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 第9页
-
当归芍药散为古代的养胎方
当归芍药散为古代的养胎方,有养血、调经、利水、止痛的功效,适用于以腹痛、浮肿、头眩、心悸、口渴而小便不利为特征的疾病和女性血虚体质的调理。 组成和用法 原方:当归三两,芍药一斤,川芎半斤,茯苓四两,泽泻半斤,白术四两。上六味,杵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金匮要略》) 适应症:妇人腹中痛,或浮肿,或冒眩,或头痛,或自下利,或月经不调者。 适用病症 脸黄、肤干、贫血貌:中年女性为多,面色萎黄或苍白,贫血貌,或有浮肿,或有黄褐斑,皮肤干燥,缺乏光泽,手掌干燥发黄。...
-
月经不调当归芍药散 温经汤
当归芍药散 下面我还要说说当归芍药散,当归芍药散是一张养胎调经方,它主治妊娠腹痛,是我国古代用于围产期的一张主要方,胎漏可以用,胎位不正也可以用,对于胎位不正的治疗,七个月左右的时候就可以开始用,用过之后胎位不正就可以转过来,不需要做什么膝胸卧位,它不但能转胎,而且还能养胎,胎儿不长的或是发育不好的,常服当归芍药散能使小儿健康发育。 我有一个学生的姐姐是高龄产妇,38岁才怀孕,怀孕以后肚子痛,而且胎位不正,我就给他开当归芍药散,当晚就觉得肚子动一下,好像是胎儿头转动,从此就再也不痛了,后来一直吃...
-
乳腺增生用当归白芍之品养肝柔肝调理肝气调和冲任
乳腺增生属中医“乳癖”范畴。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大多因情志内伤,冲任失调,痰瘀凝结所致。以乳房有形状大小不一的肿块,疼痛,与月经周期相关为主要表现的乳房疾病。 全国名中医周铭心是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对于乳腺增生类疾病有独到的见解,现对其用中医方法治疗乳腺增生疾病的经验总结如下。 临证经验 《杂病源流犀浊》曰:“乳房属胃,乳头属肝,人不知调养,忿怒所逆,郁闷所过,厚味所奉,以致厥阴阴血不行,遂令窍闭而不通,阳明之血壅沸,更令热甚而...
-
白芍木瓜汤合止痉散妙治颈椎病
颈椎病是一种临床常见多发疾 病,中老年是此病症的主要发病群 体。临床应用白芍木瓜汤联合止痉 散治疗的颈椎病患者83例,效果显 著,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共83例颈椎病确诊 患者,男女比例45:37;年龄25—71 岁;病程3天一25年;病因:既往 外伤史1l例,慢性劳损33例,诱 因未明39例;病情:交感型17例, 混合型21例,椎动脉型23例,神 经根型12例; 纳入标准:采用x线、cT及 MRI检查结果均符合《中药新药临 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诊断标准。 二、治疗方法: 处方:...
-
郁久化热型手足关节肿胀 方药仿桂枝芍药知母汤
郁久化热型 主症:手足关节肿胀,局部灼热,初得凉颇舒,稍久则仍以温为适,口干而苦,苔薄黄或黄腻,质红,脉细弦。 病机:风寒湿痹,痰瘀胶结,经脉痹闭郁久化热。 治则:化痰行瘀,通络蠲痹。 方药:仿桂枝芍药知母汤出入。 处方:桂枝8克(后下),制川、草乌各8克,生地黄15克,当归10克,生白芍20克,知母10克,炙姜蚕12克,乌梢蛇10克,广地龙10克,甘草6克。 加减:热盛加虎杖20克,寒水石20克,生石膏20克,湿热重者加黄柏10克,萆薢10~30克,晚蚕...
-
治脂肪肝《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
王某,男,48岁,2010年9月20日初诊。患者痰多易咯,头晕,乏力,纳差3月余。平素喜食肥甘醇酒,缺少运动。刻诊:形体肥胖,痰多,乏力,易疲倦,纳差,口干不欲饮,大便黏滞不爽,小便正常,舌体胖大质暗,苔白腻,脉弦滑。查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肝功能正常。血脂中甘油三酯4.25mmol/L,胆固醇3.45mmol/L。腹部B超示:脂肪肝。血压:125/80mmHg。西医诊断:脂肪肝,高脂血症。中医诊断:痰饮证。治以祛湿化痰,健脾疏肝法,方选《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处方:泽泻45克,茯苓15克,白术12克,当归6...
-
芍药甘草汤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硬化
芍药甘草汤 芍药甘草汤是一张小方,只有芍药甘草两味药,但你不要小看张仲景的小方,他们都是很有道理的,芍药甘草汤原本用来治疗脚挛急,但是现在我们可以用来治疗所有挛急的毛病,甚至是看似不挛急的毛病。 我这里有个奇怪的经验,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硬化,临床上很棘手,黑疸,黄疸持续增高,不好治,我治疗过一个胆汁淤积性黄疸的女性患者,周身发痒,每天都要用热水捂,不管用,又用手抓,浑身都是抓痕,找我看时,我发现这个人非常瘦,一天一到晚上就脚抽筋,而且大便干结如粒,她前面已经吃了几年的中药,效果不明显。...
-
特发性水肿案 方用当归芍药散加味
特发性水肿案 祁某某,女,50岁,医生,2009年2月24日初诊。 患者头面四肢肿胀半月有余,晨起较重,眼胞浮肿,面皮有紧急感,双手拘急不舒,手指伸展费力,身体强着不利,难于转侧,白日活动后则缓解。伴有身倦乏力,食欲减退,精神欠佳,二便正常,月事三月未行,面色虚浮,脚胫部可见凹陷性水肿,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经西医多次尿常规化验未发现异常,又做血便常规、X线、B超检查、心电图、心肝肾功能测定均属正常。诊为特发性水肿,建议中医治疗。 证属肝郁脾虚,气血瘀滞,水气不行,治宜疏肝运脾,行气活血利...
-
肌肉拉伤芍药甘草汤
张某,男,30岁。2017年12月4日初诊。诉1周前运动训练时腹肌拉伤,小腹部疼痛,休息3天后好转。1天前做原地起跳训练时再次出现腹部疼痛,脐以下为主,小腹有压痛,阑尾点无压痛,无反跳痛。就诊于外科门诊,诊断为肌肉拉伤。外科建议休息及热敷治疗,为求速效,欲服中药治疗。查其脉弦紧,舌淡红,苔薄白,诸症合参,证属阴血亏虚,肝脾失调,瘀血阻络,治以缓急、止痛滋阴通络。 处方:白芍30克,甘草15克。3服。日1剂,水煎取汁300毫升,分早晚2次温服。电话随访,患者服1剂后疼痛大减,服药第2天基本痊愈。...
-
劳伤腰椎腿痛 自拟芍甘舒筋汤加味
严某某,男,78岁。2014年9月11日,由其子背来诊室就诊。诉左腿痛半月多,加重3天,筋急拘挛,抽掣疼痛,屈伸困难,行动不便,坐卧不安,呻吟不止。疼痛从左臀部沿大腿后侧、腘窝,小腿后侧一线伸延,并有明显触痛,仰卧时左腿因疼痛无法伸直,抬举受限,腰脊部叩击痛,但腰部无明显自觉疼痛。腿部皮肤温。舌苔白,舌质淡黯。脉弦紧。10天前曾在县人民医院做腰椎CT检查,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诊断:(劳伤腰椎,肝肾虚损,筋络阻滞型)腿痛(西医称为腰椎间盘突出并坐骨神经痛)。 治法:柔肝缓急,益肾壮腰,通络祛痛...
-
挛急俗称抽筋 张仲景立芍药甘草汤治疗
张仲景立芍药甘草汤治疗汗后络脉空虚、津血不足、筋肉失养的脚挛急。挛急,为肌肉紧张或抽搐,即筋急、拘挛,俗称抽筋。 芍药味苦微酸、性凉多汁之,十月生芽,正月出土,三月开花,花大而荣,意似少阳渐入阳明,禀厥阴风木之气可治肝。气之盛者,必赖酸以收,故能收拾木气,使返本归根,而令之不妄行,以杜其有余肆暴,犯肺伤脾,所以号为敛肝之液。甘草色黄,味甘性平,春苗夏叶,秋花冬实,得四气之全,正禀土中冲和之阳气以生,故《名医别录》称之为九土之精。《本草正》称甘草“其味至甘,得中和之性,有调补之功,故毒药得之解其...
-
二妙散合芍药甘草汤治关节红肿疼痛
二妙散出自《丹溪心法》,功效清热燥湿。芍药甘草汤则出自《伤寒论》,功效甘酸复阴、养阴舒筋、和营定痛。从方义来看,两方看似无关联,但是中医遣方用药就是一个妙字,临床中合方加味治疗湿热筋痹,效果喜人,相得益彰。若湿热下注,壅阻关节,则见痿痹。二妙散加牛膝、薏米成为四妙散,专除湿利水,行血清热,用治下肢红肿热痛之湿热痹症,堪称良方。若湿热久蕴不退而殃及筋脉者,则常常因大筋软短,小筋软长,致肢节挛急疼痛而难以屈伸之顽症。此时,若能合用芍药甘草汤加味,酸甘化阴之法,确能起到柔筋止疼和营定痛的作用。 张某,男,43岁...
-
坐骨神经痛证治一得 芍药钩藤木耳汤
一 郭永来《杏林集叶》精华文------坐骨神经痛证治一得 坐骨神经痛是现代诊断病名,典型的坐骨神经痛证状是:沿着坐骨神经分布区,自腰骶部经臀部,大腿后部,小腿后外侧,并向足趾放射性疼痛,疼痛性质剧烈,可呈烧灼性持续性或阵发性加剧,一般多以单侧,也可表现为双侧,多于晚间,阴冷天气,或于弯腰,走路,打喷嚏等肢体活动时加重。一般局部无红肿现象,疼痛的程度也因人而异,不尽相同,虽无生命危险,然而疼痛剧烈者,几至生活不能自理,患者十分痛苦,临床上中西医对此病都少有特效之疗法。笔者对此病探索有年,按中医对痹证与痛痹...
-
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跟骨骨膜炎
近几年来, 香港地区跟骨骨膜炎、 腓肠肌痉挛和 下肢动脉硬化性血管闭塞症有逐渐增多之势, 严重 者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在《伤寒论》中已有治疗腰 腿痛的论述, 内容也相当丰富。 长期以来, 已有不少 的专家学者运用经方治疗腰腿痛, 成效值得我们借 鉴。 现采用经方治疗, 结合临床运用, 简述如下, 还 望专家学者斧正。 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跟骨骨膜炎 患者某, 男, 17岁, 2014年6月23日初诊。 主诉左 侧足跟疼痛3个月。 现症见: 左侧足跟疼痛, 每当跑 步或打蓝球后疼痛加剧, 走路支撑时都感到疼痛,...
-
桂枝芍药知母汤为治疗三焦痹之经典名方
基于三焦痹学说探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理论机制 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等外邪侵袭人体, 闭阻经络, 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 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 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而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痹症范畴。痹症的发生, 是由于腠理空疏, 营卫不固, 风寒湿邪得以乘虚侵袭所致, 因此, 《素问·痹论》云:“黄帝问曰:痹症安生?岐伯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 合而成痹也”。但因人体质不同, 风寒湿邪气的偏胜, 又分为...
-
介绍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痹证相关经验
•桂枝芍药知母汤由九味药组成,实为麻黄汤、桂枝汤、甘草附子汤、芍药甘草汤化裁。该方表里同治、气血兼顾、阴阳并调,是治疗痹证的基础方、常用方、通用方,可应用于西医学诊断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风湿性多肌痛、关节型银屑病、痛风性关节炎等。 •对于痹证病程顽缠、邪实正虚、病久入络者,桂枝芍药知母汤则药力不及,此时可合用焦树德所创补肾祛寒治尪汤,或朱良春所创益肾蠲痹汤。 凡肢体、关节、肌肉等处酸楚、疼痛、麻木,严重时关节肿大、变形、功能障碍,不能正常行走及活动的...
-
痢疾的治疗 芍药汤合白头翁汤
患者李某,女,40岁,2011年10月16日初诊,因不洁饮食起病,致腹痛腹泻一天,泻下赤白脓血,赤多白少,日十余次,伴里急后重,脘胀不欲食,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示白细胞(3+)、红细胞(3+)。中医辨证为湿热蕴结之痢疾,给予中药清热解毒利湿、凉血止痢。方用芍药汤合白头翁汤加减:黄连、黄芩、黄柏、牡丹皮、白头翁、金银花、山药、藿香、苍术、白术、木香各10克,赤芍、鸡内金各15克,马齿苋、败酱草、土茯苓、白花蛇舌草各30克,甘草6克。7剂,每日一剂,分3次服。药渣加水煎取汁120毫升,保留...
-
芍药甘草汤治胃脘痛
王某,女,53岁,2007年10月20日初诊。患者自诉,有胃病史20余年,时感胃脘部疼痛不适,嗳气、吞酸。近2年来,脘痛时有加重,纳呆,消瘦,去年行上消化道造影显示,胃下垂及陈旧性十二指肠溃疡,胃窦炎。曾服中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症状略有好转。近来脘痛又作,胀闷不适。观其舌淡苔薄白久润,脉细弱无力,此乃脾虚,胃阴不足之证,脾胃无力运化,湿阻中焦,气滞肠胃之故。处方:芍药30克,甘草6克,川楝子12克,延胡索12克,香附9克,木香6克,党参12克,神曲12克。7剂,水煎饭后服,每日1剂。 二诊:患者服药一周后,...
-
治反流性食管炎柴芍护膜汤
单兆伟,男,1940年10月生。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江苏省名中医,江苏省第二届老百姓信任医疗专家,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早年师从孟河医派传人张泽生教授,花甲之年又拜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为师苦学三载,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擅长脾胃系疾病的诊疗,长期从事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的研究。创制了理气和胃口服液、清幽养胃胶囊、和胃胶囊、仁术健胃颗粒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中药特色制剂。 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在内的省部级...
-
当归芍药散治腹泻2年余 夏秋季节明显
马某某,男,26岁。2013年8月30日初诊。 患者诉腹泻2年余。夏秋季节明显,大便不成形,每日2次,伴脐两侧腹痛,进食则舒,时有头痛,小便可。2013年1月外院查胃镜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前医曾以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效差。舌暗红,舌体胖大,苔薄黄腻,脉沉细。 处方:川芎6克,当归6克,生白芍10克,泽泻6克,炒白术12克,茯苓12克,蚤休10克,白及10克,生黄芪15克,煅乌贼骨15克,生山药30克,元胡10克。14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时腹泻、腹痛完全缓解,后以黄芪建中汤化裁另服1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