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胃脘痛 第5页

胃脘痛 第5页

  • 慢性胃炎胃脘痛 健脾理气和胃治方

    慢性胃炎胃脘痛 健脾理气和胃治方

    慢性胃炎是胃黏膜慢性炎症,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自纤维内镜广泛应用以来,对本病认识有明显提高。慢性胃炎常有一定程度的萎缩(粘膜丧失功能)和化生,常累及贲门,伴有G细胞丧失和胃泌素分泌减少,也可累及胃体,伴有泌酸腺的丧失,导致胃酸,胃蛋白酶和内源性因子的减少。慢性胃炎的发生主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的饮食及生活环境、自身免疫反应有关。慢性胃炎的过程是胃黏膜损伤与修复的慢性过程,主要组织病理学特征是炎症、萎缩和肠化生。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慢性胃炎多数患者症状不明...

  • 胃脘痛萎缩性胃炎 中医治方

    胃脘痛萎缩性胃炎 中医治方

    李佃贵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与浊毒关系甚为密切。湿浊之邪可致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湿盛则浊聚,久郁化热,湿浊化热蕴毒,毒寓于热,热由毒生,变由毒起,日久则气滞血瘀。治以化浊解毒、活血化瘀。   许某,男,54岁,汉族,干部,已婚,既往体健。2007年5月14日就诊。患者2年前饮食不节致胃脘胀满、疼痛,未系统治疗,近1年胀满、疼痛频作,自服三九胃泰,快胃片等药,症状缓解不显,遂来我院诊治。胃脘胀满疼痛,夜间明显,嗳气频作,饮食生冷则症状加重,怕冷,纳可,寐安,大便可,每日1次,舌紫红,苔中根部薄黄腻,脉弦滑。电子...

  • 徐长卿所治胃脘痛,腹痛腹泻,痹证,止痛解痉经验归纳

    徐长卿所治胃脘痛,腹痛腹泻,痹证,止痛解痉经验归纳

    顾中欣运用徐长卿治疗痛证 徐长卿为萝藦科鹅绒藤属植物徐长卿的干燥根及 根茎, 其性味辛、 温, 无毒, 归肝、 胃经, 有祛风、 化湿、 止 痛、 止痒之功。该药最早载于《 神农本草经》 , 被列为上 品。该药多用于风湿痹痛、 腰痛、 跌打损伤疼痛等痛证, 亦可用于湿疹、 风疹等皮肤病。顾中欣, 主任中医师, 江 苏省名中医, 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顾氏内科中医术” 代表性传人, 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工作室建设项目 专家, 临床经验丰富。顾中欣老师认为徐长卿内服或外 用止痛效果均显著,...

  • 胃脘痛处方:二陈丸

    胃脘痛处方:二陈丸

    某青年男性,素体壮实,性情直爽敦厚,因胃痛前来就诊。初诊:2019年4月26日。诉反复发作性进食油腻食物后胃部(剑突下,触之较柔软)烧灼样疼痛1年余,加重数日。平素食欲可,无恶心、胃脘胀满等不适。经常口干口渴,喝水较多,只能缓解一时。大便基本正常,每日一行,小便泡沫较多。舌偏红,苔白腻,双脉偏濡。 诊断:胃脘痛。 辨证:痰湿阻滞,升降失和,气机壅滞,不通则痛。 处方:二陈丸,1盒,4天服完。 忌口:甜食、油腻、生冷、烧烤、奶类。多食莲藕、山药、芹菜等。 2019年4...

  • 胃脘痛 验方枳实益胃汤

    胃脘痛 验方枳实益胃汤

    王道坤,男, 1941年生,甘肃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届甘肃省名中医,第三、第五、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特聘专家。王道坤教授深入研究伤寒、易水、温补等学派,临证衷中参西,既善攻邪,又娴扶正,活用“风火痰瘀”理论辨治疑难病症,临床诊疗涉及内、外、妇、儿,尤对脾胃疾病见解独到。主要著作有《医宗真髓》《决生死秘要》及《新脾胃论》等。 组成:枳实15克,生地黄15~30克,麦冬12克,玉竹12克,北沙参15克,...

  • 消化性溃疡,胃脘痛,胸脘痞闷,中药用健脾愈痞方

    消化性溃疡,胃脘痛,胸脘痞闷,中药用健脾愈痞方

    石某,男,61岁,广东江门。 2008年12月3日初诊,患者主诉胸脘痞闷两月余。脘部饱胀、疼痛、纳呆、自觉乏力、餐后呕吐、嗳气、大便常,舌红苔薄白,脉细。外院胃镜示:胃溃疡。西医诊断:胃溃疡,中医辨证:胃痛(脾虚湿困)。治法以行气祛湿,健脾和胃为主,中药用自拟方健脾愈痞方加减,药物有:白蔻仁 10g,薏苡仁 15g,茯苓 10g,法夏 10g,陈皮 10g,砂仁 10g,党参 15g,白术 10g,内金 10g,谷芽 30g。用药过程中根据症状变化加减,每日1剂,复渣再煎分2次,早晚服用。嘱患者门诊中药治疗,1月...

  • 夏季胃脘痛 食满积滞型可选用舒肝丸

    夏季胃脘痛 食满积滞型可选用舒肝丸

    到了夏季,炎热多雨,不少人出现胃痛。胃痛在中医称胃脘痛,容易在夏季出现发病高峰。由于胃脘痛出现在上腹近心窝处,故古人又称“心痛”,现代医学中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炎、胃下垂、胃神经官能症等均属于这种病,该病的分型用药如下。 脾虚湿热型胃痛可选用中满分消丸:该丸具有健脾行气、祛湿清热、利水消肿的功效。用于脾虚湿阻、水湿中阻(食少、腹胀、便溏、水肿等)引起的胸满胀闷、气臌、水臌、血臌、肝硬化腹水、慢性肝炎、胆囊炎、胃炎、盆腔炎等,以及肠梗阻等引起的腹满、胸部胀满、下肢水肿、小便不利...

  • 胃脘痛 裴氏胆胰合症方

    胃脘痛 裴氏胆胰合症方

    陈右,35岁。2017年3月15日初诊。诉近半年来经常胃脘胀痛,口苦,食少,疲乏,大便少,初不在意,偶尔买些中成药服用缓解,严重时腰腹胀疼,以致体重锐减,多方治疗乏效,他院检查,诊为反流性非萎缩性胃炎。脉弦滑,左较右大,舌红苔黄白相间且腻。 诊断:(湿阻中焦,升降失调)胃脘痛(西医诊为非萎缩性胃炎伴反流)。 治则:调中化湿,和胃达脾。 方药:裴氏胆胰合症方:柴胡10g,赤芍10g,枳实10g,甘草6g,川芎6g,香附6g,丹参20g,木香10g,草豆蔻5g,大黄6g,黄连6g,黄芩10...

  • 张志远治疗胃脘痛 病案举例

    张志远治疗胃脘痛 病案举例

    第三届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从医七十年宝贵临证经验总结,论文总结其注重从肝、脾和肺脏入手治疗胃脘痛。 张志远教授擅长治疗胃脘痛,疗效显著。他认为,胃脘痛不能单纯治胃,胃脏出现问题多与肝、脾和肺三脏有关,肝阴虚、脾阳虚或肺气郁结,都会使胃的气机阻滞,进而导致胃失和降。因此主张从肝、脾和肺脏入手,通过滋肝、清肝,益气健脾,润肺解郁,从而和中养胃,行气止痛,以愈胃脘痛。 胃脘痛的记载首见于《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其指出:“胃病者,腹月真 胀,胃脘当心而痛。”胃脘痛又称胃...

  • 益气化瘀解毒 治胃脘痛方用四君子汤加减

    益气化瘀解毒 治胃脘痛方用四君子汤加减

    李敬孝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黑龙江省名中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0余年,拥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治疗脾胃病方面独具特色。 胃脘痛最早是由《黄帝内经》提出:“脾足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该病多由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等因素诱发,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致病的主要因素之一。西...

  • 胃脘痛方选安中散加减

    胃脘痛方选安中散加减

    国医大师韩明向系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韩明向长于辨证施治,注重病证合参,巧用安中散治疗各种虚寒痛证。安中散出自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以下简称《和剂局方》)。方中小茴香、高良姜温中散寒;牡蛎制酸止痛;肉桂止其上冲,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活血通经;延胡索理气止痛;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炙甘草健脾和中。全方共奏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疏肝和胃之功效,适用于中寒气滞、脾胃虚寒引起的胃脘痛、腹痛及妇人虚寒腹痛等病证。笔者跟韩明向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医案一:胃脘痛 患者,...

  • 胃脘痛 柴陷枳术汤

    胃脘痛 柴陷枳术汤

    周益新,男,1960年出生,山西省宁武县人,山西省大同新建康医院主任医师,山西省名中医。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及中医医史文献研究工作。临证擅治内科、妇科疾病,尤擅用经方及针灸治疗各种疾病。著有《话说国医·山西卷》一书,参编《〈本草纲目〉补正》《中华效方汇海》《〈四诊抉微〉校注》等多部著作。 组成:柴胡18g,白芍15g,白术15g,枳实10g,全瓜蒌15g,法半夏10g,黄连6g,蒲公英30g,青皮、陈皮各10g,炒谷芽、炒麦芽各30g,炙甘草6g。 功能:疏肝理脾,清热消痞。...

  • 慢性胃炎中医临床 胃脘痛化浊解毒处方

    慢性胃炎中医临床 胃脘痛化浊解毒处方

    国医大师、河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李佃贵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在脾胃病领域颇有建树。本文介绍其辨治慢性胃炎经验。 因机证治 慢性胃炎为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的一种疾病,常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或仅表现为腹部疼痛、饱胀、烧心、反酸、嗳气、食欲不振等,病情日久可伴有焦虑、抑郁等症状。西医多采用促胃肠蠕动药物和抑酸药物治疗,如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等,其具有抑制胃酸分泌、拮抗幽门螺杆菌等作用,能改善患者的胃肠道症状,但停药后复发可能性...

  • 柴胡疏肝散治疗肝气郁结所致胃脘痛,痤疮,乳腺小叶增生

    柴胡疏肝散治疗肝气郁结所致胃脘痛,痤疮,乳腺小叶增生

    柴胡疏肝散源自《景岳全书》,由柴胡、香附、川芎、陈皮、枳壳、芍药、炙甘草组成。方中柴胡功善疏肝解郁;香附可理气疏肝而止痛;川芎活血行气以止痛;陈皮、枳壳理气行滞;芍药、炙甘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活血止痛的功效。本方主治肝气郁滞证,症见胁肋疼痛、脘腹胀满、情志抑郁易怒、胸闷易叹息等。 江苏省扬州市名中医、仪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张恩树在辨证基础上,灵活使用柴胡疏肝散治疗肝气郁结所致胃脘痛、痤疮、乳腺小叶增生等杂病,收效满意。现介绍验案两则。 案一:肝气郁结胃脘痛案 患...

  • 治萎缩性胃炎“胃脘痛”中药方

    治萎缩性胃炎“胃脘痛”中药方

    “胃脘痛”等的范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原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与免疫因素、胆汁反流、生物因素、药物因素以及相关疾病的影响相关连,中医认为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脾胃虚弱、先天不足等有关。在本病的治疗上,目前中西医都尢特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中医主要从整体出发,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进行治疗。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报道甚多.有不少好的偏方验方,对改善自觉症状、促进病体康复大有帮助。 处方与用法:太子参30克,黄芪20克,莪术10克,丹参10克,当归 10克,白芍10克,蒲公英25克,...

  • 五积散治胃脘痛 荨麻疹 面神经麻痹

    五积散治胃脘痛 荨麻疹 面神经麻痹

    五积散初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白芷、川芎、甘草、茯苓、当归、肉桂、白芍、半夏、陈皮、枳壳、麻黄、苍术、干姜、桔梗、厚朴、生姜、葱白组成,具有解表温里、散寒除湿、理气活血、化痰消积之功效。临证治疗寒、痰、气、血、食五积病邪引起的多种病证。笔者认为湿邪郁积,也应归之为五积散主治范畴。临证凡是由脏腑中寒,营气壅遏,胃气不化,湿伏于中所致多种病证,皆可异病同治。本方具有调中顺气,除风冷、化痰饮之功。   方中麻黄开表逐邪于外,干姜温胃散寒于中,白芷散阳明之邪,川芎散厥阴之邪,当归养血和营,白芍敛营和血,茯苓...

  • 胃脘痛中医饮食调护

    胃脘痛中医饮食调护

    本病多由饮食、情志所伤,所以在治疗上应辨证求因,施治用药。根据疾病辨证分型,提出不同的饮食调护措施。 肝胃气滞 本型患者胃脘胀痛,饱闷不适,食后尤甚痛无定处,攻撑连胁,遇情志不遂则重。嗳气频作,矢气较舒,或有恶心呕吐、泛酸;苔薄白脉沉弦。治法:疏肝和中,清和胃气。此型患者的护理宜保持心情舒畅,饮食宜用食疗处方:党参15-30克,柴胡6克,陈皮3克,黄米(大米炒至焦黄)50粒,加水4碗煎1碗半代茶饮。隔天1次,连服4-6天。若泛酸者可加乌贼骨,瓦楞子以敛酸,如挟食积中脘,纳呆、脘胀闷,苔厚可加神曲、山楂、麦芽之类以...

‹‹ 1 2 3 4 5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