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 第18页
-
产后出血的中医治疗与处理原则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毫升称产后出血。一般多发生在产后两小时内,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产后出血的预后因失血的多少、失血速度及产妇体质不同而有差异,如短时间内快速、大量失血可迅速发生失血性休克,危及产妇生命。 根据本病临床特点属于中医的“产后血晕”范畴。 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和凝血功能障碍。这些原因可共存、互为因果或相互影响。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导致血晕的病因病机,...
-
宫外孕破裂阴道出血不止 从癥积出血治
从癥积出血治 程某,女,24岁,1974年4月26日初诊。 患者因腹痛剧烈,阴道出血收住妇科住院。妇科检查:外阴已婚未产式,阴道、宫颈呈紫兰色,有陈旧性血液,后穹窿饱满,有子宫上举痛及宫颈摇摆痛。后穹窿穿刺,抽出不凝血液,确诊为宫外孕破裂出血,拟手术治疗。病人家属不同意,改为保守疗法,消炎止痛,止血等周余,仍腹痛阵发加剧,阴道出血不止。邀中医会诊。 刻诊:满腹压痛、反跳痛,下腹可触及妊娠5月大小的包块,大便7日未行,舌红苔少,质有裂纹,脉弱带数,体温38.6℃,病人精神萎靡不振,进少量流食,面色萎黄,疲...
-
宫外孕破裂出血 回阳救逆为先
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着床于子宫体腔以外的妊娠,习称宫外孕,以输卵管妊娠最多见,约占95%~98%。若破裂即形成大出血,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吕国泰救治宫外孕破裂大出血数十例,疗效均属满意,兹介绍于后。 例:回阳救逆为先 梁某,女,25岁,1985年6月26日初诊。 患者结婚3年未孕,常带多,少腹痛,经治渐愈,又调经助孕。停经2月,恶心呕吐,身懒神疲,查早孕(+),欣喜若狂。后在同房时突发腹痛,剧烈难忍,阴道出血。来妇产科就诊,妇检:子宫略大,宫颈紫兰,而且有上举痛,摇摆痛,后穹窿饱满,穿刺出不凝新鲜...
-
固摄止血 吴玫玫治疗经间期出血方
名医治经间期出血(肾阴虚)方 处方:女贞子、旱莲草、生地、熟地各15克,龟版胶(烊化)、山栀子各12克,地骨皮10克,黄柏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补肾滋阴,清热止血。用于治疗经间期出血,中医辨证属肾阴虚型。症见月经干净后10 天左右,阴道有少量流血,下腹隐痛,腰膝酸软,口干咽燥,大便干少,舌红苔少,脉细数。 创方者:吴玫玫 名医治经间期出血(肾阳虚)方 处方:仙茅10克,仙灵脾、枸杞子、鹿角胶(烊化)各12克,黄芪20克,艾草炭、红枣各9克,炙甘草6克。 用法:...
-
清热止血滋养冲任 郑珍梅治经间期出血方
广东名医治经间期出血(肝郁脾湿)方 处方:白芍、白术、生地、仙鹤草各15克,当归、丹皮、香附、车前子、山栀子各12克,苍术、牛膝各9 克,黄柏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肝解郁,运脾止血。用于治疗经间期出血,中医辨证属肝郁脾湿型。症见两次月经之间有少量阴道流血,无血块,或有赤带,或有赤白带,心烦易躁,胸胁不适,神疲,四肢酸楚,小便短赤,舌苔黄腻或黄白腻,脉细弦。 创方者:郑珍梅 广东名医治经间期出血(气血亏虚)方 处方:党参、黄芪各20克,熟地、金樱子、仙鹤草、杜仲...
-
阴道出血1月 加减四物汤立方
邓某,女,25岁,2009年3月10日初诊。 主诉:阴道出血1月,加重2天。患者新婚后月经来潮,延日不止,已1月余,经妇科检查及B超诊断均无异常,曾服多种中西药效不佳。近2天血下暗红,时断时止,渐成崩漏之势,少腹不适伴腰酸,面色无华,舌淡红脉细弱。 辨证:脾肾双亏,血不归经,加减四物汤立方。 组方:当归15克,川芎5克,炒白芍10克,熟地30克,芥穗炭5克,山茱萸12克,川断6克,焦白术15克,生黄芪18克,升麻6克,海螵蛸10克,甘草5克。3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患者...
-
功能性出血怎么治疗:生化汤
张某,女,49岁,2008年3月15日初诊。诉其月经淋漓不断20余日,量忽多忽少,时有紫黑血块,伴腰酸腰痛,前医曾用少腹逐瘀汤治疗,效不佳。B超提示,子宫肥大,内膜增厚,现其精神不振,食纳欠佳,舌暗红,脉沉细,实乃气血不足又兼瘀血征象。若继续活血化瘀,又恐耗伤气血,若以益气止血固涩,又恐留瘀成患,踌躇良久,忽悟:祛瘀生新、扶正祛邪为最佳治疗,可以生化汤加减一试。 处方:当归18g,川芎3g,炮姜炭9g,益母草9g,红花3g,桃仁6g,三七参6g,甘草5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4剂。 一周后复诊,药后出血大减,腰酸...
-
倒经“周期性子宫外出血”中医辨治
治倒经(胃火炽盛)方 处方:大黄4克,黄连、黄芩各5克,生石膏30 克,炙甘草6克,知母、粳米各18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胃泻火,引血下行。用于治疗倒经,中医辨证属胃火炽盛型+临床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吐血,衄血,或见便血,量较多且色鲜红,伴有口渴思饮,胸中烦热,口气臭秽,牙龈肿痛,咽干口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洪数。多伴见月经先期。 创方者:张才圣 治倒经(瘀阻气逆)方 处方:当归、生地、红花各9克,桃仁12克,枳壳、赤芍各6克,柴胡、甘草各3克,桔梗、川芎各4.5 克,牛膝1...
-
经间期出血的治疗方法
经间期出血 经问期出血指妇女在两次月经之间,即停经期之时,有周期性出血者。 本病发生的机理为妇女在停经期元精充实,阳气内动,加以肾阴不足,湿热内蕴或瘀血内留等因素动血,便可引起阴道出血。有关治疗本病的偏方主要如下。 [方一] 熟地黄150克,南粳米50克,冰糖适量。将熟地洗净,捣烂后和南粳米、冰糖人沙锅内,加井水煮成稀粥,日2--3次,温服。 本方适用于肾阴虚经间期出血。 [方二] 绿豆50克,薏米30克,猪大肠250克。将大肠洗净,绿豆、薏米浸泡洗净,装入肠内加水少量,两端扎紧,入瓦罐内加水煮熟烂服。日1剂,连服...
-
活血化瘀止血 鲁文珍治疗放环后出血方
名医治放环后出血(血瘀)方 处方:熟地15克,当归、赤芍、蒲黄炭(包)、五灵脂、血余炭、茜草炭、元胡、香附炭各10克,藕节炭 2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活血化瘀止血。用于治疗放环后出血,中医辨证属血瘀型。表现为阴道出血,或经行时量或多或少、色紫黯、有血块,或经血过期不止,伴经行少腹部胀痛,舌紫黯、或有瘀斑,脉弦涩。 创方者:鲁文珍 名医治放环后出血(血热)方 处方:生地、熟地、白芍、山药、川断、仙鹤草各 15克,旱莲草12克,地榆炭、茜草炭各10克,红藤、败酱草各加克,黄柏...
-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诊治 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
基于“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探讨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诊治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DUB)又称为功能性子宫出血,是指排除全身及内外生殖器等器质性病变,由于神经内分泌失常或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该病主要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或周期异常,甚至出现贫血、失眠、焦虑、休克等。临床常见无排卵性DUB和排卵性DUB两类,其中无排卵性DUB约占4/5[1]。DUB属于中医“崩漏&rdquo...
-
王秀霞从肝阳虚论治经间期出血经验
王秀霞, 教授, 博士生导师, 黑龙江省名中医, 全国 第三、 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擅长中医药治疗妇科疑难疾病包括月经失调、 围绝经 期综合征、 免疫性不孕、 反复流产、 多囊卵巢综合征、 盆 腔炎等妇科疾病, 疗效显著。从事妇科临床、 科研、 教 学工作 50 余载, 在妇科疾病治疗方面有其独到见解和 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 经间期出血为妇科常见疾病, 是指女性月经周期 基本正常, 在两次月经之间, 重阴转阳, 氤氲乐育之时, 发生周期性出血, 出血少于正常月经量。西医属排卵 性功能性子宫...
-
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淋漓不尽中医处方
患者王某,女,37岁,2017年10月13日初诊。患者以“月经淋漓不尽3周”就诊。患者4周前月经按期而至,与往常按期而来无差异。惯例5~6天后,月经仍旧量多不净,自以为过两天就好,未及时诊疗。又过1周,仍旧不净,到卫生院诊治,分别做了B超、血惯例、血糖等辅佐查看,均为查出实质性疾病,确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给予口服云南白药胶囊、乌鸡白凤丸等医治,医治2周后,未见显着效果,前来就诊中医。 诊见:体胖,时有忧虑感,易发脾气,阴道不规则出血,每天大约30~50ml左右,偶然出现少数血块,血...
-
经间期出血与月经先期鉴别治之
经间期出血西医称之为排卵期出血,属于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一种类型,本病在育龄期的妇女中较为常见,也可见于年轻尚未婚育女性。月经规则者,多发生在月经周期的第13~16天,出血量一般不多,一些人没有明显的异常感觉,血色多淡红,一般无须特殊治疗。出血量多,中医称之天数延长者应及时治疗。凡在两次月经之间,氤氲乐育之时出血,持续二三天,血量少于正常月经量,并有周期性者,称为“经间期出血”。 中医认为:月经排净以后,血海空虚,冲任衰少,经气逐渐蓄积,由空虚渐充盛。至两次月经之间,为由虚至盛之转折,...
-
排卵期出血 中药方瞿麦萹蓄柴胡
排卵期出血 案一 张某,女,28岁,2017年2月17日初诊。患者排卵期出血1年半,带下色黄、量多,月经后期,曾有复发性口腔溃疡,饮食、二便可。舌质红,苔薄白,脉弦。 诊断:排卵期出血(清肝利湿汤证)。 处方:瞿麦15g,萹蓄20g,柴胡18g,黄芩10g,川楝子10g,醋延胡索10g,蒲公英30g,车前子30g,牡丹皮20g,白芍20g,甘草9g。12剂,颗粒剂,日1剂,早晚各1次,开水冲服。 3月10日二诊:服上方后诸症减轻,但大便溏,1日2次。守上方加生姜9g...
-
功能性子宫出血 治以补气固摄
周某,女,37岁。1988年6月10日初诊,患者自述共怀孕8胎,曾多次流产,上一年冬天流产1胎,今又妊娠3个多月,再次流产。现可见头晕目眩、心悸耳鸣、面色苍白、盗汗频出、舌质淡白、脉微欲绝等症状。中医辨证归于元气亏损,冲任不固。治宜益气固脱之法。 处方:阿胶15g,高丽参6g,煅龙骨30g,煅牡蛎30g。3服,水煎顿服。 二诊:服完1剂后,崩漏减轻,依然点点滴滴,同时伴见头晕眼花、神疲乏力、舌质淡、脉细弱。中医辨证归于气血亏虚,治以补气固摄。 处方:黄芪15g,续断15g,煅牡蛎15g...
-
闭经的治疗 血瘀认证论真伪 出血期辨证应以脉象为主
国医大师许润三是著名中医妇科专家,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擅长妇科疾病的中医诊断及治疗。本文为其临床治疗妇科病的几点经验。 出血期辨证应以脉象为主 综观各医家对崩漏的辨治,多以肾的阴阳失衡作为主要发病机制,以气虚、血热、血瘀作为出血期的辨证分型。 由于崩漏是以子宫不规律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故出血期的准确辨证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许老观察到崩漏病人在出血期的脉象是辨别气虚、血热的关键。参看古今妇科教科书上所描述的血热症状,均为血色鲜红、面赤口干、尿黄便干、舌红等推...
-
异常子宫出血 中西合参结合周期,权衡血海复与通
宋卓敏中医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排卵障碍所致中重度贫血的经验 异常子宫出血是指与正常月经的周期频率、规律性、经期长度、经期出血量任何1项不符、源自子宫腔的异常出血[1]。排卵障碍是引起异常子宫出血的一个重要因素, 常见于青春期、绝经过渡期[2]。常表现为不规律的月经, 经量、经期长度、周期频率、规律性均可异常, 有时会引起大出血和重度贫血, 是妇科疑难急重证, 属于中医学的“崩漏”范畴。现代医学中激素疗法和诊刮虽有一定的效果, 但有一定的依赖性, 对机体损伤较大。中药在恢复下丘脑-垂...
-
贵州名医治内痔出血方
贵州名医治内痔出血(热毒内结)方: 处方:水牛角、生地、连翘、槐花、金银花各12克,玄参、麦冬、丹参、甘草、三七、乌梅各10克,黄连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加减:大便干燥者加大黄,腹胀甚者加枳实,出血量多而鲜红者加生地榆、早莲草。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内痔出血是肛肠科常见病症,多由粪便擦破或便时用力努责,致使扩张的血管破裂而致出血。表现为粪便表面有血丝包裹,或点滴而出,日久不愈可呈喷射状出血,血液不与粪便相混。 本方用于治疗内痔出血,中医辨证属热毒内结型。症见便血鲜红,大便秘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