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方 第46页
-
腹胀腹中不适 大黄黄连泻心汤验方运用
大黄黄连泻心汤临床运用2例 《 伤寒论》 第 1 5 4 条: “ 心下痞, 按之濡, 其脉关上浮 者, 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大黄黄连泻心汤方, 大黄二 两, 黄连一两, 右二味, 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 绞去滓, 分温再服。 ” 大黄黄连泻心汤的药味少, 煎煮方法也比较 特殊。笔者在临床中运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2例患 者, 现介绍如下。 案例 1 : 内人因在婚期进食过量肥甘厚腻之品导致 大便黏腻, 自行服用保和丸数日, 症状未见明显缓解。 2 0 1 8 年 1 月 1 8 日白天...
-
食用火锅后腹泻 验方治下利案
下利案 靳某,男,29岁,2017年2月25日就诊。患者腹泻伴肠鸣4天。发病前2天腹胀,饭后加重,曾自行催吐,腹胀缓解不明显;食用火锅后腹泻,每日7~8次,水样便,偶有腹痛,不甚,无赤白脓血,无里急后重感。自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黄连素片、蒙脱石散等药,大便次数略有减少。2天前他医就诊,予葛根芩连汤加减,服用1剂后腹泻加重,自觉背部恶寒,鼻流清涕,双足瘙痒,遂自行停药。舌暗淡,有齿痕,苔薄黄,脉数,左关弱。血常规:白细胞 11.87×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及比例均正常;大便常规与潜血...
-
慢性腹泻病机 经验方剂泻康饮
梁彦运用“泻康饮”治疗慢性腹泻经验 梁彦主任医师是北京市海淀区首批名老中医 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指导老师,岐黄生涯三十 余载。擅长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妇科、儿科的 中医治疗,梁老师自拟泻康饮治疗急慢性腹泻经 验介绍如下。 1 慢性腹泻病机 腹泻是消化系统常见病症,是指病程≥2 个月 或间歇期 2 ~4 周的复发性腹泻。症状表现为排便 次数增多,大便稀薄或水样,伴有腹痛、肠鸣、 腹胀、少腹重坠不适等。多种原因皆可以引起, 如现代医学的肠道感染性疾病、肠易激综合症、 溃疡性结肠炎、克...
-
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 经验方中医案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指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后导致的黏膜固有腺体萎缩甚至消失的病变,常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及上皮内瘤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是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其内因除Hp感染外,还包括胆汁反流、自身免疫等。单兆伟教授为首届全国名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从事脾胃病的临床与科研工作50余年,尤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学习心得简要整理如下。 1 病机归于气虚血瘀、湿热内蕴 单老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
胃脘痛 验方枳实益胃汤
王道坤,男, 1941年生,甘肃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届甘肃省名中医,第三、第五、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特聘专家。王道坤教授深入研究伤寒、易水、温补等学派,临证衷中参西,既善攻邪,又娴扶正,活用“风火痰瘀”理论辨治疑难病症,临床诊疗涉及内、外、妇、儿,尤对脾胃疾病见解独到。主要著作有《医宗真髓》《决生死秘要》及《新脾胃论》等。 组成:枳实15克,生地黄15~30克,麦冬12克,玉竹12克,北沙参15克,...
-
咳嗽咳痰诸症 验方方解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成肇仁,男,1944年生。主任医师,湖北省知名中医,师从全国著名伤寒学家李培生教授,为湖北省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中医药大学经方研究所所长。从事中医教学、科研、临床近50年,主持和参与省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主编或参编教材和专著25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在学术上侧重《伤寒论》方的现代临床拓展应用。临床上喜用经方并结合时方治疗各科疑难杂症,尤其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等疾病颇有见地与心得,临证多取得...
-
支气管扩张症药简而力宏 诊治经验方
武维屏诊治支气管扩张症临床经验 武维屏先生是著名呼吸病学专家, 诊治支气管扩张症药简而力宏, 尤其是在抗生素耐药或过敏时, 现将其诊治此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抓主症, 定病名 历代医家将支气管扩张症归入咳嗽、咯血、肺痈、零腥篇。咳嗽是依据症状命名, 并不能揭示病机的本质。肺痈指西医的肺脓肿。武先生首提肺络痈之病名: (1) 病位以脏腑论, 在肺之络;以气血分, 在血分而非气分, 属于内痈之门, 本质不外乎痈疡。 (2) 病程迁延难愈, 反复发作, 久病而入“络”。大部分...
-
支气管扩张咯血发病原理多为气火逆乱 治验方
花蕊石,其性酸、涩、平、无毒,归肝经,具有化瘀,止血等功效。主治吐血、衄血、便血、崩漏、产妇血晕、死胎、胞衣不下、金疮出血等症。《本草纲目》记载:“花蕊石,其功专于止血,能使血化为水,酸以收之也。而又能下死胎,落胞衣,去恶血,恶血化则胎与胞无阻滞之患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记载花蕊石散可治金刃箭镞伤中,打扑伤损,猫狗咬伤,内损血入脏腑,妇人产后败血不尽,血迷血晕,恶血奔心,胎死腹中,胎衣不下。全方药味精练,配伍整齐,更得花蕊石化血生新,共奏清金化痰,祛瘀止血之功。 支气管扩张...
-
病毒性心肌炎 中药验方
方药:川桂枝6~10g,赤白芍各10~30g,济阿胶(烊化冲服)10g,苦参10~15g,丹参10~15g,玄参10~30g,太子参30~60g,柏子仁10g,酸枣仁10~30g,全瓜蒌10~30g,马齿苋10~30g,山豆根10g,连翘衣10~30,金银花10~30g,大青叶10~30g,炙甘草20~40g,生龙骨、牡蛎各15~30g(先煎),红枣5枚,生姜5片。 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30剂为1个疗程,可连服2~3个疗程。 功效:清热解毒,养心宁神。 主治:病毒性心肌炎...
-
主治风热外感咳嗽 名医黄树曾经验方
组成及用法:薄荷9克,金银花9克,连翘9克,前胡9克,炙白前9克,杏仁9克,大贝母9克,马兜铃9克,枇杷叶12克,麦冬9克,桔梗9克,苏梗9克,瓜蒌壳9克,炙陈皮4.5克,甘草6克。水煎,每日1剂,分3服,不宜久煎,开后微火熬10分钟上下即可。 主治:风热外感咳嗽。 解析:本方为贵州名医黄树曾经验方。所谓热咳,实指风热犯肺,热灼肺津,其咳而痰黄稠,咽痛口干,咯痰不爽,发热汗出恶风,舌红,脉浮数。本方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立意用药极为平正,较之桑菊饮药力较强。所谓风热,非仅表证,肺脏气分已有实热,酌...
-
治气虚咳喘验方
气虚咳喘多是老慢支、肺气肿 等引起的,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 气短乏力,活动气促,气喘,畏寒肢 冷,苔白,脉细等,中医有验方如下。 具体方法:核桃仁30克,党参、 生姜各10克,水煎分多次服,每日 1剂。 中医认为,气虚咳喘多与肺脾 两虚、肺肾不足有关。。党参补肺气, 核桃补肾温肺定喘,本方有肺。肾双 补、益气定喘的功效,最适合肺气虚 弱者,适用于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咳 喘病人一般都存在气道高反应性, 对正常人无明显影响的各种刺激均 可诱发老年人咳喘。所以老人居住 的室内要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无刺 激性气味。尽量...
-
支气管哮喘 老中医王有奎主任经验方吸入治疗
哮喘方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治疗肺脾气虚型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 支气管哮喘是常见而多发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 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 气急、 胸闷或咳嗽等, 常在 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 [ 1 ] 。我国哮喘患者呈快速上升 趋势, 主要发病人群是儿童及青壮年 [ 2 ] 。目前, 临床上 对支气管哮喘疾病的发病机制及致病原因尚未完全阐 明, 对其治疗主要采取西医治疗, 虽具有一定的疗效, 但 复发率仍较高。哮喘方为太原市中医医院国家级名老 中医王有奎主任经验方, 临床应用 3 0 余年, 疗效确切。...
-
感冒和流行性感冒 中医验方民间偏方饮食疗法
【病因与症状】 感冒可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两种。 普通感冒俗称伤风、外感,是由一般的细菌(如链球菌)或普通病毒(如鼻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黏膜发炎所致的疾病。,普通感冒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不分男女老少,一年四季’均可以发生。普通感冒症状轻、病程短、感染性小,病后免疫力低,可反复患感冒。受凉、疲劳、营养不良、年老体弱、情绪不佳等都可以成为感冒的诱因。 普通感冒的发病大多较急,之玎起可有咽干、喉痛或咽部发痒、有灼热感,继而出现鼻塞、流稀鼻涕、打喷嚏、咳嗽。同时可有发烧,体温在38.5℃以下,头痛、头...
-
一般风寒表证及风寒杂滞诸多病证 名医罗俊儒的经验方
组成及用法:防风10克,荆芥10克,紫苏10克,葛根15克,羌活10克,柴胡15克,生姜10克。水煎,每日1剂分3服。 主治:一般风寒表证及风寒杂滞诸多病证。 解析:本方为贵州名医罗俊儒的经验方。罗氏认为,寒邪于人体影响较之其他邪气普遍,诸多病证,常夹寒邪为害,包括外伤,有伤必有寒,故谓“百病皆有寒作怪,寒束肌表,卫阳不宣则发热恶寒无汗;寒邪内舍于肺则肺失宣降,鼻塞不通,咳嗽气喘;寒邪客于经络则经脉拘急收引,气血运行不畅,凝滞不通;寒邪伤中则运化呆滞,气机升降无力,脘腹疼痛,肠鸣呕吐...
-
国医大师洪广祥的咳喘固本冲剂经验方
国医大师洪广祥是著名中医内科临床家,尤其擅长呼吸病治疗。洪广祥通过多年对哮喘的防治研究,提出了哮喘的发病观:“气阳虚弱是哮喘发作的重要内因,痰瘀伏肺是哮喘发作的夙根,外感六淫是哮喘发作的主要诱因”,形成了哮喘防治新概念,对临床治疗哮喘起到了较大的指导作用。 扶正固本补而不壅 国医大师洪广祥的咳喘固本冲剂经验方,由生黄芪、防风、白术、怀山药、胡颓子叶、牡荆子、鬼箭羽等药组成。已做成院内制剂,方便服用。其中前4味药益气固表,健脾补肺,后3味药利气祛痰行瘀,全方补中兼疏,以防气...
-
感冒的一些秘方、验方
感冒 本病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咳嗽,发热,怕冷为主要症状。中医学认为,本病是一种外感性疾病,病在肌表,屑于表证;其发生原因是由于人体腠理不密,抵抗力弱,再遇气候骤起变化,寒暖失常,稍不加注意,就会为外邪所乘,发生感冒。西医认为此病主要是病毒,也可因细菌引起,炎症的主要部位在鼻和咽部。临床常用的一些秘方、验方主要如下。 [方一] 香菜30克,黄豆10克,食盐少许。将香菜洗净,黄豆洗净。先把黄豆放人锅内,加水适量,煎煮15分钟后,再加入香菜同煮15分钟,去渣喝汤,1次或分次服完。服时加少量食盐调味,每天1剂,1日...
-
治感冒 流行性感冒经验方
治流行性感冒二方 一方:石膏20克,大青叶、黄芩各 10克,前胡、柴胡、桂枝、杏仁各8克,每日l剂,水煎分3次服。 主治:流行性感冒导致的发烧咳嗽。 二方:金银花15克,板蓝根、大青叶各12克,荆芥9克。 主治:流行性感冒导致的发烧、咽痛、鼻塞、全身不适。 张凯之 治感冒经验 方法:取银翘解毒片(药店有售)6 片,研为细粉,加冰片粉0.1克,开水调成糊状,纱布包裹,敷肚脐,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主治:感冒,中医辨证为风热犯表型,症见恶寒轻,发热重,咽喉肿痛,咳嗽痰黄,口干欲饮,苔黄燥,脉浮数。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