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 第3页
-
治慢性胃炎针灸印堂穴中脘穴
慢性胃炎是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大多数病人常无明显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不适和疼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嗳气等。临床表现多样,症状轻重与胃黏膜的病变程度常常并不一致。慢性胃炎可由于治疗不规范、不彻底甚至不合理等,造成患者病情时好时坏,症状时轻时重,迁延难愈,给许多患者特别是中老年患者带来长期、很大的痛苦和精神折磨。近年来,笔者治疗慢性胃炎针灸并用,对迅速减轻患者症状、加速病情好转疗效不错,简介如下。 取穴:印堂穴、中脘穴。 治疗方法...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见效快
慢性胃炎具有病程长,病情反复等特点,单单运用西医消炎,保护胃粘膜的治疗比较单一,长期效果观察疗效较差。总之,只有取长补短,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胃炎才能见效快,治愈率明显提高,同时还要重视生活情志调理。因此在治疗同时,饮食起居,情志精神,锻炼身体等方面给患者耐心细致的指导,对提高和巩固疗效都有很大的帮助。 将病例分别中西医进行治疗,应用中医辨证,按中医分型施治,所用方剂如下: ①瘀血阻滞型:化瘀通络,理气止痛。方用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味。药用炒蒲黄10 g,五灵脂10 g,丹参10 g,檀香9 g,砂仁6 g,延胡...
-
失眠及慢性胃炎的困扰 揉脏腑按摩疗法
53岁的王阿姨是一位责任心极强的家庭主妇,家中有两个小孩,长期致力于各种繁重的家务活以及孩子的成长培养,身心俱劳。多年来饱受失眠及慢性胃炎的困扰,经常寝食难安。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推拿科叶勇博士根据王阿姨的病情,为其实施了腹部推拿手法。起初王阿姨并不理解为什么失眠要推拿腹部,但经过一个多星期治疗后,有一天早上,王阿姨突然说:“叶医生,我发现自从你用了腹部推拿后,我夜晚入睡更安稳了,都没怎么醒来过,而且比以前更有食欲了。”难道揉揉肚子也能治疗失眠和老胃病? 据湖...
-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
慢性胃炎是指由不同病因所致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最常见的是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和隐痛、嗳气、泛酸、恶心、呕吐等。病程缓慢,反复发作而难愈。中医分型治疗如下: 寒痛:胃痛暴作,感寒则剧,得热则缓,畏寒喜热饮,不渴,苔白腻,脉紧。治宜散寒止痛。处方:高良姜15克,香附10克,附子5克。水煎服,日1剂。 热痛:胃脘灼痛,泛恶口苦,口渴饮冷,便秘,苔黄腻,脉数。治宜清热和中。处方:石膏20克,玄胡5克,知母10克,青皮5克,甘草5克。水煎服,日1剂。 气滞痛:胃脘胀闷,攻撑作痛,...
-
慢性胃炎中药方与饮食调理
慢性胃炎为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而其发病多与饮食习惯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合理的饮食调理对治疗慢性胃炎有着重要的意义。具体原则如下: 【中药治方】苦参6~9克 当归10克 赤芍12克 制大黄6~9克 煨木香9克 海藻15克 桃仁9克 川朴5克 生白术10克。水煎服,每日1剂。便溏时加山楂肉10克,便秘时加大麻仁12克。主治慢性胃肠炎。 1.避免吃各种刺激的食物,如烈性酒、浓咖啡、生蒜、芥末等对胃黏膜有损伤的食物,同时避免吃过硬、过酸、过辣、过冷、过热和过糙的食物。可选用易于消化的食品,并注意少用油炸、油煎等烹...
-
主治慢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 百合丹参饮
赵进喜,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吕仁和教授学术继承人。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内分泌重点学科带头人,糖尿病肾病“微型癥瘕”重点研究室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大内科副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委,北京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北京医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编委,《糖尿病天地》杂志副主编,...
-
缓解慢性胃炎症状疗法
哈尔滨市香坊区65岁马女士来信询问:我得慢性胃炎很多年.除了饮食上要注意外,有没有什么运动可以缓解慢性胃炎症状? 慢性胃炎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消化道疾病,表现为上腹部闷胀疼痛、暖气频繁、泛酸、食欲减退、消瘦、腹泻等症。慢性胃炎患者中,中老年人所占比例很高,有以下几个原因:随年龄增加身体免疫力下降,胃黏膜退化萎缩,胃分泌功能减少;牙列缺损,食物咀嚼不充分或者未咀嚼就吞下入胃;患有多种慢性病,服多种药物也能产生药物性胃炎,甚至产生胃糜烂及胃出血。 由于在慢性胃炎发病中饮食因素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防治胃...
-
长期情志不畅 慢性胃炎 中医验方
患者,女,41岁, 1月13日初诊。主 诉:反复胃脘部胀 痛,反酸嗳气4年。 患者近4年来反复 出现胃脘部胀痛、纳 差、嗳气、反酸,遇情 志不遂或工作紧张 则症状加重。外院作 胃镜检查确诊为“慢 性胃炎”。曾服用西 药予抗酸及保护胃 黏膜治疗,症状仍反 复发作,为求中医药 治疗,遂至我院门诊 求诊。诊见:胃脘部 胀痛,纳差,嗳气,反 酸,心烦,精神倦怠, 舌淡红,苔薄白,脉 弦细。中医辨证:肝 郁脾虚,胃失和降。 洽以疏肝健脾,和胃 降逆止痛为法,方用 逍遥散加减。处方: 柴胡10克,当归1...
-
慢性胃炎 柴胡四逆汤加味
赵文霞,女,1956年生,河南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河南中医学院内科学科带头人、大内科主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河南省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先后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发表论文70余篇,主编、参编著作22部,其中主编6部,副主编8部。目前承担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以上课题5项。 组成:柴胡6克,白芍15克,枳壳10克 ,黄芩10克...
-
理气止痛 治慢性胃炎症见胃脘胀痛方
处方:柴胡、香附、白芍、茯苓、苏梗、枳壳、川楝子、元胡、甘草各10克。 加减:泛酸者,加乌贼骨、煅瓦楞子各 15克;食少,胃胀,嗳腐,苔厚腻,脉濡滑者,加神曲、炒山楂、莱菔子各10克。 用法:每日l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疏肝和胃,理气止痛。 主治:慢性胃炎,中医辨证为肝胃气滞型,症见胃脘胀痛,食后尤甚,痛无定处,攻撑连胁,遇情志不遂则加重,嗳气频作,恶心泛酸,苔薄白,脉沉弦。 张谐 治胃痛方 川乌、草乌、花椒、香附、小茴香、吴茱萸各10克,川芎、延胡索、公丁香、川楝子各15克,共研粉,白酒适量...
-
慢性胃炎怎样调理 中医疗法大全
慢性胃炎 【病因与症状】 慢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痞满等症范畴。中医认为由气滞、脾虚、血瘀,诸邪阻滞于胃或胃络失养所致。该病以胃粘膜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为主要病理表现,病因可能除急性病外,还与胃粘膜受理化因素、细菌或毒素反复刺激和直接损害有关,其中尤以青壮年男性为多。临床表现为上腹部慢性疼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泛酸、饱胀、嗳气、纳差、大便不调,胃镜检查胃粘膜充血、水肿、糜烂、变薄。本病从病理表现可分为浅表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和肥厚性胃炎四种,第一种为多见。慢性胃炎病程缓慢,多数病人有...
-
胃痛 慢性胃炎 中药治方
某男,56岁。2008年12月21日初诊。诉胸骨后、胃脘部灼热隐痛反复20年,每于进食酸辣、生冷或午夜后发作,泛酸,纳食正常,口和不渴,二便调,舌质红,舌苔中根部淡黄而厚,脉弦。既往胃镜检查有慢性浅表性胃炎。梅国强仔细诊察病症后说:胃痛历20年,乃痼疾也。痛呈灼热隐隐,舌苔中根部淡黄而厚,脉弦等,皆痰热之象。而胸骨之灼痛,既与痰热中阻有关,又与痰热上犯,少阳经气不利有关。故中医诊断:胃痛(痰热痞结);西医诊断:慢性胃炎。治宜柴胡陷胸汤化裁,和解枢机,清化痰热,活血通络。 处方:柴胡10克,黄芩10克,法半夏10克,...
-
裴正学治慢性胃炎 化瘀敛疡汤
裴正学,男,1938年生,主任医师,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编委,《中西医结合研究》杂志总编辑。首批甘肃省名中医,甘肃省肿瘤医院首席专家,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 裴正学从事临床工作50余载,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20余部,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血液病、肿瘤、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各种疑难杂症。 组成:炒蒲黄10克,五灵脂10克,制乳没各6克,丹参10克, 当归10克,黄芪30克,高良姜6克,香附6克...
-
健脾和胃养阴益胃 刘志成治疗慢性胃炎
名医治慢性胃炎(脾胃虚弱)方 处方:黄芪20克,党参15克,白术、茯苓、元胡各12克,法半夏9克,陈皮、甘草各5克,砂仁3克,高良姜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健脾和胃。用于治疗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属脾胃虚弱型。症见面色萎黄,少气乏力,胃脘胀痛,食后尤甚,恶寒喜温,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腻,脉弱。 创方者:刘志成 名医治慢性胃炎(瘀血阻络)方 处方:川楝子12克,炒蒲黄、炒五灵脂、元胡、郁金、香附、九香虫、丹参各lO克,乳香、没药各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
慢性胃炎的治疗 中医独到之处
孟河医派发源于常州孟河,以医家众多,且名医辈出而著名。其中又以巢元芳、费伯雄、马培之、丁甘仁四家为代表,影响深远。笔者曾受教于当代孟河名医单兆伟师门下,亦传自于马培之一脉,耳濡目染,深受孟河医派处方思想影响,临床应用,也每多奇效。 今年2月2日余曾治疗一女,梅某,46岁,近3~4年来,每年约发作一次眩晕,屡经各大医院诊治,始终未能明确诊断。此次发作2天,症状显著,眼不能睁,呕吐频作,为胃内容物,精神极度疲软,懒不欲言,舌淡苔薄白腻,脉滑实,左脉稍有弦意。查头颅CT与腹部平片均未见异常,在我院急诊处理一日及住...
-
主治急慢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方解
梁开发,男,1952年生,四川绵竹人,主任中医师,四川省名中医,成都医学院兼职教授,德阳市首批中医药学术传承指导老师,出身于中医世家,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年,擅治中医内科、妇科、男科等疾病,对脾胃疾病尤有心得,先后发表医学论文89篇。 组成:党参10~18克,乌药10~18克,蒲公英15~30克,白术10克,枳实(体虚非气滞重症者改用枳壳或香橼)10~15克,木香6~10克,槟榔6~10克。 功能:益气健脾,和胃通络,行气止痛。 主治: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出血、胃...
-
治慢性胃炎方
方药:半夏、党参各9克,黄芩、炙甘草、干姜各6克,黄连3克,大枣4枚。加减:肝胃气滞加郁金、香附各10克;寒邪犯胃加良姜、香附各10克;胃热炽盛加大黄、栀子各4克,生白芍10克;食滞胃肠加枳壳10克,炒神曲15克;瘀阻胃络加丹参、香附、当归各10克;胃阴虚加玄参15克,生地、白芍、麻子仁各10克;脾胃虚寒加黄芪20克,白术、干姜各10克。每日1剂,水煎取汁200毫升,分3次温服。 主治:慢性胃炎。疗效:治疗60例,治愈36例(胃脘疼痛及其他症状消失,X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正常);好转19例(胃痛缓解,发作次数减少,...
-
中药方治慢性胃炎 反流性食道炎
案例 赵某,男,57岁。2010年3月17日初诊。 心下痞满、吞酸、嗳气、纳差1年余,纤维胃镜检查提示“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反流性食道炎”。经中、西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诊见:心下痞满,吞酸,嗳气,纳差,口干喜饮,口苦,大便不成形,每日2~3次。无四逆。舌苔白,脉细弦。辨六经属少阳、太阴合病。辨方证属小柴胡汤合《外台》茯苓饮加乌贼骨、浙贝母方证。处方:柴胡12克,黄芩10克,清半夏15克,党参10克,陈皮30克,枳实10克,茯苓12克,苍术10克,乌贼骨10克,浙贝母10克,...
-
全国名老中医治慢性胃炎经验
魏品康,全国名老中医,教授,魏老出生于中医世家,业医40余载,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现将魏老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总结于下。魏老认为,慢性胃炎是指胃黏膜的反复慢性炎症性病变,属中医学胃脘痛、痞满、嘈杂、腹胀等范畴,其病因有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脾胃素虚、外邪内侵等多个方面。 一、建运中焦,温胃祛邪。慢性胃炎患者主诉常为胃脘疼痛、脘腹胀闷、嗳气、嘈杂、泛酸等标实之症,但根据其多为胃脘隐痛、得按痛减,并常有纳呆、便溏、倦怠乏力以及舌淡或红、边有齿痕、脉细等临床表现,结合本病病程较长、“病久多虚”的特点...
-
慢性胃炎 中药汤剂加减治疗
一、健脾益气法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脾阳不足,证见胃脘痞满胀痛、纳差、食后腹胀、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方用香砂六君子汤、黄芪健中汤等加减治疗。 二、养阴益胃法肝火素旺或嗜食辛辣而伤胃之阴津,证见胃痛隐隐、知饥不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苔或光净无苔、脉细数。常用益胃汤、一贯煎、沙参麦冬汤等。 三、消食导滞法暴饮暴食伤及胃腑,证见胃痛、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吐食或矢气后痛减,大便泄泻臭秽或不爽、舌苔厚或黄腻、脉滑或实,方用保和丸、枳实导滞丸等。 四、舒肝和胃法情志不畅、郁怒伤肝、肝火犯胃,...
-
慢性胃炎 胃痞胃痛呃逆 加味柴胡四逆汤
赵文霞,女,1956年8月生,河南西平人。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河南中医学院内科学科带头人、大内科主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河南省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首届河南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先后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发表论文70余篇,主编、参编著作22部,其中主编6部,副主编8部。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以上课题5项。 组成:柴胡6克,...
-
哪些中药可治疗慢性胃炎
胃炎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消化道疾病,该病往往迁延不愈。在临床上,胃炎患者经常会出现胃脘隐痛胀闷、胃中有烧灼感、嗳气频繁、反酸、口臭等症状。做胃镜检查时可发现该病患者的胃黏膜会出现充血、肿胀或糜烂等情况。病程较长的该病患者其胃黏膜会发生萎缩,并伴有肠化生(或小肠化生,或大肠化生)。医学研究证实,导致胃炎的根源是幽门螺杆菌(Hp)感染。但不少胃炎患者经过抗菌治疗后,其体内的幽门螺杆菌已由阳性转为阴性,可胃胀、嗳气、反胃、舌苔腻等症状仍然存在或反复出现。这大多是由于患者体内的温热未清、胃气不和所致。 中医认为,&l...
-
急慢性胃炎 中医穴位疗法
□ 苗子庆 苗卫萍 山东省德州学院医学科学研究所 验案1:急性胃炎(瘀血阻络)取承浆 李某,女,37岁,2008年9月26日初诊。 主诉:胃痛5小时。5小时前,因吃鲜枣过量,引起胃脘胀痛,部位固定,压痛明显。无呕吐,大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证属:为鲜枣过量,停滞胃脘,不通则痛。治宜通降胃腑,行气止痛,取承浆穴针刺。 操作方法:令患者坐位或平卧位,承浆穴处皮肤常规消毒,用28号3寸不锈钢毫针,平刺承浆穴,酸胀麻感得气后,用泻法强刺激捻转约2分钟,疼痛减轻...
-
慢性胃炎胃溃疡 柴胡和胃饮
组成:柴胡、焦山楂、花粉、郁金、元胡各12克,法半夏、黄芩、陈皮各9克,茯苓24克,泡参15克,生姜、甘草各6克,大枣5枚,水煎,每日1剂分3服。 主治:慢性胃炎,胃溃疡。 解析:伏热犯胃,胃失和降,气逆于上,不惟默默不欲饮食而喜呕,更常致肝胃气滞而上腹饱胀疼痛。其证胃脘胀痛,食少欲呕,口苦或酸腐嗳气上泛,有寒热感,舌苔厚腻,脉弦滑。本有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者常因外感寒热或内伤积食而加重发作,皆易有此类证候。 本方为小柴胡汤去人参加泡参,利痰气,余药行气除湿,消炎消胀,活血止痛,也可于...
-
慢性胃炎引起的胃脘疼痛 中药治方药组成
方药组成 蒲公英30克,川芎15克,党参15克,黄连10克,吴茱萸6克,厚朴15克,紫苏梗15克,川楝子6克,玄胡索30克。 组方依据 该方所治胃炎,包括各类胃炎及十二指肠球炎,诊断以胃脘疼痛、吐酸、嗳气三大症状为要点。该病因长期寒湿侵胃,郁久化热,湿热阻络,气血瘀滞,气虚津亏所致。治宜清热散瘀,理气和胃,制酸止疼。药用蒲公英清热解毒,化瘀解痉,蒲公英素有“疔疮圣药”之誉,有抑菌和杀伤幽门螺杆菌的作用,且能生肌活血,故对溃疡的修复、炎症的消退及清除幽门螺杆菌等起重要作用。川芎素...
-
慢性胃炎食道炎 腐竹白果炖猪肚
腐竹白果炖猪肚是一道男女老少皆宜的暖胃靓汤,很受广东人欢迎。这个汤有温胃散寒、健脾胃的功效,对脾胃虚弱或虚寒的慢性胃炎、食道炎等消化系统不适患者具有较好的食疗养生作用。 制作方法 准备猪肚一个,约900克,瘦肉200克,腐竹100克浸软,白果约10粒去衣,胡椒粒1汤匙,生姜3片,盐适量,用食用油和盐各一汤匙,再用生粉和盐各一汤匙,分两次把猪肚里外面反复抓洗,每次抓洗后都用水把猪肚反复冲洗干净,直至无异味。再把白胡椒打碎,放入猪肚内,把猪肚头尾用线扎紧。最后把猪肚、瘦肉、腐竹、白果、生姜放入炖盅,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