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风 第13页

头风 第13页

  • 头痛眩晕 头风盛时发作 兹举例如下

    头痛眩晕 头风盛时发作 兹举例如下

    头痛是指因外感或内伤致头部脉络拘急或失养所引起的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根据“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高巅之上,唯风可到”,从《内经》始,即称本病为“脑风”“首风”。 笔者在跟随导师曾定伦临证过程中发现,其使用《医宗金鉴》芎芷石膏汤加减治疗反复发作之头风证疗效颇佳,兹举例如下。 病案举例 胡某,男,41岁,2013年11月2日初诊。患者诉患偏头风十余年,每遇冷风则头痛发...

  • 气血不足容易头晕头痛 川芎搭配天麻祛头风

    气血不足容易头晕头痛 川芎搭配天麻祛头风

    川芎天麻鱼头汤 医学指导: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主任庄礼兴 材料 川芎10克、天麻15克、大鱼头一个(约500克)、生姜3片、蜜枣一个、瘦肉100克。 做法 将上述材料加水后用炖盅炖一个小时。 专家点评 气血不足的人容易头晕、头痛,中医认为这是因为血虚生风,因此治疗的原则是“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川芎除了有补血的功效外,和其他补血的佳品相比,它活血通络、走窜祛风的效果更强,适合与天麻搭配祛头风,适合老人家,妇女...

  • 偏头痛又名“头风”中医“风药”理论

    偏头痛又名“头风”中医“风药”理论

    偏头痛又名“头风”,与“中风”类似,因为其病因与“风邪”有关,同时这个名字也很形象地形容了头痛发作时形如“骤风”、时发时止的特点。 《证治准绳·头痛篇》说:“医书多分头痛、头风为二门,然一病也,但有新久去留之分耳。浅而近者名头痛……深而远者为头风。”“深而远”指偏头痛常常为久病,具有时间长、反复发作、难以痊愈的特点。...

  • 偏头痛中医辨病为头风病

    偏头痛中医辨病为头风病

    某女,29岁,反复一侧搏动性头痛2年来诊。患者于2年来反复出现一侧搏动性头痛,或左或右,以月经前后、工作情绪不稳定时明显,伴有口苦咽干,不寐,纳差,疼痛明显时可伴恶心呕吐,舌红,苔薄黄,脉弦。查体:BP110/60mmHg,神志清,颅神经未查及异常,一般内科检查均未见异常,雌激素水平正常。西医诊断:偏头痛。中医辨病为头风病,辨证为肝郁化火。 中医治则: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药用龙胆草10g,黄芩10g,山栀子10g,泽泻10g,木通10g,玄胡索15g,当归10g,生地黄20g,柴胡15g,生甘草10g...

  • 三叉神经痛中医理论认识 偏头痛偏头风典型医案

    三叉神经痛中医理论认识 偏头痛偏头风典型医案

    三叉神经痛,表现为阵发性电击样剧烈疼痛,位于一侧的三叉神经一支或多支分布区范围内,历时数秒钟或数分钟,间歇期无症状,疼痛常反复发作,可由于口腔或颜面的任何刺激引起,以中老年女性为多见。本病是根据疼痛发生的神经解剖部位而定名的,在中医学中则隶属于偏头痛、偏头风范围内。 理论认识 本病的头面部疼痛,与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经脉循行部位关系至为密切,考《灵枢》云:“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

  • 中医内外治法治疗头风与头痛

    中医内外治法治疗头风与头痛

    尉中民头风内外治法经验撷萃 头风与头痛, 一字之差, 症状相似而有别, 中医 临证治疗头风, 或内治或外治, 辨证论治, 效果突 出。 国家级名老中医尉中民教授使用三方论治, 三方 之中, 八法备焉, 八法之中, 百法备焉。 头风与头痛 头风一名首见于《神农本草经》 中 “白鲜, 味苦, 寒。 主治头风” [1] , 但本条并未指明头风病状。 考《素 问·风论》 言: “新沐中风, 则为首风……首风之状, 头面多汗恶风”...

  • 头风头痛 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方剂用药规律

    头风头痛 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方剂用药规律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头风方剂用药规律 头风是慢性、阵发性、易反复发作的一种头痛,发病率高,多发于青年人,以女性多见,本病发病可有诱因,未发前常有先兆症状,相当于西医学偏头痛和肌紧张性头痛等[1,2]。中医治疗头风经验丰富,方药众多且疗效显著,值得深入挖掘[3]。对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进行研究和总结,是传承中医药防治疾病方法和手段的重要内容。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开发的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为中医用药经验的传承提供了有效工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4]。本研究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

  • 玉屏风散治泄泻案 治头风案肾风案

    玉屏风散治泄泻案 治头风案肾风案

    玉屏风散是益气固表、祛风止汗的传统名方,由黄芪、防风、白术三味药组成,药简效宏,备受历代医家推崇。今学者研究认为玉屏风散方源《究原方》(现已失传),现存最早见于《丹溪心法》卷三自汗门附方,传统医家认为该方是以治疗表虚自汗,易感风邪为主的方剂。然而后世医家并未拘泥于此,在前人基础上灵活运用该方。如吴昆在《医方考》中以“黄芪防风各一两,白术二两”治疗外冒风雨寒湿伤形证故令皮肤枯槁者。王肯堂《证治准绳》曰:“卒中偏枯之证,未有不因真气不周而病者,故黄芪为必用之君药,防风为必用之臣药。黄...

  • 从风痰热治疗雷头风

    从风痰热治疗雷头风

    患者李某,女,59岁,右侧中耳炎手术后出现右侧耳周围鸣响,响声逐渐增大,范围也随之增大,涉及右侧头部,自觉如打雷一样,伴有右侧头痛。曾服用补肾药物如六味地黄丸等两月余,未见效。来诊时患者自述头部响声如打雷,有高血压病史,一直服用降压药,语音洪亮,睡眠差。脉弦滑数,舌边尖红,苔薄黄腻。根据患者头部鸣响的特点,笔者从西医角度分析,此病与局部血管因素及血流运行失常有关;从中医角度分析,属“雷头风”范畴,证属肝阳上亢、痰热上扰清窍,治以平肝熄风、清热化痰。 处方:天麻9g,葛根20g,川芎...

  • 贺普仁治摇头风验案

    贺普仁治摇头风验案

    王桂玲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作为贺普仁教授的学生,笔者跟师期间感受到老师独特的针法和显著的疗效。现将老师两例医案介绍如下: 摇头风案 裴某,女,56岁。头部摇动自己不能控制3年,病情时轻时重,一般在发怒、情绪波动时加剧,曾诊为“脑动脉硬化”,未做治疗。后来症状加重,头摇动终日不休,曾服息风中药3剂,无效。平素纳可,mifang.fuwenhao.com二便调,时有头晕,烦躁易怒,面润。苔白,脉弦滑。 辨证:肾阴不足,肝风内动。 治则...

  • 怪病“头风”中医有方治

    怪病“头风”中医有方治

    民间有一种怪病,中医称之为“头风”。其主要的症状是头部畏风;畏寒,病人常常躲在密不透风的房间内,发病时头上常用棉布缠裹,十分痛苦。以下药方治疗有效。 取荞麦,蔓荆子各等份研末,以烧酒市和面软硬进度。敷于痛处,外用纱布包裹,每两天换药一次,养麦药性轻扬,有逐风,止痛、消炎功能,蔓荆子有疏散风热,镇静止痛作用。两药合服直达病灶,效果不错。 【荞麦】性味 甘、平,寒。功能主治 茎叶:降压,止血。适用于高血压,毛细血管脆弱性出血,防治中风,视网膜出血,肺出血。种子:健胃,收敛。用于止虚汗。炒香研...

  • 猪脑治头风眩晕 鲤鱼头补脑去头风

    猪脑治头风眩晕 鲤鱼头补脑去头风

    天麻炖猪脑 天麻10克、猪脑1个,入砂锅加水适量,以小火炖1小时左右,调味后喝汤食猪脑,每日或隔日1次。 【功效】此方可疏筋通脉,聪脑安神。天麻息风、定惊,主头痛,头晕虚眩,四肢麻木;猪脑治头风、眩晕。 菊花白芷鱼头汤 菊花6克、白芷、川芎、夏枯草、葛根各10克,装入纱布袋内,扎紧口;豆腐500克切块;鲤鱼头1个(约500克),洗净,去鳃;将鱼头、豆腐、药包及适量料酒、姜、葱、盐等调料放入炖锅内,加水800毫升,大火烧沸后用小火煮35分钟即成。分次喝汤、吃豆腐鱼头。 【功效】方中各药有祛风通...

‹‹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