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桂枝 第14页

桂枝 第14页

  • 天下第一方 桂枝汤 方中五药不可缺一都是主角

    天下第一方 桂枝汤 方中五药不可缺一都是主角

    桂枝汤可谓天下第一方,方中五药,不可缺一,都是主角,天工之制也。清代柯韵伯曰:“此方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解肌发汗、调和营卫之第一方也。凡中风、伤寒、杂症,脉浮弱,汗自出而表不解者,咸得而主之,其他但见一二症即是,不必悉具矣。”该方用以治自汗、盗汗、虚疟、虚痢,随手而愈,因此知仲景公之方可通治百病。故而清代温病大家吴鞠通将桂枝汤列为其著作《温病条辨》第一方,也就不难理解了。医家虽多有贬义,认为其诬圣误世,是因不解仲景公辨证施治之精义也。我的老师、已故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

  • 多发性肌炎方用四君子汤四逆汤合桂枝汤加焦三仙

    多发性肌炎方用四君子汤四逆汤合桂枝汤加焦三仙

    多发性肌炎是以四肢近端肌肉受累为主要表现的获得性肌肉疾病,它与皮肌炎、散发性包涵体肌炎、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等同属特发性炎性肌病。最常受累的肌群为颈屈肌及四肢近端肌,表现为平卧位抬头费力、举臂及抬腿困难,严重者可累及延髓肌群和呼吸肌,出现吞咽、构音障碍等,约三分之一的患者有肌肉疼痛。多发性肌炎以中青年发病较多,儿童极少见,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本病通常在数周至数月内达高峰,全身肌肉无力,严重者呼吸肌无力,危及生命。广东省德庆县中医院中医经典科采用中医药为主导的方法治疗1例多发性肌炎患者,收效显著,现分享一则验案如下。...

  • 桂枝汤 处方来源 常规用法 功能主治

    桂枝汤 处方来源 常规用法 功能主治

    名方是历代名医名家临床经验和智慧的结晶,依法遣治,收效甚佳,为后世学者所习之、崇之、用之。如医圣张仲景治疗太阳病表虚证的桂枝汤、治疗少阳证的小柴胡汤,李东垣治疗脾虚气陷证的补中益气汤等,每一个名方都有它相对固定和特有的适应病证。然而,在临床沿用过程中,后代医者或遵异病同治之旨,或据现代药理研究结果,逐渐将其应用于原适应证之外的一些新病症,并取得确切疗效。为进一步发掘名方的潜能与新用,助提临床疗效,特邀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人大代表庞国明教授团队组稿撰稿,开设《名方新用》专栏,旨在能为学用、推...

  • 柴胡加龙牡汤与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对偶”运用

    柴胡加龙牡汤与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对偶”运用

    对偶是文学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也是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的形态分布。对偶现象的广泛存在不仅增强了主观上的美感,同时也反映了事物存在、分布与和谐变化的一般规律。 对偶方是指在病机、辨证、用药等方面意思相对或相近的两个方剂。《伤寒论》作为医学专著,其语言文字并没有刻意使用对偶的手法,但对偶的和谐美却体现在了具体的经方之中。《伤寒论》中对于复杂的病情,常将不同或者相反的且具有可比性的证候总结在一起进行对偶分析,探求它们各自的特性,从而把握其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市中青年名中医袁红霞...

  • 治小儿何以用桂枝千克

    治小儿何以用桂枝千克

      笔者在重视中医基本功(技术)的基础上,也很重视诊疗过程中的“留白”(停药,给患者机体候气来复的机会)、药物剂量的对比(当大则大、当小则小,根据病情让处方中药味的剂量大小悬殊)、药物剂量的调整策略(如增量三法)等问题。于是处方中有的药物仅1克,而另外的药物几十克,甚至几百克的情况并不少见。但是药物能用到上千克的几率并不多。笔者想说说,近日一则小儿桂枝一日用量超过1000克的病例。   陈某,男,9岁,银屑病病史1年,初起发病局限于头部,现遍布全身,但均为斑块型,无点滴型者。白色鳞屑...

  • 从桂枝汤药量比例变化谈开去

    从桂枝汤药量比例变化谈开去

    王俩宜 湖南平江县南江镇博爱中医门诊部 《伤寒论》在强调药物配伍同时,对药物用量亦有颇多斟酌,在相同的药物组成中,用量不同,产生的效应有别,治疗的病种亦各不相同;反之,不同病证用药量或药物间的比例不同,即使同一病证,因证情轻重不同,其药量或药物配伍比例亦不相同,这一规律在《伤寒论》中被充分体现。 兹就桂枝汤药量比例增减变化和所治病证分析如下。 桂枝汤分析 《伤寒论》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

  • 桂枝与气上冲

    桂枝与气上冲

    □ 邓锐 四川省会理县人民医院 笔者有幸跟随经方名家、中日友好医院冯世纶教授学习,受益匪浅。师从冯世纶教授以来,向老师请教问题时多次谈到“气上冲”,且老师常把“气上冲”作为表证也就是桂枝汤证的指征之一,临床用之每每取效。于是翻阅相关书籍,把“气上冲”与桂枝的关系做一个整理,以飨读者。 气上冲 气上冲条文 气上冲,《伤寒论》中明确指出的有15条:“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rdq...

    养生秘方 2024-03-06 7 0 桂枝
  • 桂枝加大黄汤病机为阴实无表证

    桂枝加大黄汤病机为阴实无表证

    《伤寒论》第279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历代对该条文的解析主要存在有无阳明实证,有无太阳表证的争议。对主要病机的认识大致有三种观点:脾伤气滞络瘀;太阳阳明并病,兼有阳明里实;太阴脾伤兼有阴实。对有无表证的理解主要观点有:李克绍及五版教材《伤寒论讲义》等认为无表证; 柯琴、张志聪、陈亦人等历代大家较多认为有太阳表证未解。本文关于主要病机及有无太阳表证作以下论述,仅供参考。 阴实证 辨阴实 &ldq...

  • 祛除腿脚寒邪 桂枝加鸡血藤泡脚水

    祛除腿脚寒邪 桂枝加鸡血藤泡脚水

    有些人的腿脚是怎么穿都暖和不起来的,一阵阵的发凉,这是为什么呢?而且在临床上,有类似问题的病人并不在少数,看起来不算严重的小毛病,现场专家告诉您可千万不要忽视它,严重的甚至要采取截肢手术。为什么就是腿凉了一点的问题,会严重到要采取截肢手术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徐旭英主任解释道:当我们遇寒以后,毛孔会进行收缩,同样道理血管也会收缩,收缩以后管腔就会变细,血液流动的速度就会减慢。减慢以后,会导致淤阻,淤阻后管腔相应的又会变狭窄。这样的恶性循环,如果不早进行治疗,严重的就会导致截肢。看到这里,知道腿凉...

  • 南方人不必怕麻黄桂枝

    南方人不必怕麻黄桂枝

      2000年,我在深圳诊治一位患者,62岁,咳嗽无汗,喉痒咳吐清稀痰,胸闷微喘欲呕,经望问闻切详细诊断后,确诊为风寒性咳嗽。属于伤寒论小青龙汤症,我给患者开了小青龙汤加味:麻黄10克,白芍15克,桂枝12克,半夏12克,干姜6克,五味子12克,杏仁12克,前胡15克,荆芥20克,甘草15克。三剂水煎服,每日1剂3服。   患者也小知医术,一看处方迟迟不欲取药,我看到他不取药必有心事,我问他怎么不去取药,他说:“郭医师,我害怕服麻黄、桂枝这两种药。”因为他知道麻黄、桂枝这两味中药的药...

  • 理中汤与桂枝人参汤

    理中汤与桂枝人参汤

      《伤寒论》第163条:“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桂枝人参汤方:桂枝(别切)四两,甘草(炙)四两,白术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治疗表里同病,《伤寒论》中有先表后里法,有急当救里法,也有表里同治法。本证表证未解,里证又起,外有发热,内有利下,治以桂枝人参汤解外温里,属表里同治法。   从药物组成看,桂枝人参汤即由理中汤...

  • 喝桂枝汤治“空调病”

    喝桂枝汤治“空调病”

    当人们从室外走进空调房时,毛孔会因受冷而闭塞,尤其是出汗的人,汗出到一半,就把湿气和邪气关在皮肤内,容易出现流清涕、怕风、头痛等症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空调病”,而这“空调病”恰恰类似于中医里的“桂枝汤症”(症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所以一般的“空调病”喝点桂枝汤就可以了。 服用方法取桂枝(去皮)、芍药、生姜各9克,大枣(切)12枚、炙甘草6克。水煎服,吃完后再喝点热粥,以“...

  • 《伤寒论》哪些原文是桂枝汤的适应病证

    《伤寒论》哪些原文是桂枝汤的适应病证

    《伤寒论》中的桂枝汤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方剂,它有五味药组成,配伍有两组,一组是辛甘化阳的药,一组是酸甘化阴的药。辛味的桂枝、生姜祛风散寒,配合甘味的甘草、大枣辛甘化阳,可助卫阳;酸味的芍药,配合甘味的甘草、大枣,可以养营阴,来针对营阴外泄的自汗出。因此具有发汗祛邪不伤正,敛汗养营不留邪的特点,具有双向调节作用。那么在《伤寒论》的太阳病篇中,有哪些原文是桂枝汤的适应病证呢?   太阳中风 原文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

  • 桂枝法将息“将息”本意

    桂枝法将息“将息”本意

    •“将息”思想是《伤寒论》中的重要思想,但大多医家解释为“调养、休息”的意思。通过学习伤寒原文,认为释为“施行和停止”的意思更为明确。   •“桂枝法将息”的具体内容应为:温服啜粥,温覆微汗,获效停药,未效继服。   “将息”一词,语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桂枝加葛根汤的方后注,其云:“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

    养生秘方 2024-03-06 8 0 桂枝
  • 失眠:甘草桂枝糯米粥

    失眠:甘草桂枝糯米粥

    甘草桂枝糯米粥   推荐食材有助于缓解失眠的食材、药材有:莲子、百合、猪心、鹌鹑蛋、葵花子、甘草、何首乌等。   [材料]桂枝12克、炙甘草6克、糯米半杯。   [做法]   1 桂枝、炙甘草用纱布包好放入锅内,加水500毫升,浸透,煎15分钟,去渣取汁。   2 糯米泡洗干净,与药汁一同放入锅中煮粥。 养生指南   桂枝味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表、温经止痛、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的功效,常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等的辅助治疗。中医认为,甘草具有补脾益...

  • 重用芍药治疗邪气腹痛 用桂枝解表通血脉

    重用芍药治疗邪气腹痛 用桂枝解表通血脉

    笔者去年发表过一篇名为“行气调血芍药汤”(见2018年6月20日学术版)的短文,对比了芍药汤与葛根芩连汤,并分析了芍药汤行气调血治疗湿热兼气滞血瘀型痢疾。在谈及方义时言:“观方中用当归、白芍以行血,木香、槟榔以调气,芩、连、大黄泄热燥湿,少佐肉桂以减寒药伤中。”笔者将方中肉桂分析为反佐药,认为它可以制约芩、连、大黄的苦寒之性,又合香连丸治利行辛开苦降之法。笔者最近在商洛市中医院内四科李波主任门诊见一腹泻窘急,时少腹满痛的患者,处方芍药汤。笔者始悟芍药汤中暗含仲景治疗太...

  • 桂枝汤病机是卫强营弱导致营卫失和

    桂枝汤病机是卫强营弱导致营卫失和

    “荣气和”见于《伤寒论》53条:“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五版《伤寒论讲义》解释道:“荣气和:荣气,即营气,对比卫阳言即营阴。和,平和、正常,未发生病理变化。柯韵伯说:‘和者,平也。’”引用柯韵伯观点,解释是营阴生理功能正常,即53条营卫不和,本质是卫气生理功能失常造成的。《医宗金鉴》云:“言病有时...

  • 太阴病的病机是“脏有寒”理中丸 桂枝人参汤

    太阴病的病机是“脏有寒”理中丸 桂枝人参汤

    太阴病的病机是“脏有寒”,即脾阳虚弱,寒湿中阻,其治则是“当温之”,即温中健脾燥湿,宜用“四逆辈”,以健脾燥湿、温阳散寒为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东省名中医刘启廷从医70年,善用经方,现将其临床运用《伤寒论》太阴病温里三方的经验总结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理中丸 《伤寒论》第396条:“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辨证要点:腹满而吐,...

  • 学习《伤寒论》项背强几几 服桂枝加葛根汤缘何无效

    学习《伤寒论》项背强几几 服桂枝加葛根汤缘何无效

    学习《伤寒论》容易进入一个误区,就是将伤寒论简单化,完全依靠以症对应相应的方剂。比如《伤寒论》第14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很多人在临床上只要见到项背强几几、汗出,就用桂枝加葛根汤,有立竿见影者,有毫无寸功者,其中缘由如何,竟心中茫然。古人亦如此,以下试举医案一则。 陈士铎《辨证奇闻》原文载:冬月伤寒,项背强几几,汗出恶风,服桂枝加葛根汤不愈,人谓太阳阳明合病,舍前方无药治。不知太阳邪既入阳明,自宜专治阳明,不必又顾太阳。况葛根汤仍用桂枝以祛太阳...

  • 伍炳彩运用柴胡桂枝汤治验一则

    伍炳彩运用柴胡桂枝汤治验一则

    国医大师伍炳彩是江西中医药大学教授,其治学严谨,勤求古训,临证善用经方。下文为伍炳彩运用柴胡桂枝汤治疗头两侧紧束样疼痛验案一则。 方证解析 柴胡桂枝汤见于《伤寒论》第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其中发热恶寒、肢体疼痛为太阳表证未解、风寒束表之象,呕吐、心下支结为邪气内传、少阳枢机不利、胆热犯胃之证,太阳表邪未解而又并入少阳,形成太阳少阳并病,而微字说明病症俱轻,柴胡桂枝汤主之,以小柴胡汤、桂枝汤各取半量合而为...

‹‹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