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用法 第2页

用法 第2页

  • 心绞痛冠心病处方加减用法

    心绞痛冠心病处方加减用法

    冠心病心绞痛是因为冠状动脉供血缺乏,心肌急剧、暂时缺血与缺氧,导致心肌供养和需氧之间不平衡,而引起的胸痹、心痛、气血瘀滞、心脉痹阻等。选用中药煎汤服,气血双补,活血通络,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处方:黄芪20g,丹参、党参各15g,川芎、郁金、瓜蒌、桃仁、赤芍、薤白、当归、地龙各10g,柴胡、红花、益母草各8g,制半夏7g。 加减:心悸加桂枝6g,酸枣仁、柏子仁各10g;小便不利加茯苓、泽泻各10g。 用法:水煎,滤取药液,分3次服,每日1剂,接连服用15剂为1个阶段,接连治疗2个阶段...

  • 王清海补心泻肺温通并用法治疗心衰病的学术思想研

    王清海补心泻肺温通并用法治疗心衰病的学术思想研

    慢性心力衰竭是现代医学的病名概念, 中医古籍中未明确提出心衰之名, 但其相关临床表现早于《黄帝内经》中有所描述, 如《灵枢·胀论》云:“心胀者, 烦心短气, 卧不安”, 《素问·痹论篇》云:“脉痹不已, 复感于邪, 内舍于心……心痹者, 脉不通, 烦则心下鼓, 暴上气而喘, 嗌干善噫, 厥气上则恐”。就其论述的表现来看, “心胀”“心痹”与现代医学中的心力衰竭极为相...

  • 补中益气丸几个治病新用法

    补中益气丸几个治病新用法

    补中益气丸是著名中成药,原方出自金代名医李东垣《脾胃论》。传统常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症。近日,临床上又报道了几个治病新用法。 1.治内伤发热:本证所指主要是气虚发热和阳虚发热。其特点是:时热时止,日重夜轻,手心热、手背不热,伴有形寒恶风,神疲懒言,食少乏味,脉大无力,无器质性改变。可用本药,每日 1-2次,每次6~9克。 2.治呼吸困难:此种呼吸困难是指中气虚弱所致的“气少不足以息”,往往走路快些、说话多些、上二三层楼就感到 “气不够...

  • 酸枣仁汤方歌 酸枣仁汤组成与用法

    酸枣仁汤方歌 酸枣仁汤组成与用法

    酸枣仁汤组成与用法 酸枣仁15~18g,甘草3g,知母3~10g,茯苓10g,川芎3—5g。用法:水煎,分3次温服(先煎酸枣仁)。 酸枣仁汤 酸枣仁汤方歌 酸枣仁汤治失眠,川芎知草茯苓煎,养血除烦清虚热,安定入眠梦乡甜。 酸枣仁汤成效与效果 方解:肝血缺乏,血不养心,故见心悸盗汗,咽干口燥;阴虚内热,故见虚烦不眠,心悸盗汗;血虚肝旺,虚阳上扰,故见喽罗晕厥。治宜养血安神,清热除烦。方中酸枣仁,宜先煎,养肝血,安心神,为主药;川芎调血养肝,为辅药;茯...

  • 桂枝汤 处方来源 常规用法 功能主治

    桂枝汤 处方来源 常规用法 功能主治

    名方是历代名医名家临床经验和智慧的结晶,依法遣治,收效甚佳,为后世学者所习之、崇之、用之。如医圣张仲景治疗太阳病表虚证的桂枝汤、治疗少阳证的小柴胡汤,李东垣治疗脾虚气陷证的补中益气汤等,每一个名方都有它相对固定和特有的适应病证。然而,在临床沿用过程中,后代医者或遵异病同治之旨,或据现代药理研究结果,逐渐将其应用于原适应证之外的一些新病症,并取得确切疗效。为进一步发掘名方的潜能与新用,助提临床疗效,特邀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人大代表庞国明教授团队组稿撰稿,开设《名方新用》专栏,旨在能为学用、推...

  • 从柴胡用法谈柴胡汤变证

    从柴胡用法谈柴胡汤变证

    近读福建省柘荣县中医院陈仲清和张丽国同志在《中国中医药报》2015年7月17日学术与临床版刊登的《从“柴胡劫肝阴”谈柴胡用法》一文,在赞赏他们临证善于思考的同时,笔者感到他们所举医案不足以验证“柴胡劫肝阴”的提法。 陈仲清和张丽国同志认为,患者服用柴胡剂后出现口干渴、烦躁、不寐等,即古人所说“劫肝阴”之症。笔者认为,从病案中得出的这个结论值得商榷。服用柴胡剂后出现口渴等症状其实仲景是有明文的,并非“柴胡劫肝阴”...

  • 药膳药物的用法

    药膳药物的用法

    药膳药物的应用除辨证、立法正确外,还须组方选药、选食 的准确。药膳组方原则一般按主、辅、佐、使的要求进行。主药 针对主病、主症起主要作用。因为病症的表现是复杂的,所以在 一个方剂中必须选择主要药物以针对主症,解决主要矛盾;辅助 药是配合主药加强疗效起协同作用的药物;佐药是协助主药治疗兼证或缓解、消除主药的烈性、毒性的药物,此外还有“反佐” 作用;使药为引经调味、赋形之用的药物。 药膳组方中的主药或主食,辅药或辅食,可能是一味、二味,也可能是多味,无一定数量限制,但总以药味少而精、疗效高、安...

  • 药膳药物的用量和用法

    药膳药物的用量和用法

    药膳用药物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药膳的效用。中药用量, 一般是指干燥后的药材饮片,在汤剂中的成人一日内眼量。对 鲜品药物要单独注明其用量。在使用有毒性药物时,从小剂量 开始,然后酌情增加。对质地较轻或容易煎出的药物如花、叶之 类,用量不宜过大。质重或不宜煎出的药物如矿物、贝壳之类, 用量宜重。厚味滋腻的药物用量宜重。苦寒药物,易伤脾胃者, 宜少用。 疾病与药物用量有密切关系。病情轻者,用量不宜过重;病 情重者,用量适当增加。 病员的体质、年龄与药物用量也有密切关系。体质弱的患 者,用量宜减;体质壮实者,剂量可增加...

  • 甘草的用法影响了甘草的应用

    甘草的用法影响了甘草的应用

      甘草古称国老,笔者总结其核心功效为“缓”,分别言之,为:缓虚、缓急、缓激、缓毒。《伤寒论》所载110多首方剂中,有70首用到了甘草,足见其临床使用之广泛。但是目前甘草的用法影响了甘草的应用。   目前临床使用甘草,多用“蜜炙甘草”。这种用法的依据是什么呢?一些临床工作者会认为依据在《伤寒论》。而事实上,《伤寒论》中使用的“炙甘草”,与后世的“蜜炙甘草”完全是两回事。“蜜炙”之后增壅滞之...

  • “普法、学法、用法”保障中医药发展

    “普法、学法、用法”保障中医药发展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规则之治,依法治国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根本前提。如果一个社会缺少法律的信念、理想和精神,公众将失去对法律和法律机构的信任,如果我们体制的大厦不是建立在尊重法律的基础上,那么法律功能的实现也将只能是空中楼阁。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科学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其中所包含的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保障人民利益、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监督权力。科学发展观为我国法治建设指明了方...

  • 三种服用法对付中药呕吐

    三种服用法对付中药呕吐

      为何有些人服用中药汤药会呕吐?这是因为中药方剂是由多种中药配伍组成的,每种中药都具有苦、辛、酸、麻、咸、涩等不同的味道,所煎出来的煎剂将这些味道汇集到一起就会形成难以下咽的气味。特别是一些味觉神经敏感的病人,很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等现象。   如何避免或阻止因服用中药汤药而带来的呕吐现象?   一是采用小量频服法。即先让病人服一小口试探,若吐就让其吐出,如此两三次后,一般就可适应,然后再一次服下,一般就不会再吐了。   二是采用大量快服法。即待汤药凉了以后,屏住呼吸一口气将汤药喝完,饮药途中最好不要停顿,以免勾起...

  • 浅说甘草配伍用法

    浅说甘草配伍用法

      甘草是临床常用中草药之一,以其药味之甘,善益脾胃兼能调和诸药而广泛用于临床。笔者通过学习前人的经验和药理分析报道,结合多年来对甘草在临床使用的认识,总结出甘草以下配伍用法。   甘酸化阴   阴虚火浮是虚劳病常见的病理机转,由脾虚失运阴精亏损所致。重用甘草,取其温中益气之功,有助于精微的化充,阴液即可无缺,再以酸味药收敛上扰之浮火,火降阴润,病即可已。如肝阴虚之急躁易怒,头痛,眩晕,耳鸣,舌干质红,脉细弦数,则配生白芍;心阴虚之烦躁失眠,盗汗,舌红且光,中心有直裂,脉细数,则配五味子;肺阴虚之咽燥干咳,咯血或失...

  • 菊花的三种用法

    菊花的三种用法

    1.菊花粥:菊花末15克,大米60克。将菊花去蒂,晒干,磨成细末。当米汤煮至半熟时,加入菊花末,煮粥食,用。有疏风散热、清肝明目,的作用。 2.菊花茶:菊花、金银花、山楂各6克,桑,叶9克,沸水浸泡后,分3叫次饮。有清肝明目,活血化痰的作用,治动脉硬化、高脂血症。 3.菊花饮:菊花、桑叶、甜杏仁各6克,薄荷、甘草各3克,用文火煎汤服用。治风热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热、咽痛、咳嗽、痰稠等症。 (谢钟琪)...

  • 从“上焦得通,津液得下”看小柴胡汤用法

    从“上焦得通,津液得下”看小柴胡汤用法

    “上焦得通,津液得下”出自《伤寒论》第230条,原文为“阳明病,胁下鞕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后世多将此条文中的“上焦得通”和“津液得下”理解为启上而后承下的因果关系,即小柴胡汤通过疏解上焦气机,使肺气得以速降,津液得以下行,并指出小柴胡汤着重治疗上焦证。笔者认为可以联系《黄帝内经》中对于阴阳的论述来重新解读此条。 《素问·阴阳离合...

  • 寒热并用法 和解枢机法

    寒热并用法 和解枢机法

    《伤寒杂病论》一书中蕴含了丰富的治法思想,如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消法、清法、温法、补法等,其中和法因涉及治疗范围广,在临床上应用最为普遍。和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别,广义的和法是指通过一定的治疗措施达到祛除病邪、留存正气,调和阴阳、恢复机体脏腑功能的作用。正如《伤寒论》第58条:“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第249条:“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和之则愈。”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和略》云:“和方之治,...

  • 几种祛痰湿食品的作用与用法

    几种祛痰湿食品的作用与用法

    从广义上理解,中医学所谓的消除痰湿,类似于现代所说的清除体内垃圾、改善人体生理功能,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补”,也是“以通为补”辨证思想在体质调养上的具体应用,同样能强身健体。中医学对体质的调养,是根据不同个体特点,灵活运用不同方法。 以下我们列举几种祛痰湿食品的作用与用法。 薏苡仁 1 清热利湿、健脾益胃 薏苡仁,也称为薏米、六谷米,是一种食物,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祛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本草纲目》认为:薏苡仁能&l...

  • 灵芝的用法用量 灵芝食疗方

    灵芝的用法用量 灵芝食疗方

    灵芝为多孔菌科真菌赤芝或紫芝的干燥子实体。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南方庐山最为出名。野生者全年可采收;人工培养者在子实体成熟时采收。采集子实体,除去杂质,阴干或晒干;或晾至八成干,隔水蒸1小时,晒干,以防虫蛀。市场上散装的灵芝,使用前最好清洗后使用。置干燥处,防霉,防蛀。新鲜的灵芝可以直接使用,但保存期很短。灵芝采收后,自然晾干或低温烘干(温度不超过55℃),水分控制在13%以下,然后用密封的袋子包装,放在阴凉干燥处保存,切记要通风,防止霉变。灵芝一般都需要晒干保存的。若需长期保存,可放在一个干净的玻璃瓶内,然后投入...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