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淋证 第2页

淋证 第2页

  • 小便频数半月余 补气血治淋证处方

    小便频数半月余 补气血治淋证处方

    医案:行气利尿,补气血治淋证   张某,女,47岁,于2014年5月19日初诊。   主诉:小便频数半月余。半月前与家人争吵后出现尿频,白昼1天8~10次,每晚3~4次,尿清量少,无尿急、尿痛,尿后似尽未尽,少腹胀痛,曾于2014年2月15日因子宫内膜肥厚行刮宫术,1月前又因崩漏住院治疗好转出院。就诊时面色萎黄,神情欠佳,常自感体虚乏力,舌淡苔薄少津,脉沉弦细。郭诚杰辨证为淋证,属肝郁气滞兼气血两虚。以疏肝利尿,补气养血为治则。予四逆散加减。   处方:柴胡10克,枳壳15克,白芍15...

  • 尿痛,热淋是淋证的一种,加减组方原理运用

    尿痛,热淋是淋证的一种,加减组方原理运用

    容某,女,59岁。 2005年12月3日初诊:尿痛半年,曾经西医治疗,效果不佳。口唇干,舌淡红苔微黄稍干,脉细。子宫肌瘤病史。处方:生地15g,赤芍15g,竹叶10g,栀子10g,夏枯草15g,牛膝10g,苍术10g,黄柏10g,苡仁15g,连翘15g,白茅根30g,延胡索10g,7剂。2005年12月28日二诊:患者尿痛减,舌淡红苔白,脉细。守上方,加车前子15g 知母10g。2006年1月4日三诊:仍尿痛,口干,舌淡红苔黄干,脉细。守上方,加小茴香3g、陈皮5g,7剂后,再守上方加减治疗1月,尿痛等症消除,无...

  • 殷银霞运用八正散加减治疗淋证

    殷银霞运用八正散加减治疗淋证

    殷银霞,女,甘肃省第二批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指导老师、主任医师,笔者跟师期间,发现殷银霞运用八正散加减治疗淋证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张某某,女,62岁,甘肃省永登县。   初诊(2010年1月3日) 2天前,无明显诱因,清晨起床排尿时,出现尿痛,尿频,尿急,小便淋漓不畅,色黄,尿道口有灼热感,伴少腹拘急疼痛,拒按,腰痛,恶寒。测体温为38.7℃,到兰大二院泌尿科诊治。急查:血常规:白细胞10.2×109/升,中性80﹪,余(-);尿常规示:潜血(++),白细胞(++),蛋白质(-...

  • 淋证水肿 卢永兵 益肾活血分清汤

    淋证水肿 卢永兵 益肾活血分清汤

    卢永兵,1942年生,广东省名中医、揭阳市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广东省揭阳市中医院院长。连续三届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副主任委员、高血压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科技奖评委专家。临床主攻老年病。编著出版《医海拾贝——卢永兵学术思想与经验》《广东名医卢永兵医案选》二部。 组成:熟地黄20克,山茱萸15克,鹿角10克(研末冲服),高丽参5克(另炖),黄芪20克,当归10克,川芎8克,地龙8克,萆薢20克,泽泻15克,茯苓...

  • 棕榈根煎巧治淋证

    棕榈根煎巧治淋证

    临床根据民间疗法,以棕榈根 为主药,治疗数例因急慢性前列腺 炎和前列腺增生症引起的排尿困 难、尿道灼痛等淋证及伴随症状,疗 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有会阴、睾丸坠胀 痛或不适,并有排尿不畅,排尿时尿 道灼热感,尿道口有乳白色分泌物 渗出。直肠指检可触及稍大而硬之 前列腺,表面多不规则,偶见结节。 二、治疗方法 取新鲜棕榈树根150克,洗净 后与瘦猪肉60克(洗净切片)加水 煎煮,分2次服用,每日1剂。连服 5~7天。经上述治疗,全部患者的排 尿不畅、尿道灼痛等症状基本消失。 三、体会...

  • 肾盂肾炎 中医淋证 典型医案

    肾盂肾炎 中医淋证 典型医案

    肾盂肾炎是指肾盂、肾盏及肾间质由非特异性细菌感染所致的炎症病变。中医学将肾盂肾炎归属“淋证”范畴。 临证经验 笔者将急性肾盂肾炎与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归属“热淋”,将慢性肾盂肾炎归属“劳淋”论治。传统认为,热淋的病因是湿热,病位主要在膀胱和肾,以湿热蕴结、气化不利为病机要点,常用八正散为主方。笔者在临证中体验,传统的热淋辨治方法仅适用于下尿路感染的膀胱炎,而对于上尿路感染的急性肾盂肾炎或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并不完全适用。...

  • 反复出现尿频尿急腰酸 淋证治法方药

    反复出现尿频尿急腰酸 淋证治法方药

    王晖是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临床经验丰富。笔者有幸侍诊于侧,兹撷其运用小柴胡汤治疗复发性尿路感染验案一则,以飨同道。 王某,女性,57岁。初诊日期2015年10月。诉反复尿频尿急3年余,加重半月。3年来反复出现尿频尿急,无尿痛、腰酸、外阴瘙痒等。至本院多次查尿常规示:白细胞+~+++,予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治疗后,尿白细胞减少。半月前尿频尿急症状加重,伴心悸心烦,入睡困难,月经调,大便少。苔薄白微腻、舌尖略红,脉数、左寸脉大。查体:腹软,肾区叩击痛(-)。尿常规:白...

  • 淋证百痛壮热方 治泌尿道感染

    淋证百痛壮热方 治泌尿道感染

    肾周感染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其来势较急,常伴有发热、寒战,以及小便频急热痛,经方对治此种疾病有退热快、缩短疗程的效果,现整理案例如下。 李某,女,73岁,于2023年3月15日入院。主诉:尿频急痛伴发热3天。患者于3月12日开始出现尿频急痛,寒战发热,体温最高39.2度,腹部不适,外院检查考虑泌尿系感染,予补液抗感染治疗后仍间中发热。遂至我院急诊就诊,查尿常规:尿隐血++,尿蛋白质+,尿葡萄糖+++++,尿酮体++,尿白细胞1+/HP,尿红细胞1+/HP,上皮细胞1+/HP,下腹部CT提示双肾小结石、双...

  • 宣卫阳清三焦治淋证

    宣卫阳清三焦治淋证

    传统淋证的治疗多以清热、利湿、通淋为法,然而当患者合并有虚象、寒象时,治疗则不可一味投以苦寒渗利之品。本案紧抓患者脉象,从三焦与卫阳的关系切入,巧用宣通解表之药,而得出奇制胜之疗效。现整理分析如下。 梁某,女,66岁,2022年2月15日初诊。主诉:进食辛辣食物后尿频、尿痛5年余,加重1年。患者稍进辛辣食物后,便出现尿频、尿痛,伴尿道灼热感,甚则点滴尿出,无刺激因素时小便正常,无夜尿。无怕风怕冷,但怕热,出汗多,头部汗出明显,四肢凉,双下肢自觉冰冷似浸入冰水中,纳眠可,时反酸、嗳气、烧心感,无腹部怕冷,肠...

  • 琥珀粉治淋证

    琥珀粉治淋证

    琥珀性甘平,归心、肝、膀胱经,功擅镇惊安神,活血化瘀,利尿通淋。《别录》谓其“安五脏,定魂魄……消瘀血,通五淋”。 临证多用于惊风、癫痫、心悸、失眠、小便不利、尿痛、尿血、闭经等。 梅国强常用琥珀末直接冲服治疗小便淋漓不畅,同时配伍金钱草30克,海金沙15克,疗效显著。...

  • 治疗湿热淋证常用八正散加减

    治疗湿热淋证常用八正散加减

      八正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药由木通、车前子、瞿麦、大黄、扁蓄、滑石、栀子、炙甘草、灯心草组成,全方有清利湿热,利水通淋之功效。主治尿频尿急,尿时涩痛,淋漓不畅,尿赤尿血,小腹满急,口干咽燥而痛,舌尖红,苔黄腻,脉滑数症状为主的湿热淋证。陈宝贵在治疗湿热淋证也常用八正散加减,介绍如下:   处方组成:通草6克,车前子10克,瞿麦10克,大黄6克,扁蓄10克,滑石10克,栀子6克,生地10克,灯心草6克,甘草6克。水煎,分早中晚三次饭后温服,日1剂。   方解:方中瞿麦、萹蓄、滑石、栀子清热利湿...

  • 胁痛兼淋证眩晕案 虚劳案

    胁痛兼淋证眩晕案 虚劳案

    《三因司天方》为为清代医家缪问注释宋代陈无择所撰《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而成的著作,其中所列运气十六方基本取自陈氏之方,经龙砂医家姜氏世医推广发扬,在龙砂医学流派中得到较好传承应用。 附子山萸汤为《三因司天方》的运气方之一,乃针对六甲年土运太过运气所立之方。2014年正值甲午之年,笔者在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老师的指导下,临床中使用此方治疗多种疾病,每获良效。兹举验案2则,并浅谈运用体会如下: 胁痛兼淋证眩晕案 王某,男,48岁,医生。于2014年7月2日(甲午年,...

  • 益气解毒汤治伤寒感冒 淋证带下病

    益气解毒汤治伤寒感冒 淋证带下病

    益气解毒汤为贵州中医药大学(原贵阳中医学院)首任院长石玉书先生自制方,因黔中湿热偏胜,石玉书先生制该方以治妇科湿热带下病,并将其作为治疗气虚湿热证之基础方,应用范围广泛且收效显著。 益气解毒汤方药组成为:黄芪12g,炒白术12g,黄连3g,黄柏10g,银花15g,厚朴10g,藿香6g,土茯苓15g。 方中黄芪、炒白术益脾胃元气,黄连、黄柏清利中下焦湿热,银花清血分热毒,土茯苓分利下焦湿毒,藿香、厚朴运脾以治中下焦水湿肿毒。黄连、黄柏虽苦寒,少用能健脾醒胃。藿香、厚朴伍黄芪、炒白术能健运脾胃。黄芪...

  • 小柴胡汤方药探析 古方辨证 和解少阳与淋证的关系

    小柴胡汤方药探析 古方辨证 和解少阳与淋证的关系

    对于小柴胡汤治疗淋证的思考 淋证在西医隶属“尿路感染”范畴,临床上以女性患者居多。目前西医治疗尿路感染主要以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多采用抗生素长期治疗,往往会导致致病菌产生不同的耐药性,因此尿路感染常易反复发作[1],抗炎效果往往不佳。中医在结合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发挥辨证治疗的优势,可以弥补单纯抗生素治疗产生耐药性的不足。 1 历史沿革 1.1 淋证 “淋证”之名首见于《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提出了&l...

  • 淋证(泌尿系感染)27秘方

    淋证(泌尿系感染)27秘方

    淋证指小便频数、短涩、欲出不尽,滴沥刺痛,或痛引腰腹为特征的一种病证。引起本病的原因:一是湿热蕴结下焦;二是肝郁气滞,气郁化火、热移下焦;三是脾肾亏虚,劳倦伤脾所致脾虚下陷,房劳伤肾所致不能摄精。临床上常用的偏方、验方主要如下。 [方一] 大黄、海金沙各30克,鸡蛋数个。将大黄、海金沙共研为细末,用蛋清调和为丸,如绿豆大,每服5克,1日2次。 本方通淋利湿,适用于石淋、砂淋。 [方二] 葡萄1.5千克,蜂蜜、盐各适量。将葡萄去皮切片,用蜂蜜泡10分钟,焙干,再浸再焙,连续3次。每次嚼服数片,盐水送服,每日3次。...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