悸、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头昏痛、易烦躁、食欲不振等。常用的临床有效偏方、秘方主要如下。   [中医秘方一]   沙参、玉竹各15克,粳米60克。将沙参、玉竹用布包好煎汤,去渣、人粳米煮粥食,每天1次,连服数天。   本方滋阴清热,宁心安神,适用于阴虚火旺所致的神经衰弱。   [中医秘方二]   枸杞30克,大枣10枚,鸡蛋2个。放砂锅内加水适量同煮,蛋熟后去壳再共煎片刻,吃蛋喝汤,每天1次,连服数天。   ...

  • 腮腺癌(秘方数:1)

    腮腺癌(秘方数:1)

    腮腺癌是发生于腮腺的恶性肿瘤,属于涎腺癌中发生率最高的一科恶性肿瘤。临床多于无意中或体验时发现,以耳垂为中心的下方或后方有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块,多呈结节状,表面平整或略圆,质地硬度不一,活动,大小一般为3一5厘米,有包膜,病史长,除局部酸胀感外,无面神经损伤、区域淋巴结肿大及其他不适。腮腺恶性肿瘤少见,以恶性混合瘤为多,其次为粘液表皮样肿瘤、腺癌、腺泡细胞癌、乳头状囊腺癌等。临床表现为病程短,生长较快,病变部常有疼痛,麻木不适,肿块较硬,与深部组织粘连,活动性差,张口困难,部分病人有部分或全部面神经瘫痪,浸润皮肤可...

  • 脱肛(秘方数:8)

    脱肛(秘方数:8)

    脱肛又称肛管直肠脱垂,系直肠粘膜、肛管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多见于体质虚弱的小儿和老年人,身高瘦弱者亦易发生。幼儿发育不全,骶骨弧度较直,肛门括约肌肌力较弱,啼哭和腹泻常诱发脱垂,以部分脱垂较多见。成人因内痔经常脱出亦可诱发,亦以直肠粘膜脱垂为多。女性因骨盆下口较大,多次分娩,可使盆底筋膜和肌肉松弛,故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本病之临床症状,早期便后有粘膜自肛门脱出,并可自行缩回;以后渐渐不能自然回复,须用手上托方能复位,常有少许粘液自肛门流出,排便后有下坠感和排不尽感,排便次数增多;再...

  • 惊厥(秘方数:3)
  • 溶血性贫血(秘方数:2)

    溶血性贫血(秘方数:2)

    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破坏增速,超过造血补偿能力范围时所发生的一种贫血。溶血性贫血的症状决定于溶血过程的急性或慢性。急性者起病急骤,伴寒颤、高热、乏力、恶心、呕吐、腹痛、腰背肢体酸是等。严重者可发生昏迷休克、心力衰竭及急性肾功能衰竭。有严重贫血及黄疸,常伴有血红蛋白血症及血红蛋白尿。慢性者起病缓慢,常伴有疲乏、头晕、活动后心悸气促等一般贫血症状。有轻中度贫血及黄疸,肝、脾肿大。长期慢性溶血可继发胆结石及肝功能损害。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因可分为红细胞内在缺陷和红细胞受外在因素的影响两方面。前者多与遗染因素有关,如先天...

  • 睾丸鞘膜积液(秘方数:4)

    睾丸鞘膜积液(秘方数:4)

    凡睾丸鞘膜囊内积聚的液体超过正常量而形成囊肿者,称为睾丸鞘膜积液。本病为常见的疾病,可发生于各种年龄。本病可分为睾丸鞘膜积液(积液发生在睾丸部的鞘膜囊内)、婴儿型鞘膜积液(精索部鞘突在腹股沟内环未闭合,下面的精索鞘突和睾丸部鞘突为一个囊,内有积液)和先天型鞘膜积液(因精索突有一小管腔与腹腔相通,鞘膜内液体可流入或挤入腹腔,故亦称为交通型鞘膜积液)。睾丸鞘膜积液的发病大多数原因不明或为原发性,但有一小部分患者可与损伤或阴囊、睾丸的感染有关。有的与血丝虫病有关(睾丸鞘膜积液中找到微丝虫蚴),有的则继发于睾丸、附睾的肿瘤...

  • 再生障碍性贫血(秘方数:15)

    再生障碍性贫血(秘方数:15)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因骨髓造血功能降低或发生障碍所致的一种贫血,简称“再障”。根据起病的急缓和病情的轻重,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两种。急性型的特点是,初起贫血并不明显,常以出血、感染、高热为首发症状,但病情进展快,不久即迅速发生严重贫血;出血严重而广泛,不仅皮肤、粘膜及眼底出血,且常伴有内脏出血;感染多见于口腔、咽、皮肤及肛门周围,以及由肺炎、败血症等引起的高热;病程经过凶险,患者常在短期内因感染或内脏出血而死亡。慢性型起病缓慢,除有慢性进行性贫血外,常伴有皮肤及粘膜出血;严重者常伴有感染及发热。再障...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