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 第4页
-
厥阴病 骨科外伤术后发热 方以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加减
感染是骨科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因此骨科术后发热应先鉴别是否为感染引起。而对于非感染性发热的治疗,西医以物理降温及药物降温等对症治疗为主,中医则讲究辨证施治,其优势在于能针对患者不同发热情况及其他兼症进行个性化治疗。本案在排除感染导致发热的前提下,从“厥阴为阖”理论着手,采用温少阴、阖厥阴的思路治疗,获得显效。现整理总结如下。 冯某,男,47岁,2022年5月21日入院。患者当日上午于工地2米高的高架工作时跌落,左侧肢体着地,致左侧胸部、腰部、左髋部疼痛,被送至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急...
-
外伤后尿血难止 两剂中药速见效
患者男,65岁,2022年5月4日初诊。主诉:尿血不止,肉眼可见尿袋中为暗红色血尿。患者10天前因车祸外伤,就诊于某三甲医院骨科急诊,查CT发现双侧耻骨下支、右侧耻骨上支、双侧髋臼、骶骨多发骨折,膀胱内可见高密度影,CT值约82HU,怀疑膀胱内出血。接诊医生告知患者,外伤后的骨盆多发骨折状态不需要手术干预,只需静养即可,至于合并的尿道断裂问题,可在3~6个月之后手术修复。临时予以膀胱造瘘,接尿袋排尿,但患者始终存在血尿问题。经急诊处理后,患者转至另一医院继续治疗,因尿血问题一直未得妥善处理,遂求诊于中医。...
-
雷昌林治颈椎外伤后偏头痛
王某,男,14岁,1990年8月30日初诊。 主诉:外伤后左侧偏头痛一年余。患者1989年7月14日因颈椎摔伤疼痛,收入某大医院,诊断为颈椎5-7椎体向前滑脱。经住院治疗2月,出院后又牵引2月,颈椎症状改善,但左偏头痛一直难以控制。又先后到几家大医院求治,经脑CT,脑电图等检查,均未查出异常。头痛原因不明,治疗效果自然不好,患者非常痛苦,近一月已不能上学。经人推荐来诊。 刻诊:患者面黄,消瘦,精神差,心烦,失眠,左偏头痛每日痛2~3次,每次历时1~2个小时,痛时痛得哭闹喊叫,用被子捂头,用拳...
-
中药治外伤性痴呆疗效好
用中药治疗外伤性痴呆84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治疗84例,男性68例,女性16 例;年龄8~76岁;病程20天~3年,平均1.2年;脑挫裂伤16例,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48侧,硬膜下血肿14 例,硬膜外血肿并脑挫裂伤6例;损伤在一侧额叶者38例,两侧额叶者 17例,额颞部者15例,颞顶部者14 例。所有病例均经颅脑cT检查确诊,经手术治疗75例。 中医辨证标准:颅脑损伤后的患者,出现神情呆滞,精神抑郁,落落寡欢,反应迟缓,少语懒言,记忆力下降,计算能力或定向力障碍,伴有头痛,头晕,腰膝酸软,...
-
四逆汤治疗脑外伤癫痫案
杜某某,男,40岁,汉族,乌达矿务局退休工人,于2000年11月5日头部摔伤,确诊为脑疝、广泛性脑挫裂伤、左颞顶部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颅底骨折右耳漏,前后经二次手术治疗后康复出院。2004年1月 6日开始出现间断性头晕、头疼、抽搐,经住院给予抗炎、镇痛、抗癫痫及神经营养治疗达3年之久,服用大量西药与中药未能减轻,病情未能控制,反而有逐渐加重的趋势,经常出现突然意识不清、抽搐,伴小便失禁,醒后四肢无力。于2007年 2月接诊,患者精神困倦、嗜睡、意识清楚、心悸、四肢无力,且手足厥冷,记忆力明显下降,纳食可,大便时溏...
-
辨证治外伤性肠梗阻 术后脾约食滞肠梗阻
外伤性肠梗阻 陈某某,男,50岁,1986年8月29日诊。患者述于8月25日不慎从高处坠落,腰背着地而致腹胀,腹痛,腰痛等。当时也未介意,腹胀痛逐渐加重,不能进食,相继出现恶心呕吐,呈阵发性发作,腹胀不转矢气,已五天未解大便,腹疼有如撕裂状,痛苦难忍,随住医院诊治,曾肌肉注射新士的明,输液等以及开塞露灌肠均无良效。 检查:腹部隆起,叩击呈鼓音,有明显压疼,肝脾未触及。肠鸣音存在稍亢进。脊柱无畸形,第二腰椎有明显压疼。脊椎X线照片,显示第二腰椎轻度压缩性骨折。X线透视腹部示肠腔气体充盈,有游离...
-
秋季外伤出血 木槿花止血
眼下正是秋收时节,在忙于秋收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磕磕碰碰,外伤出血很常见。 外伤出血后怎么办?小的伤口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多可自行停止,如果出血不止,可自行使用外敷止血药治疗,多可止血。 木槿花又叫清明篱、喇叭花等,木槿花性凉,味甘、苦,无毒,入脾、肺二经;有清热、利湿、凉血之功;皮性凉平,味甘、苦,入大肠、肝、脾经,可清热利湿、解毒凉血;根、子性平,味甘,可解毒止痛。根据其药性,可用作家庭常备外伤止血药,木槿花治疗外伤出血用法如下: 方一:木槿花根皮,洗净切细,捣烂外敷伤口。 方二:木槿根晒干研...
-
补阳还五汤治疗外伤头痛
例1:李某,女,33岁。患者因被丈夫打伤头部,当地卫生院诊为“脑外伤”。住院治疗10余天后出院。现仍感头痛、头晕,痛甚时如锥刺样,尤以后额顶部为甚,伴心悸失眠,记忆力减,退。检查:精神萎靡,右后额顶部见脱发斑。颈软,心肺正常,瞳孔等大等圆,伸舌居中。舌苔薄白中微黄,舌质暗,舌尖有瘀点,脉象涩而无力。 辨证属气虚血瘀,冶拟补气活血行瘀,予补阳还五汤。处方:生黄芪120克;当归尾3克;赤芍5克;地龙3克;川芎3克;红花3克;桃仁3克,服7剂后,头痛略减。14剂后惊悸失眠好转,舌瘀点转淡。20剂后...
-
外伤咳嗽分型治验
风寒袭肺因风邪与寒邪相合犯肺,使肺气壅遏不宣所致,可见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邵某,女,26岁,2004 年6月11日初诊。症见咳嗽频繁,痰稀少,咽喉痒,鼻塞流涕,恶寒,舌苔薄白,脉浮紧。治宜祛风散寒,宣通肺气。方用金沸草散加减:荆芥、法半夏、前胡、旋复花、杏仁各10克,细辛3克,紫苏叶7克,生姜3片,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 1剂,服1剂后诸症减轻,服2剂而告愈。 风热犯肺因风邪与热邪相结合犯肺,使肺失清肃,热熬津液所致。多见于急性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覃某,女,2006年8 月10日初诊。症见咳嗽,痰黄或...
-
治外伤性皮肤溃疡经验方
治外伤性皮肤溃疡经验 方法:溃疡处消毒后。利福平研成粉涂于溃疡面,外涂蜂蜜,再用纱布包扎,每日换药1次,7天为1个疗程。 主治:外伤性溃疡。 郑缘欣 治牙痛经验 方法:取苍耳子6克,焙黄后研成粉末,与鸡蛋1个和匀,不放油盐,炒熟食之。 主治:顽固性牙痛。 齐云莉 治外痔经验 方法:用柳树枝0.5公斤,加水3公斤,放锅中煮沸后,盛出放人脸盆中,先以热气蒸患处,待水不烫后,以水洗患处,约15-20 分钟,每日1次,连洗3-5次即可治愈,本法操作简便,町推广使用。 主治:外痔。 王进取 治消化不...
-
各种眼外伤 护理要得法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我们接受外界信息最重要的器官,也是最脆弱易受伤的器官之一。随着社会多元化迅猛发展,各种眼睛的意外伤害也随之急剧增加。就我们眼科而言,每个月都要收治多名眼外伤患者,今年春节就收治了40余名花炮炸伤眼睛的患者。这些人轻则角膜损伤、前房积血,重则视网膜脱离、眼眶骨折,更有甚者导致失明、眼球萎缩。6月6日爱眼日来临,特提醒大家提防各种眼外伤。 生活中的各种眼外伤 眼外伤往往源于我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大意之举,从眼科接诊的情况来看,有些千奇百怪的受伤原因,让人匪夷所思,有时让你想都想不到。...
-
中医诊治外伤眼底出血
患者胡某,男,26岁。于1978年6月5日被一块如鸡蛋大的干泥块击中左眼,当即昏倒,数分钟后苏醒,头晕头疼,左眼视物不清。在医院眼科检查,左眼瞳孔中度散大,视力0.5,检查眼底有瘀血块存在,诊断为眼底进行性慢性出血,多次服西药效果不明显。患者于6月10日寻求中医诊治。 刻诊:左上眼睑肿胀伴轻度下垂,左下眼睑内眦下缘有五分硬币大小青紫色的瘀血斑,左眼球下方球结膜有如绿豆大的瘀血块伴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视物不清。 治疗:活血化瘀、清热凉血兼补益肝肾。 处方:当归12克,丹参15克,赤...
-
血府逐瘀汤治疗外伤后胸背痛典型医案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的《医林改错》,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诸药组成,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功效。本方主治诸症皆为瘀血内阻胸部,气机郁滞所致,即王清任所称“胸中血府血瘀”之证。广泛用于因胸中瘀血而引起的多种病证,临床应用以胸痛、头痛,痛有定处,舌暗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为辨证要点。本方活血与行气相伍,既行血分瘀滞,又解气分郁结;祛瘀与养血同施,则活血而无耗血之虑,行气又无伤阴之弊;升与降兼顾,既能升达清阳,又可降泄下行,使气血和调。...
-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在中医中属于“撞击伤目”“青盲”
专家简介 王影,博士,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神经眼科兼针灸科主任。 当人头部受到创伤后,除了肉眼可见的损伤外,非常容易忽略的就是“外伤性视神经病变(TON)”,详细了解本病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等具有重要意义。 西医认识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是常见的一类眼外伤,可导致不可逆的视力损害,严重者可致盲。通常继发于眼眶、眼、头或外伤性面部损伤。多见于交通事故,其中以摩托车和自行车事故为多,其次是高处坠下、暴力击伤等。本病对视力的影响较大,常常出现视力下降,...
-
治疗外伤后综合征汤剂(健脑散)
组成:红人参15克(参须30克可代),地鳖虫、当归、甘杞子各21克, 制马钱子、川芎各15克,地龙、制乳没、炙全蝎各12克,紫河车、鸡内金各24克,血竭、甘草各9克。 功效:养血益气,化淤通络,疗伤定痛。 主治:凡脑震荡后遗症出现头晕而痛,健忘神疲,视力减退,周身酸痛,天气变化时则更甚;有时食欲不振,睡眠欠佳,易于急躁冲动;面色黧黑,舌有淤斑,脉多沉涩或细涩者,均可用之。 用法:马钱子有剧毒,需经炮制,一般先用水浸一日,刮去毛,晒干放麻油中炸,应掌握火侯,如油炸时间太短,则内心呈白色,服后易引起呕吐等中毒反应;如油...
-
治外伤宜用引经药
在中医学理论中,引经药可引导其他药物直达病所,引经报使,增强其他药物的治疗作用。在治疗外伤疾患中,如果以伤患的部位为主,结合脏腑经络辨证,选用适当的引经药物,即能增强疗效。头部外伤 头部受损,经常出现头晕、头痛、恶心、昏迷等症状。其病机在于瘀阻清窍,清阳浊阴升降失调。在治疗上,初期升清降浊,化瘀宁神,用细辛3克,当归尾、川芎、柴胡各10 克。中期平肝息风,活血养血,用天麻、丹参、柴胡、川芎各10 克。末期则视其体质强弱,健脾益气,调养补肾,用黄芪、党参、柴胡、川芎各10克。以柴胡、川芎作为头部引经之药,既能够行气化...
-
脑外伤后综合征(秘方数:10)
轻、中型脑损伤患者在伤后长时期存留各种主观不适症状,而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病程历3个月以上不愈者称脑外伤后综合征。以往曾被极不确切地称为脑震荡后遗症。主要临床表现为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和癔病样发作,诸如头痛、头晕、精神不振、乏力、耳鸣、多汗、失眠、心悸、情绪不稳、记忆减退等。损伤早期由于有心理损害和损伤所致的颅脑及有关组织损害,从而导致某些结构功能失调。治疗须消除病人顾虑,妥善安排活动(包括太极拳等适当的体育锻炼)和休息,同时还应辨证施治。产生症状的主要病机是瘀恋脑络,未得清彻,伤后瘀阻,气血难以上注以致脑失所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