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便 第27页

便 第27页

  • 中医治泄泻“利小便实大便”

    中医治泄泻“利小便实大便”

      “利小便实大便”是中医治疗泄泻的一种常用方法,即通过疏利小便而使大便成形的方法,又叫“开支河”或“分消走泄”。其理论来源于张仲景《伤寒论》第159条:“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及《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下利气者,当利小便。”晋代王叔和亦在《脉经》提出:“溏泻,宜服水银丸,针关元,利小便。”...

  • 远血:中医治便血

    远血:中医治便血

      远血,系中医术语,隶属于血证中的便血之门,是胃之出血,自肛门排出,便色黑如柏油状而言。多因脾胃虚弱,气不统血,或胃肠积热,湿热蕴结,气血瘀滞等所致。远血多责之于胃,但与肝脾等脏腑有关。远血是与近血相对而言的,近血多责之于肠,血色暗红或鲜红。   近十年来,笔者将远血分肝胃郁热、肠胃瘀滞、肠道湿热、瘀阻胃络、脾虚气陷、脾胃虚寒六型施治,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如笔者曾以黄土汤加味治疗了一例脾胃虚寒型远血患者,采用甲氰咪呱、垂体后叶素、立止血、凝血酶等多种西药治疗半月无效,症见大便下血色淡暗,排便无力,精神疲...

  • 保护心脏简便小方 三七西洋参粉

    保护心脏简便小方 三七西洋参粉

      三七粉与西洋参粉混合起来,一方面三七可化瘀通络,另一方面,西洋参可气阴双补,这对心脏是一个全面的养护。   保养心脏的方式很多,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简单小方——三七西洋参粉。这个小方是针对心脏经脉瘀阻、同时气阴两虚的,具体组成是:三七粉、西洋参粉各等量,两者混合均匀。每日温水冲服,用量根据病情增减,一般人每日服用混合粉末一克即可。这个方子还可以增加丹参一味药,也是等量,增加以后,对脑血管的保养也很有好处。   先把两味药介绍一下。   三七,味苦微甘,性温,归肝、胃经。功效...

  • 食疗降压 简便更安全

    食疗降压 简便更安全

      胡萝卜汁:将胡萝卜榨汁,每天分次服用,一天大约服1000毫升。医学研究证明,胡萝卜汁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何首乌粳米粥:取何首乌60克,加水煎浓汁,用药汁煮粳米100克、大枣3到5枚,然   后加入冰糖适量,同煮成粥,有补益肝肾、乌发、降血压的功效。   荷叶粥:准备新鲜荷叶1张,粳米100克,冰糖少许。将鲜荷叶洗净煎汤,再将荷叶汤与粳米、冰糖同煮成粥服用,有降压的功效。   孟美玲...

  • 中风便秘脐周药浴

    中风便秘脐周药浴

    药浴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脐即神阙穴,脐部皮肤结构有利于药物吸收和经穴刺激,能借助水温之力及药物本身功效,达到行气活血通腑之效,使气血调和,调整脏腑功能,诒疗疾病。 中风后患者多卧床,邪阻中焦,化热化燥而成腑实,中焦失于升清降浊,且胃为水谷之海,胃气主降,以降为顺,胃气不降则壅滞而致腹胀、便秘等症。肝为刚脏,主疏泄,喜条达舒畅而恶抑郁,焦虑、忧伤等情志变化又导致肝的疏泄功能失常,肝木乘土,横逆犯胃,亦使胃失和降,脾不升清,六腑壅积。 该方为小承气汤,能泻结泄热通便,釜底抽薪。大黄泄热通便,大黄性猛善走,素有&ldqu...

  • 冠心病简便运动锻炼疗法

    冠心病简便运动锻炼疗法

      30岁的高先生,近日经医院诊断为“冠心病”。目前,冠心病患者呈现年轻化趋势,而预防其发生的最有效又简便的方法是运动锻炼疗法,谨慎安排强度适宜的运动有助于促进心脏功能的改善。   起居有常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工作,临睡前不看紧张、恐怖的小说和电视。   身心愉快保持平和心态,忌暴怒、惊恐、过度思虑以及过喜。   控制饮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食油腻、脂肪含量高、糖类含量高的食物。要食用足够的蔬菜和水果。   戒烟限酒吸烟是造成心肌梗塞、中风的重要因素,应绝对戒烟。在无病情...

  • 治中风后便秘偏瘫不语方

    治中风后便秘偏瘫不语方

    1.治中风后不语: ①淡竹沥30~50 毫升,温开水送服,每日2次。 ②山胡椒干果、黄荆子各3克。烘干,研粗末.滚开水泡服,每日2次,连服3~5天。 2.治中风后吞咽困难: 黄芪30克.赤芍、桃仁各15克,红花、当归、郁金、石菖蒲各12克,地龙、全蝎、远志各10克。水煎服分3次服.每日1剂、 3.治中风后便秘: ①生大黄6~10克.开水泡后代茶饮。 ②当归50克,水煎服.作用较缓和。 ③番泻叶10~20克.泡水代茶饮,作用较强.但不宜久用。 4.治中风后偏瘫: 虻虫3克.水蛭3 克,地龙3克,三七2克,穿心莲...

  • 从通便出发治心衰

    从通便出发治心衰

      杨某,女,80岁,农民,2012年10月18日就诊。   主诉:气喘,呼吸困难2周,渐加重,伴下肢水肿。患者有高血压病史30年余,血压常波动在160/100~150/95mmHg之间,常服降压零号、卡托普利等维持血压。近10年又患哮喘,每逢感冒、气候突变复发。   诊时:喘促日久,心悸怔忡,动则喘咳,胸闷如窒,痰多泡沫,不能平卧,唇甲紫绀,肢体浮肿,尿少乏力,舌暗苔腻,脉细结代。入院后查:体温37℃,BP:180/100mmHg,双肺可闻干湿罗音,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实验室检查:...

  • 高血压中医常用简便验廉方法

    高血压中医常用简便验廉方法

    中医学认为,高血压病除了应坚持药物治疗外,经常用简便验廉的中药泡茶、穴位按摩、练功等防治方法,也能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中药泡茶 菊花茶:用杭白菊泡茶饮用,每日3次,每次3克左右。也可用菊花加金银花、甘草同煎代茶饮用。 山楂茶:山楂所含的成分可以助消化、扩张血管、降低血糖、降低血压。可每天数次用鲜嫩山楂果1~2枚泡茶饮用。 荷叶茶:荷叶的浸剂和煎剂具有扩张血管、清热解暑及降血压之效。用鲜荷叶半张洗净切碎,加适量的水,煮沸放凉后代茶饮用。 槐花茶:槐花有收缩血管、止血等功效。将槐树生长的花蕾摘下晾干,用开水浸...

  • 治感冒引起的头痛简便方

    治感冒引起的头痛简便方

    1、葱白(切碎)、老姜(切片)各5克,茶叶9克,加入约300毫升水,煮沸后沥去残渣,将汤汁倒入杯中,趁热服用。 2、生姜6-7片,淡豆豉20克,煮汤1碗,趁热饮之,饮后覆被小睡。生姜能散寒邪,淡豆豉能解感冒,故对感冒引起的头痛,有很好的效果。 3、大蒜3个,葱白10根(切碎),加入煮熟的粥中,再熬1次,趁热吃完。多穿衣服或盖上棉被,使身体微发汗,对感冒引起的头痛特别有效。...

  • 治神经衰弱 治便秘方

    治神经衰弱 治便秘方

      验方1   炒枣仁20克(捣碎),甘草6克,浮小麦100克。水煎服,每日1剂。一般服药数剂可获显效或治愈。   验方2   酸枣仁、丹参各30克,水煎,每晚睡前服1次。坚持服用会有很好的疗效。 治便秘验方 肉苁蓉、怀牛膝、当归各15克,韭菜子20克,补骨脂、泽泻、枳壳各10克。一同加水煎煮2次,将药液混合在一起,早、晚2次温服,每日1剂,连用3剂。(胡佑志)...

  • 介绍了几种中医简便的助眠方法

    介绍了几种中医简便的助眠方法

    近些年来,由于工作和生活压力巨大,同时面临各种来自社会应酬、家庭关系、子女教育等复杂挑战,加上这几年雾霾天等不良天气造成城市空气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中国数量庞大的城市职业人群更易失眠,成为想睡而睡不好的都市“失眠族”。   在世界睡眠日到来前夕,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四科主任时国臣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如何认识睡眠障碍、失眠与抑郁的关系、怎样获得舒适和高质量的睡眠等话题进行了答疑解惑。   时国臣指出,睡眠障碍是指睡眠量不正常,以及在睡眠中出现异常行为的表现,...

  • 虚寒黑便  黄土汤治

    虚寒黑便 黄土汤治

    曾治79岁的黑便患者,胃镜检查 提示胃溃疡合并出血,每天黑便1~3 次,采用奥美拉唑、立止血、凝血酶等 西药治疗半月无效,后采用黄土汤治 疗,取得满意的效果。 患者便血,排便无力,精神疲倦, 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从其脉 症来看,诊断脾胃虚寒,治以温补脾 胃、养血摄血,方用黄土汤加减。 药用:灶心土100克,阿胶20克, 熟地、白术、白芨各15克,炙甘草、炮 附子、黄芩各6克,三七粉(冲服)3 克。3剂,每日1剂,水煎服。药后发 现,病人黑便日渐减少。遂效不更方, 在继用黄土汤加减治疗的同时逐渐停 用西药,在...

  • 治腹泻便秘偏方

    治腹泻便秘偏方

    许多中老年人在凌晨四五点的时候拉肚子,严重者每天凌晨都腹泻,一般来势较急,常伴有腹痛、喜按喜暖、形寒肢冷等症状。中医称这种现象为“五更泻”,多由脾肾阳虚所致。治疗一般需要温补脾肾,可以用一些温补的中药煎水泡脚,此法简单实用,无毒副作用,易被患者接受,且效果可靠。 取肉桂15克,补骨脂20克,五味子 30克,吴茱萸25克。上四味药同人砂锅后水煎,去渣取药汁倒人盆中,先用药气熏蒸双脚,待脚可耐受药液温度后,再将双脚泡到药液中,洗至双膝下方,每次20分钟,每日1次。一剂药可以反复用2-3次。 陆朝...

  • 吐血 上消化道出血 中医便方

    吐血 上消化道出血 中医便方

    吐血,又叫上消化道出血。整口整口的从口吐出,不是痰里带血。吐血是一个症状,除了有些内脏病能出现吐血的 症状外,平素爱吃辛辣或吸烟饮酒过度,或发怒,火气上 升,也能引起吐血。吐血与咳血的区别:咳血是血随咳嗽而 出,颜色鲜红,带有痰涎(治法见“肺痨”篇);吐血是整口 吐血或呕血,颜色鲜红或紫暗,有时带有食物残渣。吐血一般有胃热,肝火两种。 胃热 胃中灼热,心口痛,吐血多为暗红色,或夹有食 物残渣,或大便秘结,色黑,一般素有胃痛病。舌红,苔黄 腻,脉滑数。治宜清胃降火。 处方 (1)大黄炭3...

  • 胃痛“心口痛”中医简便方

    胃痛“心口痛”中医简便方

    胃痛多在肚脐上、心窝下,—般又叫做“心口痛”。凡受凉、饮食没有节制、精神过度紧张,都可产生胃痛。由于引起痛的原因和痛的症状不同,故在临床上通常有冷痛、气痛、血痛、食痛的区别,治疗也要根据这些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冷痛 多因受凉或吃了生冷食物所引起。痛的时候,怕冷, 口不干,腹泻,恶心想呕,经过热敷、按摩,痛就可以减轻。治宜温中散寒。 处方 (1)地雷,取块根洗净,晒干,研细末,水泛为丸如胡椒大。成人每次服1.5~2.5克,日2次,温开水送服。 (2)老姜10克 茶叶6克...

  • 失眠还带便秘 介绍了一个推腹法

    失眠还带便秘 介绍了一个推腹法

    我这人是个认真的脾气,所以在工作和生活中难免会生些闲气。有一段时间,我情绪不是太好,失眠还带便秘,难受极了,朋友给我介绍了一个推腹法。 由于推腹法很多人都知道,所以朋友的介绍非常简单。我刚开始也仅仅是晚上睡不着,把推腹法作为百无聊赖之策,但尝试过几次后,我发现这个推腹法不错。 我的做法是,晚上关灯后,闭眼,松松地平躺在床上,将双手平放在胸骨上,从胸骨位置开始往肚脐方向捋,一直到达腹股沟。如果说得复杂点,实际上推腹的这个线路是有经络的,从过脐的中线往外两侧对称,有任脉、肾经、胃经、脾经、肝经、胆经,还有很多五...

  • 揉百会防“老痴” 转手背助排便

    揉百会防“老痴” 转手背助排便

    旋转手背能助排便 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长期便 秘,犹如封闭的壶中倒不出水来。因此, 治疗便秘要打开肺气,从而畅通肠道,犹 如“提壶揭盖”。患者只要做做手背外旋 运动20分钟,就有助于排便。 自然站立,两手张开虎口,使手背向 外旋转至极点,直至不能再翻转时,手放 松还原,然后继续再往外翻转,如此连续 反复翻转20分钟。手背外旋时,意想两 手腕内侧之大陵穴和神门穴。手背外旋 到极点时,可体会到腕上七寸桡骨侧肺 经孔最穴的开穴反应,可使肠蠕动加强, 促进排便。临便时,以拇指和食指摩鼻翼...

    精品偏方 2024-03-08 14 0 便
  • 腹泻 便秘 验方可治

    腹泻 便秘 验方可治

    治寒性腹泻 胡椒粉少许,填肚脐,用伤湿止痛膏贴盖,每日换药1次,一般连用2-3次即可见效。   腹泻是一种常见不适,季节变化、饮食无节等都是诱发因素。严重的腹泻,会伴有呕吐、发热、腹痛、腹胀等症状。下面介绍3个验方可治腹泻。   莲薏粥   材料:白莲肉30克,薏苡仁30克,粳米50克。   制法:白莲肉泡去皮,与另两味加水煮作粥。分数次温食。   功效:健脾祛湿,用治脾虚泄泻。   无花果叶   材料:无花果叶(鲜品)100克,红糖50克。   制法:将鲜叶切细,加入红糖...

  • 纳呆、腹胀、腹泻、便溏

    纳呆、腹胀、腹泻、便溏

    脾胃出了毛病,症状主要可概括成8个字:纳呆、腹胀、腹泻、便溏。 “纳呆”的意思就是不想吃饭,也吃不多、吃不香,这是脾胃功能减退最明显的特征;“腹胀”的特点是不吃不胀,吃一点东西就发胀;“腹泻”就是拉肚子,如果水和粪能分开叫“腹泻”,水和粪均匀混合在一起叫做“便溏”。 如果发现自己有这几种情况,就该怀疑自己的脾胃是不是出了问题,尽快就医。 王鸿谟...

  • 济川煎治大便黏腻症疗效好

    济川煎治大便黏腻症疗效好

    临床发现,大便黏腻不畅不仅是众多疾病的重要症状,也是许多疾病愈后遗留给患者的一种难以名状的痛苦。特别是近几年,亚健康概念提出后,单纯以大便黏腻不畅为主要表现的大便失常,成了很多看似健康之人就诊的主要原因。用济川煎为主治疗单纯性大便黏腻症66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治疗66例均为门诊患者,男31 例,女35例;年龄26—59岁,病程 O.5~23年,平均5.83年。其中伴发在其他疾病中或其他疾病治愈后遗留本症的27例(40.9%);经常饮酒者53例(80.30%);嗜食肥甘厚味者 40例...

  • 妇人经期大便泄泻 临床辨治

    妇人经期大便泄泻 临床辨治

    妇人每值经前或经期大便泄泻,经净自止者,称为“经行泄泻”,亦称“经来泄泻”。本病属西医学经前期紧张综合征范畴。笔者在临床上将本病分为以下三型辨治,常能获得满意疗效。 脾胃虚寒型 症见经前或经期大便泄泻,脘腹冷痛,神疲肢倦,经行量多,色淡质稀,平时带下量多,色白质黏,无臭气,或面浮肢肿,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 治宜补脾温中,除湿止泻,方用理中丸加减。药用党参、炒白术、干姜、炙甘草等。 肝郁脾虚型 症见经行之际腹痛即泻,泻后痛止,或胸胁胀痛,烦躁...

  • 经期大便泄泻 临床三型辨治

    经期大便泄泻 临床三型辨治

      妇人每值经前或经期大便泄泻,经净自止者,称为“经行泄泻”,亦称“经来泄泻”。本病属西医学经前期紧张综合征范畴。笔者在临床上将本病分为以下三型辨治常能获得满意疗效   脾胃虚寒型症见经前或经期大便泄泻,脘腹冷痛,神疲肢倦,经行量多,色淡质稀,平时带下量多,色白质黏,无臭气,或面浮肢肿,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治宜补脾温中,除湿止泻,方用理中丸加减。药用党参、炒白术、干姜、炙甘草、益母草等。   肝郁脾虚型症见经行之际腹痛即泻,泻后痛止,或胸胁胀痛,烦躁易...

  • 中医将大便溏薄者称为“泄”

    中医将大便溏薄者称为“泄”

      泄与泻在病情病势上有一定区别,中医将大便溏薄者称为“泄”,相当于慢性腹泻。大便如水注者称为“泻”,相当于急性腹泻。临床上多统称为泄泻。   现代医学以腹泻的程度及症候特点区分急、慢性,急性腹泻多有较强的季节性,好发于夏秋二季,一般都有较明确的病因,发病较急,每天排便可达10次以上,病因多为饮食不洁或肠道感染引起,一般对症治疗都能及时痊愈,病情不太严重的腹泻还有一定的自愈性。   慢性腹泻病期在2个月以上,因病因复杂,诊断、治疗较困难,而长期腹泻又可造成...

  • 便秘因胃热 腹泻多虚寒

    便秘因胃热 腹泻多虚寒

      中医认为,人的脾胃维系着全身机能的运作,所以在身体某些部位发生变化时,就可反过来推测是否脾胃出了问题。   支持专家:林寿宁广西中医学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便秘因胃热腹泻多虚寒   胃热者,食物残渣下行缓慢,水分易流失,到大肠时已变得很干,从而导致便秘,而与此相对的,大便常不成形,很稀,多半为脾胃虚寒所致。   解决方法:便秘者可尝试推腹法,即一只手放在左侧肺部下缘,另一只手压在上面,用力均匀地按摩,此法可促进胃肠蠕动,加速食物残渣的下行。而腹泻者可温灸中脘穴(脐上4寸处)、足三里穴(掌心按住膝盖,中指末端向...

  • 妙用天枢 巧治腹泻便秘

    妙用天枢 巧治腹泻便秘

      生病后,人体有自我调节的功能,而身体各个穴位则是调节的按钮,运用好这些穴位,往往能起到缓解或治疗疾病的效果。   许多人患了腹泻后,首先想到的是去药店买止泻药来吃,单纯地认为止住了“泻”就治好了病,其实这样的做法并不明智。很多肠道传染病发病初期多有不同程度的腹泻,通过排泄,能将体内的致病菌毒素和进入胃肠道的有害物质排出体外,减少对人体的毒害作用。此时若使用止泻剂,无疑是闭门留寇,并且还会使真正的病因隐藏起来,耽误了治疗。   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脾胃病科医师孙令军认为,腹泻是脾胃病科...

  • 便秘还是腹泻 都可揉腹缓解

    便秘还是腹泻 都可揉腹缓解

    平日忙于应酬、聚会,吃得太多、太好出现便秘,可通过揉腹辅助缓解;聚餐后的剩菜剩饭在冰箱里存放时间太长,吃出了腹泻,也可通过揉腹进行缓解。揉腹真这么神奇吗?对腹泻和便秘都有效?没错,不论是便秘还是腹泻,都可以用揉腹的方法缓解,但其手法略有不同。 [腹泻]逆时针与顺时针比例1∶2 (逆时针揉腹为补法,顺时针揉腹为泄法。无论是腹泻还是便秘,揉腹时都是既要有泄法,又要有补法,泄的是邪气,补的是脾阳和肾阳) 步骤1把手搓热,掌焐关元穴(脐下3寸)、气海穴(脐下1.5寸)、神阙穴(肚脐)。如果觉得用手搓热比较困...

  • 治慢支便秘方

    治慢支便秘方

    处方与用法:麻黄5克,白术20克,杏仁15克,柏子仁10克,枳实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日1剂。 功效:宣肺降气,润肠通便。治老年慢性支气管患者,便秘难下,舌淡,苔白,脉沉细者。伴有高血压者,慎服本方。...

  • 燥咳嗓子干皮肤干燥 中药便方

    燥咳嗓子干皮肤干燥 中药便方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但今年雨水偏少,空气比往年更加干燥,人们往往会感到早晨起床时嗓子发干,皮肤干燥,即使喝一大杯白开水仍难以解渴。中医学认为,燥易伤肺,极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因此对呼吸道的保护不能掉以轻心。简单的中药,如甘草和桔梗,具有润肺化痰的效果,能对呼吸道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这两味药组成了东汉末年著名中医家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桔梗汤。平常喝可以当作保养,可健肺补气润嗓。由于味道甘甜,可以泡茶随时饮用,具体用法如下:取桔梗3克,甘草6克,用热水焖20分钟即可。   如果咳嗽不停,伴有咽喉疼痛、咳痰...

  • 肺心病人便秘损害心脏

    肺心病人便秘损害心脏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大多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发展而来,是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伴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一类心脏病。肺心病在我国是常见病,多发病,肺心病患者大多伴有便秘,如不加以治疗,会加重肺心病病情,因此患有肺心病的人,保持大便通畅非常重要。 如果肺心病人大便不畅,可导致呼吸急迫、咳嗽、气喘等症,还易引发感冒、口舌生疮,进而加重肺心病患者的病情。患者往往用力排便或长时间蹲踞排便,使腹腔内压力和心脏负荷增加,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加和心脏耗氧量急剧增加,从而使心脏损害加重,极易引起呼吸困...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