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药 第11页
-
中西药合剂不同于中成药
现在不少制药厂家推出了中西药合剂,即由中西药组成的复方制剂。这类药进入市场以后,还相当抢手。好多人误以为它们是中成药,副作用少,其实不然,因而使用时应当心不良反应。 最常见的中西药合剂当数感冒药。这类药花样翻新,层出不穷,然而时至今日,对付感冒尚无特效药物。合剂型感冒药成分万变不离其宗,总不外乎解热镇痛药(如扑热息痛)、抗组胺药(如扑尔敏)、维生素C,再加若干解表、清热解毒类中药。其中,唱主角的实为扑热息痛,而中药的剂量微不足道,只是“跑跑龙套”而已。因此,凡服此类感冒药,千万不能像服中成药...
-
调理亚健康和治疗疾病 备用中成药
很多时候,我们只顾着开方、扎针等来治疗疾病,却忽略了中成药。殊不知,许多中成药可以有效调理亚健康和治疗疾病,建议没有使用的基层医生可以进些备用!下面推荐一些中成药: 一、龙胆泻肝丸 先说个我最喜欢用的。 龙胆泻肝丸:治肝胆实火,肝经湿热循经上扰下注之证。 现代疾病高血压眩晕,美尼尔氏综合征,中耳炎,结膜炎,带状疱疹,腮腺炎,睾丸炎,还有许多皮肤疾病如神经性皮炎荨麻疹等等,应用得当效果显著! 对于治疗带状疱疹我就用龙胆泻肝丸口服加外用的中成药,从不用西药,可以有效缩短病程,...
-
孕妈妈不宜用十类中成药
许多孕妇及其家属都知道,在孕期使用西药不当会引起胎儿畸形,所以必须在主治医生的指导下用药,而中成药对孕妇是安全的,可放心服用。其实也不尽其然,一些中成药也有毒性,也可造成胎儿畸形,甚至造成流产和胎儿死亡。 下列中成药孕妇不宜使用: 1.消导类:即有消食导滞、消痞化积作用一类的成药。如槟榔四消丸、九制大黄丸、清胃中和丸、香砂养胃丸、大山楂丸等,都具活血行气、攻下之效,故易致流产。 2.理气类:具有疏畅气机,降气行气之功效的中成药。如木香顺气丸、气滞胃痛冲剂、开胸顺气丸、十香止痛丸等,因其多下气破气、行气解郁力强而...
-
中医医院强强联合 中成药处方质量
为发挥省、市级中医医院资源优势,促进全省中医药事业发展,陕西省中医医院(中医药研究院)日前与安康市中医医院(中医药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互帮互学,强强联合,共同发展。 根据协议,陕西省中医医院将发挥医疗、科研、教学等优势,与安康市中医医院共同利用秦巴山区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开展中医药科研交流、学术交流,促进中医药研发迈上新台阶;利用省中医药研究基地这一平台,通过对口帮扶、进修学习、双向转诊、会诊指导等举措,加强安康市中医医院重点学科、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医院服务水平,帮助该院建成陕南区域中医诊疗中心、中医药...
-
变质的中成药不能吃
中成药因其便于携带,服用方便,且毒副作用相对西药小,因而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但为保证用药安全,对所服用的药品的质量做认真查看还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应检查中成药的内外包装上有无批准文号、生产批号和注册商标。如果这些方面没问题,还要根据剂型查看有无其他异常现象。变质的、过期的和劣质的中成药切切不可服用。 蜜丸看药丸表面是否油润,色泽是否光亮一致;有无虫口、虫絮、霉变;鼻闻有无酸性气味等。质量好的蜜丸,应是油润光亮、无虫、无霉、无异味。 水丸用手摇动包装袋,听有无尖锐的碰撞声;打开纸袋看有无虫蛀痕迹,表面有无白点等。质量好...
-
不当服中成药 疗效打折扣
不当一: 仅以疾病选药,忽视辨证施治 中医治疗疾病的特点是辨证施治,“同病不同治”。例如,咳嗽临床可分为寒痰咳嗽和热痰咳嗽两种。在治疗上,寒痰咳嗽者须选用温化寒痰类中成药,如小青龙口服液等;热痰咳嗽者则须选用清热化痰止咳的中成药,如蛇胆川贝口服液等。倘若选药不当,就很难保证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不当二: 不分病情轻重缓急,随意用药 如中风大多由于正气内虚或肝风内动,外风乘虚而入所引起的,在发病初期倘若选用再造丸或大活络丹等中成药,虽然可以起到扶正固本等作用,但其祛风的作用却无益于病情的缓解。...
-
中成药也有毒副作用
在日常用药中,中成药的毒副作用常被忽视。其实中成药的毒副反应,也显而易见,人们也应引起警惕和提防。 中成药的毒副作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皮肤过敏症状:如内服中成药藿香正气丸、银翘解毒片、云南白药等汐r、用中药生肌散、麝香虎骨膏、狗皮膏等;注射用中成药穿心莲注射液、复方地龙注射液等。均可出现荨麻疹、药疹、全身瘙痒及剥脱性皮炎等。 2.胃肠道症状:有些人服用含大黄、地黄等制剂的中成药后,如附桂八味丸、六味地黄丸、排石冲剂等,容易引起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3.神经精神症状:表现为头晕目...
-
夏末秋初游备些中成药
夏末秋初是旅游的黄金季节。但天气炎热,暑湿偏重,加之贪饮纳凉,易耗气伤阴,又是消化道与呼吸系统疾病多发时期。因此,外出旅游时应选带几种中成药,以备不时之需。 藿香正气水。具有祛暑解表、化湿和中的功效,是夏末秋初感冒、消化不良、腹泻以及食物中毒的首选中成药。特别是对于夏末秋初旅游者腹泻、胃肠型感冒或水土不服引发的厌食、恶心、呕吐等疗效尤佳。同类药还有藿香正气丸、藿香正气口服液、藿香正气胶囊、藿香正气软胶囊等。 香连丸。夏末秋初易患细菌性痢疾,香连丸对于细菌性痢疾引起的腹痛、呕吐、下痢赤白、里急后重等症有清...
-
中成药调理亚健康
当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时,需要进行调理,不然有向相关疾病发展的趋势。如血压或血糖长期处于正常值的最高值,有向高血压、糖尿病发展的趋势。为了方便人们用药,推荐使用一些中成药进行调理。 归脾丸 对于心脾两虚引起的体倦乏力、失眠头晕、健忘心悸都有很好的疗效,包括西医所说的神经衰弱、亚健康状态、疲劳综合征、低血压、贫血、缺血性心脏病等。 六味地黄丸由于它具有滋补肝肾的作用,对肾阴亏虚导致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乏力潮热等症状,均有较好的调理作用。这个方剂由6味中药组成,如再加两味药,使用范围就更广了。如加麦冬、五味子后,就...
-
不宜与西药台用的中成药
藿香正气水 临床用于治疗胃肠型感冒、急慢性肠炎。据研究证明,藿香正气水能显著抑制平滑肌的活动。而吗丁啉可促进食道和胃蠕动,增加贲门括约肌的张力,松弛幽门,加速胃内容物排空,改善胃功能。藿香正气水可降低吗丁啉的作用,故两药不能合用。 牛黄解毒丸 如果您患了急性呼吸道感染,最好不要同时应用头孢菌素类药(如先锋四号、先锋六号等)与牛黄解毒丸。前者分子中含有酰胺基,能与牛黄解毒丸中石膏、牛黄中含的金属离子形成溶解度小的络合物,不宜同服。若确需合用。可将两药间隔2—3小时分服,以减少络合物的形成。 牛黄解毒片...
-
中成药治疗亚健康
亚健康状态是一组介于健康与疾病边缘的临床症状。其具体表现为精神不振、情绪低落、郁郁寡欢,反应迟钝,失眠多梦或嗜睡.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烦躁焦虑,头晕头痛,心慌,胸闷等。中医根据每个人个体体质的不同进行辨证治疗,有助于阻断亚健康状态发展到疾病状态。 肝郁气滞 心情郁闷,或心烦易怒,胸胁胀满,善太息。兼见心悸不寐,上腹饱胀不适. 口苦,舌淡红或暗红.脉弦或细涩。治则.疏肝理气解郁。 适用中成药:柴胡疏肝散。 痰湿内生胸脘痞闷,恶心纳差,身重困倦,头晕如蒙,兼见咳嗽吐痰,大便溏薄,苔白厚腻,脉濡或滑。治则:健...
-
秋冬干燥 中成药改善体质
秋冬天气很干燥,用沙参、麦冬、玉竹、雪梨煲瘦猪肉,既有猪肉的鲜味,又有雪梨的甜味,非常清甜养人。百合红枣粥、银耳燕窝粥、银耳虫草炖瘦肉等对于阴虚体质来说也都不错。 但由于上述药物在我国备受女性推崇,大部分人都知道它们能够美容养颜,所以因为乱吃而引起月经不调、肥胖、消化不良、痤疮等病症的情况也常见。 上述滋补品,对阴虚、气阴两虚的人比较合适,但也不能多吃;而痰湿、湿热体质,以不吃为佳;瘀血体质吃了作用也不大;阳虚、气虚体质,则要再配一些理气、补气、温阳的药食,而且不能大量久服。所以, 燕窝等贵重礼品不要...
-
冠心病患者如何选择中成药
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有很多种,大致可分为活血化瘀药和芳香温通药两种常用类型。沾血化瘀药如当归、赤芍、川芎、红花等,从现代药理角度来看,活血化瘀药具有降低血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甚至溶栓的作用,主要针对“血液”起作用。 冠心病药物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消除冠心病的病因,冠心病的病因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与脂质代谢障碍有密切关系的疾病,常发生在大型动脉,如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等重要部位的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主要表现为血管内膜产生斑块;斑块发生炎症导致斑块破裂、脱落;血管内膜...
-
乌梅类中成药使用禁忌
乌梅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未成熟果实(青梅)的加工熏制品。该药材味酸,性温,归肝、脾、肺、大肠经,有敛肺止咳、生津、涩肠止泻、安蛔驱虫的功效。临床上以乌梅为主或含乌梅的中成药很多,如乌梅丸、冰霜梅苏丸、梅苏丸、金梅清暑颗粒、脾胃舒丸、乌梅冲剂、消食冲剂、胃炎宁颗粒等,使用中存在着共同的用药禁忌,应引起重视。 乌梅味酸,酸涩能敛肺、敛邪。故表邪未解,有恶寒、发热等症者不宜使用这类药物;乌梅性温,酸涩敛滞,易助热生火,导致实热、积滞。症见发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眼干涩、口渴欲饮等实热证者,不宜长期或大量使用这类...
-
四类中成药可损心血管
雷公藤片:此药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免疫性疾病的常用药物。此药可引起心动过速、心悸、胸闷、血压下降、心电图异常等症状,可对心肌造成严重损伤。老年心脏病患者最好不要用此药。 含川乌、草乌的中成药:此类药物包括大小活络丹、附子理中丸、三七伤药等,其中所含的乌头碱对心脏有毒性,疗程过长或剂量过大等有可能造成室性早搏、房颤、室性停搏等严重症状。 含蟾酥的中成药:六神丸、喉症丸、消炎解毒丸等含有蟾酥毒素,服用过量会引起心悸汽短、心动过速或过缓、房室传导阻滞、房颤、室颤、脉搏微弱等严重症状,甚至惊厥致死。...
-
服用中成药巧选药引子
服用中药时,医生常常叮嘱病人放点药引为使,其实,服用中成药时用药引送服,其效更佳。中成药组方固定,不像汤药样能随症加减,所以加点药引送服,可引药归经,增强治疗效果。现将常用药引介绍如下,供选用。 米汤 能保护胃气,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故常用于补气健脾、利膈利湿及滋补性中成药,如小米汤送服香连丸,大米汤送服八珍丸、人参养荣丸等。 藕汁 有清热止血作用,如用本品送服十灰丸、云南白药等,疗效甚佳。一般每次用半杯,约100毫升即可。 黄酒 黄酒可舒筋活络,散寒止痛,治疗腰腿痛、淤血疼痛、跌打损伤及血淤痛经、闭经等疾病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