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湿病 第2页

湿病 第2页

  • 风湿病 中医临床辨治简述

    风湿病 中医临床辨治简述

    风湿病属中医“痹症”范畴。是体虚之人遭六淫之邪侵袭,或痰瘀、阴虚、气血亏而发病。《素问·痹论》日:“风寒湿气杂致,合而为痹”。其特点为本虚标实,正虚为本,邪实为标。中医临床疗效显著,笔者将临床辨治简述如下: 风痹:症见肢体关节酸痛,痛处游走不定,时发时止,来去迅速,关节肿胀,患处皮色正常,遇风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脉浮或弦。治宜扶正祛邪,驱风通络。方用:黄芪、山药、薏米各50克,防风、羌活、威灵仙、桂枝、当归、丹参、鸡血藤、独活、透骨草、生姜、海风藤、...

  • 风湿病民间治疗偏方

    风湿病民间治疗偏方

      治疗风湿病民间有很多偏方,有时候治起来还真见效。以下几种方法不妨试一试:   1、常饮蜂王浆。每天服用5~10毫升蜂王浆,连服2~3个月,可使关节疼痛明显减轻,关节活动得到改善。   2、常饮鲜牛奶。每天服用鲜牛奶500毫升有助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因为类风湿病在整个病程中,均缺钙,牛奶不但营养价值高,而且富含钙离子。   3、生姜加葱敷。取鲜生姜、鲜葱白,按1∶3比例配用,混合捣烂如泥,乘热敷于患处,每48小时更换1次。   4、生姜外敷。鲜生姜切片炒热敷于膝上,两个晚上后再将陈小麦打碎,炒热包之。   5、...

  • 柯与参治疗风湿病的特点总结

    柯与参治疗风湿病的特点总结

      柯与参(1903-1978年)是甘肃省著名的老中医和中医教育家,中医学术造诣很深,临床经验丰富,自拟了许多至今在临床上使用的验方,他认为“万卷虽多必择要,一方有效即穷源。”著《柯与参医疗经验荟萃》一书,书中记载有治疗风湿病的医方8首和病案1则,读后颇受启迪,临床应用效果显著,现将他治疗风湿病的特点总结如下。   分型论治   柯与参认为“痹证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表现在患者身上的症状是有差异,但不外风、寒、湿三邪侵入肌表,深入经络,痹阻血脉所致,甚者深入筋骨,留恋不去。故大多数...

  • 风湿病及手脚麻木 怕冷 治疗方

    风湿病及手脚麻木 怕冷 治疗方

    症状:手足、肩膀、脚底、腰等或出现酸胀、麻木、怕冷,或一吹风手脚就疼,即使在夏天都不敢吹风,仿佛是从骨头里钻出来的冷。 病因:一般因寒气侵入肌体骨髓引发,特别是妇女坐月子期间没有注意保养,易落下病根。 [方一] 在恭城瑶乡,瑶民栽培有中草药“冷骨风” 。它生长在水中,根茎形状如麻花,质量较轻。据该县平安乡塘边村60 多岁老人龙裕生说,用冷骨风切成块与猪骨头同煮熟,每天吃一餐,连吃一周可医治风湿病及脚手麻木伯冷症。他在自家鱼塘里种了该药十多年,远近村民乃至外县的患者都慕名前来寻药求医,药...

  • 痹痛风湿病在厥阴太阴

    痹痛风湿病在厥阴太阴

      案例   戴某,女,76岁。2010年3月10日初诊。   周身关节痛、肌肉痛1年余,经多方诊治不能明确诊断,治疗也无疗效。刻下症见:手指关节痛,腰、背、髋、膝疼痛,四肢肌肉也时有疼痛,时好时差,影响睡眠。伴见口干、四逆、纳差,时有身颤。舌苔白,脉细弦。辨六经属太阴病,辨方证属桂枝芍药知母汤加茯苓、陈皮、狗脊证。处方:麻黄6克,桂枝10克,知母10克,白芍10克,苍术15克,制附子12克,茯苓12克,防风10克,炙甘草6克,狗脊15克,陈皮30克,生姜15克。7剂,水煎服。   2010年3月17日二诊:诸症同...

  • 二组药酒方治风湿病

    二组药酒方治风湿病

    药酒中主要具有补血益气、滋阴温阳的滋补强身之品,同时酒本身又有辛散温通的功效。因此药酒疗法可广泛应用于风湿病疾患的防治,并能抗衰老、延年益寿。 1、组方:当归18克,羌活12克,独活15克,老鹤草31克,细辛6克,桂枝15克,生地31克。若疼痛剧烈,痛有定处,加乳香、没药各10克;如关节冷痛,得温则舒,加制川乌、制草乌各10克;若病程较长,肢体麻木,加络石藤、乌稍蛇各20克。 制法:上药配齐入瓶,加白洒2斤,密闭浸泡半月备用。 服法:每次服10-15毫升,日服两次,早晚服。 注:孕妇忌服;关节肿痛有热象者禁...

  • 春季警惕风湿病复发

    春季警惕风湿病复发

    春天,天转温,寒渐退,昼转长,夜渐短,大地从封藏开始发陈,气候多变,风湿疫毒之邪易袭虚人,人体亦由冬藏进入春生,此时肝阳升发,阴血相对不足,阴阳失稳,风湿病容易被诱发。俗话说,一年一计在于春,对风湿病患者而言,安然度过春天也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的理论,春季在天与风相应,在地与木相应,在脏与肝相应,在体与筋相应。 春季多“风”,风性擅行而数变,气候变化大,忽寒、忽热、忽燥、忽湿、忽雨、忽雪。风湿病患者因风湿寒燥气活跃,而机体本身调整能力差而使病情出现反复...

  • 治风湿病足疗按摩 中药浸泡治愈脱屑型足癣

    治风湿病足疗按摩 中药浸泡治愈脱屑型足癣

    足疗按摩治风湿病 风湿性关节是一种常见的结缔组织 炎症,可为急性或慢性,好发于中老年 人,反复发作可累及心脏,成为“风湿性 心脏病”,临床多表现为关节和肌肉的游 走性疼痛、酸楚。中医将风湿性关节炎称 为“三痹”i即“行痹”、“痛痹”、“着痹”,其 病机主要是因为风寒湿邪三气杂至,导 致气血运行不畅,经络受阻而发本病。那 么如何防治风湿病呢?足疗按摩是不错 的选择,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简 易防...

  • 白花蛇脆蛇乌梢蛇治风湿病药膳

    白花蛇脆蛇乌梢蛇治风湿病药膳

    风湿病患者常因关节疼痛难忍影响食欲,但饮食营养若达不到机体需求又会影响身体康复。所谓“药食同源”,不妨通过食疗加以改善。其实生姜还可以与红糖搭配有通经散寒之功效,可以用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这也迎合了我们传统中医的一种说法--中医认为“药补不如食补”。因此,风湿性关节炎也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对该病进行调节。风湿病食疗与用药 白花蛇肉炖狗肉 【配方】白花蛇肉(饲养品),狗肉各300克,姜5克,料酒 10毫升,葱10克,盐、鸡精、胡椒粉各3克,鸡油30...

  • 风湿病 中药治疗效方

    风湿病 中药治疗效方

    《黄帝内经》把风寒湿三气杂合称为痹。因为风湿病大多累及关节而引起疼痛,所以风湿一词一直沿用至今。在现代医学概念中风湿病是风湿性疾病的简称,泛指影响骨、关节、肌肉及其周围软组织,如滑囊、肌腱、筋膜、血管、神经等一大组疾病。   组方:钻甲犁(千金拔)30克,伸根藤(伸筋藤)30克,鸡血藤30克,片荷枫(枫荷梨)25克,吊子风(钩藤根)30克,老鼠矢(铁色金)根15克,白猫爪  藤茎30克。   制法:上药洗净晒干,配猪脚1-2只或小狗崽一只,米酒(黄酒)4-5斤,慢火煮至药味出,肉稀烂,备用。   用法:取汤和肉温热...

  • 风湿病药酒方

    风湿病药酒方

    风湿类风湿就复发,麻木痒疼,一份风湿药酒配方大全可以帮助您缓解风湿病痛。 酒,素有“百药之长"之称,将强身健体的中药与酒"溶"于一体的药酒,不仅配制方便、药性稳定、安全有效,而且因为酒精是一种良好的半极性有机溶剂,中药的各种有效成分都易溶于其中,药借酒力、酒助药势而充分发挥其效力,提高疗效,从古传至今的著名药酒有妙沁药酒。 下面就是中医中药秘方网为您介绍的数款风湿药酒配方大全,药酒赶快泡起来吧,既滋润又祛病健身。 复方黑豆酒 【配方】丹参、桂枝、制川乌各150克,黑豆250克...

  • 正气亏虚外邪侵袭 预防风湿病

    正气亏虚外邪侵袭 预防风湿病

    要想预防疾病,就得先了解发病的诱因。 现代医学认为多数风湿病的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或感染等因素有关。但中医学对此有较为深入的认识,认为风湿病的病因不外正气亏虚和外邪侵袭两个方面。因此,预防风湿病也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正气亏虚 风湿病属于筋骨疾病,多半有肝肾不足的体质因素。根据中医体质学说和治未病思想,可以据日常体征和症状表现判断患者体质,属于肝肾不足体质者应在未发病之前进行针对性的调理,避免风湿病的发生。体质的判断应咨询中医大夫,预防性调理可以采用食疗、艾灸、导引锻炼等非药物方式。...

  • 风湿病治疗一效方

    风湿病治疗一效方

    【辨证】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 【治法】补养肝肾、强壮筋骨 【方名】风湿病验方 【组成】3枚红壳鸡蛋,50度以上的白酒适量 【制法】将3枚红壳鸡蛋洗净擦干,放入铝盘或瓷盘,再倒入50度以上的白酒适量(以不浸没鸡蛋为止),盘底先加热一会后再点燃白酒,至自行灭火,然后将鸡蛋和残酒一同吃完,上床蒙头发汗(时间在晚上) 【用法】轻者一次,重者三次,都能治愈。 【出处】中医中药秘方网...

  • 风湿病的病程和预后是怎样的

    风湿病的病程和预后是怎样的

    很多家庭都生二胎了,老人来城里帮忙带孩子,却发现自己抱不动孩子、爬不了楼梯了,腰疼腿疼,到医院一检查,原来是得了风湿病。 风湿病 风湿病,是人们在生活中耳熟能详的一个病名,似乎是司空见惯了,但实际上多数人对它知之甚少。 2006 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关节病是目前我国肢体致残的两大主要原因之一,其中类风湿关节炎的致残率高居首位,这是一种代表性的风湿病。 风湿病的转归被医学界公认为是“5D”,即: 残疾(disability) 痛苦(disco...

  • 风湿病高发季 日常预防方法

    风湿病高发季 日常预防方法

    每到骤寒之际,气侯变化,寒暖不调,风湿患者的这个关节呀,简直比天气预报还准确!天气预报说没雨,天高气爽,阳光明媚,别人都高高兴兴出门玩去,偏他不信,出门也硬要带伞。为啥?腿疼呗。 当然,往往是事实验证他的“预见性”与“前瞻性”。被人赞一句“半仙”亦是常事~然而这可不是什么令人骄傲的事情,充其量一句苦中作乐罢了……个中痛苦,局外人那是不会懂的。 俗话说,久病成良医,其实患者们自己大抵也都早已了解的透...

  • 风湿病的口传秘方

    风湿病的口传秘方

      前年我住涟源市人民医院心血管病室,巧遇涟源市岛石一刘姓农民住同病房,闲聊中谈及他治好顽疾——多年风湿病。我问他怎样治好的,他说:是当地一位好心人介绍了一民间秘方。具体做法:用生姜一斤以上,切碎,然后用米酒炒,如酒炒干了再加,反复几次,趁热将姜米用布敷在痛处,一般在晚上睡觉前敷上,敷到第二天拔下,反复几次。我照着做了几次,后来脚能下地走路生产了。至于用料多少视病情而定,面积广多用,以药力充足为好。...

  • 痹证风湿病 探究脾虚致痹的病根

    痹证风湿病 探究脾虚致痹的病根

    风湿病属于中医“痹证”范畴,新安医学治疗本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病团队,在学科带头人刘健教授带领下系统总结了新安医学治疗痹证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在固本培元理论指导下,提出“脾虚致痹”和“从脾治痹”的学术观点,研制了针对不同证型痹证的复方中药制剂,临床应用20年,疗效显著。团队以系统生物学为研究手段对痹证进行长期、多元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探究脾虚致痹的病根,破解从脾治痹的密码。 提出脾虚致痹病机,明确分子机制...

  • 集脏腑风湿病临证之精粹

    集脏腑风湿病临证之精粹

    临床有一类疾病,缠绵难愈,每遇外感而加重,比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风湿性心脏病、慢性肾小球肾炎等。然而,由于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漫长病程,许多医生完全忘记了外感和此类疾病的原始关联。患者得了感冒就治感冒,合并感染就抗感染,完全没有意识到此时的外感是疾病加重的诱因,发作期乃是透邪的最佳时期,更谈不上能够辨识此类疾病就是“脏腑风湿病”。其他如硬皮病、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过敏性紫癜、白塞氏病、银屑病、格林巴利综合征、脱髓鞘病、萎缩性脊...

  • 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学科发展历程

    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学科发展历程

    风湿病属于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其涵盖范围十分广泛,包括100余种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往往侵害人体多个系统。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风湿免疫病患者人群超过8000万,风湿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已引起国内外高度重视,我国和许多国家都先后都成立了风湿病的学术组织和研究机构。 中医对风湿病的治疗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如《素问·痹论》《灵枢·周痹》,已将风湿病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后世医家循而揭之,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和治疗体系。而对风湿病中医理论的全面继承和系统研究发...

  • 痛风是一种代谢性风湿病 方药越鞠丸加减

    痛风是一种代谢性风湿病 方药越鞠丸加减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马晶鑫 曹卓青   痛风是一种代谢性风湿病,其发病与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主要由于单钠尿酸盐沉积于骨关节、肾脏和皮下等部位,引发急、慢性炎症和组织损伤。痛风绝大多数病因未明,常与肥胖、糖脂代谢紊乱、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聚集发生。痛风急性发作期,西医主要以控制高尿酸血症及控制炎症为主,药物副作用相对明显,易反复。中医认为痛风属于痹证,多从痰湿、瘀热、血虚论治。高建忠对此类疾病常着眼于湿、热、痰、食、瘀,以恢复脾运及中焦升降功能,使气血津液得以敷...

  • 路志正治疗风湿病学术经验

    路志正治疗风湿病学术经验

    姜泉,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岐黄学者,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主任委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风湿病科主任,国医大师路志正学术经验继承人,国家区域诊疗中心、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带头人等。 国医大师路志正是中医风湿病学科创始人之一,曾任第一届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主任委员;主编了第一部中医风湿病学专著——《实用中医风湿病学》;发展湿病理论,提出“燥痹”“产后痹&r...

  • 中医疗法改善风湿病举隅

    中医疗法改善风湿病举隅

    滋阴潜阳法治疗风湿病的具体应用 风湿免疫类疾病较多, 复杂难治。从中医角度, 多因阴精亏损不能承制, 肝阳过亢而为害, 最终致气血败乱, 生化大病。刘维教授以“亢害承制”理论为指导[1], 采取滋阴潜阳之法, 以制亢平害, 达到中医疗法改善风湿病的目的。下面举隅以具体说明。 干燥综合征 患者某, 女, 43岁, 初诊时间:2017年4月12日。患者以口干、眼干数月就诊。查ANA阳性1∶200, 抗SSA抗体 (+++) , 血沉:86mm/h, 血钾:3.4mmol/...

  • 风湿病中医临床诊疗丛书刊行有感

    风湿病中医临床诊疗丛书刊行有感

    由王承德教授主编,经3年的斟酌切磨,风湿病中医临床诊疗丛书作为国庆70周年的献礼,在学术界的期待中问世。本书的出版发行,是中医风湿病学界之大事,又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重大成果,不仅为风湿病的辨治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和规范,也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更多的诊疗思路。我与承德有同门之谊,共同授业于谢海洲先生。他对经典著作的刻苦钻研,对中医老前辈的仰慕敬重,对临床疾病的独特见解,成就了他卓越的学术造诣。《左传》有所谓“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见。《临证指南医案·华...

  • 《风湿病中医临床诊疗丛书》杂议

    《风湿病中医临床诊疗丛书》杂议

    看到王承德教授担任总主编、董振华教授主审的《风湿病中医临床诊疗丛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不由得眼前一亮、心里一惊:一套书17册、413万字,数量之多惊人;65位专家组成的编委会、235名学者参与的写作队伍,阵容之大惊人;三位国医大师、院士赞誉连连、亲自写序,规格之高惊人。企图用一篇文字有限的小文去总结、提炼、推出这套被称为“可为初学者张目,可为研究者提纲”“非高屋建瓴、统摄权衡者不敢为也,非苦心磨砺、独具慧眼者不能为也”的(《风湿病中医临床诊疗丛书·...

  • 中医学认为 风湿病即痹证痹病

    中医学认为 风湿病即痹证痹病

    西医学认为,风湿病是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累及骨、关节、肌肉、皮肤、血管等组织的一大类疾病。其范围甚广,分为10大类200多种疾病,常见的有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皮肌炎、干燥综合征等。风湿病病因不明,多认为与免疫、感染、遗传等因素有关。西医治疗的特点之一是辨病(病名)论治、对症处理(指症状),多依赖现代检测仪器。目前,临床常用西药有非甾体抗炎药、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和生物制剂等,多有明显的副作用,且开发新药价格昂贵。西医学的另一个不足之处在于:如果对某个病的机制没有搞清楚,就无法从根本进行治疗。多数...

  • 祝贺《风湿病中医临床诊疗丛书》刊行

    祝贺《风湿病中医临床诊疗丛书》刊行

    风湿病与骨伤疾病关系密切,余多年对此关注尤深。风湿病初病,五体在皮肉脉循序而至筋骨,风湿必伴伤筋,早期筋急筋紧,《黄帝内经》提出“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久则风湿入骨,骨伤则骨损骨痿,筋骨之病表现多端,虚实交错,变证多端,实为难治,析其理,肝主筋,肾主骨,肝肾同居下焦,为人身之根基和柱石。常见的风湿病如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无论累及脊柱关节还是四肢关节,都有相对复杂的筋骨表现。这类疾病病程长,病情缠绵难愈,其临床诊疗之困难,给医生带来极大的挑战,需对此类疾病作一系统整理和规范。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 饮食可以作为风湿病的一种新型辅助治疗方法

    饮食可以作为风湿病的一种新型辅助治疗方法

    研究表明,合理的饮食可以作为风湿病的一种新型辅助治疗方法。   首先要了解饮食是如何作用于我们的免疫系统的?   一方面,经消化吸收的食物直接影响免疫细胞基因的表达,从而改变酶的活性,酶进一步激活或抑制免疫细胞功能。另一方面,食物可以改变肠道的微生物群落,人体70%的免疫系统存在于肠道中,微生物群落是肠道免疫系统的控制器。良好的饮食可以保持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平衡,免疫系统健康发展;一旦饮食失衡,将会导致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生态失调,有害菌增多,益生菌减少,肠道免疫屏障破坏,促发风湿免疫病的发生或加重。...

  • 痹病与风湿病 治证与治病

    痹病与风湿病 治证与治病

    痹病与风湿病是同义词,包括骨与骨关节疾病、结缔组织病、免疫缺陷病及其他系统疾病伴发的骨关节病。内因为肾阳亏虚,气血失调。外因为风、寒、湿热。外邪袭踞经络,气血为邪所阻,壅滞经脉,留滞于内,痹痛乃作。如失治、误治、病延日久,正虚邪恋,五脏气血衰少,气血周流不畅,湿停为痰,血凝为瘀,痰瘀交阻,凝涩不通,邪正混淆,如油入面,胶着难解,呈现虚中夹实,此时病邪除风、寒、湿、热外,还兼病理产物痰和瘀。为此,国医大师朱良春认为,在辨证施治时,必须抓住以下三个环节和三大主症,充分发挥中医药多层次、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作用于机体的...

  • 李延治疗风湿病验案一则

    李延治疗风湿病验案一则

    全国名中医李延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对风湿病有着独特的理解及论治,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临证经验 风湿病在祖国医学则统于痹门、风门中论及。痹症极为复杂,其流既多,含义亦广,诸凡风寒湿所致至周身关节酸痛,肌肤麻木不仁,均以痹症言之。《素问·痹论篇》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又云“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以痹证之症候而言,分为行痹、痛痹、著痹。...

  • 湿病证辨治方药十二法

    湿病证辨治方药十二法

      对湿之论述,始于《内经》、《难经》,湿病之名可追溯到《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并治》,湿证最早见于《景岳全书·湿证》,专论有薛雪著述《湿热病篇》,路志正教授发煌古旨,博学诸家,主张不独南方有之,北方亦多湿邪,辨病多从内外分证、三焦辨治,笔者通过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所级课题《路志正教授从湿论治疾病经验研究》,整理路老内科常用辨治方药十二法如下:   湿蕴胃腑   症状:胃脘痞闷不适,食后胀满,恶心欲吐,纳呆食少,呃逆时作,舌淡红,苔薄白腻,脉滑或濡。   治则:芳香化浊,和胃降逆   处方:姜半夏...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