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病 第57页

病 第57页

  • 皮肤病验方5则

    皮肤病验方5则

      脂溢性皮炎   山楂60~120克,荷叶1张,生甘草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连服3~4周。   慢性荨麻疹   防风15克,紫苏叶10克,白鲜皮15克,猪瘦肉30克,生姜5片。将前3味中药用干净纱布包裹和猪瘦肉、生姜一起煮汤,熟时去药包,饮汤吃猪瘦肉,每日1剂。此方对慢性荨麻疹(风寒型)有较好的调治作用。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取柴胡15克,当归9克,陈皮9克,鸡蛋1个。加水适量,一同煮至蛋熟。吃蛋饮汤,每日1剂,连用7日。   口腔扁平苔藓   新鲜山药200克,粳米100克...

  • 黄柏鲜马齿苋治渗出性皮肤病

    黄柏鲜马齿苋治渗出性皮肤病

    经验方:黄柏30克,鲜马齿苋300克(干品60克)。 用法:水煎取药液,用干净纱布泡药液冷敷患处30分钟,每日4次。 疗效:本方治渗出性皮肤病患者60例,治愈42例,有效10例,无效8例。...

  • 艾叶10方治疗皮肤病

    艾叶10方治疗皮肤病

    艾叶 又名:冰台,艾蒿,灸草。艾叶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治心腹冷痛,泄泻转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痈疡,疥癣。艾叶中所含的挥发油有活血、消肿、止痛、收敛、止痒、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抗细菌、抗真菌等多种作用,用其外用可治疗多种皮肤病。 1.治皮肤溃疡:艾叶、茶叶、女贞子叶、皂角各15克,水煎外洗或湿敷患部,每日3次。 2.手足癣  水泡型或糜烂型手足癣,用艾叶30-60克,凉水煮沸再煎15-30分钟,趁热先熏后洗,每日1副,早晚各1次,7天1个疗程。有良好的止痒、抗真菌作用。...

  • 清热解毒大黄治皮肤病

    清热解毒大黄治皮肤病

      治痈、疖、手足疔疮、头疽、皮肤外伤感染  取大黄100克,加水300毫升,煎沸20分钟后过滤取汁,再加同量水煎沸15分钟后过滤取汁,两煎合并,并浓缩100毫升,按100克凡士林加入30毫升大黄液的比例混匀,即成大黄软膏。用时根据疮面大小摊于纱布上外贴,有清热解毒,祛腐排脓,散瘀消肿之功。   治甲沟炎  取大黃适量,研为极细末,备用。临用时用醋调匀,外敷患处,每日或隔日清洗后更换。有清热解毒,消炎生肌之功。   治张力性水疱  取大黃适量,研为极细末,备用。根据水疱面积大小,取消毒纱布1块,先涂少许...

  • 治皮肤病古方一则

    治皮肤病古方一则

    《本草纲目》是明代大药物学家李时珍的传世巨著,书中所载外治疗法极其丰富。笔者发现,其中一则用生大黄外治赤游火丹的方法,效果不错。 处方:生大黄。 原文:火丹赤肿,遍身者。大黄磨水,频刷之 (卷十七,大黄条;引急救方)。 说明:火丹赤肿遍身,与现代所说的急性荨麻疹类似。大黄清热泻火、泻下消肿、解毒祛瘀,故可用治赤游火丹。本方还可用于外治暴眼赤痛、口舌糜烂、酒渣鼻、暑疖(汗腺炎)、外阴溃疡、脂溢性皮炎、带状疱疹等。 (段小举)...

  • 千里光水巧治疖病

    千里光水巧治疖病

    疖表现为局部炎性浸润结节,红、肿、热、痛,化脓后形成脓头。单发者称为疖,反复多发者称做疖病。千里光又名岐黄菜,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功能清热解毒,去腐生肌,止痒杀虫,为民间治疗疮毒之要药。临床应用本方治疗疔痈疖肿,均收到满意疗效。 方法:取千里光(鲜品)100克,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一般4~5日患处疖肿可结痂而愈。 吴霜...

  • 龙胆泻肝汤治疗皮肤病

    龙胆泻肝汤治疗皮肤病

    龙胆泻肝汤具有清肝火、除湿热的功效,本方除了主要用于治疗肝胆实火,下焦湿热引起的一些内外科疾病外,对一些皮肤病也有疗效: 1.急性湿疹: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水湿停滞,湿热内蕴、外感风邪、风湿热三邪搏于肌肤所致,可用龙胆泻肝汤加萆薛、茯苓、滑石等利水渗湿药水煎服,有一定效果。 2.带状疱疹:本病系水痘——带状疱疹感染所致,中医认为多因肝火与湿热内积、复感时令毒邪、相搏于肌肤而发为皮肤的红斑、疱疹,可利用龙胆泻肝汤清肝火、利湿热之功效治疗,局部皮肤神经痛剧烈者可酌加川芎、元胡、郁金、香附、川楝子等活血理气药加减水煎服。 3...

  • 癞蛤蟆草治皮肤病

    癞蛤蟆草治皮肤病

    运用民间验方单味癞蛤蟆草治疗瘙痒性皮肤病168 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168例中,非渗出性急性湿疹69例,慢性湿疹2l例,丘疹性荨麻疹59例,异位性皮炎19例。 二、治疗方法 取癞蛤蟆草240克或鲜癞蛤蟆草480克,水煎2次,每次加水2000毫升,第一次煮沸30分钟,第二次煮沸15分钟,2次药液混合,再加温水适量洗澡,以汗出为度。 三、治疗效果 患者用本法治疗,一般2剂见效,lO剂痊愈,无1例无效。 四、典型病例 患者,女,29岁,左臂瘙 痒,糜烂,流水1个月余,检 查见左臂大部分皮...

  • 消风散治皮肤病举隅

    消风散治皮肤病举隅

    消风散出于《医宗金鉴 ·外科心法》,由荆芥、防风、当归、生地、知母、牛蒡子、苍术、苦参、蝉蜕、石膏、木通、胡麻仁、甘草组成。据其清热散风、祛湿止痒、养血润肤等功效,在临床中加减治疗某些皮肤病变,效果显著,举例如下。   皮肤瘙痒   李某,女,51岁,2011年3月9日初诊。周身肌肤瘙痒5个月余,尤以晚间及安静时痒感加剧,痒甚时难以入眠。几家医院诊断为皮肤瘙痒症,给予氯雷他定、盐酸西替利嗪、赛庚定、马来酸氯苯那敏、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等注射内服,外用数种激素类霜膏,只能止痒当时或几小时,过后仍痒入故...

  • 乍暖还寒 中药来治皮肤病

    乍暖还寒 中药来治皮肤病

      真菌,是和植物界、动物界平行的一个种群,它体内不含叶绿素,要通过寄生的方式才能存活,也就是说,它要靠别人养着才能存活。清明节一过,南宁的天气也开始热起来了,专家指出,22至36摄氏度,是最适合真菌生存的温度,加上时下南宁空气潮湿,真菌已经悄悄爬上了人们的身体,湿疹、皮炎、脚癣、座疮等开始蔓延。如果害怕西药内含有激素,那么,来看看哪些中药能治疗真菌性皮肤病吧。   草药   紫草:可治青春痘、婴儿尿布皮炎   紫草种植普遍,在全国大多省份都有生长,是一味“物美价廉”的好药材。“物美”在哪里?《本草经疏》中说:紫草...

  • 中药外洗治皮肤病

    中药外洗治皮肤病

    夏日来临,天气渐热。如能在水中加一些药物,不仅会让人更觉浑身凉爽,还有健肤美容、消湿祛热的功效。中药浴是根据中医辨证,将中草药煎成汤液,稀释后进行沐浴的一种水疗方法,属于中医外治法的一种。清朝著名外治大师吴尚先在《外治医说》中将药浴细分为洗、沐、浴、浸、浇、喷等,认为内、外、妇、儿、五官科之疾,皆可用药浴法。下面介绍几个中药浴疗常用验方: 痱子:金银花10克,连翘30克,加水适量煎煮至沸后,去渣取汁,兑人温水即可,每次浸泡30分钟,每剂药可用2次。 湿疹:苦参、白鲜皮、野菊花各30 克,黄柏、蛇床子各15克,加水适...

  • 藿香正气水治皮肤病效果明显

    藿香正气水治皮肤病效果明显

      天气渐渐热了起来,藿香正气水再一次成为了百姓家中的常备药品。藿香正气水是家庭常备的中成药,具有祛暑解表、化湿和中、扶正祛邪的功效,适用于恶寒发热、头身困重、胸闷腹满、恶心呕吐、泄泻等症。其实藿香正气在治疗皮肤病方面效果也很明显。   小儿痱子  取藿香正气水1支按比例加凉开水或生理盐水稀释,稀释浓度为:不满3个月者,药液与水比例为1:3;4个月~12个月者,药液与水比例为1:2;超过1岁者,药液与水比例1:1。用药之前先用温水将局部洗净擦干,然后用消毒药棉蘸稀释后的药液涂擦患处,每日2~3次。   ...

  • 从风湿浊瘀四个类型辨证论治疹疮病

    从风湿浊瘀四个类型辨证论治疹疮病

      每年春夏之交,气候变化多端,地气熏蒸,人体易感疫气而患上疹疮病,或表现为全身荨麻疹样,或表现为局部疮疡样,或表现为奇痒疥疮样。总之,病人感觉瘙痒难受,甚至感染并发其他病症者。从医以来,笔者从风、湿、浊、瘀四个类型辨证论治疹疮病,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风型疹疮   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性斑团疹、针尖样丘疹等,奇痒难忍,搔抓易留瘢痕,迅速消退,常在气候骤变、不慎食入刺激性食品、药品等发作,舌淡红,苔薄白或淡黄,脉浮。用消风散、防风通圣散和过敏煎方加减。   处方:荆芥10克,防风10克,透骨草...

  • 洗个草药浴 少生皮肤病

    洗个草药浴 少生皮肤病

    端午前后,天气多高温高湿,这对人体皮肤是一种负担,皮肤必须大量地排汗,而汗液却很难蒸发到空气中去,从而易生痱子、汗斑、手足癣、大皱褶湿烂等皮肤病。这时不妨洗个草药浴。 方法 鲜艾叶、石菖蒲、银花藤、野菊花、白茯苓、苦参、红花等适量,混合放入大锅内加入5000毫升以上水,先浸泡30分钟,再煎20分钟左右,去掉药渣,倒入浴缸调好水温即可泡浴,泡浴时间约20-30分钟即可。 常洗草药浴不但可以防治痱子、各种皮肤瘙痒、汗斑、狐臭等皮肤病,还可消除疲劳、清洁肌肤、增强皮肤的血液循环,具有润滑、增白、持久增香肌肤的作用。 长沙...

  • 补肾法治皮肤病 皮肤病的中医外治法

    补肾法治皮肤病 皮肤病的中医外治法

        外治法是提高皮肤病临床疗效的重要方法。广义外治法泛指一切从体表施治的方法;狭义外治法指用药物、手法或器械施与体表皮肤(黏膜)或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       外治法作用迅速、可直达病位,疗效确切、运用方便。要提高皮肤病的临床疗效,可以广泛开展外治法及中医特色适宜技术的普及和推广。       禤国维教授将外治法的体系归为三类,包括药物外治法、针灸疗法和其他疗法。药物外治法有薄贴法、围敷法敷贴法、熏洗法掺药法、吹烘法热烫法、烟熏法湿敷法、磨擦法擦洗法、浸渍法涂擦法、蒸汽法点涂法、移毒法等十...

  • 黄柏外治皮肤病

    黄柏外治皮肤病

      本品为芸香青科落叶乔木植物黄柏的树皮,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功效。《本经》:“主肠痔,女子漏下赤白,阴阳蚀疮。”《珍珠囊》:“除下焦湿肿。”《医学入门》:“治鼻皶皮,喉痹及痈疽发背乳痈脐疮。《别录》:“疗肌肤热赤,口疮。”现代研究认为,黄柏含小蘖碱,及黄柏酮、黄柏内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多种致病细菌有抑制作用,对某些皮肤真菌亦有抑制作用,笔者在临床中以此药为主,外治某些皮肤病变获效显著,常用验方如下。   结节性痒疹:黄柏50克,苦参20克,蛇床子15克,地肤子15克,75%酒...

  • 夏季皮肤病用中成药

    夏季皮肤病用中成药

        千锂膏外敷     治疔疮暑疖     暑疖是发生在夏日炎热潮湿季节的一种常见皮肤病。千锂膏有清热祛湿、抗菌消炎等功效。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痱子、暑疖、脓疮、丹毒以及毛囊炎等夏日感染性皮肤病。     用法  洗净患处后外敷本药,每天2次。最好用于暑疖初起未溃破时。不良反应或毒副作用少见,偶有局部瘙痒或一过性小风团,病愈停药后可消失。     芙蓉膏外敷     治狐臭     狐臭在中医学中称为“腋疽”和“腋疖”等,西医认为主要为厌氧菌感染。芙蓉膏有消炎、祛肿、杀菌、除臭等功效,...

  • 疑似硬皮病治验

    疑似硬皮病治验

      万某某,女,27岁,自由职业者。2009年9月初诊。自诉患硬皮病3年。8年前被确诊患有鼻咽癌,至今一直在接受阶段性的放疗和化疗。鼻咽癌病灶无复发迹象,也无癌细胞的其他转移指征。病患者诉其3年前出现颈部皮肤不适,僵硬疼痛,无法左右自由转动,多家医院诊断为硬皮病。近一个月来在接受针灸治疗。患者形体较小,胖瘦适中,自觉乏力,常易感冒,心情不好,面部皮肤微红,有少许色斑,大便干结,尿黄短少。经行常愆期,量少,色黑。口咽部干燥,渴饮冷水。口唇发干,微红少津。舌红、舌体瘦,苔薄而少,舌面少津,脉弦细、微数。查体见其颈项...

  • 艾叶妙治皮肤病

    艾叶妙治皮肤病

    艾叶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艾的叶片,内服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之功效,是中医妇科常用药,艾叶捣制成绒,是针灸常用的料品。据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艾叶中所含的挥发油有活血、消肿、止痛、收敛、止痒、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抗细菌、抗真菌等多种作用,用其外用可治疗多种皮肤病。 一、手足癣:水泡型或糜烂型手足癣,用艾叶30-60克,加水煮沸再煎15 分钟,趁热先熏后洗。每日1剂,早晚各1 次,7天1个疗程,有良好的止痒、抗真菌作用。加入白矾10克,效果尤佳。 二、冻疮:初起未破溃的冻疮,可取艾叶(干品)、茄子根各30克,桂枝20克,...

  • 治皮肤病草药偏方

    治皮肤病草药偏方

    桃树皮治烧烫伤 桃树皮、茶油各适量。桃树皮烧炭存 性,研末,调茶油敷患处。主治:烧烫伤。张庆国 艾姜茶治神经性皮炎 陈茶叶、艾叶各25克,老姜50克,紫 皮大蒜头2个。大蒜捣碎,老姜切片,与茶 叶共煎5分钟,加食盐少许,分2天外洗患 处。功效:消炎杀菌。主治:神经性皮炎。 黄庆芳 山楂茶治溢性皮炎 山楂25克,绿茶2克。绿茶、山楂入水 同煎,煮沸5分钟,分3次温饮,每日1剂。 功效:抑菌散瘀。主治:脂溢性皮炎。张江秀 明矾茶水治稻田皮炎 明矾60克,茶叶50克。先将明矾、茶 叶用水浸泡30分钟,再煎沸30分钟。下水...

  • 清洁调养皮肤病

    清洁调养皮肤病

        持续闷热的天气,令做生意的李小姐的脾气也随之“升温”,总是莫名其妙地发火。在店里,不是嫌服务生卫生没打扫干净,就是嫌大厨手脚慢;在家里,看着老公看电视觉得碍眼心烦,6岁的女儿唱儿歌,她觉得吵,再加上最近老是感觉胳膊和脖颈处瘙痒,抓过之后会出现红斑、抓痕,心情更是烦躁不安。于是,李小姐前去就医,才知是夏季性皮炎在捣鬼。     盛夏,人们穿的衣服也越来越少,皮肤暴露在外的部分增多,环境中的细菌、真菌、蚊虫、螨虫等活动能力增加以及阳光中紫外线增强等因素,患皮肤病的几率也随之大大增加。那么我们怎样才可以赶...

  • 桃叶治皮肤病

    桃叶治皮肤病

    鲜嫩的桃叶可以用来治疗多种皮肤病,下面介绍几则桃叶治疗皮肤病的民间验方。 治慢性荨麻疹:青嫩桃叶15克,冼净后阴干,浸泡在200毫升的白酒中,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每天摇晃2~3次,浸泡7 日即可。每日取适量,用棉签蘸桃叶酒外涂于患处,每日2~3次。可缓解慢性荨麻疹引起的皮肤瘙痒。 治目光性皮炎:鲜桃叶15克,冼净后阴干,浸泡于200毫升的陈醋中,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浸泡7日。每日取适量用棉签蘸桃叶醋涂患处,每日2次。 (杨家强)...

  • 地榆外用治皮肤病烧烫伤

    地榆外用治皮肤病烧烫伤

    治烧烫伤 取地榆适量,焙干后研成极细粉末,过筛;另用麻油(或菜籽油)煮沸,然后迅速投入地榆粉,搅拌成糊状,盛于消毒器皿中备用。对治一、二度烧烫伤有良效。每日涂药2—3次,以创面形成干痂不出现龟裂为度。 治皮肤病(主要治疗湿疹及湿疹样皮炎、脂溢性湿疹、下肢静脉曲张性湿疹及糜烂感染型等) 取地榆适量炙黄,研细末过筛,以凡士林配成30%药膏,外敷患处。敷膏前依皮损的不同情况,先以油类擦洗或用1:8000高锰酸钾溶液湿敷。此方有止痒、收敛、消炎等作用,每日敷药1—2次。 韩德承副主任药师献方...

  • 皮肤科疾病虽表为外证 但多与内在脏腑息息相关

    皮肤科疾病虽表为外证 但多与内在脏腑息息相关

        按经络循行分布,人体有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别络。经络内连脏腑,外达肌表,网络周身,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依据疾病所在部位和经络在人体的循行分布,可辨析疾病与所属脏腑的关系,从而认识疾病之本源,并进行正确指导治疗。       皮肤科疾病虽多表现为外证,但多与内在脏腑息息相关——某个脏腑发生病变,必通过脏腑连接的经络反应于体表,所谓“有诸内,必形诸外”。       如发于额部、颈部、季肋的带状疱疹,按经络循行,属足厥阴肝经。又足少阳胆经起于眼外角,上行头角,下至身后,沿颈走手阳经之前,直行脉...

  • 中医皮肤病学应善于运用外治法

    中医皮肤病学应善于运用外治法

        •继承与创新发展的关系关键在于尊古而不泥于古,我们首先要重视古籍的整理和发挥,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中医皮肤病学在医疗、教学、科研过程中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将中医皮肤病学科列为二级学科符合学科发展规律。       •要提高皮肤病的临床疗效,应在系统研究有关中医学文献基础上,研发出更多更有效的外治法及中医特色适宜技术。       •中医药的发展与创新不是凭空臆想,在中医理论创新的道路上,任何平凡或细小的创新,都是有意义的。       中医皮肤病学...

  • 疖病 皮肤急性化脓性感染 治方

    疖病 皮肤急性化脓性感染 治方

      疖是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和周围组织所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好发于颈部、头面部、背部等处。中医认为,本病多由内郁化火、外感风邪、蕴阻于皮肤所致,治宜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笔者用下列方法治疗,收效良好,介绍如下:   1.取黄连素5片,研为细末,加大黄粉、蒲黄粉各10克,混均,清水调为稀糊状,外涂或敷患处。每日3次,连用3~5天即可治愈。   2.取六神丸10粒,研为细末,与鱼石脂软膏混合均匀备用。局部常规清洁后,将六神丸软膏涂抹于患处,每日一次,3天为一疗程,连续1~2个疗程。   3.取金黄散3克,用麻油调匀,外涂...

  • 马齿苋治皮肤病方

    马齿苋治皮肤病方

      治扁平疣  鲜马齿苋300克(干品10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温服,连服6剂为1疗程。药渣外敷患处,每日4~6次,每次10~15分钟。一般用药1~2个疗程。   治带状疱疹  取干马齿苋适量,研为细末,每次3克,加糖适量调味,开水送服,每日3次。同时用鲜马齿苋、花生油各适量。捣成糊状,敷于患处,干后再涂,每日换药4~6次,直至痊愈。   治虫咬性皮炎  鲜马齿苋100克,洗净后捣烂敷于患处,并用手反复揉搓。疼痛及肿胀一般4~10分钟即可消失。   治急性荨麻疹  每次取鲜马齿苋200~30...

  • 防治夏季皮肤病方法

    防治夏季皮肤病方法

    入夏以来,上皮肤科门诊看病的患者明显增多,那在夏日皮肤容易出现哪些问题?又该怎样防范呢? 症状 见于颜面、颈部和手背等曝光部位,尤以额部、面颊等处多见。表现为皮肤红斑,上有粟粒大小的丘疹和轻度脱屑,日晒后加重,甚至出现肿胀、水疱,常感痛痒难忍,夜间症状加重。 诱因 这是一种光敏性皮肤病。夏季,阳光中紫外线的含量骤增,日晒后人的表皮细胞受到破坏,从而导致皮炎的发生。 预防 尽量避免日光暴晒。特别是有这种皮炎的患者,要涂防晒剂等保护,每天上午10时以后至下午2时前尽量减少外出。室外活动时应戴太阳帽做好防...

  • 牡丹皮地骨皮白鲜皮治皮肤病变

    牡丹皮地骨皮白鲜皮治皮肤病变

    三皮方由牡丹皮、地骨皮、白鲜皮组成,功可凉血淸热止痒,笔者在临床中以此方治某些皮肤病变,获效显著,介绍如下。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 颜面皮肤呈红色斑片,毛细血管扩张,表皮变薄,色素沉着,触之皮损灼热。 处方:丹皮12克,地骨皮12克,白鲜皮12克,水煎服,每日1剂。笫三煎水适量待凉,纱布蘸药液拧至不滴水为度湿敷患处,至皮损消退,诸症消失。 血管神经性水肿 多发生在上眼睑、口唇、外生殖器等皮肤松驰部位。表现为色红肿胀有弹性,伴轻度痒感,边缘不凊,触之灼热。 处方:丹皮10克,地骨皮10克,白鲜皮...

  • 汗脚脚病偏方

    汗脚脚病偏方

      汗脚:茄子根、麻黄根、辣椒根各100克,桂枝50克,水煎,熏洗双足,每次30分钟,每日分早、晚2次,连用7天。    脚气:白矾研细面撒在鞋子里边,每天撒一次,三次即愈。    手足皲裂:用食醋煮杨树叶20克,桃仁、杏仁各15克,浸泡手脚,每日两次,每次20~30分钟,3日即愈。    鸡眼:鸦胆子50克,去皮研面,先刺破患处点滴醋,再把药面抹上,胶布固定,连用5天。   跟骨刺:红花20克,皂角刺15克,冰片5克,研末混均。用食醋调糊状,敷患处固定。    手足麻木:木瓜,生姜各60克,陈醋100克,水煎,烫...

    精品偏方 2024-03-08 16 0 偏方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