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痛经 第11页

痛经 第11页

  • 基于玄府-天癸学说论治原发性痛经

    基于玄府-天癸学说论治原发性痛经

    原发性痛经 ( primary dysmenorrhea,PD) 即 功能性痛经,是指月经期下腹部痉挛性疼痛,严重 者可伴随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则昏 厥 [1 ] 。现代医学研究已证实,前列腺素和白细胞 介素增高所引起的子宫平滑肌收缩、痉挛,子宫血 流量减少,外周神经对疼痛的高敏性是其发病的主 要机制 [2 ] 。本病好发于 15 ~ 25 岁及初潮后 6 个月 至两年内女性,是女性青春期常见疾病之一,发病 率为 42% ~90%,其中重度 PD 约占 18%。PD 属 于中医学 “经行腹痛...

  • 防痛经 自查子宫肌瘤

    防痛经 自查子宫肌瘤

    《2015中国女性生理健康白皮书》显示,有近80%的女性伴有轻度及以上的痛经,其中超过14%的女性表示痛经对正常生活有影响,这是她们工作请假、女学生缺课最常见的原因。导致痛经的原因有多种,如常食生冷食物、经常熬夜、缺乏锻炼、工作压力较大等。其实,找对方法,痛经是可以预防的。 吃对食物。经常痛经的女性在月经来潮前1-2天内多吃些香蕉、芹菜和粗纤维食物,可防止便秘,避免因消化道剧烈蠕动,以此缓解对经前子宫的压迫,从而减轻痛经的症状。另外,喝一些热的红糖姜水也有助于防止痛经。近年《美国妇产科医学杂志》载文指出,...

  • 柴胡桂枝汤加味治疗痛经

    柴胡桂枝汤加味治疗痛经

    患者女,37岁,2017年8月30日初诊。主诉:痛经10余年。月经周期29~31天,经期7天。量时多时少,色暗红。经前2天开始出现下腹部胀痛,疼痛重时伴有汗出、恶心。经前乳房胀痛,现正值经期,经量多,色可。平素喜叹息,伴见面色黄,少腹凉,脱发,白带多色白。形体消瘦,纳少,舌边尖红质淡,舌苔白稍腻,脉弦细无力。妇科B超等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辨证为肝郁脾虚、气血阻滞,方选柴胡桂枝汤加味。 处方:柴胡10g,炒黄芩10g,法半夏10g,桂枝10g,白芍10g,当归10g,党参10g,炙甘草10g,升麻5g,生...

  • 妇女痛经敷白芥子

    妇女痛经敷白芥子

    妇女痛经敷白芥子 处方:白芥子12克(研粉)。 用法:使用时用米醋调成稀糊 状,外敷双足心涌泉穴,包扎固定, 每日换药1次,连敷5~7天。也可取 肉桂、干姜、小茴香各15克,共研 粉,用米醋或黄酒调成糊状,外敷于 神阙穴(肚脐),外用纱布、胶带固 定,每日换药1次,连用5—7天。 主治:痛经。 刘韬...

  • 中医学治疗痛经病的临床经验做一总结

    中医学治疗痛经病的临床经验做一总结

    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至昏厥者,称为“痛经”、“经行腹痛”。若月经初潮即周期性出现小腹疼痛者,常属“原发性痛经”:在育龄期发病者,常为“继发性痛经”。本病是妇科常见病证,原发性痛经以月经初潮后2—3年的青年女性为多见;继发性痛经则多见于中年妇女。现代医学中的原发性痛经,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等引起的继发性痛经均可参照本病辨证治疗。本文拟就中医学治疗痛经病...

  • 舌诊是中医学的特色诊法 月经不调及痛经舌象

    舌诊是中医学的特色诊法 月经不调及痛经舌象

    350例月经不调及痛经患者舌象特点分析 舌诊是中医学的特色诊法之一, 是中医诊病的重要手段。在疾病发展过程中, 舌象变化迅速而明显, 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病情和证候的本质。舌诊主要通过观察患者的舌质和舌苔的变化来诊察疾病, 舌诊的结果是中医辨证论治不可缺少的依据之一[1]。笔者在长期的中医妇科门诊实践中深切体会到舌诊在疾病诊治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优势, 尤其在妇科月经不调及痛经等疾病方面, 通过辨舌判断证候的寒热虚实并且指导具体用药, 现对笔者诊治过的350例月经不调及痛经患者舌象特点进行分析总结, 以期与同...

  • 痛经治则温经散寒健脾 方用安中散加减

    痛经治则温经散寒健脾 方用安中散加减

    痛经 患者,女,30岁,以“脐腹作痛伴月经量多4月”为主诉,于2018年10月17日求诊,末次月经2018年9月18日。经行脐腹隐痛,月经量少色淡,得热痛减,面色萎黄,不思饮食,脘腹胀满,腰膝冷痛,少气懒言,便溏,舌苔薄白润滑,脉弱无力。 诊断:(脾肾阳虚,冲任虚寒型)痛经。 治则:温经散寒健脾。 方用安中散加减:小茴香10g,高良姜10g,炮姜10g,延胡索10g,肉桂6g,芍药12g,炙甘草6g。7剂,每日1剂,水煎取汁450ml,早晚分服。...

  • 穿山甲治足跟疼痛经验

    穿山甲治足跟疼痛经验

    方法:将炮穿山甲、鳖甲、威灵仙、元胡四味药按3:2:2:l的比例与适量老陈醋一起放在砂锅内煎熬30分钟后离火,药温适宜时熏洗足跟部。患者足跟部要浸在药液内30~40分钟,每天l~2次。再次使用时用原药煮沸即可。一剂药可用5~7天,7天后换药不换醋(即上剂药汤)。 主治:足跟疼痛。一般患者1剂药即可治愈,重者连用2次即可有明显疗效。晨晨...

  • 刘启廷治慢性腰痛经验方

    刘启廷治慢性腰痛经验方

      腰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又称“腰脊痛”,可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腰部疼痛,现代医学认为腰痛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诸如腰部肌肉、韧带和关节发生损伤或病变,任何原因导致的姿势失衡和某些内脏疾病都可引起腰痛。除外内脏疾病,临床上以腰肌劳损、腰肌筋膜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退行性病变、类风湿性脊柱炎等疾病为多见。该病的发生与劳损有一定的关系,又有多次发作史,临床习惯性地将此归纳为慢性腰痛。   中医学认为,腰痛是由外感寒湿、素有内损、扭挫外伤等,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络脉瘀阻,失于濡养,引...

  • 印会河治外伤后遗疼痛经验

    印会河治外伤后遗疼痛经验

    印会河,全国名老中医,著名中医 学家。印老临床常用复元活血汤加减(源 于《医学发明》)治疗外伤后遗的各种疼 痛,取得良好疗效,现简介如下: 方药组成:柴胡、当归、炮山甲(先煎)、桃仁、红花、生甘草、王不留行、土鳖虫各10克,天花粉15克。 加减:大便干燥者,加大黄6克。 功效:化瘀活血。 主治:外伤后遗疼痛。症见有外伤史,痛有定处,手不可按,舌红苔少,脉沉实。 辨证要点:本证系瘀血停滞引起,而外伤常致血瘀。血瘀之痛定而不移,按之痛甚,故痛有定处,手不可按,血与热结乃至大便干燥。 病案:张某,男35岁。初...

  • 巧浴足治痛经

    巧浴足治痛经

    许多女性都被痛经所困扰。如果你尝试过多种治疗都没好转,不妨试试在家用中药泡脚,但不同体质或不同的辨证类型,在用药方面会有不同的选择。 一、气滞血瘀型: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经血色暗而带有血块。针对此类症状的人,应调和气血,化瘀止痛。因“女子以肝为本”,泡脚所选药物多以人足厥阴肝经的药物为主,并加入适量的引经药醋。 方药:青皮、乌药、益母草各30克,川芎、红花各10克。加入约2升水,50毫升左右的米醋,大火煮开,再用小火煎煮30 分钟,等药冷却至5092时连渣倒人盆中泡脚。 二、阳虚寒盛型...

    精品偏方 2024-03-08 9 0 痛经
  • 治骨质增生疼痛经验

    治骨质增生疼痛经验

    经验方:小茴香50克,食盐0.5公斤。 用法:将小茴香、食盐放入锅中炒热,然后装入布袋中,布袋外裹一手巾,置于骨质增生部位,每日1次,每次半小时,30天为1疗程。 疗效:本方治疗骨质增生引起局部疼痛患者30例,疼痛临床治愈25例,好转5例。一般用药3—5天见效,1疗程后痛止。...

  • 浅析毕宇峰“调神温肾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经验

    浅析毕宇峰“调神温肾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经验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SLBP)通常表现为腰骶及臀部肌肉紧张、僵硬、酸困疼痛,伴或不伴有下肢放射痛,患者多不能久坐或在弯腰姿势下劳作。CNSLBP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其病因复杂,可能与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骨质增生、腰椎小关节紊乱、腰椎曲度改变及腰部软组织损伤有密切关系[1]。西医在治疗该病时常采用局部理疗、药物封闭、口服非甾体抗炎药治疗,这些方法短期疗效较好,但长期疗效差,疼痛易反复发作,口服药物不良反应明显,长期服用会产生药物依赖和药物毒性损伤。中...

  • 叶新苗针药合用治疗肩痛经验浅析

    叶新苗针药合用治疗肩痛经验浅析

    叶新苗教授系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 师, 浙江省教学名师, 浙江中医药学会针刀分会主 委。 叶教授从医数十载, 学验俱丰, 善用针刀结合中 药治疗各类软组织疾患, 尤其在肩痛的诊治上积累 了丰富的经验。 笔者有幸随叶教授学习、 临证, 受益 颇多, 在临床工作中予以应用实践, 屡获良效。 现将 叶教授诊治肩痛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进行总结, 以供同道借鉴。 西医正确诊断 叶教授认为, 正确诊断肩痛是治疗肩痛的前提, 他善于应用西医思维来诊断肩痛。 叶教授熟读《肌 筋膜疼痛与功能障碍》 及 《解剖列车》等西...

  • 施杞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急性期疼痛经验

    施杞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急性期疼痛经验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血清反应阴性、慢性炎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可由骶髂关节向髋关节、椎间关节和腰、胸、颈椎等中轴关节及四肢大关节侵犯性发展,可造成人体畸形及残疾,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国医大师施杞系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长期从事中医骨伤科临床,在治疗AS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该病活动期的疼痛症状,有其独到见解。施杞重视临证中患者的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表现,将急性期疼痛症状分为热毒型和痰瘀型两大类,前者多用“热痹方”,后者多用“筋痹方”。 热...

  • 治顽固性头痛经验

    治顽固性头痛经验

    经验方:川芎15克,红花8克,桃仁、赤芍、羌活各10克,牛膝12克,蜈蚣1条(研末),全蝎6克(研末)。 用法:将前6味药水煎40分钟,取药液加入蜈蚣末与全蝎末,分3次服,每日1剂。 疗效:本方治疗顽固性头痛患者36例,用药7-21剂,治愈28例,好转2例,无效6例。...

  • 治心肌梗塞后心绞痛经验方

    治心肌梗塞后心绞痛经验方

    经验方:党参、黄芪、丹参各30克,当归、生地、白芍各15 克,白术、枳壳、柴胡各10克,升麻、陈皮、炙甘草各8克。 加减:胸痛重加瓜蒌壳、薤白各10克;血虚重加熟地、山茱萸各10克;阳虚重加附子、肉桂各5克;心悸重加生龙骨、生牡蛎各15克;心烦加酸枣仁15克,远志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疗效:本方治心肌梗塞后心绞痛患者52例,显效(症状消失,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恢复正常)38例,有效10例,无效4 例。...

  • 治顽固性头痛经验方

    治顽固性头痛经验方

    经验方:川芎15克,防风、羌活、黄芩各10克,黄连、柴胡各6克,炙甘草8克。 加减:病程长者,加蜈蚣1—2条,太子参20克,白蒺藜12克;头痛连面或牵引牙龈痛者,加细辛3 克.生石膏3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暇,每日1剂。 疗效:本方治顽固性头痛(包括血管性头痛、三叉神经痛、高血压头痛)患者15例,治愈6例,显效 4例.好转1例,无效4例。...

  • 治湿热腹泻腰痛经验方

    治湿热腹泻腰痛经验方

    治湿热腰痛经验 方法:取鲜丝瓜子60克,捣烂,敷命门穴(脊柱上,与脐部相对处),外盖纱布,胶布固定,每日1换。 主治:湿热腰痛,症见腰痛重着,胀痛,痛处伴有灼热感,遇热天或阴雨天疼痛加重,活动后可减轻,心烦口渴,尿赤便秘,舌苔黄腻,脉滑数。 雍雁姬 治湿热腹泻经验 方法:取葛根50克,白扁豆100克,车前草150克。水煎20分钟,取药液入盆,兑入温水,以超过足踝为度,令水温保持30℃左右,浸泡脚部30~60分钟,每日2~3次。每日1剂。 主治:湿热腹泻,症见腹痛肠鸣,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

  • 治月经性偏头痛经验方

    治月经性偏头痛经验方

    经验方:当归、白芍、大枣、炙甘草各 10克,桂枝、生姜各8克,细辛、通草各3 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于月经来潮前2天开始服,服用1周。 疗效:本方治疗月经性偏头痛患者 39例,基本治愈24例,显效13例,无效2 例。...

  • 治冠心病心绞痛经验

    治冠心病心绞痛经验

    经验方:党参、川楝子各15克,炒枣仁、生龙骨、生牡蛎各20克,当归、桂圆肉、菖蒲、山楂、炒麦芽各10克,熟地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疗效:本方治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4例,结果心绞痛症状明显好转79例,无效5例;心电图明显改善48例,以稳定型心电图疗效最好。...

  • 治血管性头痛经验

    治血管性头痛经验

    经验方:柴胡、白芷、荜菝、土鳖虫各10克,川芎18克,香附、蔓荆子各 12克,葛根30克,羌活、全蝎各8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疗效:本方治疗血管性头痛患者 90例,治愈32例,好转48例,无效10 例。...

  • 瘀血头痛经验方

    瘀血头痛经验方

    治瘀血头痛(帽状腱膜下静脉炎) 病案:梁某,女,54岁,职工。主诉左侧头痛反复发作5年,痛如锥刺,固定不移,天气转冷时易发作或加剧。病因5 年前常在晚间洗头,头发未及时吹干,5 年来曾在本市及沪杭多家医院中西医治疗,诊断为帽状腱膜下静脉炎,耗资数万元,未见好转。刻诊:头皮下有多个小结节,质中等,触之稍疼痛。舌左边有瘀点、苔薄白,脉弦细涩。诊断为瘀血头痛,治拟活血化瘀、祛风散寒止痛,方拟血府逐瘀汤加减:醋柴胡、三七粉(冲服)、红花、制乳香、制没药、甘草各6克,当归、生地各12克,川芎15克,丹参20 克,桂枝、白芷...

  • 治偏头痛经验

    治偏头痛经验

    经验方:代赭石30克(先煎半小时),川芎、白芷、白芍各15克,赤芍12 克,全蝎、甘草各8克,羌活6克,细辛3 克,蜈蚣1条。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疗效:本方治疗偏头痛患者62例,基本治愈30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12例。...

  • 名医郑邦本治偏头痛经验

    名医郑邦本治偏头痛经验

    郑邦本,主任中医师,重庆市中 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医内科专委 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擅长治中医内科疑难病症的辨证论 治。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搏动 性头痛,是一种可逐步恶化的疾病。 如今很多人的心理压力过大、情绪 抑郁、饮食不当、睡眠不足,这些因 素都可诱发偏头痛。服用药物不当 也能使人发生偏头痛,如口服血管 扩张类药物、避孕药、激素替代类药 物等。另外,气候变化和环境的影响 也是诱发偏头痛的重要原因。多数 偏头痛患者呈周期性发病,女性的 此类患者尤多。发病前大部分患者 可出现视物模糊、闪光...

  • 头痛经年 方中四物汤补血养血

    头痛经年 方中四物汤补血养血

    徐某某,女,44岁,2013年9月5日初诊,头痛经年,头痛偏于右颞侧,胀痛攻逆,心烦易怒,夜眠不宁,时有胁痛,痛时不欲睁眼,喜静怕烦,偶有口苦,苔薄黄,脉弦有力。诊为肝阴不足,阳亢头痛,治以疏肝养血,潜阳,以四物汤为基础,方拟柴胡6克、葛根10克、熟地12克、当归12克、白芍15克、川芎9克、鸡血藤15克、北杞10克、杭菊12克、荆子9克、北沙参12克、石决明15克、钩藤12克、白芷10克,水煎药服,每日一剂。 二诊;毕5剂,头痛已愈,前方稍事出入再进5剂量,随访头痛至今未曾发作。 按:方中四物汤补血养...

  • 元胡止痛经验方

    元胡止痛经验方

    元胡又名延胡索,中医认为,其辛散、苦泄、温通,既人血分,又入气分,既能行血中之气,又能行气中之血,气畅血行,通则不痛。临床运用元胡治疗各种痛症有良好疗效,下面介绍几则元胡经验方。 1.治胃痛:元胡、川楝子各等份,研为细末,每日3次,每次取6克,用温开水或黄酒送服。 2.治痛经:元胡15克,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2次服。 3.治偏头痛:元胡9克,猪牙皂3克,青黛6克,共研细末,每次取1克,放人鼻中嗅,以嚏出为度。 4.治跌打损伤:元胡适量,研为细末,每日3次,每次5克,温开水或黄酒送服。 5.治小儿疝气疼痛:元胡、茴香...

  • 治中风关节肿痛经验

    治中风关节肿痛经验

    经验方:千年健、川木瓜、当归尾、落得打、伸筋草、川芎各30克,忍冬藤、红花、地鳖虫各15克,丝瓜络12克。 用法:上药用干净纱布包好,放入1000毫升清水中煎煮50分钟,取药汁,将毛巾放入药汁中充分浸泡。治疗时先将药汁与毛巾加热,然后将毛巾敷于患处,湿度以不烫伤皮肤为宜。每次敷20—30分钟,每天2次,连用20天为1疗程。 疗效:本方治疗中风关节肿痛患者54例,显效36例,有效14例,无效4例。...

  • 治冠心病心绞痛经验方

    治冠心病心绞痛经验方

    经验方:黄芪40克,党参、丹参各25克,山楂、川芎各15克,三七粉10克(冲服)。阴虚加麦冬、生地各20克,气滞加郁金、川楝子各15克,阳虚加肉桂、桂技各10克,痰浊加瓜蒌、半夏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疗效:本方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型患者40例,显效15例,改善2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心电图改善有效率为82%。...

  • 老中医王少华 治头痛经验方

    老中医王少华 治头痛经验方

    王少华,全国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丰富。现择其头痛临床治验介绍如下。 临床表现:主症阴虚阳亢头痛的一般规律为:起于辰(上午7—9点),甚于午(11—13点),止于酉(17—19点);或巳时(9—11点)作,申时(15—17点)罢。痛的部位,以前额及额角为多见,其他后脑、巅顶、眉间、半侧或满头者可见到。痛的程度,有悠悠然隐隐而痛,有胀痛,有剧痛如锥刺、针戳、鸡啄者。此外,其痛的特点,还有春夏剧,秋冬瘥:白昼剧,暮夜瘥;天晴剧,阴雨瘥;烦劳剧,安静瘥等。 常...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