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 第2859页
-
清热除湿 周潇治疗眼脸带状疱疹
名医治眼睑带状疱疹(脾经风热)方 处方:陈皮、连翘、防风、知母、玄明粉、黄芩、玄参、黄连、荆芥、怙梗各6克,大黄3克,生地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功效主治:清脾热,散风邪。用于治疗眼睑带状疱疹,中医辨证属脾经风热型。症见胞睑皮肤红赤刺痒,灼热疼痛,水疱簇生,有粘液渗出,伴发热,大便秘结,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数。 专家点评:眼睑带状疱疹典型的病变多在三叉神经第一支——眼神经各分支(额神经、泪腺神经及鼻睫状神经)或第三主支各分支(比较少见)的皮肤分布区域,发生群集性水疱样皮疹。但不跨越睑及鼻部的中央界...
-
介绍一种鸦胆子治疗扁平疣的新用法
“什么是扁平疣” 本病是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好发于青少年的病毒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皮色或粉红色的扁平丘疹,多见于面部和手背,无明显的自觉症状,病程慢性。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接触传染。 “有什么临床表现” 好发于青少年,可突然起病,皮损多发于面部、手背、手臂,表现为大小不等的扁平丘疹,轻度隆起,表面光滑,呈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境界清楚,可密集分布或由于局部搔抓而呈线状排列,一般无自觉症状,部分患者自觉轻微瘙痒。病程呈慢性经过,可持续多年,部分患者可自行好转。 ...
-
秋季皮炎的中药治疗
秋季天气转凉,空气干燥,加上花粉飞扬,风沙四起,故是皮炎的多发季节。患上皮炎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而且影响心情,严重者可转为慢性者甚至导致心身疾病。为此,笔者根据临床经验,就常见秋季皮炎的中药治疗方法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皮肤瘙痒症 指仅仅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性皮损的一种皮肤病。在中医属于“痒风”、“风瘙痒”等范畴。多见于年老体弱或兼有慢性疾病的患者,特点是仅有全身性瘙痒和伴有继发性抓痕、血痂、脱屑和色素沉着,而无原发性皮损。对于长期瘙痒者应排除内脏疾病和恶性肿瘤的存在。 用药参考1.内服法:可口服乌蛇止痒丸,每次...
-
邹铭西治疗皮肤病经验
邹铭西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皮肤病 学专家,从医近 60 载,历任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 医院、广安门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皮肤性病科主 任。对于银屑病、湿疹、荨麻疹、瘙痒症、神经 性皮炎、药物疹、下肢结节性红斑类疾病、多种 皮肤肿瘤,以及红斑狼疮、皮肌炎等结缔组织病 等多种皮肤疑难杂症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丰富的临 床经验。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对其临床治疗皮肤 病的诊疗思路有所体悟,总结如下。 1 先辨病,后辨证,强调诊断的重要性 1. 1 诊断是基础 皮肤科疾病共有 1 400 余种 [1 ] ,种类繁多,诊 断对于指导临...
-
冬天皮肤瘙痒治疗4方
【简介】有些人一到冬天就感到皮肤发痒,晚上睡觉时更是奇痒难忍。这种奇痒多发生在两大腿内侧、小腿部位,有的人头皮也会发痒。其实,这也是一种病理反应,我们习惯上称为“冬痒症”。 【治法】 1.生地、何首乌各15克,艾叶90克,防风30克,加水煎沸15分钟,趁热熏洗患处。 2.苍术、生地黄各100克,荆芥、赤芍各50克,水煎洗患处,每天早晚各1次。或将药浓缩,再加老醋适量,外搽患处,每天1次。 3.香蕉皮适量,每天数次涂抹患处。 4.米泔水(浸泡生米后的水)1000毫升,食盐100克,倒入米泔水中,...
-
《金匮要略》中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损害方药举隅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机制介导的, 以血清中出现多种自身抗体和多器官、 多系统累及为 主要临床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 皮肤损害 是其最主要的临床病变之一, 80%以上的患者有皮 肤损害, 仅次于关节病变, 此外, 约有25%的患者以 皮肤病变为首发症状 [1] 。 皮损表现多种多样, 具体可 表现为面部蝶形红斑、 雷诺现象、 脱发、 血管炎性皮 损、 网状青斑、 紫癜、 狼疮性冻疮等, 可分别归属历 代文献 “阴阳毒” “蝶注流疮” “血痹” 等篇章中。 其 发病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 易感六淫之邪, 邪...
-
运用自制蜂蜜药膏治疗瘢痕
瘢痕是因意外烧伤、烫伤、严重 外伤后遗留的瘢痕.有一些患者身 上会长出硬而隆起的疙瘩瘢痕。有 痒或疼痛的感觉。运用自制蜂蜜药膏治疗瘢痕.可获良效,现介绍如 下。不妨一试。 白芷、白及、炮甲、五倍子各10 克,冰片5克,蜂蜜80克,食醋80毫 升。将白芷、白及、炮甲、五倍子同研 成细粉.将食醋与蜂蜜加热至80℃~ 100℃.然后加入药粉、冰片.搅匀成 膏。冷却后装瓶备用。使用时,先用温 开水将瘢痕表面清洗干净。取药膏均 匀涂在患处,厚约0.1毫米,用消毒纱 布外敷包扎,以纱布不湿为度,隔日 换药1次.20天为1个疗程...
-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采用方剂治疗
有些人患带状疱疹经治疗皮疹消退后,皮肤依然有针刺、烧灼样疼痛感,此症尤其多见于老年患者。医学上把它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医认为是病后气滞血瘀、气血两虚所致。每遇此症,笔者常采用如下方剂治疗,收效颇佳。患者不妨一试。 三七木瓜酒 三七15克,木瓜35克,白酒500毫升。把三七、木瓜同时放入白酒中,加盖密封,浸泡15天后,每天少量饮用。此酒有活血通络,行瘀止痛之功效,对带状疱疹后遗症、疼痛明显者有较好的疗效。 全蝎散 全蝎适量,研末用开水或稀粥冲服,每次服1.5~3克,每日早晚各1次...
-
刘明应用中医药治疗脂质硬皮症的经验
脂质硬皮症(lipodermatosclerosis,LDS)是下肢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下肢静脉曲张严重的并发症 之一,好发于小腿下 1/3 处。临床表现为小腿皮肤 片状红斑、丘疹、硬斑、瘀斑、色素沉着、皮肤粗 糙增厚、苔藓样变,患者多因瘙痒搔抓后继发感染, 重者可形成难愈性溃疡甚至引起皮肤坏死,影响患 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刘明教授对于 LDS 治 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重视 LDS 的临床分期及 鉴别诊断,并结合古代文献、临床经验对 LDS 的中 医分型、辨证论治及中医外治法提出了见解如下。 1 重视 L...
-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采用如下方剂治疗
有些人患带状疱疹经治疗皮疹消退后,皮肤依然有针刺、烧灼样疼痛感,此症尤其多见于老年患者。医学上把它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西医认为是病毒侵犯脊髓神经根,导致神经炎、神经节炎,使神经纤维粘连所致。中医一般认为是病后气滞血瘀、气血两虚所致。采用如下方剂治疗,收效颇佳。 验方1:柴归止痛汤:柴胡15克,当归、白术、生苡仁、防风、防己、桑枝、生地、金银花、连翘、车前子各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一般服药5天见效,15~30天可获痊愈。 验方2:益气化瘀汤:黄芪15克,丹参15克,党参12克,白术10克,白芍1...
-
皮肤病中医治疗有明显优势
性味归经、升降浮沉等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过敏性皮肤病同病异治初探 皮肤病病种甚多, 中医治疗有明显优势。在明确 病性的前提下, 中医皮肤病的辨证以整体观念为核心, 审查内外, 整体察病。这就要求临床医生有良好的中 医思辨能力。中医思维方法包括经验思维、 取象思维、 逻辑思维、 辨证思维、 整体思维、 直觉思维、 灵感思维、 正向思维、 反向思维等 [1 ] 。由于皮肤病学是一门以皮 损形态学为特征的临床学科, 直观性较强, 故以取象思 维方法指导皮肤病中医治疗 。“象思维” 是通过取象 比类的方式, 在思维过程中对被...
-
异位性皮炎 自拟方治疗
异位性皮炎又称遗传过敏性皮炎,发病与遗传和变态反应有关。常见的过敏原有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以及昆虫叮咬也可诱发;精神因素、气候变化、寒冷刺激及出汗等易使本病加重。中医认为本病多由先天不足,禀性不耐,湿热蕴结于肌肤所致;或久病耗血,以致营血不足,血虚风燥,肌肤失养而形成。皮疹为红斑、丘疹或苔藓样丘疹,微有渗液。也可呈斑片而伴有鳞屑及色素沉着,多为局限性,瘙痒剧烈,抓后渗液,扩展为大面积弥漫性苔藓样变。好发于肘、腘窝、颈前、颈侧部,以及面部、眼周围、手背等处。笔者在临床上应用养血祛风止痒的方法予以治疗,获得了...
-
小柴胡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患者梁某,女,70岁,2010年1月19日初诊。述其左颈部疱疹疼痛半年余。半年前左颈部起簇状水疱,痛如火燎,经某医院诊为带状疱疹,经用阿昔洛韦及内服清热解毒药,外用炉甘石洗剂、阿昔洛韦软膏等治疗后,疱疹消失,但遗留疼痛,虽经省会几家大医院治疗,疼痛仍不能缓解。现左颈部上至耳前,下达锁骨处阵发性疼痛如针刺、锥扎,夜不能寐,痛苦殊深。局部皮色紫暗,干燥,舌质红、无苔,脉沉细。证属肝郁化火,气滞血瘀,阴液亏损,不荣则痛。 药用:柴胡24g,黄芩9g,北沙参9g,法半夏9g,甘草9g,赤白芍各30g,炒枣仁、生龙骨、夜交藤...
-
中药治疗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中医称之为“缠腰火丹”、“蛇串疮”或“蜘蛛疮”。多因情志不遂、饮食失调,以致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湿热搏结,兼感毒邪而发病。带状疱疹最主要的症状就是强烈的疼痛。此病造成的疼痛有几个特点,一是周期长,疹前、疹期和疹后三个疼痛期衔接;二是“先痛后肿”,“肿而又痛”;三是疼痛剧烈。如果病毒侵犯了三叉神经的第一支或第二支,不但可引起眼部的广泛损害性疼痛,而且还会出现剧烈头痛,所以,《诸病源候论》将带状疱疹的疼痛形容为“惨痛”。 如能早期应用中药外治法,对治疗...
-
治疗脂溢性皮炎的外治法
中医认为,脂溢性皮炎是由外感风邪,内蕴温热而引起的,其治疗方法有两法,外治法以清热燥湿止痒为主,内治法则补益肝肾气血,培本固元气为主。 治疗脂溢性皮炎的内服方药有:何首乌、黑芝麻、野菊花、地肤子、白藓皮、生地、白蒺藜、羌活各15克,丹皮、赤白芍各12克,加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2周为一个疗程。 治疗脂溢性皮炎的外治法有: 1.药粉洗法:用珍珠母、青黛、冰片、海螵蛸、明矾各15克,同研成细末。每次洗头前先将头发蘸湿,然后撒上药粉,以双手轻揉按摩头皮,5~1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并用硫磺香皂洗头,洗后再用清水冲洗即可。...
-
阴部瘙痒对症治疗
霉菌瘙痒 可用2%苏打水冲洗外阴及阴道,并用制霉菌素或达克宁栓剂塞入阴道。 蛲虫瘙痒 蛲虫感染后瘙痒,可往肛门注入蛲虫膏,肛周皮肤涂雄黄粉以杀灭蛲虫。 疥虫瘙痒 应先剃除阴毛及肛毛,在皮损处涂搽10%-20%的硫磺软膏或疥灵霜、优力肤软膏等药物。 中成药疗法 药名:痰咳净 用法:先用温开水洗净外阴,再取痰咳净粉0.2克,撒敷瘙痒处,取0.1克塞入阴道中,每晚1次,经期停用,孕妇慎用,用药期忌房事,5天为1疗程。 疗效:用药1-2疗程,有效率达100%。 熏洗疗法 处方:黄柏、白藓皮、蛇床子歌50克,荆芥、...
-
肖定远对皮肤病治疗有独特之处
肖定远,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闽医萧氏外科第七代传人。他从事中医外科临床诊疗60多年,从小就接到受中医世家文化的熏陶,继承了萧氏中医在外科疾病方面的独特疗法,与中医经典著作、各名家学说有机地结合。他对中医外科疾病造诣很深,特别是对皮肤病、疮疡、乳房疾病治疗有独特之处,现将其学术思想总结为以下七点: 重视基础,博采众长 肖定远自临床以来,勤学古训,积极思考,吸取前人经验,融会贯通,理论联系实际,于实践中不断创新,所谓“师古...
-
多形红斑的病因病机中医治疗
□ 周涛 周冬梅 北京中医医院 多形红斑是一种急性炎症性皮肤疾患,皮疹多形,可伴有黏膜损害。重症型有严重的黏膜和内脏损伤。皮损多形性,好发于春秋季,年青女性多见。 本病与中医学文献记述的“雁疮”“猫眼疮”相类似。如《诸病源候论》雁疮候记载:“雁疮者,其状生于体上,如湿癣疬疡,多著四肢乃遍身,其疮大而热疼痛。得此疮者,常在春秋二月八月雁来时则发,雁去时便瘥,故以为名。”又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猫眼疮记载:“初起形如猫眼,光彩闪烁,无脓无血,但痛痒不常,久则近胫。”已故著名皮肤病专家赵炳南先生...
-
中药内服治疗面部激素性皮炎
愈来愈多的激素类外用药,应用不当,会给患者尤其是面部肌肤造成不应有的损害。不少患者面部只要有痒感,便用激素类外用药外搽,久而久之导致激素性皮炎,症见面部红色斑片,自觉干燥、灼热、发痒等。笔者临床体会,中药内服治疗本病,获效良好。 组方:生地黄15~30克,牡丹皮10克,地骨皮10克,赤芍10克,玄参15克,黄芩10克,知母10克,麦冬10克,白鲜皮12克,蛇床子10克,地肤子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第3煎药液待凉后,用纱布蘸药液湿敷患处,至皮损完全消退,热痒感症状消失。 方中生地黄味甘苦寒,可清热滋...
-
治疗冬季痒 中医有良方
医常依急、慢性期诊治。临床上,病程常分为急性期与慢性期,急性期以疏风清热、利湿为主要治法,慢性期依体质又分为气血虚弱、寒凝血脉、肝肾阴虚等三类型,治疗宜对症用药。 疏风清热法一般是用在冬季痒的急性发作期,或是因为搔痒过度,进而产生伤口而发生感染时,会以具有改善体表血液循环的消炎性药物为主,如消风散就是临床常见的处方之一。 中医治疗冬痒症主要以滋阴养血、祛风止痒为主。 临床上多用滋燥养营汤加减:生地15克,熟地15克,当归12克,白芍15克,丹参20克,秦艽10克,何首乌30克,胡麻仁10,地肤子10克,蝉衣6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