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性 第136页

性 第136页

  • 胸腹壁血栓性静脉炎

    胸腹壁血栓性静脉炎

    【辨证】血栓性浅静脉炎属于中医血痹、脉痹、肿胀、血瘀的范畴。 【治法】清热疏肝,活血散结。 【疾病】胸腹壁血栓性静脉炎 【组成】柴胡10克,黄芩10克,当归10克,郁金10克,青皮10克,红花10克,川芎10克,忍冬藤30克,丹参30克,赤芍15克,橘核15克,鸡血藤75克。 【制法】水煎服 【用法】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中医中药秘方网 ·血栓性静脉炎(秘方数:10)·产后血栓性静脉炎(秘方数:2)·胸腹壁血栓性静脉炎偏方·血栓性静脉炎秘方...

  • 风湿性关节炎(秘方数:9)
  • 老年性白内障(秘方数:9)

    老年性白内障(秘方数:9)

    本病以老年人因晶体混浊而致视力减退甚至失明为特点,是老年常见病之一。本病视力逐渐减退,最终只见手动,或存光感。本病初起,眼部无红肿,也无疼痛,仅自觉视物微昏糊,犹如眼眵遮睛,擦之视糊不减;或在跟前有固定黑形,呈条状或点状;或有近视感觉;或在明处昏糊加剧,也有在黑处视糊增剧;或有视一成数个;或有虹视,视糊渐增,仅留光感或手动。多数以双眼为病,但轻重可以不一。本病病因,西医认为是晶状体退行性改变,可能与房水营养障碍有关。发病机理目前尚无确切了解。本病一般用裂隙灯或检眼镜检查,可作出确切诊断。其病程一般分为四期:(1)初...

  • 急性肾功能衰竭(秘方数:3)

    急性肾功能衰竭(秘方数:3)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肾功能突然降低,以氮质血症和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等为特征的临床综合症。其临床表现按临床经过一般可分为三期:(l)少尿期。一般历时1一2周,24小时尿量成人<400ml,小儿<250ml;若尿量不减少,则为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本期主要为尿毒症表现,尚有水肿、高血压、代谢性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心力衰竭等临床表现。(2)多尿期。通常历时2一3周。本期可有低热、电解质紊乱和脱水。尿量可达2500ml/日以上。(3)恢复期。尿量日趋正常,可有贫血、消瘦、软弱无力、营养不良等症状。一般经数月后可完...

  • 急性扁桃体炎(秘方数:6)

    急性扁桃体炎(秘方数:6)

    本病系腭扁桃体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分非化脓性和化脓性两种。本病起病急,畏寒、发热、头痛、纳差、乏力,腰背及四肢酸痛。小儿可有腹泻或因高热而发生昏睡、抽搐。局部主要症状为咽痛,吞咽时加剧,疼痛剧烈者可发生吞咽因难,常因软腭运动失灵而言语含糊。 本病主要致病菌为乙型或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也可能引起。受凉、潮湿、过度劳累、烟酒过度或患慢性疾病时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是本病的诱发因素。 病人面色潮红,呈急性病容。...

  • 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秘方数:10)

    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秘方数:10)

    本病为鼻窦粘膜慢性化脓性炎症,常累及骨膜和骨质。各窦可单独罹病,也可同时罹病。所有鼻窦均受累,则称全鼻窦炎,以上颌窦发病率最高。 流脓涕为本病主要症状。前组鼻窦炎(额窦、上颌窦、前组筛窦)脓涕从前鼻孔擤出,额窦炎时晨起脓涕增多,齿原性上颌窦炎时鼻涕有腐臭味。后组鼻窦炎(后组筛窦、蝶窦)鼻涕多经后鼻孔流入鼻咽,病人感觉“痰多”。鼻塞的轻重与鼻腔粘膜病变程度(如肿大、肥厚、息肉样变)有关,头痛不显著,有头部闷胀、沉重感,常有嗅觉减退或消失。...

  • 慢性骨髓炎(罗禹田方)

    慢性骨髓炎(罗禹田方)

    【治法】育阴潜阳,活血驱邪。 【方名】健骨解毒汤。 【辨证】病后余邪,客于筋骨。 【组成】知母20克,黄柏15克,肉桂3克,锁阳20克,枸杞20克,巴戟15克,苏木9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龟板20克,全蝎3克,黄芪20克,桔梗9克,碎补20克,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出处】罗禹田方...

  • 肺原性心脏病(秘方数:1)

    肺原性心脏病(秘方数:1)

    肺原性心脏病: 本病是指由肺组织或肺动脉及其分支的原发性病变,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因而产生动脉高压,致使左心室扩大和衰竭的一组疾病。中医学认为,六淫之邪侵袭,使肺失宣降,痰气交阻,壅塞气道,可致咳嗽,咯痰喘促,咳喘日久,则伤肺气,久成肺胀,成为本病的发病基础。肺气虚衰,累及脾、肾;脾肾俱病则水湿泛溢,出现水肿,心悸,气短,病情更重。 方 名...

  • 息性扁桃体炎(秘方数:10)

    息性扁桃体炎(秘方数:10)

    急性扁桃体炎是腭扁桃体的非特异性急性炎症,也可伴有一定程度的咽粘膜及其他淋巴组织的炎症,但以腭扁桃体的炎症为主。本病非常多见,往往与轻重不等的急性咽炎同时发生。发病以春、秋两季最多见,临床表现起病急,潜伏期约3~5天,患者感全身不适、恶寒、发热伴头痛,食欲不振,腰背及四肢酸痛,便秘,小儿病人可因高热引起昏睡、抽搐,同时,咽喉干燥疼痛,吞咽时或咳嗽时疼痛加剧,可发生吞咽困难,因舌咽神经的反射作用,可有同侧耳痛,有时咽软腭运动失灵而言语含糊。若炎症侵及咽鼓管,则可有耳鸣和听力减退。...

  • 急性肾衰肾炎(秘方数:4)

    急性肾衰肾炎(秘方数:4)

    急性肾盂肾炎是病原体侵犯肾盂和肾间质而引起的急性炎症。可发于各年龄组,但以育龄妇女最为多见。起病急骤,临床表现有高热、寒战、全身酸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腰痛、尿频、尿急、尿痛,肾区有压痛和叩击痛,沿输尿管区和膀胱区亦有压痛。血行感染者以全身表现为主,上行感染者则先出现泌尿系企症状。引起本病的原因是病原菌侵犯肾盂和肾间质所引起。其中以大肠杆菌最为多见,其次是副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急性肾盂肾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显著肾区疼痛和压病,血白细胞明显增加,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素>10的5次方个/毫升,静脉...

  • 类风湿性关节炎5方

    类风湿性关节炎5方

    1.鸡血藤25克,益母单18克,生地20克.防风 10克,乳香10克,白芍15 克,秦艽10克,没药10 克,威灵仙12克,独活10 克,防己12克。水煎服,每日1剂;一般服药5—10 ;剂获显效,30剂左右可可取良效。 2.全蝎、白芷、自然铜各9克,草乌6克,当归25克,桂枝6克,木防己15克,川芎12克。加减:关节肿大变形者加水蛭、白芥于、地龙;伴发热者加稀莶草、白花蛇舌草;游走性疼痛者如海风藤、徐长卿;血沉很高加茯苓、黄柏、龙胆单。每日1剂,水煎服。 3.制马钱子60克,制川乌60克,生麻黄 50...

  •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诊疗技术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诊疗技术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等引起的骨组织(骨髓、骨和骨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本病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好发于四肢长骨的干骺端,尤以胫骨上端与股骨下端最多,肱骨、桡骨也有发生。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该病的治愈率大大提高,但也有部分患者由于诊断治疗不及时或细菌对抗生素耐药而变成慢性骨髓炎,形成窦道,经久不愈,甚至造成严重残废。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早期有严重的感染中毒症状,如不及时地正确地治疗,可以危及生命,或者演变成慢性骨髓炎,形成窦道,经久不愈。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早期控制感染和开窗...

  • 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方

    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方

      急性胰腺炎治疗措施的基本目的为抑制胰腺分泌和胰酶活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近几年来一些临床对照试验显示有选择的放弃传统的胃肠减压、禁食,避免吗啡、胆碱能受体拮抗剂所致的奥狄括约肌收缩及诱发或加重肠麻痹对急性胰腺炎治疗带来的不利影响,能改善急性胰腺炎的预后。   因此,我们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均服以舒肝理气,清热解毒,通里攻下治法为主的中药,服药后半小时即产生泻下作用,使大量的胃肠内容物排出体外,一方面消除了肠麻痹和腹胀,同时也减少了肠源菌及其毒素的吸收。胃肠道是MOF(多系统器官衰竭)的启动...

  • 风湿性心脏病(秘方数:11)

    风湿性心脏病(秘方数:11)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是指由风湿性心脏炎后引起的慢性心脏瓣膜病变,其实质系指风湿性心脏炎在心脏辩膜上留下疤痕所造成的后遗症,使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辫膜受累情况以二尖辫及主动脉瓣最为常见。心脏瓣膜的狭窄与关闭不全都会影响正常血流的输送,形成有关心室和心房的扩大,最后超过心脏的代偿能力,而导致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咯血、心悸、咳嗽、心绞痛等现象。典型二尖瓣狭窄者可见颧面部暗红、辱紫,称作二尖瓣面容。主动脉瓣闭锁不全有其周围血管体征。本病病因一般认为起于风湿热的急性发作期间...

  • 多发性疖病

    多发性疖病

    多发性疖:颈项部多发性疖,逐渐变大,项部正中的疖脓栓已脱,向中间收束。颈部右侧二个疖高肿局限、脓头未脱,按之焮硬,无波动感。 治多发性疖病验方 紫花地丁、金银花各50克,蒲公英30克,野菊花、连翘、丹参、紫背天葵各15克,生甘草10克 水煎2次,早晚分服:黄酒为引,7剂为1个疗程。 疖病与(肺风)粉刺的鉴别点为: 肺风粉刺好发于面颊及背部,初起为坚实之丘疹,挤之有米粒样的白色粉质,由于反复挤压,形成大小不等的结节,病程更长。...

  • 中医治女性房事晕厥

    中医治女性房事晕厥

    夫妻房事时,妻子突然面色苍白,意识丧失,一动不动,但经短暂的休息即可恢复,这种情况称之为“房事晕厥”。中医分为心肝血虚、心脾血虚两型进行康复期调治。1.心肝血虚 行房时女方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两目闭合,手足抽搐,约 10-20分钟方可清醒,平时常喜哭笑,失眠多梦、腰痛健忘,舌质红,脉弦细。治宜补心养血和肝,方用甘麦大枣汤加味。配方:浮小麦30克,大枣 5枚,甘草15克,钩藤30克 (后下),菊花15克,白芍15 克,柴胡15克,全蝎3克,蜈蚣 1条。若兼瘀血,舌质紫暗者,可兼服血府...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秘方数:5)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秘方数:5)

    本病为中耳粘膜甚至骨膜、骨质的化脓性炎症。其特点为反复耳漏伴听力减退。按病理及临床分为单纯型、骨疡型、胆脂瘤型三型。后二型易引起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保守治疗无效,应及时手术治疗。中医药治疗以单纯型为宜。临床上最常见亦为单纯型,其临床表现为间歇性流无臭味的粘脓,脓量多寡常与上呼吸道感染或游泳、洗头污水进入耳内有关。耳聋程度与鼓膜穿孔大小、位置有关,一般呈轻度的传导性耳聋。 最多见的病因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不及时、不彻底转变而成,或弃咽部及其邻近器官的炎性病灶反复发作所致...

  • 慢性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秘方数:5)

    慢性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秘方数:5)

    尿崩症是因抗利尿激素(又称加压素)缺乏而致的疾病。起病往往为渐进性,在数日或数周内病情逐渐明显,有时可突然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尿次数增加,尿量增多,继而烦渴多饮,有时烦渴出现在多尿之前,尿液甚清,不含糖及蛋白质,比重低,通常在1.001~1.005,逐渐消瘦。如在某种特殊情况下,得不到饮水,或是在手术、麻醉、创伤后神志不清,或是下丘脑病变同时累及口渴中枢时,多尿得不到饮水补充,病人可迅速发展到严重脱水,出现高渗证群,主要为脑细胞脱水所致的神经系统症状。根据高渗程度的轻重,出现头痛、肌痛、心率加速、性情改变、烦躁及神...

  • 病毒性肝炎治疗4方

    病毒性肝炎治疗4方

    【简介】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以肝脏害为主的传染病 【治法】 1   [药物组成] 生石膏90克,蒲公英60克,茵陈60克,大青叶30克。   [适应证] 急性病毒性肝炎。   [ 用法 ] 上药用旺火煎2次,取液混合,分2次服用,每日一剂,14天为1个疗程。 2   [药物组成] 田基黄20克,白花蛇舌草20克,土茯苓20克,夏枯草15克,茵陈15克,山栀子10克,黄柏10克,木通10克,甘草5克。   [适应证] 急性病毒性肝炎。   [ 用法 ] 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 3   [药物组...

  • 耳源性眩晕(秘方数:6)

    耳源性眩晕(秘方数:6)

    本病也称美尼尔病,又称膜迷路积水。临床特点为发作性眩晕,波动型听力减退和耳鸣。眩晕为突发性的旋转性眩晕,病人睁眼时周围的物体绕体转动,闭眼时则感自身在转动,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和血压下降等迷走神经刺激症状。眩晕持续约30-45分钟,持续发作数天、甚至数周则要考虑其他原因。发作时病人意识清楚。耳聋发作时明显,间歇期听力可部分或完全恢复,发作时和发作后的听力呈波动型是本病一个特征,发作次数愈多,耳聋愈重。耳鸣常在发作前、中出现,发作后逐渐减轻或消失,多属高频性。本病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导致...

  • 蛔虫性肠梗阻中药疗方

    蛔虫性肠梗阻中药疗方

    蛔虫性肠梗阻是因驱虫方法不当或用药不当:增加了蛔虫的兴奋性,导致蛔虫浯动扭结成团。 寄生宿主的环境改变:发热、呕吐、腹泻、饮食不洁、吃生冷或刺激性食物,肠功能紊乱诱发蛔虫兴奋性增强,此外虫头部的唇齿可直接损伤肠黏膜,肠管可产生反射性痉挛,增加梗阻。 处方与用法:槟榔25克,乌梅、使君子、枳实、厚朴各15 克,大黄10克,菜油 50毫升。菜油先服,余药水煎,取药液分2 次温服,每3小时吸1 次,日服1-2剂。 功效:行滞通腑,驱蛔止痛.主治蛔虫性肠梗塞,脐周作痛,时有包块隆起,按之腹部柔软。触及团状包块,压痛不明...

  • 肺原性心脏病(秘方数:9)

    肺原性心脏病(秘方数:9)

    肺原性心脏病是指由胸廓、肺组织或肺动脉及其分支的病变,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导致心脏负担加重所形成的一种心脏病,简称“肺心病”。一般患有长期慢性咳嗽,咳痰或哮喘,逐渐出现乏力,呼吸困难,心悸,气急,紫绀等症,部分病人出现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呼吸循环衰竭,如不及时抢救,可造成死亡。本病的病因,主要由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以及支气管哮喘、肺结核、矽肺、支气管扩张、胸廓畸形、肺膜增厚等因素相关。本病主要诊断依据是慢性肺部疾病,有长期咳嗽,咳痰,肺气肿。X线胸片、心电图、心向量图、...

  • 过敏性鼻炎治疗秘方9

    过敏性鼻炎治疗秘方9

      1.鹅不食草100克。加水煎成浓液,每日3次滴鼻。      2.扑尔敏(4毫克*1)100片,冰片2克。共研极细末。取少许先从一侧鼻孔猛吸入,再从另一鼻孔吸入等量,每日2-3次。   3.生黄芪20克,白芍、白术、丁香、生甘草各10克,五味子8克,桂枝、防风各6克,细辛4克。水煎2次,药液混匀,2次分服。      4.黄芪、乌梅、豨莶草、干地黄、诃子肉各10克,防风6克,柴胡3克。水煎兑入蜂蜜30克。每日1次,2次分服。      5.荆芥、防风各9克,大黄、川芎、辛荑、甘草各6克。共研极细末,每日3次,...

  • 过敏性鼻炎(秘方数:12)

    过敏性鼻炎(秘方数:12)

    过敏性鼻炎: 本病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为身体对某些过敏原敏感性增高而出现以鼻粘膜病变为主的一种异常反应。临床上分为两型,即常年性发作型变应性鼻炎和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即花粉病或枯草热)。前者较为多见。 阵发性鼻痒为先发症状,随至为发作性的连续不断的喷嚏,继而是难以制止的大量清水样鼻涕,鼻塞则轻重不一。上述症状发作过后即渐消退,典型病例每天晨起或隔数日或数周发作一次。 病因有: (1)遗传因素,可来自父母一方或双方,但以母属遗传者居多。 (2)弃粘膜受过敏原刺激而致敏感,如吸入花粉、灰尘、真菌;食用牛奶、鱼虾、鸡蛋...

  • 病毒性角膜炎(秘方数:10)

    病毒性角膜炎(秘方数:10)

    本病是受病毒致病原感染角膜而引起的炎症。角膜浅层有丰富的三叉神经末梢,故本病常有明显的刺激症状,有畏光、流泪、酸痛等。角膜本属透明,一旦有病,则其透明度发生改变,病人常主诉有视物模糊。本病一般沿三叉神经发病,病变部位侵犯较深,其感觉减退,但因炎症刺激角膜病变的邻近组织,因此刺激症状仍较明显。病毒性角膜炎,病程牧长,愈后且易复发。常可伴有葡萄膜反应,甚至出现虹膜睫状体炎、前房积脓,或继发青光眼,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 西医认为本病以单纯疱疹病毒为常见的致病原;...

  •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秘方数:3)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秘方数:3)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是溃疡病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多见于男性青壮年。穿孔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如胃酸、胆汁、食物等流入腹腔,形成急性弥漫性化学性腹膜炎,临床上出现中上腹部或右上腹部突然发生剧烈疼痛,呈刀割样,持续性,难于忍受。早期由于剧烈腹痛,病人呈现面色苍白、出汗、肢冷、心慌气短、脉搏细速、血压降低等轻度休克症状。腹痛稍减轻后,休克症状可好转;当急性弥漫性细菌性腹膜炎形成后,可出现感染性休克。早期病人体温正常,腹部视诊腹式呼吸消失,呈现舟状腹,触诊全腹均有明显压痛、腹肌紧张呈“木板样&rdquo...

  • 化脓性中耳炎(秘方数:8)

    化脓性中耳炎(秘方数:8)

    化脓性中耳炎: 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道因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等化脓性致病菌侵人而引起的炎症性病变。临床有急性、慢性之分。急性证见耳内搏动性跳痛,听力减退,鼓膜穿孔.脓液自外耳道流出,并可伴有恶寒发热、全身无力、食欲减退等症状。慢性多因急性期治疗不及时、不合理等而致,表现为经常性或间歇性耳流脓,鼓膜穿孔。中医学多称本病为“脓耳”,其发生原因,急性者多因外感风热邪毒,上千耳窍。或肝胆湿热,蕴结于耳所致。慢性者,多因急性期失治、误治,正虚邪恋而成。邪毒滞留,若脾虚运化不及,湿泛于耳,则成脾虚...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中医疗法大全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中医疗法大全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临床以突然发热、头痛、呕吐、皮肤黏膜出现瘀点、瘀斑,脑膜刺激征为主要表现。本病可在冬春季节流行,目前以散发为多。本病多见于儿童,大多数患儿小于5岁,发病高峰年龄为6~12月。暴发型病死率高。本病相当于中医“春温”、“风温”范畴。病机为瘟疫时邪侵入人体,首犯肺卫,速传人里,则表里俱热,卫气同病。疫邪化火侵入营分,伤及心肝则见壮热,烦躁、神昏、抽搐;入血动血则见皮肤瘀斑,鼻衄吐血,阴血暗耗。   辨证论治...

  • 治疗迁延性肝炎验方【方药中】

    治疗迁延性肝炎验方【方药中】

    方药中简介:1921年生于四川重庆,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国家科技进步奘评委、卫生部药品评审委、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方氏40年从师名医陈逊斋先生,1944年即在重庆执业, 1952年在北京医学院医疗系学习59-,长期从事中医理论和内科临床研究工作,理论造诣深,-l自床经验丰富,对肝病、肾病的诊治尤为擅长.提出了新的认识和有效系列方药,疗效卓著。 通讯地址: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 邮码:100091 升麻甘草汤(方药中) 【主治】本方为治疗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之辅助方。一般与后面所述之加味一贯煎、加味异功散、...

  • 接触性皮炎(5验方)

    接触性皮炎(5验方)

    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是因接触某些物理、化学、生物等刺激而引起的皮肤炎症,多发生在皮肤裸露部位。临床表现:接触部位或扩展到身体的其他部位肿胀,瘙痒,红斑,丘疹,烧灼及胀痛,甚则起水疱或大疱以至坏死溃疡等。有的并伴有无力,头痛、头胀等全身症状。中医认为本病系风毒袭表,湿热内蕴,热毒壅遏,气血失和而成。治宜疏风散邪,清热解毒,利湿止痒之法。 方 名...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