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丹 第72页

丹 第72页

  • 朱丹溪应用附子经验探析

    朱丹溪应用附子经验探析

    朱震亨, 字彦修, 元代著名医学家, 浙江义乌人, 因世居丹溪, 故学者尊称之为丹溪翁。 江南地域湿热 相火为病最多, 加之当时局方辛香温燥之剂盛行, 因 此, 丹溪著《格致余论》 《局方发挥》等书, 提出 “阳 有余而阴不足论” “相火论” , 阐明阴虚导致火热的 病机, 立滋阴降火的大法, 还针砭时弊, 主张戒用温 补辛燥之法。 但朱丹溪并不固守滋阴, 其应用温阳药 也颇具特色, 以下就以朱丹溪应用附子等温热药为 例, 介绍其用药特点。 真寒假热—&...

  • 朱丹溪

    朱丹溪

    浙江义乌。 这里现在是个热闹非常的地方,在中央电视台的早新闻间隙可以看到这个地方的广告:物流之都,这是现在的事情了。 让我们回到遥远的古代吧,回到元朝,那时候这儿可没那么热闹。 在义乌南边,有条曲折蜿蜒流淌而过的溪水。 世界上每条溪水都是美丽的,这条溪水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特别的是溪水两岸的岩石,它的颜色是红色的,所以,这条溪水又叫丹溪。 公元1281年11月28日,朱丹溪就降生在这里。 有趣的是,朱丹溪本来不叫朱丹溪,他正式的名字叫朱震亨,字彦修,就因为...

    养生秘方 2024-03-06 14 0 朱丹溪
  • 朱丹溪学派的主要学术思想

    朱丹溪学派的主要学术思想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盛增秀   浙江乃“文化之邦”,人杰地灵,历代名医辈出,中医学术流派纷呈,诸如医经学派、钱塘学派、绍派伤寒、温病学派、永嘉学派等,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当首推朱丹溪学派。   朱丹溪,浙江义乌人,是养阴学派的倡导者。他信奉理学,援儒入医,是金元时期的著名医家。朱丹溪著作甚丰,亲自撰写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本草衍义补遗》,还有后人整理《朱丹溪心法》《朱丹溪治法心要》《金匮钩玄》《脉因证治》《朱丹溪手镜》,其他散佚的著述仍有许多。  ...

  • 朱丹溪得七仙方 晏子施妙法

    朱丹溪得七仙方 晏子施妙法

    朱丹溪是元代著名的医学家、养生学家。自从他医好自己母亲多年心口痛的老病后,就弃儒从医。他治好了邻近村落的不少病人,可他从来不摆架子。   一天,有个乞丐一瘸一拐地走到朱丹溪的店堂门就再也走不动了。朱丹溪正在店堂里忙着给人看病,直到中午病人都陆续回去了,他才走出店堂。一瞧,乞丐躺在了门外,他连忙走过来,扶起他问:“你怎么啦?”乞丐哼了一下,说:“我前世不修,你看,我的腿烂着哩!”乞丐卷起裤脚,朱丹溪仔细一瞧,右腿烂得淌脓血,叫人见了可怜。   朱丹溪...

  • 丹青高手用画还治好肠胃病

    丹青高手用画还治好肠胃病

      唐朝王维,不仅是著名诗人,而且是丹青高手,他的画还治好了一个人的肠胃病呢。   据宋朝文学家秦观在他的《淮海集》中记载:有一年,他在河南汝阳县得了较为严重的肠胃病,而且久治不愈,所以心中烦恼。一天,有个姓高的朋友拿着一幅王维的山水画“辋川图”给他看,并说:“看了这幅画,你的病就会好,我曾用它治好过几个病人哩!”《辋川图》是王维晚年隐居在辋川时所作的一幅名画。画面群山环抱,树林掩映,亭台楼榭,古朴端庄。处处呈现出超凡脱俗的意境。该画作给人精神上的陶冶和身心上...

  • 朱 丹 溪 耳 针 奇 妙 治 职 病

    朱 丹 溪 耳 针 奇 妙 治 职 病

    传说名医朱丹溪行医 路过浙江义乌的时候,听 说有一个叫阿喜的姑娘得 了重病,就到阿喜家上门 送医。 原来阿喜有一次患病 出麻疹,眼睛染疾,不久便 双目失明,且多方医治却未 见效果。这重大的打击,加 上精神上的压抑,使阿喜姑 娘痛苦不堪,每天都泪眼模 糊,甚至没有了生活下去的 信心。 朱丹溪仔细了解姑娘 失明的经过后,便从药箱中 拿出亮闪闪的银针,让阿喜 稳定情绪,不必害怕。朱丹 溪在阿喜左侧耳垂正中刺 了一针,说也奇怪,姑娘的 寿眼顿时毒了!朱丹溪又在 姑娘的右耳垂扎了一针,奇迹又出 现了,姑娘的右眼也恢复了光...

    养生秘方 2024-03-06 14 0
  • 汤显祖创作《牡丹亭》与一首中药诗有关

    汤显祖创作《牡丹亭》与一首中药诗有关

    《牡丹亭》由我国明代戏曲作家、文学家汤显祖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创作而成,至今已经有四百多年历史,剧作述说了封建时代一段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是我国戏曲史上的一颗明珠,经久不衰。其基本情节是:南安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偕侍女春香游园遣闷,梦中和书生柳梦梅相爱,醒后感伤致死。三年后柳梦梅至南安养病,发现杜丽娘自画像,深为爱慕,丽娘感而复生,两人终得结为夫妇。故事情节充满传奇色彩。 据说,汤显祖创作《牡丹亭》与一首中药诗有关,诗文如下: 牡丹亭边,常山红娘子,貌如天仙,巧遇推车郎于芍药亭畔,就牡...

  • 朱丹溪的师父——罗知悌及其“口授三法”

    朱丹溪的师父——罗知悌及其“口授三法”

    罗知悌的生平 罗知悌,宋末元初医学家,生于1238—1243年之间,卒于1327年,字子敬(一说字敬夫),号太无,世称太无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罗氏史书无传,其生平及轶事少量散于史料。如《古今医统》载:“罗知悌,字敬夫,世称太无先生,精于医术,得金刘完素之传,旁通张从正、李杲二家之书,有异见,惟好静僻,厌与人接。惟丹溪为得意弟子,遂尽教以所学。《杭州府志》载:“(罗知悌)以医侍穆陵,甚见宠厚。”“知悌能词章,善挥翰,贫病无告,予之药,无不愈...

  • 傅晓骏:丹心仁术的八婺中医

    傅晓骏:丹心仁术的八婺中医

    在浙江省金华市中医医院名老中医药专家工作室,正常出诊的日子里,穿过门口拥挤人潮中的间隙,总能看到一位女医生秀丽而和蔼可亲的面容。她叫傅晓骏,是该院肾病科主任,室外拥挤的候诊人群、室内和风细雨的问询与仔细认真的诊治,都记录着一个八婺中医的施治日常。 博采众医,汇诸家所长 傅家在中医方面有家学渊源,祖上曾出过清代御医。至傅晓骏这里,已是第21代了。耳濡目染,傅晓骏从小就对中医药颇感兴趣,家人见其很有天分,在她16岁高中毕业后,便安排她拜师金华名中医林秀春。林秀春擅长儿科、妇科,对中医杂病的治疗也很有...

  • 朱丹溪:浙派中医的骄傲

    朱丹溪:浙派中医的骄傲

    如果要在千百年来中国中医药史上选出前十位在历史节点上有巨大贡献的医家,朱丹溪一定算一个。《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提到“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医之门户分于金元”,并不是指金元四大医家的学术流派之争,另有含义。 首先,“医之门户分于金元”涉及朱丹溪的学术思想与官方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争。《局方》作为官方主持编撰的成药标准,在当时是所有医家行医的标准与指南,而朱丹溪所提出的“阳有余阴不足论”,汲取了宋...

  • 张泽生在丹阳行医30余载

    张泽生在丹阳行医30余载

    张泽生(1895~1985年),江苏丹阳人,年少习医,先受业于当地名医张伯卿,后师从孟河马培之嫡传贺季衡先生。出师后,张泽生在丹阳行医30余载。1956年,张泽生赴江苏省中医院工作,擅于诊治温热时病和内科杂症,对脾胃病的医治有独到见解。这儿介绍一则张泽生青年时巧用中药名对对联而喜结姻缘的故事。 张泽生17岁那年,母亲托媒人为他向金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一吕姓人家的小姐吕仪芳求婚。张泽生早闻吕家小姐不只生得俊俏美丽,并且知书识礼,心中窃喜。不料,吕仪芳却忧虑嫁给“绣花枕头”,因而...

  • 带上仁丹旅行去

    带上仁丹旅行去

    暑假里很多家庭都计划外出旅游,年轻的朋友更是希望能够趁着假期独自或结伴出行,痛痛快快地释放一下压力。然而,比起选择自由行还是跟团游、览群山还是游海岛,更让人纠结的是旅途中几乎不可能避免乘车、乘船、乘飞机。 如此一来,容易晕车(与晕船、晕机等同属于晕动病)的人时常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有的人甚至因为想到由此带来的精神萎靡、上腹不适、眩晕呕吐等种种不舒服而对出游产生了顾虑或畏惧。 防治晕动病的办法不少,同仁堂的中成药仁丹是其中可供选择又非常见效的一种。仁丹色泽鲜赤,光滑如丹,有时又被称为“...

    养生秘方 2024-03-06 15 0
  • 耳朵这颗“养生丹”气血通畅了病痛就少了

    耳朵这颗“养生丹”气血通畅了病痛就少了

    长寿老人中,耳朵大的人很多,而且耳垂很长。耳朵大,意味着肾气旺,先天禀赋好,耳垂长,意味着头脑健康。当然,这并不是说耳朵小的人就一定不健康、不聪明。 今天我们要介绍耳朵这颗“养生丹”的用法,坚持每天10分钟,绝对有利于五脏六腑及全身的气血循环,气血通畅了,病痛就少了。快来一起学吧! 揉耳垂 操作方法:将食指和中指并拢塞入耳腔,拇指放在耳垂后面,3个指头尽量将头面区全部捏住揉动。食指和中指不动,拇指做搓揉动作,顺时针揉50次,逆时针揉50次。再把耳垂往下拉一拉。...

  • 道教特色的药物采集和丹方制备之法

    道教特色的药物采集和丹方制备之法

    道教药物采集和丹方制备的“和时”观念探析 道教是旨在内心逍遥和肉身成圣的宗教,明显区别于积极入世的儒家和万法皆空的佛教。道教徒在修炼身体的过程中,融合了部分中医药知识,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宗教药物使用之术。《正统道藏》保存了不少具有道教特色的药物采集和丹方制备之法。这些药物采集和丹方制备对时间节点的选择集中体现了道教的“和时”思想,其实质是和于阴阳五行。部分道教特色药物采集和炮制记载在中药采集和药方炮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如活“丹药”龟龄...

  • “丹心”一片静中求

    “丹心”一片静中求

    传统剂型丸、散、膏、丹中,基层中医医疗机构使用频率比较少的当数“丹剂”。老百姓对于丹剂总有一些神秘感,这可能跟淮南王刘安有关。刘安的传奇,不仅因为他误将石膏泼到豆浆上被动“发明”了豆腐,还因为他迷恋仙丹炼制术,梦想得道成仙。有一次炼丹炉倒塌,炉中丹剂被他饲养的鸡、犬服食后飘飘飞升上天,几欲成仙,成就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传说典故。其实,中医常用的丹剂,跟这些传说差距很大。 丹剂属于中医外用药范畴,分红升丹和白降丹两类。红升丹用于溃...

    养生秘方 2024-03-06 13 0
  • 孟诜:从炼丹少年到食疗鼻祖

    孟诜:从炼丹少年到食疗鼻祖

    如果不是因祸得福,唐代医学家孟诜(公元621-713年)多半会在炼丹炉旁终老一生。但是,正是那场贬谪,促使孟诜放下之前的所有,开始沉静下来转向对中医药学的研究与实践,逐步从一位炼丹少年成长为食疗大师,撰写下世界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食疗本草》著称于世。 社会的主流风气大多数情况下取决于上行下效。公元618年,唐朝在长安建立。唐高祖李渊视道教始祖老子李耳为祖先,奉道教为皇家宗教。由此,道教开始得到蓬勃发展,全国上下多以道教为正统,炼制仙丹,追求长生不老的风尚又开始盛行。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汝州梁县(今河南汝...

  • 杨震师从丹溪学派传承人王新午先生 秉承相火学说提出六型相火

    杨震师从丹溪学派传承人王新午先生 秉承相火学说提出六型相火

    国医大师、西安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杨震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数十年,学验俱丰,发扬经典,别出机杼,先后提出了“六型相火”“治肝五论”“治肝十法”等独特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现简述如下。 秉承相火学说,提出“六型相火” 杨震师从丹溪学派传承人王新午先生,精研相火相关理论。他指出“相火学说”是在《黄帝内经》“少火、壮火”说的基础上,继承刘河间、李东垣等之观点,由朱丹...

  • 鹿血是宫廷皇族健身珍品 仙家服食丹方

    鹿血是宫廷皇族健身珍品 仙家服食丹方

    鹿血自古以来就是宫廷皇族、达官显贵治病健身的珍品,以其为主的复方制品被称为仙家服食丹方。 在临床上鹿血常用于治疗虚劳所致的疾病。取鹿血适量,以热酒调匀,乘热喝下,可治腰痛。以鹿血兑酒服,具有暖腰补肾、生精补髓、滋阴壮阳、强筋健骨等功效,营养保健成份丰富。对于眩晕耳鸣、腰脊疼痛、筋骨疲软、关节炎、肩周炎、胃病等有特殊疗效. 由于鹿心血也含有鹿血精华因而对神经衰弱、阳痿、遗精、虚损腰痛、鼻出血、心惊失眠、贫血、肺虚吐血、妇女白带过多、风湿痛等症也有显著疗效,久服可滋容养颜,延缓衰老,提高人体免...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