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方 第2310页

方 第2310页

  • 口腔疾病简便方

    口腔疾病简便方

    口腔溃疡和口角炎分为两种证型,一为心胃火盛的实证,一为阴虚火旺的虚证。实证多因过食辛辣厚味或饮酒多,以致心脾积热,复感风火燥等外邪,炽盛化火,循经络上行于口而发;或口腔不洁,热物灼烫损伤,肌膜腐烂而致病。虚证多因身体素来阴虚,加上工作压力大,或操劳过度而经曰不歇,以致阴液不足,虚火旺盛,伤及心肾,上炎口腔而发病。经常患口腔疾病的人,要注意劳逸结合。 下面介绍几则小方,可对症选用: 萝卜饮自萝卜1个 (约500克),切碎绞汁,加白糖适量调味,口中含漱后徐徐咽下。白萝卜有益胃消食、清热生津的功效。适宜口腔溃疡兼胃脘...

  • 面神经炎的中医治疗偏方

    面神经炎的中医治疗偏方

    组成:菊花、葛根各15克,大青叶30 克,防风、白芷、蝉蜕、僵蚕、川芎各10 克,甘草6克。 功效:清热解毒,疏风通络。 主治:面神经炎,症见卒然口歪,眼睑闭合无力或不能闭合,患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额纹消失,或伴耳后疼痛,后期或治疗不当可见面部痉挛。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中晚3 次饭后服用。 方解:面神经炎属于中医“面瘫”的范畴,俗称吊线风,属外风中络之证。根据其临床表现,本病多有夜卧当风的病史,而一旦发病,则眼口俱瘫。《金匮要略》谓:“贼邪不泄,或左或右;邪...

  • 灼口综合征类 中医“舌痛”拟有一验方

    灼口综合征类 中医“舌痛”拟有一验方

    灼口综合征是指发生在口腔黏膜、以烧灼样疼痛感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该病以舌部为主要发病部位,又称为舌痛症、舌感觉异常、口腔黏膜感觉异常等,常不伴有明显的临床损害体征,也无特征性的组织学改变。该病临床并不少见,在更年期或绝经期妇女中发病率高。 该病现代医学发病机制不明,且缺乏有效的方法,治疗主张全身和局部、中医和西医、生理和心理相结合。 灼口综合征类似于中医的“舌痛”,临床治疗多以滋阴清热为主,但疗效并不理想。本人拟有一验方,以滋补肝肾、清肝润肺、益气活血为主,每...

  • 治口腔溃疡中医薰灸方法

    治口腔溃疡中医薰灸方法

      薰灸方法:用艾绒或加入其他药物(如丁香、吴茱萸、附子、细辛等以加强作用)做成的艾条,点燃对准脐部进行熏烤(悬灸),直到病人感觉温热舒适,即将艾条燃端固定在一定的高度(一般距离2厘米左右),连续灸烤5~10分钟至局部发红为主,也可配合雀啄灸,每日1次,重者加灸1次。   治疗时注意防止烧伤,孕妇勿灸。   中医认为,本病与心脾肺胃等脏腑关系密切,由于口腔与咽喉肺胃相连,为诸经循行会聚之处,故无论外感内伤均可在口腔粘膜出现病变,外邪以风、火、燥为多见,体质异常、素体阴虚、精神紧张、睡眠不足,阴液耗伤,虚...

  • “上病下取”腮腺炎的治疗方法

    “上病下取”腮腺炎的治疗方法

      “上病下取”始见于《素问·五常政大论》云:“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灵枢·终始》篇曰:“病在上者下取之。”是指上部病变从下部治之,属于一种与病气上下相反的治法。明代张景岳指出:“气反者,本在此而标在彼也。其病既反,其治亦宜反。故病在上,取之下,谓如阳病者治其阴,上壅者疏其下也。”上病,指病变部位、病证表现偏于上;下取,是用药物针灸从临床主证所在部位以下的脏腑或体表进行调理和治疗。   ...

  • 治疗多发性口腔溃疡74例 中药漱口方

    治疗多发性口腔溃疡74例 中药漱口方

    应用中药治疗多发性口腔溃疡74例,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74例中男性13例,女性6l例;年龄1— 74岁;病程2天~数年;溃疡主要位于舌尖、 舌边、舌下、软腭、颊黏膜、齿龈等部位,多为 浅在性溃疡。 二、治疗方法 处方:乌梅、五倍子、黄连、黄菊花各10 克,甘草5克。 用法:上药加水500毫升,煎至250毫 升,用药液漱口,每日3次,漱时使液在口 腔内停留5分钟以上,漱口后在溃疡处涂水 飞珍珠粉。 三、治疗效果 74例患者药后均无不适感觉,1~3天后 69例患者明显好转,4...

  • 治流行性腮腺炎 淋巴肿大偏方

    治流行性腮腺炎 淋巴肿大偏方

    流行性腮腺炎,中医称“痄腮”,以发热、腮肿、疼痛为主要特征,治疗腮腺炎的方法很多,而中医有很多方法效果也不错。 方一 取新鲜大青叶60克,捣成糊状,均匀地敷于肿胀处,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2次。 方二 取青黛10克,冰片5克,共研细末,加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患处,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用3-5天。 方三 取冰硼散2-3克,用植物油调成糊状,敷于患处,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方四 取吴茱萸12克,浙贝母9克,生大黄9克,胆南星3克。上药...

  • 解决牙痛中医偏方

    解决牙痛中医偏方

    牙痛是指牙齿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而言,为口腔疾患中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见于西医学的龋齿、牙髓炎、根尖周围炎和牙本质过敏等。遇冷、热、酸、甜等刺激时牙痛发作或加重,属中医的“牙宣”、“骨槽风”范畴。 胃火牙痛:除了会感到剧烈疼痛外,还会出现牙龈红肿、溢脓或出血的状况。应该吃点能够清胃泻火,凉血止痛的食物,如牛奶、贝类、芋头和新鲜的红、黄、绿色蔬菜等。这类牙痛也要忌食辛辣、油炸、坚硬、粗纤维食物。此外,熏烤类食物会直接刺激牙周黏膜,破坏黏膜的上皮细胞,使它充血、水肿,引起...

  • 治疗口臭偏方

    治疗口臭偏方

    口臭偏方1、桂花适量,一日数次含口中,可除口臭。 口臭偏方2、将荸荠、藕和芹菜一起榨汁喝,有很好的清热除口臭作用。 口臭偏方3、草豆蔻、高良姜同煎汤,常饮。或单用高良姜一块,含口中咽津,能除口臭。 口臭偏方4、吃韭菜、葱、蒜后口臭,含咽白糖水可解。 口臭偏方5、甜瓜子研粉,用蜂蜜拌和为丸,漱口后,含一块,常含可除口臭。 口臭偏方6、藿香、佩兰、金银花、甘草各10克。用200-300毫升开水冲泡,盖杯盖静置15-20分钟后,漱口即可。 慢性扁桃体炎引发口臭 小王长得帅气,待人谦和有礼,但是不少人都回避他,小王很郁闷...

  • 除口臭的中药方

    除口臭的中药方

    因为内热引起的口臭,可通过中药进行调理。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八桂名医馆的广西名老中医周文光就介绍了几种中药方。   肺热   泻白散   地骨皮、桑白皮(炒)各一两,甘草(炙)一钱。上剉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盏,煎七分,食前服。   胃热   清胃散   真生地黄、当归身各三分,牡丹皮半钱,黄连(拣净)六分(如黄连不好,更加二分,如夏月倍之),升麻一钱。上为细末,都作一服。以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放冷服之。   脾胃湿热   佩兰散   茯苓、半夏、白蔻仁、杜仲、鲜莲子、鲜荷叶、鲜稻叶各等分、鲜佩兰叶(为君...

  • 腮腺炎 老一辈验方进行治疗

    腮腺炎 老一辈验方进行治疗

      腮腺炎属中医“痄腮”范畴。现在有些家长仍采用老一辈的验方给孩子进行治疗,不知是否可行?   仙人掌治疗   病毒性腮腺炎效果好   小东今年11岁,无任何诱因发烧3日,不流鼻涕、不打喷嚏、嗓子不疼,服用消炎药效果不明显。3天后,小东腮部肿胀,有疼痛感,他奶奶一看就断定是痄腮,连忙弄来仙人掌给小东敷上,但几天过去了,病情仍不见好转。于是到医院就医,经检查和化验,确诊为细菌性腮腺炎。   具体方法:取仙人掌适量,将其除去表面绒毛、芒刺,洗净、捣烂外敷患处,每日2次,连用4~6天为1个疗程。...

  • 口腔咽部疱疹 雷昌林治验方

    口腔咽部疱疹 雷昌林治验方

    王某,女,1岁8个月, 1986年3月27日初诊。 主诉:口腔咽部疱疹3天。伴发热,疼痛,不断哭闹,不能进食。曾到某市医院五官科诊治,医生动员其赶快住院,因患者家庭经济较困难,故不愿入院,遂转求中医治疗。 刻诊:患儿呈急性热病容,体温39.3℃,面红,烦躁哭闹,咽部红,有7个滤泡,腹部灼热胀硬;苔黄,脉浮数。 病机与治则: 风热结咽,肺胃蕴热;治宜疏风散结,清泻肺胃。 处方:生黄芪10克,蒲公英12克,金银花10克,芦根10克,天花粉6克,苍术4克,石膏30克,知母10克,白茅根15克,元参12克,...

  • 治烂嘴角慢性唇炎口疮方

    治烂嘴角慢性唇炎口疮方

    慢性唇炎类似中医的唇风.表现为唇部糜烂发痒、灼热疼痛、肿胀、液体渗出、结痂等.下方外用.药力直达病所.效果较好. 白鲜皮15克.蛇床子10克.木槿皮10克.地肤子30 克,苦参30克。水煎.去除药渣待温.将患唇浸泡于药液中.每次15 分钟.每日4次。 (程怀孟) 治烂嘴角 春季很多老人出现烂嘴角,多与营养失衡有关,可喝猪肝菠菜汤来治疗。具体方法为:锅内烧热800毫升水,放人熟猪肝 O.1公斤(切成丝),菠菜0.25公斤(洗净、切段),煮8分钟后放人少许食盐,温热食用,每日1次,连续5~7日。 赵勇 治口疮...

  • 防治口腔溃疡三方

    防治口腔溃疡三方

    1.预防方:梨、马 蹄、莲藕、鲜芦根各 100克,麦冬50克, 洗净之后用榨机榨成 汁,分多次饮用。此方 对由热邪引起口腔溃 疡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2.治疗方一:黄连 10克,黄芩、黄柏各5 克研磨成细末,然后将 药粉敷在溃疡处,每日 多次,敷完药粉后30分 钟内勿饮水。 3.治疗方二:将蒙脱 石散用温开水调和成糊状, 均匀地涂抹在溃疡处,每 日3次。涂抹后30分钟内 勿饮水。 (抗美荐)...

  • 治面神经麻痹验方

    治面神经麻痹验方

    1.辣蓼草、鳝鱼血各适量。将辣蓼草捣烂如泥.以辣蓼草泥的一半在锅中炒热备用。把鳝鱼血涂搽于患侧面部(歪向左边涂右侧.歪向右边涂左侧).待脸部鱼血干后.即把已炒过和未炒过的辣蓼草泥混合均匀.敷于涂有鳝鱼血的部位。每天换1次.直至痊愈.一般敷药 20分钟左右.患侧面部有一种牵拉感.坚持1周左右.病可痊愈。 2.青壳鸭蛋9 枚.凡士林适量。在患侧面部上薄涂一层凡士林.青壳鸭蛋煮沸15分钟后.取出1个.在患侧部滚动按摩。鸭蛋温度以能耐受为度.蛋凉后再换1个.直至篱0个 3.荞麦面200克.胡椒20粒,干红辣椒适量。胡椒...

  • 熄风止痉 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方

    熄风止痉 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方

    治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气虚痰热生风)方 处方:黄芪、白芍、桂枝各9克,生姜、知母、粳米各18克,大枣12枚,生石膏30克,炙甘草、全蝎、白附子、白僵蚕各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益气固表,清热化痰,熄风止痉。用于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中医辨证属卫气虚弱,痰热生风型。症见口眼歪斜,口角流水,面肌抽搐,恶风汗出,因寒加重,闭口鼓气漏气,或额纹消失,或口渴,或面部发热,或面肌至耳根处疼痛,或头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浮弱或浮数。 专家点评:方中黄芪、粳米、大枣,益气固表,补益卫气;...

  • 消除口臭的简便良方

    消除口臭的简便良方

    中医认为,老年人口臭与三焦积热、湿浊上侵有关。适当按揉后溪穴,不但能起到疏通三焦、清泻火热、化浊利湿的功效,还能尽快除口臭,是一种消除口臭的简便良方。 后溪穴位于小指根部尺侧,第五指关节后方掌横纹尽头赤白交际处(手握拳,掌指关节后横纹的尽头)。按摩时微握掌,以另一只手拇指掐揉5分钟,换掌,按摩另一侧。早晚各按摩一次。 后溪穴比较深,按摩时要用力,有酸胀感,方能见效。 马世辉...

  • 治口舌生疮反复不愈方

    治口舌生疮反复不愈方

    处方:生地、熟地、黄芩、枳壳、炙枇杷叶、天冬、麦冬、玉竹各10克,石斛12 克,茵陈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泄热利湿,护阴和胃。 主治:复发性口腔溃疡,症见口舌生疮,反复不愈,口渴尿赤,大便于结。 方解:本病因胃肠湿热交蒸,淫火上迫所致。方用玉竹、生地、熟地、天冬、麦冬、甘草、石斛益胃阴兼清虚热以治本;加茵陈清热利湿,佐黄芩苦守泄热燥湿,炙枇杷叶、枳壳降气和胃、清上蒸之湿热以治标,遂使本虚标实诸症自除。 陈 尘...

  • 主治面神经麻痹 面瘫方

    主治面神经麻痹 面瘫方

    王净净,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神经内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40年。谨遵“主病主方,专方专病”之临证思维方式,精于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治。先后主持完成14项省(部)课题;发表医学论文100余篇,主编专著、教材7本。获省部级成果奖3项。 组成:川芎10克,防风10克,葛根15克,地龙10克,僵蚕10克,牡丹皮10克,丹参15克,全蝎3克,白附子10克,当归10克,鸡血藤10克,丝瓜络10克,甘草3克。 功能:祛风化痰,...

  • 祛除口臭小方法

    祛除口臭小方法

      本报讯(记者/徐一方通讯员詹金容)口臭是一个让人尴尬的标签。别以为口臭只是个小毛病,除了给正常的人际交往带来许多烦恼之外,口臭还可能是身体健康出现问题的信号。   口腔气味的产生有多种因素。诚然,食用某些刺激性食品如洋葱、大蒜,吸烟、熬夜、上火等都可能引起口臭,但这一般是暂时性的,经定期良好的口腔卫生清洁可以很快去除。口腔专家表示,如果口腔长期发出不良气味,市民就需要引起重视了。有调查显示,口臭发病率约有30%,而这其中大概80~90%的口臭是来源于口腔,即“口源性口臭”。...

  • 牙痛者反复含漱止痛方

    牙痛者反复含漱止痛方

    偏方名 花椒白酒漱口 【食材】花椒10克,白酒20毫升。 【做法】取10克花椒放到茶杯中,然后倒入半杯开水,焖泡5分钟左右,再倒入20毫升白酒,等到花椒白酒水冷却后过滤掉里面的花椒。牙痛者反复含漱10分钟即可。 【外公问诊记】一天早上,同村的李老头来到诊所,右手捂住腮帮子,说前一天晚上吃过饭后突然牙痛得厉害,一整晚都没睡着觉。外公赶忙让李老头坐下,找准他手上的合谷穴(两手虎口交叉,一手拇指指端处便是合谷穴,该穴为重要的止痛穴位)后用力按压,同时让我去准备一杯花椒白酒水。 花椒白酒水准备好后,外公...

  • 牙痛几种止痛方法

    牙痛几种止痛方法

      俗话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下面介绍几种止痛方法。   1.生石膏30克,地骨皮12克。舌苔白加北细辛3克;有蛀牙加骨碎补15克;牙齿浮动加珠儿参15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2.取蜂房适量,加纯酒精适量,点火燃烧,待蜂房烧成黑灰时,用手指蘸灰涂于患牙,一般4~5分钟可止痛。   3.取六神丸数粒,置于龋洞中,咬紧即可止痛。   4.樟脑、冰片适量,共研成细末,放于牙痛处,并令病人吸气即可止痛。   5.牙签挑取一点云南白药加上开水一滴,调成糊状,...

  • 七个中医治疗牙痛的食疗方

    七个中医治疗牙痛的食疗方

      牙痛一般可分为龋齿牙痛、风热牙痛、虚火牙痛三种。现介绍七个中医治疗牙痛的食疗方,不妨一试。      方一:咸蛋蚝豉粥   咸鸭蛋2个,蚝豉(干牡蛎肉)100克,大米适量煲粥,连吃2~3天。适宜虚火上炎牙痛者食用。      方二:皮蛋腐竹咸瘦肉粥   皮蛋2个,水发腐竹60克,咸瘦猪肉100克,大米(或小米)适量煲粥,连吃2~3天。适宜虚火龋齿疼痛者食用。      方三:蚝豉皮蛋盐渍瘦猪肉粥   蚝豉100克,皮蛋2个,盐渍瘦猪肉100克,大米适量煲粥吃。适宜阴虚牙齿肿痛、咽喉声嘶者食用。      方四:...

  • 坚固牙齿三方法

    坚固牙齿三方法

    ☆补肾固齿法 选补骨脂30克,怀牛膝15克,枸杞15克,每天早晚熬水喝,加入200毫升水,熬至100毫升左右即可。 ☆茶水漱口法 每天三餐过后,含上两口茶水漱漱口,可以增强牙齿的抗酸防腐能力,这样,您吃酸味食物时也不用怕酸到牙齿了。 ☆叩齿咽津法 每天早上起床后或者是晚上睡觉前,您将上下牙齿相互叩击30次左右,并将产生的津液吞下去,能让牙齿更加坚固。...

  • 舌头发涩舌麻“舌痹”中医方医案

    舌头发涩舌麻“舌痹”中医方医案

    朱某,女,27岁,2014年7月2日初诊。 主诉:舌头发涩数天。刻下:前几天因上火,服用西药后感觉舌头发涩,稍疲倦,大小便正常,舌红苔白厚,地图舌,脉沉。辨证属中气不足之证,用补中益气汤原方: 黄芪15克,红参片8克,白术10克,炙甘草15克,当归10克,陈皮6克,升麻6克,生姜10克,柴胡10克,大枣10克,3剂,水煎服。 二诊(2014年7月17日):前药后舌头发涩已愈,舌苔第二天即已消退,但近几日舌苔又开始变厚,夜寐不佳,晨起口干口苦,疲倦乏力,大小便正常,舌红苔白底浮黄,舌尖红...

  • 治风火牙痛方

    治风火牙痛方

    处方:葛根18 克,黄芩15克,牡丹皮15克,生石膏30 克,枳壳12克,青皮 12克,防风15克,荆芥15克,大黄10-15 克,甘草10克。 水煎服用,每日1剂。一般服药1—2剂即愈。 主治风火牙痛。对蛀牙痛亦有效。 (韩正光)...

  • 复发性口腔溃疡中药生甘草治方

    复发性口腔溃疡中药生甘草治方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亦名蜜甘(《本经》)、蜜草(《名医别录》)等。味甘,性平,入心、肺、脾、胃经。具有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功效。临床上常用以补气,调和诸药,笔者取生甘草和中补虚,缓急解毒的功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多例,疗效满意。   患者,刘某,女,42岁,2009年12月15日就诊。以“反复舌尖及舌下溃疡疼痛2年余,再发3个月”为主诉。2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舌尖及舌下溃疡,予内服中药及外部涂药等治疗,时轻时重,缠绵不愈。3个月来溃疡渐增大,疼痛难忍,严重影响进食,经...

  • “痄腮”腮腺肿大不退中药治方

    “痄腮”腮腺肿大不退中药治方

    流行性腮腺炎是儿童常见传染病,属于中医“痄腮”范畴,临床以腮腺肿大为主要体征。 常用方:薏苡仁20~50克,夏枯草10克,玄参15克,连翘10克,天花粉10克,黄芩10克,甘草5克。 田某某,男,8岁,2001年4月15日初诊。 患儿以“两侧腮腺肿大疼痛2周”就诊。3周前,患儿有与腮腺炎患儿接触。2周前始有发热,食欲不振,双侧腮腺逐渐肿大伴疼痛,遂到当地卫生院诊治,3天后,热退,食欲增加,腮腺肿大不退来诊。 刻诊:体温 36.8℃,双侧腮腺肿大、...

  • 治面瘫四方

    治面瘫四方

      验方1   鲜生姜1块,切开,用切面上下交替轻擦患侧(即口角歪向侧的对侧)牙龈,直至牙龈有烧灼感或温热感为止。每日2~3次,1~2周为1疗程。   验方2   鲜鲤鱼1条,宰杀后放血,白糖20克,与鲤鱼血混匀,涂于健侧面部1小时后洗掉,1日1次。   验方3   马钱子适量,用清水浸24小时,切成薄片,敷于患侧,外以胶布固定,7日换药1次。注意,皮肤表面有破溃者不宜使用。   验方4   制草乌、白芥子、制马钱子、细辛各10克,共研细末,以生姜汁调敷于患侧,每日换药1次。注意,皮...

    精品偏方 2024-03-08 17 0 面瘫
  • 治胃火牙痛 止牙痛经验方

    治胃火牙痛 止牙痛经验方

    治胃火牙痛方 处方:绿豆60克,生石膏(白布包)30克。水煎,去石膏,分3次服食绿豆汤,每日1剂。 主治:胃火牙痛,症见牙痛较重,牙龈红肿疼痛,难以忍受,遇冷痛减,遇热痛重,口渴喜饮,口臭,大便干燥或便秘,舌红苔黄,脉数。 李诚 止牙痛经验 方法:牙痛时,用手指压 揉牙痛同侧合谷穴(虎口)及 下关穴(在面部耳前方,颧骨 与下颌之问的凹陷处,张口时 隆起),二穴交替,按压十余秒 停数秒,数次后牙痛即可缓 解。 主治:牙痛。 注意:牙痛病因复杂,穴 位按压仅以镇痛为主,止痛后 还应积极查找病因,进行对因...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