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神经 第11页

神经 第11页

  • 治腰椎 坐骨神经 骨质增生验方

    治腰椎 坐骨神经 骨质增生验方

    炮甲10克,杜仲12克, 党参10 克,木瓜10克,茯苓 12克, 千年健12 克,山药12克,枸杞 10克,牛膝10克,薏苡仁20克,伸筋 10克, 钻地风12 克、黄芪10克,小伸筋10克, 羌活12 克,透骨草15克 上述16味药,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10~15日为1个疗程 对患有腰椎、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病者效果显著。 (唐中元)...

  • 坐骨神经痛 采用小针刀配合手法

    坐骨神经痛 采用小针刀配合手法

    坐骨神经痛多因感受风寒湿邪,邪气痹阻经络,不痛则通,亦可因急慢性扭挫伤或劳损引起。笔者在骨伤科门诊采用小针刀配合手法治疗慢性、服药不佳的坐骨神经痛,取得满意疗效。 治疗方法:患者取俯卧位,在压痛点即臀部梨状肌投影线的中外1/3处做一标记。常规安尔碘消毒后,戴无菌手套,持消毒小针刀,刀刃与梨状肌走形一致,根据患者胖瘦程度进针约5~200px,当诉有酸胀疼痛时,即达病变部位。一般先纵形疏通剥离粘连,然后再横行剥离2~3下,即可出针。注意进针时要询问患者是否有下肢触电样感,如出现应提针约25px,刀口稍...

  • 坐骨神经痛针灸环跳和委阳穴均以捻转进针

    坐骨神经痛针灸环跳和委阳穴均以捻转进针

      【穴性特点】   大肠俞是足太阳膀胱经的腰部腧穴,俞同输,为大肠经经气转播之处,故名大肠俞。   本穴主治大肠腑的病变,古代文献记载颇多。《备急干金方》载:“大肠俞主腹中雷鸣,肠澼,泄利,食不消化,暴泄。”《十四经要穴主治歌》:“大肠俞治腰脊痛,大小便难此可通,兼治泄泻痢疾病,先补后泻要分明。”说明古代医家已把大肠俞作为治疗肠腑病变及腰痛的经验穴了。   《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

  • 坐骨神经痛 中医疗法大全

    坐骨神经痛 中医疗法大全

    坐骨神经痛归属于中医学的“痹证”范畴,临床上多技风寒湿、顽痹及筋痹等论治。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痹证的专论,虽然所涉及面较广,其中也包括本病在内。汉代张仲景从实践中总结出了治疗历节病、风湿痹的甘草附子扬、乌头汤等,至今仍应用于本病临床。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贼风候》中对本病症候作了明确描述:“其伤人也,但痛不可得按抑,不可得转动,痛处体卒无热。”唐宋时期,治疗方法有较大的拓展,除内服药外,还广泛采用针灸、药酒、膏摩等法,宋代又扩充虫类药物,使疗效...

  • 治疗坐骨神经痛中草药经验方

    治疗坐骨神经痛中草药经验方

    [方一] 治疗坐骨神经痛 中草药两面针,五加皮、一包根、山叉苦、一朵云、千斤拔、七片金、半棵枫、勾藤、当归、川杜仲各 15-20克,煎水日服3 次。头一轮的药汁比较浓,分两次服,第二轮的药汁一次服。服三五剂,三五日见效。 来源:本人喜爱中草药,积30余年经验所得。 提供人:莫玉连 [方二] 治疗坐骨神经痛 食用粗盐5两,细河沙5两,铁锅炒热,加艾叶2两切碎,用布包好紧敷患处,若疼痛处呈线型,可来回移动。趁热炙敷10-20分钟,重新炒热再敷一次,每天睡前两三次,连用七天可见效。 提供人:钱开胜 [方三]...

  • 治坐骨神经痛 仲景方

    治坐骨神经痛 仲景方

      原发性坐骨神经痛的治疗,在痹证中虽属较易治愈之疾,但因其痛势较急,用药如不药简、力专、量大,多有杯水车薪,微不济急之嫌。吾师朱良春教授深究仲圣之法,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提出把“寒湿痹”更名为“寒瘀湿痹”之论,选仲景《金匮》乌头桂枝汤加味,并使用大剂量白芍,酒水同煎,又借峻猛药煎剂外擦镇痛,颇令仲景方发挥药简、力专、效宏之功,使治疗坐骨神经痛实证多取速效。又选张锡纯治疗肝虚腿痛之“曲直汤”加减化裁,治疗坐骨神经痛因误治致虚的久病患者,亦收旬日治...

  • 治坐骨神经痛方

    治坐骨神经痛方

    药物与用法:制川乌15克(先煎3小时),黄芪、白芍各15克,麻黄、红花各5克,桂枝、当归、川芎、川牛膝、炙甘草各10克,蜈蚣2条。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温经止痛,治坐骨神经痛属寒湿内滞、阳气虚弱,表现为一侧臀部或髋部.向下沿大腿后侧向一端放射样剧烈疼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踝反射减弱或消失,遇寒病情加重或诱发,舌淡,脉沉细。...

  • 小动作疗法缓神经痛

    小动作疗法缓神经痛

    一个小动作也可缓解坐骨神经痛。坐在椅子上,右腿屈膝90度,右脚踝放在左膝盖上。 延伸背部,将头顶拉长,身体前倾,停住,做一个深呼吸,深呼吸之后,身体慢慢向前倾至腰臀部有伸展感时停住,深呼吸4~5次;右脚转向抬起,脚尖朝下,踩在左膝盖上,双手扶膝盖靠近身体;将身体微微向右旋转,右手扶在右大腿外侧的椅缘。 做完换边亦同。每天做10分钟。 王玉玲...

  • 治坐骨神经炎 肋软骨炎方

    治坐骨神经炎 肋软骨炎方

    治坐骨神经炎经验 经验方:怀牛膝、川续断、桑寄生各30克,桃仁、红花各10克,木瓜15克,独活10克,蜈蚣、全蝎各1克(研末冲服)。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疗效:本方治疗坐骨神经炎患者36例,临床治愈15例,好转15例,无效6例。 治肋软骨炎经验 经验方: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生半夏、生白附子各5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并分为6—8份。根据病变部位取适量药末,加入少许面粉,用温水或蜂蜜调成糊状后,每晚临睡前外敷患处并于次晨取下。如无瘙痒、皮疹等过敏反应,可连续外敷24小时,为保持敷药湿润,...

  • 坐骨神经痛轻叩臀部治

    坐骨神经痛轻叩臀部治

    我今年70岁,患有坐,旨神经痛。医生告诉我,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的疼痛,常在外伤、体力劳动;受凉后发病或复发。典型的坐骨神经痛表现为一侧臀部疼痛,并向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足外侧放射。走路和改变体位可使疼痛加剧,平卧时病腿不能自如抬高。 我在治疗的过程中发现有一种锻炼方式可有效缓解其疼痛。具体方法是:站立,窍腰45度,头微抬,眼向前看,全身放松,双手空握拳,从后面轻叩两侧臀部。刚开始时会感觉有点累,待慢慢适应,感觉没有不适后,即可加大力度。mifang.fuwenhao.com 每日早晚各做 1次,...

  • 坐骨神经痛怎么办 中医疗法

    坐骨神经痛怎么办 中医疗法

      坐骨神经痛典型的症状是沿坐骨神经分布区的放射性疼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患者可采取以下措施自疗:   按摩:病人俯卧,施术者用手掌按揉其腰骶部、臀部、下肢后侧数次,再用拇指沿坐骨神经的行走路线做拨筋法数次。最后让病人仰卧,下肢屈曲做髋关节上下摇动数次。   灸法:取夹脊、秩边、环跳、委中、腰阳关、阳陵泉、承山、悬钟穴,腰痛加肾俞、关元穴,大腿后侧痛加承扶、殷门穴,膝痛加足三里穴,踝痛加昆仑穴。每天施灸1~2次,每穴每次10~15分钟。   刮痧: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刮拭患侧腰夹脊、环跳、殷门、委中、承山等穴3...

  • 程氏蠲痹汤治疗坐骨神经痛

    程氏蠲痹汤治疗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是一常见多发病,临证以感受风寒湿邪引起者居多。笔者运用主治风寒湿痹的程氏蠲痹汤治疗该病数十例,收效较好,现举例于下。 刘某,男,54岁,2002年1月17日初诊。 患者因睡地铺几天后,突然出现右侧腰至整个下肢酸胀疼痛,伴肢体沉重麻木,肢节屈伸不利,步履艰难;查苔白,舌质无变化,脉紧。证属风寒湿邪阻滞经脉所致,方以程氏蠲痹汤加减,并配合针灸、火罐辅助治疗。 组方:独活10克,羌活6克,秦艽10克,海风藤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桑枝15克,乳香10克,木香6克,甘草3克。每日1剂,水煎,分...

  • 治尿毒症末梢神经病变经验

    治尿毒症末梢神经病变经验

    经验方:白芍30克,炙甘草10克,薏苡仁4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连服3~10剂。 疗效:本方治疗尿毒症末梢神经病变患者30例,症状消失16例,症状明显改善或偶有发作9例,无改善5例。...

  • 治坐骨神经痛

    治坐骨神经痛

    【简介】坐骨神经病起病急骤,首先感到下背部酸痛和腰部僵直感。或者在发病前数周,在走路和运动时,下肢有短暂的疼痛。以后逐步加重而发展为剧烈疼痛。疼痛由腰部、臀部或髋部开始,向下沿大腿后侧、腘窝、小腿外侧和足背扩散,在持续性疼痛的基础上有一阵阵加剧的烧灼样或者针刺样疼痛。 【组成】取中药皂角刺10~15克,加水500毫升,入沙锅中煎至300毫升 【制法】滤渣取汁饮用 【用法】每天1剂,分两次服用,至疼痛缓解后再巩固3~5天停药。 【辅助治疗】 疼痛发作时,可用冰敷患处30-60分钟,每天数次,连续二至三天,然后以同样的...

  • 风寒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 治方

    风寒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 治方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 多发病,在颈椎病各型中占70%左右。 其临床以颈肩背部疼痛、上肢及手指 的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为主。 一、临床资料 本组共70例,均为门诊患者,男 30例,女40例;年龄25~65岁;发 病时间7天内31例,发病半月以上的 39例。 诊断标准:颈部疼痛伴活动受限, 颈肩背部僵硬,上肢及手指放射性疼 痛、麻木、无力。臂丛神经牵拉试验 及压头试验阳性。影像学检查,x线 表现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骨质唇样 变,椎间孔的狭窄和钩椎关节增生等。 但除外肿瘤、结核和椎外病变所致以 上肢疼痛为...

  • 中医古方治愈坐骨神经痛

    中医古方治愈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病人临床较常见,采用 中医古方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取得明 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治疗病人:108例,其中男68例,女 40例;年龄19~69岁;发病时间3天~ 18个月。症状多为腰及下肢疼痛麻木, 活动后加重。病因为受凉或劳累,多有腰 椎间盘膨出或突出情况。 处方:独活9克,桑寄生、杜仲、牛 膝、秦艽、茯苓、桂枝、防风、川芎、党参、 甘草、当归、白芍、熟地各6克,细辛3 吨。 用法:以水l升,煮取300毫升,分 2次服,15天为1个疗程。 结果:治愈(症状、体征消失)74例, 好转(症状、体征改善...

  • 热盐艾叶治坐骨神经痛

    热盐艾叶治坐骨神经痛

    秋后天气转凉,一些患有坐骨神经痛的老人容易旧病复发。中医认为,这是腿部经络中了风寒湿邪,经脉循行不畅导致的,用热盐加艾叶热熨腿部治疗效果良好。 艾叶性温而辛香,善走经络,具有暖气血,温经脉,逐寒湿而止冷痛的作用,可治疗各种风寒湿导致的疼痛性疾病。用热盐和艾叶熨腿部,盐加热后可直接温通经脉,艾叶加热后,其中的挥发油更容易被皮肤吸收而发挥温经散寒之效。 方法是用粗盐500克,炒热后加艾叶50克,用布包好嗷患处至盐凉,每晚1次,连用 5-10天。 (主治医师 罗旭)...

  • 拍打可止坐骨神经痛

    拍打可止坐骨神经痛

    在坐骨神经痛发作之时,其疼痛常以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足外侧等部位为主。除了服用止痛药物,还可以采取对症拍打的方法来止痛。 具体的方法是,首先选取腰椎旁的部位,以及臀部的压痛点,然后根据不同的病情再加用不同的治疗部位。例如以感受风寒为主,疼痛部位上下走窜,遇阴雨寒冷天气痛甚,或伴下肢肿胀者,可以拍打后侧臀纹中点、第二腰椎棘突下方的命门穴,以及小腿腓骨小头前下方的阳陵泉穴。以有腰部挫伤史、刺痛柜按、夜间痛甚等瘀血特征为主者,在隔俞(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I.5寸)、血海(髌骨内上缘向上2寸处)、委中(国窝横纹中点...

  • 蜂针毒液擅治神经痛

    蜂针毒液擅治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炎)是沿着坐骨神经径路及其分布区域以疼痛为主的综合征。其发病率相当高,居体内各种神经痛的首位。坐骨神经痛也是老年人急慢性腰腿疼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使用蜂针治病多年,蜂针的毒液治疗坐骨神经痛效果甚佳。蜂针液具有很强的亲神经性的抗炎、镇痛,改善微循环的作用,蜂毒进入机体能调动特殊防御机制,鼓舞气血运行,经络疏通,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淋巴系统功能增强。蜂螫刺既有化学功效又有物理和药物的作用。蜂毒能够促进超氧化物歧化酶催化自由基,能有力地抑制由炎症细胞引起的自由基的产生,具有抗炎效果、蜂毒肽又是有效的抗病毒抗病...

    精品偏方 2024-03-08 9 0 神经
  • 坐骨神经痛 中医辨治加减方

    坐骨神经痛 中医辨治加减方

    坐骨神经痛 是指坐骨神经病变,沿坐骨神经通路即腰、臀部、大腿后、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发生的疼痛症状群。坐骨神经痛急性期可用超短波疗法,红斑量紫外线照射等治疗。慢性期可用短波疗法直流电碘离子导入。 也可以选用中医中药治疗,现提供治疗验方: 组方:桂枝10克,白芍30克,威灵仙10克,独活8克,徐长卿20克,苏木15克,川牛膝10克,炙甘草8克,生姜7克,大枣15克。 加减:气虚体弱者,加黄芪15克;寒凝痛甚者去徐长卿,加制川乌6-10克(先煎);腰痛者加川续断、川杜仲、桑寄生各10克;服药后偏热者,加知母、黄柏各1...

  • 谢兆丰祛坐骨神经痛

    谢兆丰祛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为多种原因引起的,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顽固性疾病。多患于一侧,往往迁延不愈,临床以腰臀部沿大腿后侧及小腿外侧呈线状拘挛疼痛,甚者如锥刺刀割,遇寒加剧,入夜尤甚,行走受限等为特点。谢兆丰老中医认为,此病多由寒湿之邪客于经络,气血阻滞不畅,或因挫伤,血凝气滞,致使经络痹阻,气血不通;或因肝肾不足,气血亏损,筋脉失养;或因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所致。治疗当以活血通络,祛寒止痛为法。药用:当归15克,川芎15克,肉桂6克,白芍20克,威灵仙15克,川怀牛膝各10克,独活10克,续断15克,桑寄生15克,炙甘草10...

  • 久病不愈坐骨神经痛治方

    久病不愈坐骨神经痛治方

    坐骨神经痛久病不愈,分型难定者,也可试服下方: 补阳还五汤加味:黄芪60克,当归尾30克,赤芍1 8克,地龙、桂枝各1 5克,川芎、鸡血藤各21克,桃仁、红花、甘草各9克,川牛膝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穿石通痹汤:穿山龙、丹参、薏苡仁各30克,石钻风、延胡索各15克,黄芪、熟地各1 8克,当归、地龙、川牛膝、炙甘草各10克,赤芍、白芍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蛇蝎散:蕲蛇、全蝎、蜈蚣各等分,研细末。每日3克,分3次服下,10天为1个疗程。 外敷方:麦麸粉1000克,食盐500克,花椒100克,食醋50克,黄...

  • 祛风除湿 补肾活血治坐骨神经痛

    祛风除湿 补肾活血治坐骨神经痛

    □ 展文国 甘肃省兰州市展文国诊所 李某,男,45岁。初诊,2012年3月16日。 患者近期工作劳累着凉后出现右侧坐骨神经痛,向下沿大腿后侧至脚跟放射,针刺样疼痛,夜间不能入睡,坐立不安。查体:腰部第五椎体部位压痛阳性,向左侧卧位,屈膝抬腿登高实验阳性,膝跳放射亢进,巴彬斯基征阴性。刻诊:右侧臀部疼痛,不能坐立,腰骶部疼痛,双下肢酸困,畏寒怕冷,疲乏无力,食纳差,舌质红,苔白腻,脉弦紧。 诊断:坐骨神经炎。中医辨证:寒湿侵袭,脾肾亏虚,兼外感风邪。治则:祛风除湿,活血补肾,疏散风寒。...

  • 神经性尿闭 宣阳济阴法治疗

    神经性尿闭 宣阳济阴法治疗

    神经性尿闭是指由于神经系统病变累及储尿和排尿生理调节过程导致的尿闭。西医治疗方法包括神经电刺激,间歇性导尿等。神经性尿闭对应中医古籍文献中的癃闭。其中小便不利, 点滴短少,病势较缓者称为“癃”;小便闭塞,点滴不通,病势较急者称为 “闭”。现摘录笔者导师、湖北中医药大学成肇仁教授运用宣阳济阴法治疗癃闭验案一则如下: 患者,张某,女,65岁,中风后遗症偏瘫5年,近几月来出现排尿不畅,渐至闭绝,某三甲医院诊断为神经源性尿闭,收院治疗,期间行导尿术、针灸等方法,但...

  • 尿频尿急一有尿意就不能忍耐 治神经性尿频症方

    尿频尿急一有尿意就不能忍耐 治神经性尿频症方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程吉德   神经性尿频症指非感染性尿频、尿急。其发病特点为尿频、尿急,一有尿意就不能忍耐,睡眠后无尿频,排尿次数可从正常每天6~8次增至20~30次,甚至每小时10多次,且每次排尿量很少,多与精神因素有关。《素问·灵兰秘典论》曰:“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中医学认为此病主要与三焦和肺脾肾有关。本人运用经方治疗一例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某某,女,20岁,因不...

  • 坐骨神经痛 颈椎痛 2偏方

    坐骨神经痛 颈椎痛 2偏方

    腰椎盘突出 食用粗盐1斤,炒热后加艾叶*半两,用布包好敷患处至盐凉, 一日一次,连用5~10天。(盐可每天反复使用) 颈椎痛 羊骨头二两,砸碎,放锅内炒黄,浸白酒1斤,三日后可用生姜蘸酒擦颈部, 一日三次,一般不过15天,可以根治。 ·治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中医名方:15) ·谢兆丰祛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的诊断治疗 ·治疗坐骨神经痛-穴道指压法 ·坐骨神经止痛汤...

  • 针罐结合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针罐结合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主要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小关节钙化增生、颈项肌痉挛、急性颈椎损伤等因素,对颈椎周围的交感神经末梢造成刺激,从而出现如头痛(或偏头痛、枕后头痛)、眩晕、耳鸣、咽部有异物感、眼睛作胀、易流泪、视物不清、易怒、心悸气短、心胸痛、血压升高、睡眠欠佳、倦怠乏力、四肢发凉、多汗少汗等交感神经功能紊乱为主要症状,当椎体侧束受到刺激或者压迫时,下肢运动与感觉出现障碍,严重者导致瘫痪的颈椎综合征。相关研究表明,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发病人数逐年提高,同时发病人群趋于年轻化,现发病率约占颈椎病的1...

  • 坐骨神经痛临床方为基础进行治疗

    坐骨神经痛临床方为基础进行治疗

    坐骨神经痛由多种原 因引起.是较常见的一种 顽固性疾病.多患于一侧, 常迁延不愈。临床上根据 其发病部位不同而区分为 根性坐骨神经痛及干性坐 骨神经痛。临床主要表现 为腰臀部沿大腿后侧与小 腿外侧呈线状钝性疼痛. 常发作性加剧.甚至痛如 椎刺刀割或烧灼样痛.遇 寒湿加重.夜间尤甚.行走 受限:干性坐骨神经痛患 者.往往会取减痛姿势,如 睡时取健侧卧位、微屈病 侧下肢等.且沿坐骨神经 各压痛点(环眺、承山穴等 部位)压痛较明显:根性坐 骨神经痛常于咳嗽、喷嚏 和用力时疼痛加剧.腰椎 棘突与横突的压痛最明 显。临床上根...

  • 坐骨神经痛证治一得 芍药钩藤木耳汤

    坐骨神经痛证治一得 芍药钩藤木耳汤

    一 郭永来《杏林集叶》精华文------坐骨神经痛证治一得 坐骨神经痛是现代诊断病名,典型的坐骨神经痛证状是:沿着坐骨神经分布区,自腰骶部经臀部,大腿后部,小腿后外侧,并向足趾放射性疼痛,疼痛性质剧烈,可呈烧灼性持续性或阵发性加剧,一般多以单侧,也可表现为双侧,多于晚间,阴冷天气,或于弯腰,走路,打喷嚏等肢体活动时加重。一般局部无红肿现象,疼痛的程度也因人而异,不尽相同,虽无生命危险,然而疼痛剧烈者,几至生活不能自理,患者十分痛苦,临床上中西医对此病都少有特效之疗法。笔者对此病探索有年,按中医对痹证与痛痹...

  • 虚邪瘀理论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运用

    虚邪瘀理论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运用

    虚邪瘀理论是娄多峰教授通过长期临床实践, 对风湿痹证本质内容的概括, 虚即正气虚, 邪即外邪, 瘀即痰浊瘀血[1]。虚邪瘀理论已在风湿痹证诊疗中广泛应用, 但是该理论在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面鲜有报道。笔者运用虚邪瘀理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9例, 疗效较好,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新乡卢氏骨科医院脊柱科6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 男31例, 女38例;年龄46~78岁, 平均62岁;病程最短7个月, 最长15年。 1.2 诊断标准...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