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第37页
-
栀子消虑汤用于治疗焦虑性脾胃病
王庆其,男,1944年出生。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教学名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上海市名中医,第五、六、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50余年,擅长治疗脾胃病及疑难杂症;从事《内经》教学工作40余年,对《黄帝内经》理论的临床运用与文化价值研究有较深造诣。 组成:山栀12g,淡豆豉12g,黄连6g,莲子心12g,灯心草6g,连翘12g,生龙骨30g(先煎),生牡蛎30g(先煎),柏子仁12g,天麻12g,枳壳12g,郁金12g。 功效:清火消虑,疏...
-
民间常用的健骨强腰方
健骨强腰方 骨指骨骼,乃人体一身之支架;骨骼的健壮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体是否强壮,尤其是体力劳动者,更需要有一副好骨架;腰乃一身之轴,直接关系着全身的运动,从整体看,腰部的围径应小于胸围和臀围,略呈圆柱型,上与宽厚的胸廓相连,下与圆满而适度的臀部相连,下腰显得细而结实。由于中医学认为,“腰为肾之府”,因此,腰的好坏与肾的功能有关;同样,由于肾藏精,精出髓,髓养骨,同样,骨的功能亦影响于肾,故在某种意义上说,所谓健骨强腰方,即是补肾健骨方。 [方一] 羊骨1副,生姜30克,陈皮、良姜各6克,粳米...
-
看痰色选用止咳药
秋季气候干燥,很多中老年人往往会有喉咙干痒、咳嗽,有时还伴有少量痰。专家指出,秋冬季咳嗽,患者多属于痰咳,治疗时应遵循“化痰理气、宣肺止咳”的原则。通过观察痰色可以更有利于对症下药。 黄痰。若痰黄稠量多,伴有口干咽痛,大便干燥,属痰热郁肺,治以清肺止咳,化痰通便,宜选清肺抑火丸。若痰黄黏,咳嗽、咽痒,时有鼻塞流涕,属风热犯肺,治以清热化痰,宣肺止咳,宜选急支糖浆。若痰黄而黏不易咳出,胸闷气促,久咳不止,声哑喉痛,属燥热蕴肺,宜选二母宁嗽丸。 白痰。若痰白清稀,伴有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等症,属风寒犯...
-
民间常用的健脑益智方5
甘草10克,大枣5枚,小麦10克。将3药用冷水浸泡后,用小火煎煮,半小时为1煎,共煎煮2次,合并煎液。每日2次,早晚温服,喝汤食枣。 本晶以甘凉小麦为主料,补心阴,养心气,以安神;辅以甘平之甘草补脾胃而养心气,使用甘温的大枣健脾益气,缓和柔肝,并润脏燥。3味合用,温凉并备,清补兼施,甘润滋补,平燥缓急。 据《日本东洋医学会杂志》报道,本汤能使脑神经的异常兴奋得到抑制,让精神神经系统的过敏状态恢复正常,并可降低大脑的兴奋性,使人易于进入睡眠状态。 凡心气不足,阴虚血少,肝气都滞所致的失眠盗汗,精神恍惚,烦躁不安,悲伤...
-
解酒用中药材单方
起于神农而逮于今,医籍记载诸如“解诸毒”“主解酒毒,止烦渴”“消酒”,治“酒醉不醒”的中药林林总总,组成了一个庞大的解酒药阵。如葛根、葛花、萝卜丝(煮汁)、西瓜、茶(茶种子)、刺五加、生藕片、冰(解烧酒毒)、乌梅、甘蔗、菱角、赤小豆(利尿止渴解酒)、砂仁(消食醒酒)、槟榔(杀虫醒酒,过服则损真气)、五倍子(敛汗解酒)、地榆(消酒)、神曲(解酒化食)、冬瓜、柿子、地榆、苦参、盐麸子、橄榄等,不下50种。现列举部分解酒药物及药食两用之品,并简介其用法,以飨读者。 橄榄 橄榄性味甘酸涩温,无毒,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清热...
-
温病养阴法的临床应用
清代著名医家王孟英在《温热经纬》引用吴鞠通评注《灵枢·热病篇》言:“若留有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可以说在外感温热病中,津液的盛衰存亡将直接决定整个病情的机转。外感温热病是由温邪的侵入,最易转化火热,火热越炽,耗伤津液越重,津液亏耗越重,则水不灭火更致火旺,必须根据温病发展的不同阶段,拟订护阴液和养阴液的两大法则。 间接顾护津液法 清热祛邪以护津:温热病伤津的主要原因系温热阳邪所致,故清除邪热是顾护津液之根本,即所谓:“清除一分邪热,即保留一分津液”。 辛凉清热法:适应于温热之...
-
民间常用的健脑益智方1
大枣5枚,粟米50克,茯神10克。水煎煮茯神,滤取汁液,以茯神药与大枣、粟米同煮为粥,每日2次,早晚服食。 大枣甘温,功善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据日本学者报道,从枣提取物中分离出一种物质,药理实验证明有镇静、催眠作用。这种镇静作用,与中医的“安神”功效的提法是相符合的。 茯神,为多孔菌植物茯苓,菌核中间的松根的白色部分,性味与茯苓相同,味甘性平,擅长养心安神,专用于心神不宁、惊悸健忘之症。正如《名医别录》所述,茯神“止惊悸、多恚怒、善忘,开心益智,安魂魄,养精神”。其水煎剂有镇静作用。 粟米,即小米,营养成分与普通稻...
-
选用中成药止咳 分辨是否有痰 痰是什么颜色
深秋时节,呼吸系统疾病易高发,咳嗽是常见症状之一,一旦出现咳嗽,很多人会自行购药治疗。需要注意的是,选用中成药止咳前一定要仔细分辨是否有痰、痰是什么颜色、痰量的多少以及伴随的全身症状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对症选药,有的放矢。 痰稀色白 多为感受风寒引起的咳嗽,表现咳嗽声重,有痰,痰色白且稀薄,常伴有鼻塞、流清涕、发热怕冷、无汗、头痛、肢体酸痛等症状。应选用温化寒痰的止咳药,如通宣理肺丸、小青龙颗粒、蛇胆陈皮口服液等。 痰稠色黄 多为感受风热引起的咳嗽,咳嗽频繁,有痰,痰色黄且黏稠,咳嗽气粗,常伴有口渴咽痛、...
-
阳虚体质进行中药调理用肉桂
阳虚体质者即使在盛夏也会出现怕冷的情况,甚至不敢穿裙子、穿凉鞋。这样体质的人,除了要增加运动量,必要时可进行中药调理外,在日常饮食烹调中可经常使用这个调味料——肉桂! 肉桂温阳 1-5克为宜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姚媛主管中药师介绍,肉桂性大热,味辛、甘,归肾、脾、心、肝经,功能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善于治疗由命门火衰引起的头晕目眩,声低气怯,神疲乏力,心腹冷痛,腰膝酸软,月经失调等。阳虚体质者适宜服用肉桂,但不宜大量食用,通常每次以1-5克为宜。 阴虚火旺者...
-
心阴虚:用天王补心丸
爱操心是很多老年人的共性,尽管已经退休,仍然会为儿孙有操不完的心。我们经常所说的“耗费心血”、“注入心血”就是对操心最形象的说法。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长期、过度操心确实会导致心血的暗耗。心主血,主神志,操心本来就是心主神志的一种表现,日久势必会导致心血的耗损,最后会造成心血亏虚,继续深入发展,则会引起心阴虚。心血亏虚则心失所养,故常有心悸、头晕、面色无华、失眠、健忘、多梦等表现,心阴虚还会在以上症状的基础上伴有五心烦热、盗汗、口咽干燥、舌红少津等症状。而在临床上老年人常见的心肌梗死、心绞痛等病症,通过中医辨证...
-
止咳糖浆要根据病情选用
冬春季节,感冒咳嗽的人较多,乱用止咳糖浆的现象也很多。有关医学专家提示,咳嗽的病人要根据自己的病情、症状,在医生指导下,选用止咳糖浆,这样才能对症,疗效才能更好。 下面介绍几种止咳糖浆,供参考选用: 伤风止咳糖浆:主要由盐酸非那根制成,以止咳为主,兼顾化痰,适用于夜间咳嗽较多者,但不宜久服。 半夏止咳糖浆:以陈皮、半夏、冬花、麻黄等中药为主要原料,具有止咳、祛痰、平喘等功效,适用于痰多气喘的风寒咳嗽者。 麻杏止咳糖浆:以麻黄杏仁为主要原料,有止咳、平喘之功效。适用于咳嗽、气喘等症。 杏仁止咳糖浆:由杏仁、百部、远志...
-
止咳糖浆没有什么毒副作用
秋冬季节,呼吸系统疾病多见,其中有感冒引起的咳嗽,也有老慢支发作等引起的咳嗽。咳嗽了,当然该及时止咳。在众多的止咳祛痰药物剂型中,糖浆剂历来受到患者的青睐。它服用便利、口味甘甜、药物吸收好,对胃肠的刺激小,尤适于儿童、老人以及吞咽困难者。在不少人看来,止咳糖浆没有什么毒副作用,咳嗽了就可以喝一点。专家提醒,喝止咳糖浆也需辨证,更不能当作糖水喝,否则不仅不能有效止咳,还可能因为长期服用造成上瘾。所以在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对证选用是关键 中药有寒、热、温、凉之分,中医讲究辨证论治,若不辨...
-
民间常用的健脑益智方11
黄花鱼1条(1000克),鸡蛋清100克,西红柿2个,冬菇、冬笋、胡萝卜、青豆各少许,料酒、精盐、味精、胡椒粉、鸡油、生菜油、淀粉、清汤、葱、姜、蒜各适量。黄花鱼去腮、鳞及内脏,洗净后去头尾和骨、皮,取其肉切成长方形的片,鸡蛋清制成蛋泡糊,放人少许淀粉拌匀。将鱼片用盐、料酒、胡椒粉、味精腌上味,并放入蛋泡糊内一一沾匀,在热油锅中炸熟,摆在盘内。将葱、姜、蒜切末放在炒锅中稍煸,再加入清汤、精盐、味精、料酒,用淀粉勾芡,淋些鸡油,浇在鱼片上,西红柿切成瓣,摆在盘边作装饰。 本方健脾开胃,益气安神。可用于脾胃虚弱,营养不...
-
实用解酒验方小汇
雪梨解酒 取雪梨2至3个洗净切片捣成泥状,用纱布包裹压榨出汁饮服。 大白菜解酒 将大白菜帮洗净,切成细丝,加些食醋、白糖、拌匀后腌渍10分钟后食用,清凉、酸甜又解酒。 甘蔗解酒 将洗净除皮的甘蔗,切成小段榨汁饮用,有解酒作用。 马蹄解酒 取马蹄即荸荠110多只洗净捣成泥状,用纱布包裹压榨出汁饮服f此法最适宜于饮高粱酒等烈性酒醉患者。 芹菜解酒 取芹菜适量洗净切碎捣烂,用纱布包裹压榨出汁饮服(此法可解酒醉后头痛脑胀,颜面潮红等症)。 中药解酒 中药葛花30克加适量水,煎汤饮服,解酒效果尤佳。 豆类解酒 用绿豆、红小豆...
-
解酒护肝用葛花
葛花又称葛条花,为豆科植物 野葛或苦葛藤的花蕾,每年八、九月 份花初开时采收,晒干即可,为解酒 护肝的良药,民间素有“干杯不醉葛 藤花”之说,被称为“酒之克星”。 中医认为,葛花味甘性凉,具有 解酒、醒脾、止血的功效,常用于治 疗伤酒烦热口渴、头痛头晕、脘腹胀 满、呕逆吐酸、不思饮食、吐血、肠风 下血等症。饮酒前1 5分钟服川葛 花,可预防醉酒;酒后食用可促使酒 精快速分解和排泄,起到迅速醒酒、 保护肝脏的作用。 临床上治疗饮酒太多引起的头 痛、呕吐,可取葛花、砂仁、白豆蔻各 15克,青皮1克,木香1.5克,橘皮、...
-
民间常用的健脑益智方7
猪心1枚,枸杞芽250克,葱白、豆豉各适量。猪心洗净血污,切成细丁状;枸杞莱、葱白切碎;豆豉放人锅内,加清水,煮取豉汁;猪心、枸杞菜、葱白放入豉汁中,加黄酒、食盐小火煮作羹食。 中医基础理论认为,心主神志,主血脉。心失所养可见心悸恐惊,失眠健忘,烦闷不舒等证。以动物的心脏来调治人的神志病变,常可收到良好的效果,一般来讲,各种动物的心脏均有补心安神的作用,但以猪心最为常用。 本品中以猪心为主料,补心安神;辅以枸杞菜清热补虚,葱白宣通胸阳,豆豉清心除烦。全方具有补心安神,清热除烦之效。适用于心血不足兼有热象者食用。...
-
祛病养生 一般的体质虚弱宜先用食补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意思是说,经过一个夏天,即使人没有生病,也会变得比较虚弱,如今已入秋,可以好好地补一下了。但需要提醒的是,进补的目的是为了祛病养生,然而药物终属补偏救弊之品,若进补不当,会产生各种不利的影响。为了避免产生副作用,进补时一定要注意以下事项。 无虚不补 补药是针对“虚证”而设,故身体强健、无虚之人不宜进补,否则会有“闭门留寇”、“误补益疾、留邪致变”的危害。此外,凡遇感冒发热、消化不良、不思饮食、呕吐泻痢等病症时都应暂时停止进补,待外邪已退、病情好转时再继续进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