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 第14页
-
天下第一方 桂枝汤 方中五药不可缺一都是主角
桂枝汤可谓天下第一方,方中五药,不可缺一,都是主角,天工之制也。清代柯韵伯曰:“此方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解肌发汗、调和营卫之第一方也。凡中风、伤寒、杂症,脉浮弱,汗自出而表不解者,咸得而主之,其他但见一二症即是,不必悉具矣。”该方用以治自汗、盗汗、虚疟、虚痢,随手而愈,因此知仲景公之方可通治百病。故而清代温病大家吴鞠通将桂枝汤列为其著作《温病条辨》第一方,也就不难理解了。医家虽多有贬义,认为其诬圣误世,是因不解仲景公辨证施治之精义也。我的老师、已故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
-
多发性肌炎方用四君子汤四逆汤合桂枝汤加焦三仙
多发性肌炎是以四肢近端肌肉受累为主要表现的获得性肌肉疾病,它与皮肌炎、散发性包涵体肌炎、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等同属特发性炎性肌病。最常受累的肌群为颈屈肌及四肢近端肌,表现为平卧位抬头费力、举臂及抬腿困难,严重者可累及延髓肌群和呼吸肌,出现吞咽、构音障碍等,约三分之一的患者有肌肉疼痛。多发性肌炎以中青年发病较多,儿童极少见,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本病通常在数周至数月内达高峰,全身肌肉无力,严重者呼吸肌无力,危及生命。广东省德庆县中医院中医经典科采用中医药为主导的方法治疗1例多发性肌炎患者,收效显著,现分享一则验案如下。...
-
桂枝汤 处方来源 常规用法 功能主治
名方是历代名医名家临床经验和智慧的结晶,依法遣治,收效甚佳,为后世学者所习之、崇之、用之。如医圣张仲景治疗太阳病表虚证的桂枝汤、治疗少阳证的小柴胡汤,李东垣治疗脾虚气陷证的补中益气汤等,每一个名方都有它相对固定和特有的适应病证。然而,在临床沿用过程中,后代医者或遵异病同治之旨,或据现代药理研究结果,逐渐将其应用于原适应证之外的一些新病症,并取得确切疗效。为进一步发掘名方的潜能与新用,助提临床疗效,特邀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人大代表庞国明教授团队组稿撰稿,开设《名方新用》专栏,旨在能为学用、推...
-
柴胡加龙牡汤与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对偶”运用
对偶是文学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也是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的形态分布。对偶现象的广泛存在不仅增强了主观上的美感,同时也反映了事物存在、分布与和谐变化的一般规律。 对偶方是指在病机、辨证、用药等方面意思相对或相近的两个方剂。《伤寒论》作为医学专著,其语言文字并没有刻意使用对偶的手法,但对偶的和谐美却体现在了具体的经方之中。《伤寒论》中对于复杂的病情,常将不同或者相反的且具有可比性的证候总结在一起进行对偶分析,探求它们各自的特性,从而把握其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市中青年名中医袁红霞...
-
祛除腿脚寒邪 桂枝加鸡血藤泡脚水
有些人的腿脚是怎么穿都暖和不起来的,一阵阵的发凉,这是为什么呢?而且在临床上,有类似问题的病人并不在少数,看起来不算严重的小毛病,现场专家告诉您可千万不要忽视它,严重的甚至要采取截肢手术。为什么就是腿凉了一点的问题,会严重到要采取截肢手术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徐旭英主任解释道:当我们遇寒以后,毛孔会进行收缩,同样道理血管也会收缩,收缩以后管腔就会变细,血液流动的速度就会减慢。减慢以后,会导致淤阻,淤阻后管腔相应的又会变狭窄。这样的恶性循环,如果不早进行治疗,严重的就会导致截肢。看到这里,知道腿凉...
-
《伤寒论》哪些原文是桂枝汤的适应病证
《伤寒论》中的桂枝汤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方剂,它有五味药组成,配伍有两组,一组是辛甘化阳的药,一组是酸甘化阴的药。辛味的桂枝、生姜祛风散寒,配合甘味的甘草、大枣辛甘化阳,可助卫阳;酸味的芍药,配合甘味的甘草、大枣,可以养营阴,来针对营阴外泄的自汗出。因此具有发汗祛邪不伤正,敛汗养营不留邪的特点,具有双向调节作用。那么在《伤寒论》的太阳病篇中,有哪些原文是桂枝汤的适应病证呢? 太阳中风 原文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
-
桂枝法将息“将息”本意
•“将息”思想是《伤寒论》中的重要思想,但大多医家解释为“调养、休息”的意思。通过学习伤寒原文,认为释为“施行和停止”的意思更为明确。 •“桂枝法将息”的具体内容应为:温服啜粥,温覆微汗,获效停药,未效继服。 “将息”一词,语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桂枝加葛根汤的方后注,其云:“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
-
重用芍药治疗邪气腹痛 用桂枝解表通血脉
笔者去年发表过一篇名为“行气调血芍药汤”(见2018年6月20日学术版)的短文,对比了芍药汤与葛根芩连汤,并分析了芍药汤行气调血治疗湿热兼气滞血瘀型痢疾。在谈及方义时言:“观方中用当归、白芍以行血,木香、槟榔以调气,芩、连、大黄泄热燥湿,少佐肉桂以减寒药伤中。”笔者将方中肉桂分析为反佐药,认为它可以制约芩、连、大黄的苦寒之性,又合香连丸治利行辛开苦降之法。笔者最近在商洛市中医院内四科李波主任门诊见一腹泻窘急,时少腹满痛的患者,处方芍药汤。笔者始悟芍药汤中暗含仲景治疗太...
-
学习《伤寒论》项背强几几 服桂枝加葛根汤缘何无效
学习《伤寒论》容易进入一个误区,就是将伤寒论简单化,完全依靠以症对应相应的方剂。比如《伤寒论》第14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很多人在临床上只要见到项背强几几、汗出,就用桂枝加葛根汤,有立竿见影者,有毫无寸功者,其中缘由如何,竟心中茫然。古人亦如此,以下试举医案一则。 陈士铎《辨证奇闻》原文载:冬月伤寒,项背强几几,汗出恶风,服桂枝加葛根汤不愈,人谓太阳阳明合病,舍前方无药治。不知太阳邪既入阳明,自宜专治阳明,不必又顾太阳。况葛根汤仍用桂枝以祛太阳...
-
伍炳彩运用柴胡桂枝汤治验一则
国医大师伍炳彩是江西中医药大学教授,其治学严谨,勤求古训,临证善用经方。下文为伍炳彩运用柴胡桂枝汤治疗头两侧紧束样疼痛验案一则。 方证解析 柴胡桂枝汤见于《伤寒论》第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其中发热恶寒、肢体疼痛为太阳表证未解、风寒束表之象,呕吐、心下支结为邪气内传、少阳枢机不利、胆热犯胃之证,太阳表邪未解而又并入少阳,形成太阳少阳并病,而微字说明病症俱轻,柴胡桂枝汤主之,以小柴胡汤、桂枝汤各取半量合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