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感 第48页

感 第48页

  • 治感冒 流行性感冒经验方

    治感冒 流行性感冒经验方

    治流行性感冒二方 一方:石膏20克,大青叶、黄芩各 10克,前胡、柴胡、桂枝、杏仁各8克,每日l剂,水煎分3次服。 主治:流行性感冒导致的发烧咳嗽。 二方:金银花15克,板蓝根、大青叶各12克,荆芥9克。 主治:流行性感冒导致的发烧、咽痛、鼻塞、全身不适。 张凯之 治感冒经验 方法:取银翘解毒片(药店有售)6 片,研为细粉,加冰片粉0.1克,开水调成糊状,纱布包裹,敷肚脐,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主治:感冒,中医辨证为风热犯表型,症见恶寒轻,发热重,咽喉肿痛,咳嗽痰黄,口干欲饮,苔黄燥,脉浮数。伍...

  • 感冒头痛鼻塞按摩可以消除症状

    感冒头痛鼻塞按摩可以消除症状

    感冒往往都是因为机体免疫力低下又感受外邪,从而产生一些不适的症状,像头痛、鼻塞等等。通过按摩可以消除或者缓解这些症状和临床表现。 喷嚏鼻涕全清除 首先按揉迎香穴,迎香穴在鼻翼两旁,按住后力量稍轻,两个手指相对向中间用力,鼻子有一定的酸胀感。然后按揉四白穴,四白穴在眼眶下正中下横一个大拇指的距离,操作方法和迎香穴一样。第三按揉风池穴,从耳根下向后脑方向移动,有个窝,窝上面是一块高的骨头,这个窝的位置就是风池穴,按住风池穴位以后向上顶。 头痛、浑身酸痛乏力 这些可以从面部到头部再到背部按摩,一般从面部开始,...

  • 感冒时鼻塞流涕 中医方对招

    感冒时鼻塞流涕 中医方对招

    一波又一波的强冷空气让人们感受到了“倒春寒”的威力,感冒也随之多发,要想感冒症状快点缓解,不妨试试以下几种中医疗法,简单又有效。 感冒头痛 葛根汤 感冒时头痛难受,感觉昏昏沉沉时,用中医葛根汤最见效,能解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肩颈紧绷等症状,方由葛根12克,麻黄、生姜各9克,桂枝、芍药、甘草各6克,大枣12枚组成。不过,葛根汤成分中的麻黄碱会加强心肌收缩力,使用时请避免与洋地黄类的强心药物同时使用。 此外,可以试试按压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发际与脊椎外侧筋处)及合谷穴(手掌虎口...

  • 读《外感病初期辨治体系重构》有感

    读《外感病初期辨治体系重构》有感

    外感病初期必须辨别寒热,这是众所周知的,也是共识。现在的中医教科书中辨寒热的方法是根据恶寒和发热的轻重来辨别,而临床的事实是,根据发热和恶寒的轻重不能区分外感病初期的寒热属性。外感寒邪初期的麻黄汤证发热往往很高,恶寒也很重;而外感热邪初期的银翘散证、桑菊饮证发热往往并不高。这就告诉我们,辨别外感病初期的寒热性质是个值得深究的课题。辨不清外感病初期的寒热性质,外感病初期的误治就成为必然。 每年的流感流行、2003年的非典、2005年的禽流感、多次的猪流感(甲型H1N1、H7N9)等,一次次地警告世人,传染病...

  • 防感冒 打着感冒的幌子

    防感冒 打着感冒的幌子

      冬天,因为寒冷和空气污染,不少人在外出时习惯长时间用口罩或围巾捂着口鼻。诚然,戴口罩对阻止被污染的空气、风沙等有很好的功效,但这种做法会降低人体御寒能力,更容易患感冒。   人体鼻腔里有丰富的毛细血管、黏膜和鼻毛,是人体的第一道防御系统。其中的毛细血管是鼻腔内血液畅通的重要枢纽,许多海绵状血管网的畅通会使血液循环更加旺盛。黏膜则覆盖了鼻腔及整个呼吸道的表面,起到一定保护作用。抵御外界的冷空气是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只要通过适当锻炼,人体的耐寒能力会有所增强。老戴口罩容易消减鼻腔的自然抗寒能力,增加患感冒几...

    精品偏方 2024-03-08 9 0 感冒
  • 治孕妇感冒 风寒感冒经验方

    治孕妇感冒 风寒感冒经验方

    治风寒感冒经验 方法:取鲜橘皮、生姜片各10克,加红糖适量,煎水喝下。 主治:风寒感冒引起的呕吐、咳嗽。 刘志新 治孕妇感冒经验 一方:带皮生姜10片,带须葱头10 根,红糖适量,加粳米少许,慢火煮粥,热服 1碗,每日1次,连服数日。 二方:生姜丝25克,萝卜丝50克,加水适量,慢火煎15分钟,再加适量红糖煎服。 三方:橘皮、生姜片各10克,加水煎,饮时加红糖10-20克。 四方:粳米50克,葱白2-3根,白糖适量同煮粥。 以上各方服用时均趁热喝下。 主治:孕妇感冒 李 军...

  • 治感冒偏方

    治感冒偏方

                  偏方一 用料:生姜10克,葱白15克,白萝卜150克,红糖20克。 制法:水煎服,服后微出汗,既可明显减轻症状。 功效:解表散寒、温中化痰。主治感冒畏寒、咳嗽痰多。               偏方二 用料:紫苏叶10克,生姜10克,陈皮12克,红糖20克。 制法:水煎服。 功效:解表散风、燥湿化痰。主治感冒发烧、咳嗽痰多。               偏方三 用料:荆芥10克,紫苏叶10克,生姜15克,红糖20克。 制法:水煎服,每日两次。 功效:解表散风、理气宽胸。...

  • 风寒感冒 喝点紫苏水

    风寒感冒 喝点紫苏水

    体质弱的人在冬季更容易感冒。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师何邦广称,感冒的人可以泡鲜紫苏叶水喝,或煮水洗澡。 中医认为,紫苏叶性味辛温,具有发表、散寒、理气、止咳的功效。冬季受凉感冒后,如果出现怕冷,四肢僵硬、酸痛,鼻子不通、流鼻涕等症状,可以取几片紫苏叶泡水喝,一日三饮,几天后,症状会好转。值得提醒的是,紫苏叶对胃肠有一定刺激,不宜空腹喝紫苏叶水,可在饭后十几分钟后饮用。 另一种用法是,用紫苏叶煮水15分钟左右,让其药效充分渗出,然后擦洗身子,对感冒效果也好。但是,症状严重者,应及时就医。...

  • 冬天风寒感冒喝粥能食疗

    冬天风寒感冒喝粥能食疗

      冬天感冒大都由风寒引起,其实,平时多喝粥能食疗,加了特殊食材的粥,尤利于防治感冒。   风寒感冒表现为发热、畏寒、无汗等症状。对于老年人来说,平时不注意预防,或得了感冒不及时治疗,会降低身体抵抗力,加重其他疾病如慢性气管炎、高血压、心脏病等。   冬季感冒时可多食热粥,有助于发汗、散热、祛风寒。同时,感冒后人胃口差,肠胃消化系统不好,喝粥促进吸收。另外,有些药对肠胃刺激大,喝粥可保护胃黏膜。   冬日煮粥以大米最好。大米性味甘平,有和胃气、补脾虚、壮筋骨、和五脏功效,而其他米如小米、糜子米、薏米...

  • 胃肠型感冒外用中药热熨

    胃肠型感冒外用中药热熨

      夏末秋初,人常贪凉露宿,或空调温度过低,外感寒邪,可见恶寒发热,头痛;或内伤生冷,或睡觉时腹部不盖衣被,腹部感寒可见胸脘痞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或腹痛隐隐,或泄泻,或下利完谷不化,这就是典型的胃肠型感冒。笔者临床常用以下方法治疗,取消效良好。   外用中药热熨取小茴香150克,食盐250克,炒热(温度约60~70摄氏度,不要过热,避免烫伤局部皮肤)后用布包好,热熨腹部,可反复使用,每天3~5次,视病情而定。小茴香能温胃散寒,理气止痛,食盐炒热能增强暖腹之功,中药热熨治胃肠感冒最为合拍。   内服自...

  • 防感冒 冷水脸热水脚

    防感冒 冷水脸热水脚

    秋冬气温骤降,早晚温差大,很容易感冒,要想预防感冒,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注意下面几个方面。 冷水洗脸、热水泡脚养成每日早上用冷水洗脸、晚上用热水泡足的习惯,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御感冒于肌肤之外”便是这个道理。 体育健身适当进行一些室外运动,如散步、打球、做操、练拳、习剑等,这样可提高身体御寒能力,很好地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 饮用姜茶以生姜、红糖适量煮水代茶饮,也能有效地预防感冒。 饮食疗法秋季气候干燥,因此可适当服用白木耳、芝麻、蜂蜜、冰糖、梨等食品,以滋阴润燥,老年...

  • 体虚反复感冒 调补元气之法

    体虚反复感冒 调补元气之法

      王平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湖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继承人,湖北省首批省级重点优势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内经)学科带头人。临证30载,擅长用调补元气法治疗慢性疑难杂症。笔者有幸跟师侍诊,受益颇多。现将其以调补元气法治疗体虚感冒的部分临床经验整理如下。   王平认为体虚之人,反复感冒,即使添衣戴帽,亦难逃“贼风”之扰,其虚有气血阴阳亏虚之分,但究其根源,常与自身元气亏损或阻滞有关。元气亏损,不能化生元阴元阳,不能激发体内气血阴阳的生长,亦...

  • 食药粥防治春季感冒

    食药粥防治春季感冒

    防风粥 防风15克,生姜3片,葱白2茎,大米50克。煮成药粥后趁热服食,盖被静卧,以少汗出为佳。可清热祛风,散寒止痛,适于风寒感冒,头痛身痛,畏寒发热,骨节酸痛,鼻塞声重,肠鸣泻泄等。 神仙粥 生姜3片,糯米50克,连须葱白5茎,食醋15毫升。先将糯米淘净与生姜末同煮一二沸后,再放进葱白,待粥将熟时,调入米醋,稍煮即可,乘热服食,服后盖被静卧,避风寒,以微汗出为佳。可发散风寒,适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怕冷,浑身酸痛,鼻塞流涕,以及胃寒呕吐等。此粥是解除风寒感冒颇为有效的食疗方,因其疗效显著而有 &ldquo...

  • 防感冒燥咳

    防感冒燥咳

    白露已过,秋意渐显。中医认为,秋季天高气爽,多旱少雨,此时主气为燥,燥邪当令。立秋至秋分,夏日暑热尾气未消,湿邪燥邪合并伤人,称为温燥;秋分后,天气转凉,寒邪与燥邪结合伤人,则称为凉燥。 在干燥的气候环境中,人体易由此产生诸多津亏液少的“干燥症”,如便秘、感冒燥咳、情志抑郁等,这些病症极易导致心脑血管病复发。有资料表明,50%以上的中风患者在秋末发病。因此,根据秋季的发病特点,心脑血管病患者尤宜重视防秋燥,“燥者润之”,努力避免秋燥伤人。 防便秘: 对于心脑血管...

  • 中医辨证可有效治疗 预防热感冒 热伤风

    中医辨证可有效治疗 预防热感冒 热伤风

    暑热的夏季是感冒的高发季,夏季感冒的最主要症状就是发热,但不会明显地怕冷,患者虽然出汗多但仍然热度难减,因此,夏季感冒也称“热感冒”或“热伤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王玉光教授提醒,中医辨证可有效治疗、预防热感冒,避免其引起其他并发症。 发热切忌匆忙服药 中医认为,天气炎热时人体汗毛孔开放,汗液外泄,机体抵抗能力下降,此时受凉会导致机体的调节机制使汗毛孔突然闭塞,热和汗不得外泄,久而久之热郁于人体,进而出现热感冒。 王玉光介绍,热...

  • 对抗感冒的有力武器

    对抗感冒的有力武器

    蘑菇含丰富的矿物质硒、核黄素、烟酸和大量的抗氧化物,是增强身体免疫力,对抗感冒的有力武器。 洋葱能够抵抗春季流行性感冒,对风寒引起的感冒也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柑橘类水果柑橘类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在季节变换的时候每天吃一个除能预防流感外,对于感冒常见的咽喉肿痛也非常有效。 杏仁研究发现,杏仁皮的提取物有助于我们战胜普通感冒和流感等多种病毒感染。而且杏仁是中医治疗感冒咳嗽的一大圣药。 萝卜萝卜中的萝卜素对预防、治疗感冒有独特作用。萝卜里的木质素,能提高巨噬细胞的活力,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病毒。 鱼和贝类有研...

  • 冬天感冒吃点啥?

    冬天感冒吃点啥?

      雪天戴帽子,犹如暖瓶加个塞儿   雪后气温下降,很多人都知道多加衣服,却不晓得要戴帽子,哈尔滨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心内四病房主任陈延军提醒大家,寒冬戴帽子不仅能保暖,而且还可避免发生风寒感冒、咳嗽、头痛等疾病。   研究资料表明,气温在l5℃左右时,人体约三分之一的热量从头部散发;气温在4℃左右时,人体约一半的热量从头部散发;而气温在零下l0℃左右时,竟会有四分之三的人体热量从头部“跑掉”。由此可见头部与人体热平衡的关系很大。一个人如果只是多穿几件衣服,而不戴帽子,那就会像热水瓶...

  • 风热感冒者不宜吃红枣

    风热感冒者不宜吃红枣

    红枣在中医处方里是一味最常见的药食同源方药,味甘性温,主要功能为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临床主要用于脾胃气虚、血虚萎黄、血虚失眠多梦等症的治疗。常喝红枣水对于经血过多而引起贫血的女性可起到改善面色苍白和手脚冰冷的补益作用。但红枣作为方药是有禁忌症的,如在月经期间,一些女性常会出现眼肿或脚肿的现象,其实这是湿重的表现,这类人群就不适合服食红枣。这是因为红枣味甜,多吃容易生痰、生湿导致水湿积于体内而加重水肿症状。同时,以服用红枣进补而又属于燥热体质的女性也不适合在经期服食,因为这极可能会引起经血过多而伤害身体健康。此外,由...

  • 中药治感冒见效快 培补正气

    中药治感冒见效快 培补正气

    中药治感冒不但见效快,而且还能迅速培补人体正气,提高人的免疫力。 处方:苏叶、藿香、荆芥、银花各 10克,防风12克,板兰根15克,薄荷(后下)、甘草各6克。 加减:体虚正气不足者加黄芪 15克,白术12克;咳嗽者加百部、前胡、白前各12克;咳嗽日久难愈者加浙贝母12克,橘络10克,枇杷叶6克;痰多者加陈皮10克,茯苓15克,法半夏12克;胸闷痰黄者加瓜篓12克,薤白10克;痰黄胶化者加神曲10克,白芥子6克;肺部感染发热者加柴胡12克,鱼腥草20 克;燥咳者加沙参、玉竹各12克,麦冬15克;风热感冒加连翘、栀...

  • 治秋季感冒 小儿感冒方

    治秋季感冒 小儿感冒方

    治秋季感冒方二则 方一 梨1个,薄荷6克,紫苏叶10克。先将薄荷、紫苏叶浸泡15分钟,再煎煮15分钟,然后把梨切碎放入煎液中继续煎5分钟,温服,每日1次。主治秋季感冒、口鼻干燥。 方二 梨1个,川贝3克,冰糖6克。先将梨去核,再将川贝、冰糖研碎后装入梨内,上锅蒸熟后食梨,每日2次,早晚各食1个。主治秋季感冒、燥咳鼻干。 治秋季唇炎方 麦冬、茯苓、薏米各10克,生地、白茅根各15克,黄连2克,水煎服,每日2次。 主治医师 马宝山 献方 治小儿感冒方 香薷、荆芥各10克,生石膏20克...

  • 玉屏风散出自《世医得效方》治小儿表虚易感

    玉屏风散出自《世医得效方》治小儿表虚易感

    玉屏风散出自《世医得效方》,由黄芪、白术、防风三味药组成,具有益气固表、祛邪止汗之功能。主治气虚自汗,体虚感冒。 小儿表虚易感是儿科临床常见病证,其发病特点是反复发作上呼吸道感染,大多由病毒引起,稍受风寒即出现感冒症状,严重者每月1~2次,甚至一周1次,如治疗不当或不及时,不仅可以诱发其它疾病,还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小儿易感的主要原因是正气不足、肺脾气虚,故治疗以扶助正气为主。这种情况,辨证使用玉屏风散,常获满意疗效。玉屏风散中用黄芪益气固表,扶助正气;炒白术健脾补气,以资生化之源,辅助黄芪益气固表;防...

  • 冬季流感两种中医预防药方

    冬季流感两种中医预防药方

      逐渐进入冬季,天气越发寒冷,体质较弱的老年朋友这时最容易受到流感的侵袭。下面是中医方法预防冬季流感,希望对老年朋友有所助益。   药物预防药方包括两种:一是金莲花3克、薄荷3克、生甘草3克,用开水冲泡,代替茶水;二是生姜10克、大枣5克,水煎服。   专家提醒市民,生活起居方面要注意保暖防寒。冬季特别要注意的头、颈部、背部和脚的保暖,要穿保暖性好的衣服,热水泡脚,做到暖背浴足,提高人体的防御能力。   感冒了,如何多喝水   每当感冒时,我们认为要多喝水才能好得快。这种讲法没错,...

  • 保护肺脏预防感冒

    保护肺脏预防感冒

    肺处于人体胸中最高的位置,中医称,肺为华盖,也就是形容肺像雨伞一样,是给五脏六腑挡风遮雨的。但如果这个“雨伞”保护不好,就会患感冒、肺炎等病症。《黄帝内经》讲:“形寒饮冷皆伤肺”,是说感受寒邪或过食冷饮都会对肺脏有伤害,所以及时调节寒温是保护肺脏预防感冒的关键。 晚饭后做健肺功 晚餐1~2小时后,先慢走10~15分钟,然后找一处环境安静、相对开阔的地方,站定后全身放松,两眼徐徐向前平视,双足迈开与肩同宽,双掌相搭掌心向上,放于肚脐下3公分左右的位置,吸气时...

  • 初秋感冒 推荐3款药茶方

    初秋感冒 推荐3款药茶方

    初秋变化多端的天气让很多人患上了感冒,这里给大家推荐3款药茶方。 核桃葱姜药茶 将核桃仁5克、葱白25克、生姜25克、红茶叶15克捣烂,与红茶叶一起放入砂锅内加水煎煮,去渣取汁,每日—剂,温服汤汁,并盖被卧床,待汗出,避风。 板蓝根青叶药茶 将板蓝根、大青叶各50克,野菊花、金银花各30克同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代茶频服。 苍术贯仲药茶 苍术、贯仲分取各等份,将上述两味药共碾细末,用布包扎,每包30克,沸水冲泡,代茶频饮。 井十三...

  • 辛温解表治感冒方

    辛温解表治感冒方

    处方:茯苓12克,防风、柴胡、前 胡、枳壳各10克,羌活、荆芥、独活、 川芎各6克,桔梗5克,甘草4克。 加减:体虚乏力者,去荆芥、防风, 加党参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辛温解表。 主治:感冒,中医辨证为风寒湿型, 症见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肢体酸楚,无 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舌淡,苔白, 脉浮紧。 韩平...

  • 冯世纶经验治疗多例流行性感冒

    冯世纶经验治疗多例流行性感冒

      近几个月以来,由于天气时变,不但北京地区流感频发,全国各地医院流感患者也人满为患,幼儿园、中小学等多集体发病。本次流感的主要症状为鼻塞、流涕、发热、咽痛、咳嗽等,西医多以抗病毒等对症治疗,时方也多以辛凉解表为治,或加用药理研究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   笔者在侍诊胡希恕名家研究室、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冯世纶教授期间,见其于此类流感多辨为太阳阳明合病、少阳阳明合病、三阳合病,以大青龙汤、小柴胡加石膏汤治疗,皆取捷效。笔者遵照老师的经验治疗多例流行性感冒,亦取得佳效。   以下是冯世纶老师的一则医案:...

  • 感冒伤风 中药焚熏法

    感冒伤风 中药焚熏法

    感冒,俗称伤风,是由感受外邪而引起的疾病,包括现代医学的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我们知道,普通感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流感,即流行性感冒。这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为甲、乙、丙三型流行性感冒病毒,通过飞沫传播,临床上有急起高热、乏力、全身肌肉酸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病程短,有自限性,老年人和伴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或心脏病患者易并发肺炎。至于流感的发病形式可为散发或流行。流行特点是突然发病、发病率高、迅速蔓延、流行过程短但能多次反复。流行则根据其发病的范围可分为小流行、流行、暴发流行和大流行,大流行可呈世界性...

  • 感冒发热 兼见鼻塞流涕喷嚏咳嗽 方药组成

    感冒发热 兼见鼻塞流涕喷嚏咳嗽 方药组成

    因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神气怯弱,感冒之后,容易化热,初起为寒象,可能第二天就转为热性表现,这一点也是和成人感冒不一样的。究其病因,小儿稚阴稚阳,肌肤娇嫩,脏气未充,肺脾尚虚,卫外不固,容易受到风邪的侵袭,以致阴阳失衡,营卫不调,外感风寒,入里化热。又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阳气相对比较旺盛,所以,感受外邪,更容易出现发热症候。 方药组成 玉屏风散加柴胡、黄芩、甘草。 功用 益气固表,补脾实卫,疏风散热。 主治 感冒发热,或同时兼见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等症状。 方解 方中以玉...

  • 小儿伤风感冒中药外治疗法

    小儿伤风感冒中药外治疗法

    小儿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在中医称为“伤风感冒”,小儿感冒后,无论是风热或是风寒,治疗当用解表法,以辛温解表治风寒,以辛凉解表治风热。吃药打针是父母最头疼的事。有几样中药外用疗法,既能达到治,感冒的效果,又能不吃药不打针家长们刁妨一试。 敷贴疗法:适用于风热感冒患儿.用鲜地龙10条放净碗里撒上适量白糖,地龙体液外渗而死后,加入适量面粉’,调和成膏,制成2枚直径约3厘米的药饼,分别贴患儿 卢门穴 、神阙穴处。每日贴2次,每次贴4~6小时 ,连贴2 -3日,即可有效。 推捏...

  • 孙玉信治感冒综合征方

    孙玉信治感冒综合征方

    治感冒综合征(络脉郁热)方 处方:丝瓜络、白茅根、忍冬藤各15克,桑叶、薄荷、连翘、竹叶各10克,通草、甘草各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功效主治:通络散热。用于治疗感冒综合征,中医辨证属络脉郁热型。临床症见患者身困不舒,乏力,头懵头胀,易生热上火,咽喉疼痛,易感冒,部分伴见低热,体温多在37.5℃以下,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 专家点评:络脉是经脉支横别出的分支部分的统称,络脉有渗灌血气、互渗津血等独特的生理功能,是经脉中气血营养脏腑组织的桥梁和枢纽,如果外感之邪解而未尽,长期留恋...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