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 第2页
-
马骏针灸治疗震颤麻痹的经验
震颤麻痹, 临床上表现可见双手搓丸样震颤、 肌张 力强直、 运动迟缓、 步伐缓慢等, 严重者甚至有记忆障 碍和痴呆等症状 [1 ] 。多见于老年人, 发病率呈逐年增 加, 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压力。西医认为其基 本病理为中脑黑质纹状体通路神经退行性病变, 然而, 西医目前却无治疗帕金森病的特效药物, 常用的西药 仍然是左旋多巴制剂, 其具有起效快, 减轻症状明显等 优点。但用药后只能控制症状, 而不能影响整个病程 的进展。而且随着左旋多巴制剂应用时间的延长和用 量的加大, 其治疗作用越来越小、 不良反应反而越来...
-
中风痉挛性瘫痪针灸治疗通督调神针法
安徽中医药大学 张宇,董赟 关键词 中风痉挛性瘫痪;机理;针灸治疗 中风痉挛性瘫痪是临床的疑难病症,在国际上也 是公认的难治之证。过去认为痉挛是脊髓、神经元、 肌梭和梭内肌过度活跃导致。治疗痉挛的手段主要 体现在神经生理学的方法上。然而随着神经药理学 的快速发展,学者们发现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的痉 挛的产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上、 下运动神经元、神经元 GABA-B 受体、神经干、神经 肌肉接点、肌肉等不同的解剖部位,有着十分复杂的 机制。 中风痉挛患者在临床上的典...
-
眩晕保守中医针灸治疗方法
针刺配合手法治疗颈源性眩晕30例 颈源性眩晕, 是指椎动脉外段受到各种颈源性病变(颈部 软组织异常解剖结构改变及继发性骨质增生等)因素的影响导 致其供血障碍从而引起的以眩晕和平衡失调为主的临床综合 征, 同时可见头痛、 颈部僵硬疼痛、 上肢乏力等症状, 严重者可导 致昏厥、 猝倒等发生 [1 ] 。目前, 国内外的学者大多数认为, 颈源 性眩晕可能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神经、 体液以及血管本 身的病变具有密切关系, 其具体发病原因仍然没有完全清楚。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按摩推拿、 针刺治疗、 神经阻滞...
-
焦虑障碍 祖国医学的针灸治疗
“安神解虑”针刺法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疗效观察 广泛性焦虑障碍指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 体内容的提心吊胆、紧张不安,并有显著的植物 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病人因难 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 [1 ] 。目前临床抗焦 虑药物疗效肯定,但具有耐受性及较多不良反 应 [2 ] ,祖国医学的针灸治疗对该病症具有确切的 治疗作用 [3- 6 ] ,且较少出现不良反应,现将临床资 料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全部资料均来自2015 年10 月—2017...
-
头痛蛛网膜囊肿 人迎气口针法针灸治疗
宋某某,女,35岁,2022年3月8日初诊。主诉:头痛9年余。患者自诉2013年开始出现头痛,症状逐渐加重,严重时伴有呕吐。西医诊断为蛛网膜囊肿,建议必要时手术治疗。刻诊:头痛明显,表现为右侧前额至巅顶胀痛,右眼眶牵扯痛,常于每日午后1点左右发作。遇风加重,严重时伴有呕吐,常需服用罗通定止痛,偶有头晕,平素怕风怕冷,四末不温,汗出不多。入睡可,眠浅易醒,梦多;胃纳可,胃脘部隐痛,嗳气,肠鸣明显,饮食尚可耐生冷,不易上火,大便干硬,小便调。月经周期规律,末次月经2月14日,色量均可,无痛经。手凉微潮,舌暗苔薄白,眼睑...
-
针灸治疗干眼症 中药外用治疗干眼症 综合疗法治疗干眼症
中医外治法治疗干眼症的进展 干眼症是一类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泪液质或量的异常,或流动异常,出现眼部不适及视觉功能障碍的常见眼科疾病[1]。据中国医学分会眼科分会角膜病学组调查示,干眼症在我国的发病率为21%~30%[2]。该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眼睛干涩、异物感、烧灼感、视疲劳等,严重者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3]。西医治疗多采用人工泪液替代物、永久或暂时封闭泪道系统、戴湿房眼镜等方法来改善临床症状,但临床疗效欠佳[4]。中医很早就有干眼症的记载,《目经大成》曰:“此症轮廓无伤,但视而昏花,开闭则干涩异常...
-
中药外用治疗干眼症 针灸治疗干眼症
干眼症是一类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泪液质或量的异常,或流动异常,出现眼部不适及视觉功能障碍的常见眼科疾病[1]。据中国医学分会眼科分会角膜病学组调查示,干眼症在我国的发病率为21%~30%[2]。该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眼睛干涩、异物感、烧灼感、视疲劳等,严重者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3]。西医治疗多采用人工泪液替代物、永久或暂时封闭泪道系统、戴湿房眼镜等方法来改善临床症状,但临床疗效欠佳[4]。中医很早就有干眼症的记载,《目经大成》曰:“此症轮廓无伤,但视而昏花,开闭则干涩异常。”记载了干眼症的临床表现...
-
妇女阴道痉挛 用中药方加针灸治疗
阴道痉挛通常痉挛部位仅限于阴道口周围的肌肉,有时则表现为阴道全部肌肉的紧缩,致使产生外阴部、大腿内侧及下腹部的感觉异常,对这些部位的任何刺激都将加重阴道的痉挛。现提供二方主治:用于阴道痉挛,性交时插入阴道里的阴茎不能自拔及阴道疼痛等症。 1、红花、丹参、当归各20克,桃仁(打碎)、莪术、乳香各15克,水煎服,一次见效。 2、艾叶川乌、草乌各0.5克研末加适量植物油调糊状敷于脐周,20-30分钟见效。 阴道痉挛也可用中医针灸治疗:交合时会阴部肌肉痉挛,拘急疼痛,小腹坠胀,口燥舌干,小便短赤,胸胁胀满,舌红苔黄,脉弦数...
-
针灸治疗失眠效果好
失眠可以说是现代都市人的通病。公认的原因有心理因素、不良的生活习惯和休息环境、或药物的毒副作用等。中医认为心脾两虚、阴虚火旺、肝郁化火、胃腑失和、心胆气虚是引起失眠的主要原因。由于失眠诱因的多样性,治疗的方法也多种多样,这就要求失眠者和医生乃至心理医生的充分沟通,找到失眠的真实、客观的症结,只有对症治疗,才是治疗失眠的根本。如果错过治疗时机会导致恶性循环,失眠症状会愈来愈严重。 中医治疗失眠除了心理辅导、辩证施治、对症治疗、充分调理等治疗手段外,近年来,针灸治疗失眠得到了迅速发展,治疗效果也得到广大失眠者的认同。究...
-
针灸治疗动物病 严禁“统方”虚假违法广告
日前,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九部门联合发布《整治虚假违法广告部际联席会议工作制度》,贯彻实施新《广告法》,健全完善整治虚假违法广告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联席会议由工商总局、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卫生计生委、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医药局等有关单位组成,工商总局为牵头单位。 联席会议根据工作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通报、沟通各部门整治工作进展情况,部署阶段性整治工作,研究解决整治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提出政策措施,确定重大事宜。...
-
针灸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肌肉痉挛的临床疗效
肌肉痉挛属于血液透析中常见并发症, 其发病率 可达 20% ~35% , 持续时间几秒到数分钟不等, 患者 往往疼痛难忍, 能使血液透析依从性降低, 需采取积极 有效治疗措施 [1 ] 。目前, 临床治疗血液透析合并肌肉 痉挛多应用增加血浆渗透压、 降低血流量等常规治疗 方法, 但作用持续时间较短, 不能有效控制临床症 状 [2 ] 。研究表明, 中医药治疗本病经验丰富, 更加注重 整体观念以及辨证施治, 具有毒副反应小、 取材简便适 用、 疗效确切等显著优势, 能明显改善痉挛症状, 提高 生活质量 [3 ] 。本...
-
记穴位练扎针赵仓焕:针灸治疗痛症
赵仓焕[个人档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针灸科主任、针灸学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中青年工作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副理事长。 擅长各种痛症、瘫痪以及失眠症、乳腺增生病、突发性耳聋、神经症、呃逆、语言及吞咽障碍、便秘、遗尿、肥胖症、痤疮等病症的针灸治疗。曾从事针灸治疗乳腺疾病、针灸调整机体免疫功能的...
-
针灸治疗面神经损伤
马某,男,66岁,2019年6月初因车祸外伤导致右侧颧弓、颧骨2处骨折,在我市某医院住院治疗,因“心律不齐(窦缓)”行保守治疗2周余,回家休养。出院后1周,来我处求诊治疗心脏病,嘱其口服心宝丸治疗窦性心动过缓。患者复诊时述因流鼻涕自己未发觉,进而发现右侧面部皮肤感觉丧失,以颧下、鼻右及右鼻翼周围感觉丧失为主。检查该区域皮肤触、痛、温度等各项感觉完全丧失,右侧颧骨部位可触及骨断端不连续,断端压痛不明显,嗅觉可,下颌关节活动度轻度受限(伤后行开闭口锻炼,效果良好)。根据病变部位及经络循行,取四白...
-
针灸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作用及优势
感染性疾病是指能在正常或非正常人群中流行 的疾病,通常由各种致病或条件致病病原微生物 ( 病原体) 引起 [1 ] 。随着病症的进一步发展,病原 菌及其代谢产物可发生不同程度的扩散,引起各种 临床表现而影响患者的预后 [2 ] 。感染性疾病具有 发病快、传播迅速的特点 [3 ] ,其防治的主要方式 是使用抗生素,而目前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不恰当 应用已引起了严重的抗生素滥用问题,如细菌耐 药、过敏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损害人体 器官及延误病情等 [4 -5 ] 。针灸作为传统中医药的重 要组成部分,在人类还没有...
-
针灸疗法相对于方药 针灸治疗有其独特性
•针灸疗法属外治法,完全依靠外源性的刺激作用于躯体某些部位,以促进、激发机体自我调节机能而实现疾病的良性转归,与方药治疗的外源性物质补充或干预截然不同。 •传统针灸学理论体系宏观上可分为非线性结构系和线性结构系(经络系统)两大体系。前者主要包括五体诊疗体系、气街与四海、俞募穴与某些特定穴及现代的头针、耳针等,临床价值极高。 针灸疗法以外源性刺激作用于躯体部位而发挥其治疗作用,与内服药物治病截然不同,理性思考针灸疗法的自身特征与临床诊疗规律,有助于把握其本质,提高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