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炎 第25页

炎 第25页

  • 自制药包治疗盆腔炎

    自制药包治疗盆腔炎

    情绪抑郁,劳累过度,房事不节,贪食生冷,以及感受风寒湿邪等因素,可导致痰湿之邪郁滞体内,从而引发盆腔炎症。利用自制的药包来热敷小腹,可通过其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治疗作用,缓解小腹疼痛、下坠、发胀等不适症状。 药包的制作方法是,取当归、红花、艾叶、元胡各30克,研成粉末,分成两份装入布袋中缝好口。使用时,将食醋倒入锅中烧热,然后放入药包,待药粉浸湿之后取出,外敷于小腹疼痛部位。温度下降后更换另一个药包热敷。每次30分钟,每天2次。当归、红花活血止痛,艾叶温通经络而能止痛,元胡则是止痛的专用药物。 (华岩)...

  • 行气止痛败酱草治慢性盆腔炎

    行气止痛败酱草治慢性盆腔炎

    处方:败酱草30克,赤芍、白芍、红藤、元胡各15克,当归12克,川楝子、鬼针草、桃仁、红花、香附各lO 克,乌药5克。 加减:盆腔检查有炎性包块者,加穿山甲、三棱、莪术各10克;白带多者,加薏苡仁30克,黄柏、茵陈各10 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化瘀利湿,行气止痛。 主治:慢性盆腔炎,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型,症见下腹坠胀、疼痛及腰骶部疼痛,劳累、性生活后或经期加剧,.常伴有月经失调,白带增多,舌暗苔白,脉涩。 黄惠玲...

  • 盆腔炎 中药保留灌肠简便验廉

    盆腔炎 中药保留灌肠简便验廉

    盆腔炎为妇科常见病。由于这种病变多局限于盆腔器官,尤以输卵管、卵巢、宫旁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发生炎性改变,致局部神经纤维受到激惹和压迫而产生一系列症状,而且每当月经期盆腔充血则症状加重。中医认为,盆腔炎乃湿热瘀结,蓄积胞中,气血运行不畅,日久经络受阻,不通则痛。一般抗菌药物不易达到局部,或机体可能有抗药性而影响疗效,因此治疗颇感辣手。 中药外用川芎、赤芍,三棱、莪术、黄柏、元胡、红藤、败酱草、半枝莲、蛇床子、甘草,浓煎保留灌肠,对急性炎症或有包块的患者,效果更显。一般经灌肠后,患者都觉精神、食欲等较...

  • 慢性盆腔炎盆腔痛瘀热互结型

    慢性盆腔炎盆腔痛瘀热互结型

    处方:红藤20克,败酱草、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5克,三七、当归、白芍、丹皮各12克,浙贝母、元胡各15克,香附、昆布各10克。 加减:腹痛明显加川楝子12克,小茴香8克;带多、色黄加黄柏10克,土茯苓15克;带多、色白加川革薛12克,茯苓15克;腰骶痛甚者加杜仲、续断、怀牛膝各15克;月经量多、色紫加生地15克,黄芩炭10克;腹部包块加穿山甲、三棱各10克;少腹冷痛加艾叶、小茴香各6克;少腹热痛,舌质红或紫加知母10克,黄柏12克;伴头晕、目眩加炒白术15克,天麻12克。每天1剂,水煎分服3次,7天为1疗程,连服3...

  • 中药内服外敷治盆腔炎

    中药内服外敷治盆腔炎

    盆腔炎是妇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特别是慢性盆腔炎症,单纯应用抗生素疗效不佳,且易产生耐药性。临床应用中药内服加外敷治疗57例,疗效较好,临床常分以下四型辨治: 1.气虚血瘀型:下腹部隐隐作痛,缠绵不愈,腰酸,劳累后或性交后加剧,伴头晕、纳差、口干、乏力,占质黯淡,苔薄白,脉细弱。 2.气滞血瘀型:下腹部胀痛或刺通拒按,经前痛甚,月经量或多或少,色紫黯,有血块,血块排出后疼痛减轻,伴乳房胀痛,烦躁易怒,舌质紫黯,有瘀斑瘀点,舌苔薄白,脉弦。 3.湿热瘀阻型:症见下腹疼痛拒按,腰痛,肛门坠胀不适,带下量多,色黄,质粘稠,...

  • 独取次髎穴治疗慢性盆腔炎

    独取次髎穴治疗慢性盆腔炎

      【穴性特点】   “髎”即骨之空隙,此指骶骨后孔。因本穴位于骶骨第二孔中,居次上,故名次髎。骶后孔共4对,分别称为上、次、中、下髎,合称八髎穴。《素问·骨空论》云:“腰痛不可转摇,急引阴卵,刺八髎与痛上,八髎在腰尻之间”,《针灸大成》也载:“八韶总治腰痛”,说明八髎穴皆是治疗腰痛的要穴。   次髎穴乃八髎之一,位于髂后上棘下与后正中线之间,适对第2骶后孔中,是足太阳膀胱经腰骶部的重要腧穴。腰以下挟脊骶骨部是足少阴、...

  • 慢性盆腔炎的中药外治三法

    慢性盆腔炎的中药外治三法

    慢性盆腔炎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病程长、病情缠绵、复发率高等特点,可导致不孕、输卵管妊娠、慢性盆腔痛、月经失调等病症,归属于中医学“妇人腹痛”、“带下”、“痛经”、“不孕”、“月经不调”等范畴。中医药治疗盆腔炎具有明硅优势,在缓解症状的同时又能避免西医长期使用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根据女性生殖器官静脉血运丰富,盆腔器官相邻血管壁薄的特点,采用局部热敷、熏蒸等方法使药物直接浸润渗透到子宫周围,达...

  • 二鲜汁治膀胱炎

    二鲜汁治膀胱炎

    配方:鲜藕汁 300毫升,鲜甘蔗汁 200毫升,两汗混合。 用法:1天分3 次喝完。 功效:生的莲藕汁与甘蔗汁有清热凉血、利尿消炎功效,用治膀胱炎和尿道炎有效。 (刘光泉) 膀胱炎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细菌感染。前者指膀胱结核而言。非特异性膀胱炎系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粪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其临床表现有急性与慢性两种。前者发病突然,排尿时有烧灼感,并在尿道区有疼痛。有时有尿急和严重的尿频。很重要的一点是上述症状既发生于晚间,又发生在白天,女性常见。终末血尿常见。时有肉眼血尿和血块排出。患...

  • 慢性盆腔炎三证诊治

    慢性盆腔炎三证诊治

      慢性盆腔炎是内生殖器的子宫、输卵管、卵巢发生炎症而渐渐蔓延到盆腔结缔组织的一种病变,在妇科疾患的范围内是比较常见而难根治的一种疾病。一般由急性转为慢性,在症状方面一般没有发烧或剧痛等急性炎症表现,往往病人自觉腹部隐痛或阵痛,尤其在经期前后,感到腹部胀痛,有的有腰腿痛、白带异常或月经不规则,甚至闭经及出血等。而且大多数人因此而患不孕症及其他兼症,其中最常见的是月经不规则或痛经,而调经也就是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主要方法之一。   中医对慢性盆腔炎的诊断和治疗,必须结合脉象及其他症状来综合分析,以审其病在脏、在腑,还...

  • 妇科盆腔炎治疗方

    妇科盆腔炎治疗方

    盆腔炎是指内生殖器官的炎症(包括子宫、输卵管及输卵巢炎),盆腔结缔组织炎及盆腔腹膜炎。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盆腔炎多发生于分娩、流产、宫腔内手术操作时消毒不严,或因经期不卫生,病原体乘机侵入;也可能继发于宫腔内其他脏器的感染,如阑尾炎、膀胱炎等。主要表现为高热、恶寒头痛、精神不振,食欲着,胀肿下腹疼痛,疼痛可向两侧大腿两侧放射,带下量多等。慢性盆腔炎多由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当迁延而致,但也有急性期不明显,开始发病即为慢性者,病性常较顽固,当机体抵抗力低下时易急性发作。  组方:银花30克 连翘30克 红藤30...

  • 治老年性阴道炎验方

    治老年性阴道炎验方

    发生老年性阴道炎后,患者自觉外阴灼热、痒痛不适、白带增加色黄质稀,并易发尿频、尿痛、小便失禁等症。该病在中医学中属“带下”、“阴痒”的范畴。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的作用,外洗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疗效很好,为此推荐两种外洗药方。 方一:白鲜皮、鸡血藤、制首乌、仙灵脾各30克,加水2500毫升,煮沸30分钟,水煎2次,去渣后合并药液,待温后坐浴。每日2次,每次洗15分钟。本方具有养血、润燥、止痒的功效。 方二:野菊花、黄柏、蛇床子、紫草各30克,加水2500毫升,煮沸2...

  • 慢性盆腔炎 腹疼痛治方

    慢性盆腔炎 腹疼痛治方

      李某,女,42岁,2009年5月8日初诊。   自诉少腹疼痛一年余,常有带下伴腰酸乏力,月经先期,量少色淡,延日不止。曾经医院妇产科诊断为慢性盆腔炎,经输液服中、西药,效不佳,望其面色萎黄,精神萎顿,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辨证为脾气不足,清气不升,浊阴不降,冲任不畅,治以升阳除湿汤加减:生黄芪18克,焦白术15克,柴胡6克,升麻5克,木香6克,香附6克,白果仁5克,桂枝5克,炒苡仁12克,元胡9克,乌药5克,厚朴9克,车前子12克(包),甘草3克。5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药后腹痛少有发作,白...

  • 治妇科炎症方五则

    治妇科炎症方五则

    1、会阴瘙痒苦参100克(鲜品)、黄柏20克、蒲公英10克。三味共煎水1500毫升,早、晚各坐浴一次,每次15分钟,连用5天。 2、阴道炎金银花、败酱草、牛膝各10克。三味共煎水1000毫升,20分钟,早、晚各坐浴一次,每次20分钟,连用7天。 3、宫颈炎苦参、败酱草各20克,仙人掌50克(鲜品去刺)。共煎水1500毫升,坐浴20分钟,早、晚各一次,7天为1疗程。 4、盆腔炎败酱草、蒲公英、金银花、鱼腥草各15克。煎水1000毫升,早晚各坐浴30分钟,7天为1疗程。 5、输卵管炎并阻塞路路通50...

  • 盆腔炎分型论治

    盆腔炎分型论治

    盆腔炎是女性内生殖器官及周围的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的炎症总称,为女性的常见多发病。临床可根据病因辨证治疗。 热毒壅盛型:症见高热寒战,下腹剧痛拒按,阴道或下腹内有灼热感,带下量多,色黄如脓,质稠有腥臭味,口干咽燥,食欲不振,或恶心呕吐,小便黄短,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干或黄腻,脉弦数。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排脓。方用:金银花、鱼腥草、蒲公英、败酱草、石膏(先煎)各 30克,连翘、红藤、赤芍、丹参、紫花地丁、香附、知母各 15克,黄连、黄芩、栀子、大黄各10克。 湿热下注型:症见发热恶寒或低热起伏,少腹疼痛拒按,带下量...

  • 盆腔炎的中医治疗

    盆腔炎的中医治疗

    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时,称为盆腔炎。盆腔炎为妇科的常见病。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几个部位同时发病。按其发病过程、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急性盆腔炎发病时下腹痛伴发热,若病情严重可有寒战、高热、头痛、食欲不振。月经期发病可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非月经期发病可有白带增多。若有腹膜炎,则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若有脓肿形成,可有下腹包块及局部压迫刺激症状;包块位于前方可出现膀胱刺激症状,如排尿困难、尿频,若引起膀胱肌炎还可有尿痛等。慢性盆腔炎症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

  • 盆腔炎验方二则

    盆腔炎验方二则

    急慢性盆腔炎是困扰中老年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学认为,盆腔炎属于“腹痛”、“瘕积聚”范畴,多由湿热蕴阻、痰湿凝滞、气滞血瘀引起。采用以下两则验方治疗,安全可靠,中老年女性不妨试试。 苦菊莱菔汤 组成:苦菊100克,金银花20克,蒲公英25 克,青萝卜200克(切片)。 用法:上四味共煎煮,去药后吃萝卜盆腔炎验方二则喝汤。每日1剂,连服1周。 功效主治:对盆腔炎属湿热瘀毒型,症见发热、下腹胀痛、小腹两侧疼痛拒按、带下色黄量多、舌质红苔黄、...

  • 治盆腔炎灌肠外敷方

    治盆腔炎灌肠外敷方

      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往多应用西医抗炎治疗,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妇女生活质量,笔者多年来经临床实践,以中药口服、灌肠、外敷联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内服药 苍术30克,黄柏10克,红藤20克,生薏米仁20克,白花蛇草30克,败酱草15克,延胡索12克, 红花10克,穿山甲10克,川牛膝20克,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用14天。   灌肠方 蒲公英、土茯苓各30克,蒲公英、鱼腥草、王不留行、苦参各15克,三棱、莪术、泽兰各10克,乳香、没药各6克,加水浓煎100毫升,药液温度在...

  • 清热化瘀治慢性盆腔炎

    清热化瘀治慢性盆腔炎

      组成蒲公英30克,红藤30克,败酱草30克,紫花地丁30克,续断12克,刘寄奴12克,桑寄生12克,延胡索15克,柴胡9克。   功能清热化瘀,疏理冲任。   主治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肌腺病合并炎症性腹痛属热瘀交结,冲任气滞者。妇女下腹疼痛,痛连腰骶,劳累、性交、经期腹痛加重,或伴带多色黄,肢倦身重,低热起伏等,舌质红或见边尖瘀紫,脉弦数或弦涩。   用法加水适量,大火烧开,小火慢煎半小时,2煎半小时,两次煎液混合,分两份,每天早晚各服用一次,饭后半小时服药。可连续服用2~3个月经周...

  • 膀胱炎的中医防治方法

    膀胱炎的中医防治方法

      膀胱炎是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多发病突然,排尿时有烧灼感,并在尿道区有疼痛。有时有尿急和严重的尿频。以女性多见,终末血尿常见,时有肉眼血尿和血块排出。病人感觉身体虚弱乏力、发热,并有耻骨上、小腹下部不适和腰背痛。   膀胱炎患者治疗要及时,这是因为膀胱炎可致膀胱纤维化,使膀胱容量减小,造成输尿管回流,导致肾水肿与肾脏发炎,甚至肾脏坏死和尿毒症,危及生命。膀胱炎还增加患膀胱癌的几率,约85%的膀胱癌是因膀胱炎诱发。   患膀胱炎后,每日要饮用大量的水,可以有效地冲洗膀胱,有利于炎症的康复。治疗要正规,用药剂量要足...

  • 治妊娠呕吐 滴虫性阴道炎方

    治妊娠呕吐 滴虫性阴道炎方

    治妊娠呕吐经验 方法:取丁香15克,半夏20 克。共研为细粉,取适量用生姜汁调为糊状,敷肚脐,上盖纱布,外用胶布固定,每日1换,连敷3~4日。 主治:妊娠呕吐,中医辨证为脾胃虚弱型,症见妊娠后恶心,呕吐清水,厌食,口淡无味,精神疲倦,嗜睡,舌淡苔白,脉缓滑无力。刘诚玉 治滴虫性阴道炎经验 方法:患者临睡前用洁净温开水清洗外阴,上床后仰卧位,取六神丸15粒入阴道,每晚1次,6天为1 疗程。孕妇禁用,经期停用。 主治:滴虫性阴道炎,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外阴瘙痒,或有灼热、性交痛等,分泌物为稀薄脓...

  • 慢性盆腔炎临床自拟清经化滞汤

    慢性盆腔炎临床自拟清经化滞汤

      慢性盆腔炎常伴发月经失调、带下、痛经、不孕、癥瘕等,在临床治疗中,宜疏导调理,治以活血化瘀,清热通络。笔者在临床自拟清经化滞汤,收到良好效果。   方剂组成:柴胡9克,当归15克,白芍12克,延胡索10克,川楝子9克,红藤9克,忍冬藤12克,香附6克,甘草3克。方中柴胡有疏肝解郁之效,名医刘奉五先生曾言:“是气分药,又能入血而行血中之气,在气能调血,在血能调气,所以在调理月经时,多以柴胡配伍而组方。”当归养血活血,白芍和营敛阴,二药合起养血柔肝之功。川楝子合延胡索名金铃子散,为行气活血、...

  • 妇产慢性盆腔炎治方

    妇产慢性盆腔炎治方

      赵某,女,42岁,2008年3月2日初诊。   主诉:腹痛3月有余,带下量多清稀色白。患者伴腰酸乏力,月经先期量多,色淡,延日不止,10余日方尽,经妇产科检查诊为慢性盆腔炎,曾服中西药多种,效不佳。   笔者观其面色萎黄,精神不振,舌淡苔白,脉虚弱无力,证属中气不足,脾气不升,重浊之气聚于下焦而发,治当温阳益气,处方以升阳除湿汤加减。   组方:生黄芪18克,焦白术15克,升麻6克,柴胡6克,木香5克,香附6克,白果仁5克,桂枝5克,炒薏仁12克,乌药5克,甘松6克,甘草5克。水煎服,日1剂,连...

  • 慢性盆腔炎如何根治 祛湿泻浊

    慢性盆腔炎如何根治 祛湿泻浊

      钱某,女,35岁,2010年3月2日初诊。带下赤白,少腹胀痛不适2月余,伴腰酸乏力,经医院诊断为慢性盆腔炎,曾服中西药多种,罔效。近几日,腰酸腹痛加重,带下黏稠,红白相兼,大便干结,食欲不振,观其面黄消瘦,触之腹部胀满,脉滑数,舌红苔黄,此乃下焦气滞,湿热壅结之故,治当祛湿泻浊,以调胃承气汤加减:大黄10克,厚朴9克,枳壳9克,芒硝6克,木香6克,炒苡仁15克,黄柏10克,甘草6克。3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服药后泻下烂便3次,腥臭,且矢气连连,腹胀痛明显减轻,带下减少,饮食增进,舌红苔薄黄,脉濡弱,下...

  • 治盆腔炎方“亚急性盆腔炎”

    治盆腔炎方“亚急性盆腔炎”

    药物.组成 金银花、蒲公英、车前草、丹参各12克,红花、黄芩、败酱草各9克,元胡6克,生甘草3克。 制法与服法 上药入沙锅中,加水浸泡30分钟后煎煮,每日1剂,分3次服用,5—7天为1个疗程。 说明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该验方中所用的金银花、蒲公英、黄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有杀灭或抑制作用;蒲公英、车前草有消炎利尿作用;丹参、红花可改善盆腔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吸收;元胡能解痉止痛。故本方对于妇科常见病“亚急性盆腔炎”治疗有效,具有清热利湿、活血止痛之效。...

  • 慢性盆腔炎外敷方

    慢性盆腔炎外敷方

    慢性盆腔炎表现为下腹部坠胀、疼痛.腰骶部酸痛.白带增多.月经紊乱.痛经等。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湿热之邪侵袭胞脉与气血相搏而发病.治宜行气活血化瘀.清热利湿解毒。 方用:千年健、川椒、羌活、独活、红花、血竭、钻地风各6克。白芷、艾叶各10克.赤芍、川续断、桑寄生、五加皮、防风、当归尾、制乳香、制没药各12克.透骨草 100克。共研细末.装入纱布袋中干蒸后热敷患部. 每次30分钟.每日1~2次。8 次为1个疗程.每剂可用8次。(郭旭光)...

  • 艾叶糕治盆腔炎

    艾叶糕治盆腔炎

    腰腹痛、坠胀感,常在劳累、排便时加重,可伴有低热、月经量多、不孕等,都是女性慢性盆腔炎的症状。其病因主要是女性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和盆腔腹膜受到细菌感染所致,此病常迁延不愈、易于复发。中医认为其病机是外邪侵入,瘀积胞宫,导致脏腑功能失调、经络受阻、气血流通不畅而引发一系列不适。如果久病不愈,则会导致元气的损伤而加重病情。 对于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一方面要活血化瘀止痛,另一方面则需要温补机体的元气,使正气充足,抗病能力增强。利用艾叶,做成艾叶糕食用,有助于改善慢性盆腔炎的症状。具体的做法是:取艾叶150克,蒲黄20...

  • 中医调治盆腔炎困扰

    中医调治盆腔炎困扰

      盆腔炎是指子宫、输卵管、卵巢等内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的韧带等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炎症。慢性盆腔炎可由于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愈迁延所致;也常见于衣原体、支原体感染,而无急性盆腔炎的病史;或因体质虚弱,抵抗力较差,而反复发作。其主要症状是下腹疼痛、坠胀、腰骶部酸痛,在劳累、月经前后或性交后加重,也可出现低热、月经不调、白带增多,甚至不孕。   因人而异当辨证   从中医辨证,慢性盆腔炎主要有气滞血瘀、湿热、寒湿等类型。气滞血瘀型是最常见的类型。表现为下腹胀痛,经前或经期加重,月经量多,或经行不畅,经色暗,有血块,经前乳房...

  • 治幼女外阴炎 中药冲洗方

    治幼女外阴炎 中药冲洗方

    外阴炎是幼女较常见的妇科炎症,特别是偏远的农村和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发病率较高,笔者自拟中药方熏洗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治疗方法:花椒、苦参、黄柏、鱼腥草、白鲜皮、地肤子、紫草各5克,水煎,待水不烫后熏患处,并用无菌纱布蘸药液轻轻冲洗。每日早晚各1次,每日1剂。 幼女外阴炎多为湿热下注而引起。本方中花椒、苦参、黄柏、鱼腥草、白鲜皮燥湿杀虫止痒,紫草凉血活血解毒: 江苏淮安赵蕊...

  • 治疗盆腔炎试用中药方

    治疗盆腔炎试用中药方

      中医在治疗慢性盆腔炎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常采用中药内服、中药保留灌肠法、中药外敷及饮食疗法,效果明显。  中药保留灌肠法常用败酱草、红藤、三棱、莪术各30克,乳香、没药各10克,刘寄奴、赤芍各15克。水煎取100~150毫升,待药液温度降至39~40℃左右作保留灌肠,每日1次,15次为一疗程。经行时停用。  中药外敷法常用胡椒6克,芒硝、桂枝各10克,小茴香、薤白、乌药各15克,葱须3~5棵。将上药用纱布包裹后煎煮,加水不多,以浸透药物为度,以皮肤能耐受的温度放于下腹部,上面可用热水袋保温。每日两次,每次30分...

  • 慢性盆腔炎所致病 验案举隅方

    慢性盆腔炎所致病 验案举隅方

      慢性盆腔炎是因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但近年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是危害妇女健康的常见病,该病属中医“癥瘕”、“腹痛”、“带下病”、“月经不调”、“不孕”等范畴;《证治要诀·妇人门》云:“经事来而腹痛,不来亦腹痛,皆血不调故也”。笔者有幸拜豫东民间老中医黄少峰大夫为师,根据黄老自己的临床经验及中医“不通则痛、通则不...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