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第2182页
-
中医古方治愈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病人临床较常见,采用 中医古方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取得明 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治疗病人:108例,其中男68例,女 40例;年龄19~69岁;发病时间3天~ 18个月。症状多为腰及下肢疼痛麻木, 活动后加重。病因为受凉或劳累,多有腰 椎间盘膨出或突出情况。 处方:独活9克,桑寄生、杜仲、牛 膝、秦艽、茯苓、桂枝、防风、川芎、党参、 甘草、当归、白芍、熟地各6克,细辛3 吨。 用法:以水l升,煮取300毫升,分 2次服,15天为1个疗程。 结果:治愈(症状、体征消失)74例, 好转(症状、体征改善...
-
下肢溃疡(老烂脚)中药方
所有的下肢慢性溃疡中,静脉性疾病导致的溃疡所占比例为90%以上,其余不足10%者为动脉性疾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淋巴阻塞以及神经性疾病、新陈代谢失调、血液系统紊乱和脂膜炎等所致。可见,下肢慢性溃疡主要由周围血管疾病所致,它可大致分为以下两类:一为瘀血性溃疡,即静脉性溃疡,主因下肢静脉血液瘀积而致;另一为缺血性溃疡,也称为动脉性溃疡,主因四肢动脉供血不足所致,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导致的溃疡也归于此类。以上两类溃疡也可相互夹杂、同时并见。 下肢溃疡治方:五枝膏 制作:柳枝、槐枝、桃枝、榆枝、桑枝各适量,剪成小段;制乳香、制...
-
小腿转筋“腓肠肌痉挛”治疗方
小腿转筋,俗称抽筋,现代医学称为“腓肠肌痉挛”。病情轻者历时数分钟,重者十几分钟乃至数小时。还有一天发作几次甚至几十次的。发作时腓肠肌发硬、疼痛,不可屈伸。 中医认为,多由肝血不足,筋脉失养,或受风冷寒湿侵袭,经络气血不通所致。治疗以补肝血,舒筋脉,温经祛寒为法。采用加味四物汤治之。药用当归15克,生地、熟地各20克,白芍20克,川芎6克,木瓜20克,怀牛膝10克,桑寄生15克,续断10克,桂枝10克,独活10克。水煎服。 加减:若见舌红口干者,加知母、麦冬各10克;体虚者加党参、黄芪各15...
-
颈椎病变康复三验方
颈椎病是因颈椎、颈椎间盘、韧带退行性改变,导致颈椎失稳、压迫邻近组织结构如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工作长时间处在一个静止的状态,没有活动的意识与习惯。其中颈椎病是在这种工作环境下发生的病症比较严重的一种。 方一:葛根30克,冬桑枝、海桐皮、芍药、生地、地鳖虫各15克,姜黄、当归、羌活各10克,升麻5克,生甘草6克。将上药加水淹没药物3公分许,浸泡15分钟,先用武火烧开后再用文火煎20分种,取汁分早晚两次饭后温服,若服药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可连服1月。 方二:乌梢蛇、白花蛇、地鳖虫、全蝎...
-
骨折后吃什么恢复快 土鳖虫治方
处方:土鳖虫20克,五味子20克,沙姜15克,续断15克,骨碎补15克,紫荆皮13克,乳香12克,赤芍10克,没药2克。 制法:将断骨复位固定好后,取公鸡1只,用手扭断鸡头,拔掉鸡毛,然后用一块坚硬的竹片刀割鸡皮,剥下鸡皮留用,去掉内脏和骨,单取鸡肉和上述药捣烂如泥,用高度米酒调成以手握紧指缝见水珠不滴为宜。凋成后把药放入砂煲内,用火炒热手触不烫为度,取出敷在断骨处四周,用鸡皮包在药外,再用纱布或绷带包好。36小时后,将药取下,接着再如上法换上1剂外敷药敷上。第3日取下,第4日,再把这2剂药合起来放砂锅内加入高度米...
-
夏治关节炎偏方
风湿性关节炎是冬季的常见病,但采用冬病夏出的方法局部施治,常能获得出人意料的效果。以下介绍两种方法。 方一:花椒30 克、干红辣椒20个。先取花椒加水煮30 分钟,再加入辣椒,煮软取出,将皮撕出,贴于冬季发病时的疼痛’ 处,贴3层,并用纱布,浸花椒水热敷于辣椒上,30分钟左右去掉,每晚临睡前敷1次。 方二:鲜芋头1 份(去皮捣成糊状)、生姜汁1乃份(去皮后捣烂取汁),面粉1 份、蜂蜜少许。将上药混合均匀,调成糊状摊在塑料布上,约 02厘米厚,夕嗷于患病关节周围,用绷带包扎固定,上下端扎紧,以防药物外溢。...
-
足跟痛的治疗方法
三七粉10克,川芎粉15克,鲜姜20克,鲜芦荟叶20~30克,米醋适量。先将鲜姜和鲜芦荟叶捣碎如泥,加三七粉和川芎粉搅拌均匀后,再加米醋适量调成稀粥状,涂抹于白布上,于每晚睡前,洗净双脚后敷在脚跟处,外用塑料薄膜覆盖,胶布包好,穿上袜子即可,一般1次可敷10~12小时。 如果脚跟皮肤能承受可适当延长时间;如果皮肤有发白及肿胀等现象应停止敷用;敷后应马上用温热的淡碱水洗净双脚后擦干。 每日1次,7~10天为1个疗程,一般2~3次可显效,1~2个疗程可治愈。山东省沂南中医院主治医师李祥农...
-
足跟骨刺 良方外治
增生性关节炎即骨性关节炎,又称 老年性关节炎,一般人称骨刺、骨质增 生。其确切病因仍不明确,一般认为老年 组织变性外加慢性损伤为主要致病因 素。由于病变部位不同,症状也各有异。 如跟骨骨刺主要表现行走时足跟疼痛; 腰椎骨质增生,可有腿麻或坐骨神经痛; 颈椎骨质增生,可有头昏、颈部不适、肩 臂酸痛、手指麻木等。中药外治足跟骨刺 效果好,现介绍几则外治良方。 川芎末醋调方:取川芎末6-9克,加 山西老陈醋调成浓稠糊状,然后取少许 药用凡士林调匀。将配好的药膏涂抹在 增生部位。盖上一层塑料纸再贴上纱布, 用宽胶布将纱布...
-
治风湿性关节炎方 中医痹证
风湿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属于中医痹证范畴,是以全身大关节为主的炎症。该病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多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但又并非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也有认为炎症引起的疼痛与前列腺素的释放有关。西医治疗多以解热镇痛药物为主,也有的用激素治疗,以起到抗炎、抗风湿的作用,但此类药物长期服用可导致胃肠不适、胃溃疡及胃出血等不良反应。 中医认为,痹证乃风寒湿热之邪乘虚侵袭肌肤,流注经络、关节,阻滞气血运行而发生。治疗上应以祛风散寒、化湿清热为主。上方中萆薢、木防己、木瓜、秦艽祛风散寒...
-
骨结核中药三方治疗
骨结核,骨痨中医认为是由于正气虚亏,筋骨伤损,气血失和,蓄结瘀聚化为痰浊,流注骨骼关节而发。 熟地25克,当归10克,白术、山药、麦芽各20克,鹿角胶、生龙骨、丹参各15克,人参、百部各12克,肉桂3克,甘草6克。用法:共研板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2克。每6小时温开水服1丸。 草乌50 克、赤芍20 克、肉桂25 克、白酒适量。三药共研细未,酒调敷患处。治骨结核初期。 “三虫散”治疗骨结核,取得良好效果,特介绍如下: 药物组成及使用方法:全蝎巧克,娱蛤12克,土黔虫12克,鸡蛋15个。先将...
-
治跌打损伤三则单方
跌打损伤主要指因跌扑、击打等造成的软组织损伤、外伤肿胀疼痛、皮肉破损出血,也包括摔伤金刃伤等。其主要病理为淤血壅滞,血闭气阻,故以疼痛、肿胀为主要表现。选用中药方时,也应注重辨证论治。 .方一:红花100克、50%食用酒精。红花布包,加050%食用酒精1000毫升浸泡7天,滤过放置室温下静置48小时,再过滤,取滤液分装即可。每服10毫升,每日2次。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 方二:山羊血50克、田三七10克共研细末。0.3克/次,黄酒适量冲服,2次/日。功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主治外伤瘀血肿痛。 方三:火麻仁200克...
-
治疗骨折及骨质疏松症验方
该方是根据“肾主骨,生髓”的理论而设。 组方:金毛狗脊、龙骨、牡蛎、煅自然铜各60 克、骨碎补30克、鳖甲、龟板各20克。 用法: ①将诸药研为细末,装胶囊,每粒重约1.5克,每次服3粒,每天3次,10天为1疗程。 ② 如果无胶囊,可用米面熟食,内包细末1.5克或4.5 克,用法同上。 方中金毛狗脊具有补肝肾,强腰膝,坚筋骨,利关节之功效;龙骨、牡蛎滋阴、收敛,另有补钙作用;龟板、鳖甲滋阴益肾、强筋壮骨,补心养血,疏通血脉;骨碎补补肾强骨;自然铜辛平,入血行血,有散瘀止痛之功,诸药合用,...
-
针对颈椎病的治疗方法
颈椎病,是颈椎的骨关节、椎间盘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损伤、退变导致颈神经根、椎动静脉、颈交感神经以及颈段脊髓受到压迫刺激后,产生继发性损害而出现的临床症候群。由于颈椎及其周围组织解剖生理复杂,颈椎病的临床表现依病变部位、受压组织及压迫程度也有所不同,临床上一般分为下列五型。 1.颈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最初阶段。特征是颈部僵硬不适、颈后、枕后疼痛,以及活动不灵活,头部屈曲、转动受限。 2.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有颈部、肩部、上肢的疼痛、麻木、发沉、酸软无力,手指和前臂麻木和疼痛。枕部痛,握力减弱,持物失落...
-
长期卧床发褥疮 治疗方法如下
褥疮多发于长期卧床的 老年患者,由于身体局部皮 肤组织受到持续性压迫,长 时间缺血、缺氧、营养不良, 同时外界刺激皮肤周边,就 容易导致皮肤溃疡,最后形 成褥疮。 治疗方法如下: 1.取马勃15克,研成细 粉末状。治疗时先以生理盐水 清洗疮面,拭干后将马勃粉末 直接撒在疮面上,再覆盖消毒 纱布,每天换药3~4次。 2.先用生理盐水将疮面 清洗干净,取一片鸡蛋壳内 膜,用淡盐水浸泡5分钟以 消毒杀菌,然后敷贴患处,每 天换2~3次,能保护疮面,祛 瘀生新,还能清热解毒,预防 感染。 3.用生理盐水清洗褥疮 后...
-
主治伏邪痹病 肌肉关节疼痛 蠲痹笑痛方
韦绪性,男,1953年生,河南省内黄县人。安阳职业技术学院主任医师,二级教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优秀专家,首批河南省名中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民间传统诊疗技术与验方整理研究分会副主委、河南省中医药学会民间特色诊疗方法分会主委、河南省中医药学会疼痛分会名誉主委、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特聘专家等。自幼随其父韦献贵学医,尽得薪传,长于疼痛及疑难病诊疗。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管理40余年。主编、编写出版《中医痛证诊疗大全》《中西医临床疼痛学》等专著50余部,主编全国统编大...
-
肋软骨炎 中医治疗方
中医认为,肋软骨炎疼痛窜及胸胁, 上臂乃气滞; 局部隆起,压痛明显,痛点固定不移乃血瘀。气滞血瘀,风热入侵经络,毒热交炽,气血壅遏不通. 不通则痛。 组方:柴胡10克,川栋子10克,元胡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熟地10克,川芎10克,板蓝根30克,地丁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煎2次,饭后服。 加减:疼痛不明显者可减元胡;肿痛较显者可加三棱、莪术各8克。一般服药4剂即有效,大多数病人可获得痊愈或好转。 肋软骨炎唯一症状是局部疼痛,有时向肩部或背部放散。以第2、3肋软骨多见。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