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 第86页
-
慢性萎缩性胃炎 益胃抗萎方
慢性萎缩性胃炎,其病理变化是以胃黏膜退化,胃壁变薄,胃腺萎缩为特征。现代医学认为主要与多种因素导致胆汁反流,致使胃黏膜长期处于炎性剌激,或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有关。中医认为多因饮食失节,情志内伤等多种因素损伤脾胃所致。病理上以脾胃升降失调为重点,多以脾阳虚弱或胃阴不足为本,湿热郁阻,气滞血瘀为标。临床多见虚实相兼或虚多实少之症,初病在气,久病见阴虚络瘀或虚寒兼瘀。 对于本病的治疗,笔者认为,一要补虚扶正,即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加胃黏膜细胞保护因子的释放,调节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功能;二要活血和络...
-
中药治外伤性痴呆疗效好
用中药治疗外伤性痴呆84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治疗84例,男性68例,女性16 例;年龄8~76岁;病程20天~3年,平均1.2年;脑挫裂伤16例,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48侧,硬膜下血肿14 例,硬膜外血肿并脑挫裂伤6例;损伤在一侧额叶者38例,两侧额叶者 17例,额颞部者15例,颞顶部者14 例。所有病例均经颅脑cT检查确诊,经手术治疗75例。 中医辨证标准:颅脑损伤后的患者,出现神情呆滞,精神抑郁,落落寡欢,反应迟缓,少语懒言,记忆力下降,计算能力或定向力障碍,伴有头痛,头晕,腰膝酸软,...
-
慢性胃炎 山药调治
我年轻时工作非常劳累,饮食很不规律。30岁以后,经常 出现上腹部钝痛不适、吐酸水的症状。去医院检查后,确诊为 慢性胃炎,曾服用胃痛宁、胃友、奥美拉唑等药物治疗。一般 情况下,连续服用2-3天此类药物病情就可以得到缓解,但 过些日子又会再次发作。就这样,胃病一直折磨了我七八年。 后来,有位老朋友说,胃病要“三分治,七分养”。一定要乐观 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并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此 外,他还让我每天吃一些山药进行调治。此后,每天都吃一些 山药。我有时将山药加粳米煮粥吃,有时将山药炒着吃,...
-
治胆汁反流性胃炎 总有效率为94%
方药:半夏12克,黄芩、干姜、党参各10克,黄连6克,大枣4枚,炙甘草9 克。 加减:伴恶心呕吐明显者加旋覆花、生姜各10克,竹茹6克;食欲不振者加谷芽、麦芽各20克;便溏者加陈皮6克,白扁豆12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嘱戒烟酒、浓茶,清淡饮食,忌辛辣油腻食品,睡觉时床头抬高20厘米。 主治:胆汁反流性胃炎。 疗效:治疗67.例,治愈17 例,显效38例,有效8例,无效4例。其中34例随访半年,治愈9例未复发,显效和有效25例中1例于治疗后3个半月复发,症状比前较轻,仍用原方抬疗后痊愈。总有效率为94%。 艾梅...
-
颈性眩晕如何引起的 如何治疗
现代生活人们长期面对电脑或伏案工作,在长时间保持同一颈部姿势后,如猛地改变体位(如抬头或转头),一些人就会出现头晕眼花、眼前发黑、头颈部板滞疼痛且活动困难,甚至突然失去平衡而摔倒的症状。如此情况频繁发生,还常出现落枕、颈肩部怕冷等症状,那么应警惕:是否患上了颈性眩晕。 什么是颈性眩晕 颈性眩晕是由于颈部外伤、颈椎骨性结构异常或周围软组织病变等原因引起的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最典型颈性眩晕的症状,就是在头位变动时突然出现天旋地转、如坐舟车的感觉,严重的还会伴恶心呕吐、心跳加快、出冷汗、血压升高等症状...
-
治神经性呕吐 神经衰弱验方
治神经衰弱验方 1.远志(研粉).每次3克,每日2次,米汤冲服。 2.枸杞30克.羊脑 1只,同放锅内.加水煮熟.分2次服。隔日1 弃0.连服10~15日。 3.百合、酸枣仁各 1 5克,远志9克.水煎分 2次服,每日1剂,连服 15日。 4.合欢皮15克.夜交藤20克,丹参、淮小麦、石决明各30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7~10日。(谭家峰) 治神经性呕吐验方 1.竹茹10 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五味子 10克.合欢皮10 克.生姜15克,甘草10克.水煎分早晚2次服.每日 1剂。 2...
-
中医辨治 急性胃肠炎
急性胃肠炎,多因进食过冷过热、浓茶烈酒、辛辣饮食、服用某些药物及病毒、细菌感染所致。患者多在夏秋季突然发病,有误食不洁食物的病史,初起时先感到胃脘痞闷,食欲减退,恶心频繁,呕吐后暂时减轻,呕吐物为食物,甚至胆汁。继而出现腹痛腹泻,每天3~5次甚至数十次不等,大便多呈水样,深黄色或淡绿色,少数病例大便带有黏液脓血。此外,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寒战、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吐泻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现象。 胃肠湿热型 起病急骤,恶心频繁,呕吐吞酸,腹痛阵作,泻下急迫(里急后重),便行不爽,便色黄褐而臭,口渴欲饮,心烦,...
-
老药新用 巧治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夏季常见病。一般治疗药物如氯霉素、磺胺类、呋喃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等,尤其前几种,因其耐药性激增和副作用较大等原因,渐失去其主要地位。而一些老药具有较好的止痛作用,今辑介之,供选择使用。 一、谷维素。对菌痢有较好疗效。谷维素用量每次 100-200毫克,每日3次,空腹口服,连用3-4天。不配伍其它抗菌药,腹痛用654-2,发热用退热剂,3天均治愈,治愈率96%。其机理可能是谷维素通过调整、刺激免疫机能或植物神经系统,促进肠道炎症及早修复。 二、碳酸锂。碳酸锂系治疗躁狂症药。用小剂量碳酸锂治疗急性细菌性痢...
-
清上蠲痛汤变方治神经性头痛
处方:川芎6克,白芷6克,细辛3克,羌活10克,独活10克,防风10克,苍术10克,黄芩10克, 菊花10克,当归10克,麦冬10克,藁本10克,蔓荆子10克,蜈蚣2条。水煎服,一日一剂。7剂1疗程,服用2~3个疗程即可治愈。 功效:散风清热,通络止痛,平肝熄风,用于风热上扰清窍,清阳被遏之各种头痛,不论头痛新旧部位均可用此方加减治疗可获良效。 本方为清上蠲痛汤变方,该方出自明朝龚廷贤所著的《寿世保元》,以散风清热,通络止痛立论。风为百病之长,易袭阳位,巅顶之上唯风能到,祛风之药有羌...
-
槟榔蜜饮治慢性胃炎胃腹胀痛
槟榔8克,蜂蜜10克。将槟榔(药店有售)在清水300毫升中浸泡2小时左右;将槟榔片和所浸泡的水人锅,煮沸后打去浮沫,再小火煎煮30 分钟,去榔片,取滤液调入蜂蜜即成。每日空腹时饮用,早晚各饮1次,每次饮100毫升,连饮4周以上。 适用于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慢性胃炎和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有人曾用本方以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32例,饮用2周后,治愈21例,好转10例;饮用4周后,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达62,5%。 用本方治疗“气滞”型慢性胃炎,以胃腹胀痛为主要表现者,连服3剂即胃胀...
-
治神经性呕吐6年 大黄甘草方
在临床上一些医家对于久治不愈之顽疾,多采用大剂、重剂或药性峻烈之品,以图速效。笔者随姜良铎老师学习期间,经常看到他用小方平淡之剂而愈顽疾沉疴,今举一例医案如下。 车某,男,68岁,1987年3月25日初诊。患者无明显诱因呕吐6年,呕吐时发时止,呕吐后无任何不适,经某市级医院收住院治疗,静脉滴注、口服止吐、镇静、调理植物神经等药物治疗,呕吐仍未能控制,后出院改为口服中药治疗,曾服旋覆代赭汤、丁香柿蒂散、黄连汤等,疗效不佳。即延请姜良铎老师诊治。刻诊:呕吐时作,便干难出,余无所苦,舌苔淡黄,脉沉细滑。证属郁久化...
-
溃疡性胃炎 枯螵散治疗
患者杨小军,男,41岁。2012年8月23日来诊。胃痛,嘈杂反酸一周。该患者自述多年前就常感觉胃痛隐隐,嘈杂不适,有轻微烧灼感,偶吐酸水,食纳差,饭后腹胀疼痛加剧,四肢倦怠。经多家医院诊断为溃疡性胃炎,服用西药后疗效尚可,但易复发,近日因病情加重来诊。以枯螵散治疗:海螵蛸40克,醋延胡索30克,枯矾25克,甘草25克,乌药25克,白及30克,佛手30克,琥珀20克。上列诸药共研细粉,每服3克,日3次,服药期间禁食生硬,辛辣刺激性食物。经服该方3剂后痊愈,后嘱其注意饮食习惯,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方中海...
-
反流性食管炎 治以利胆降逆健脾导滞
姜某,女,45岁,2007年12月10日初诊。 主诉:饮食上泛,食道烧灼辣痛3年,加重2年余。患者2006年11月14日胃镜检查:“距门齿34厘米以下食道黏膜,可见4条索充血水肿伴糜烂,部分融合,蠕动可,延伸至贲门口,胃底黏膜湖呈黄绿色,量中等,胃体黏膜呈红白相间,以红为主。诊断:1.反流性食管炎;2.慢性萎缩性胃炎;3.胆汁反流。”近2年一直以胃病治疗,长期服奥美拉挫、西沙比利等治疗,但效不著;又服保和丸、香砂六君子等中成药,效仍不著,以致患者烦躁、焦虑不安。 刻诊...
-
治反流性食管炎柴芍护膜汤
单兆伟,男,1940年10月生。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江苏省名中医,江苏省第二届老百姓信任医疗专家,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早年师从孟河医派传人张泽生教授,花甲之年又拜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为师苦学三载,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擅长脾胃系疾病的诊疗,长期从事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的研究。创制了理气和胃口服液、清幽养胃胶囊、和胃胶囊、仁术健胃颗粒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中药特色制剂。 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在内的省部级...
-
治胃痛 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方
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二方 一方:萝卜0.25公斤,鲜姜 l块。二者切片,加粳米100克,煮粥食用。 二方:佛手、香橼各1个。与粳米lOO克同煮粥,早晚各服1 碗。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为肝气犯胃型,症见胃脘胀满,嗳气则舒,每因情志刺激而加重,苔薄白,脉沉弦。王婕 治胃痛方 处方:瓦楞子、炙甘草、炒白术各20克,元胡15克。共研成粉,每次服3克,每日3次,饭前 30分钟用温开水送服,7天为1 疗程。 主治:胃痛,中医辨证为瘀血阻滞型,症见胃脘疼痛,痛有定处,痛如针刺或刀割,拒按,食后较甚,舌质紫暗...
-
千古名方 半夏泻心汤治浅表性胃炎
半夏泻心汤是治疗胃病的千古名方,紧紧扣住了慢性胃病的主要环节,临床疗效显著。笔者首先简述一病例如下。 赵某,女,50岁。患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余年,间断发作,间断治疗,近日发作频繁,症状加重,遂前来就诊。 刻诊:上腹部、胸骨后烧灼,返流频繁,胃脘疼痛,压之更甚,喜暖;大便微溏。舌尖红,舌苔白微厚,右关尺沉弱。 辨证:胆腑郁热,胃脘寒滞,脾肾阳虚。 处方:黄连3克,黄芩10克,香附10克,川芎10克,法半夏15克,陈皮15克,茯苓15克,甘草4克,竹茹12克,炒枳实12克,干姜(捣...
-
急性肠胃炎方 治腹痛呕吐泻泄
戚某,女,32岁,初诊:1986年4月18日。 病史与检查:腹痛,呕吐,泻泄,恶寒发热二日。患者呈急性痛苦病容,捧腹弯腰,自述从昨天开始恶寒发热,腹痛剧烈,昨晚痛得一夜未眠,伴恶心呕吐,腹泻稀水十几次,经注射及口服阿托品,颠茄片,地霉素等均无效。故来中医求治。患者症状同上,现体温38.5℃,上腹部有压痛灼热,小腹胀满,触之较凉,苔白干,舌质红,脉浮数。 病机与治则:风寒外束,湿热下注;芳香解表,清热利湿,行气活血。 处方:党参30克,藿香12克,山药15克,石膏50克(另包先煎,取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