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厥 第15页

厥 第15页

  • 《伤寒论》厥阴病争议的厘定

    《伤寒论》厥阴病争议的厘定

    自古以来,《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便存在诸多争议,其争议点包括厥阴病的内容、提纲、成因、本质、定位、主证主方及证候分类等。兹不揣谫陋,一一予以厘定。 争议原因 厥阴病篇之所以存在如此多的争议,大致有以下几条原因: 1.缺乏明确性。厥阴病篇共56条原文,除第326~329条明确提出“厥阴病”以外,其余诸条均未冠“厥阴病”三字。 2.存在复杂性。厥阴病篇所列证候繁多,涉及到寒热错杂、厥热胜复、呕哕吐利及诸种厥证,...

  • 柴桂干姜汤与厥阴阳微结

    柴桂干姜汤与厥阴阳微结

    •表阳证即太阳证,表阴证即少阴证,里阳证即阳明证,里阴证即太阴证,半表半里阳证即少阳证,半表半里阴证即厥阴证。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属半表半里阴证(厥阴证),以干姜、炙甘草温阳生津液,津液得复,肠道滋润,则大便自下,阳微结自消。 拜读2015年6月29日《中国中医药报》“学术与临床版”中日友好医院冯世纶教授《胡希恕研究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三十年解读》一文,笔者颇受启发,从而悟得:理论的形成,来自于对方证的反复应用和认识。 半表半里阴证阳微结当用柴...

  • 也谈厥阴病本质

    也谈厥阴病本质

    河南梁华龙先生撰《厥阴由来探秘》(载于《中国中医药报》2015年9月3日)一文,对“厥”的概念和“厥阴”的含义进行了探索,读后受益匪浅。但其对于厥阴病的位置属性和本质属性的认识,尚有模糊不清之处,兹略陈管见如下: 厥阴病是伤寒病的后期和严重阶段 梁华龙先生从文字学角度对“厥”的概念进行了考证,认为“厥”有憋气用力、憋气过头而休克的意思,也有“最”“重”&ldquo...

  • 《内经》论厥证

    《内经》论厥证

    厥,逆也。《内经》有关“厥”的名目繁多,含义各异,主要有两层含义:一为病名,泛指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二为脏腑经络气血逆乱,阴阳之气不相顺接之病机。因此,《内经》所论厥证的概念比较广泛,并非单指突发昏厥之证。   病因病机   《内经》认为厥证的病因分为外因、内因两部分,主要由于脏腑经脉阴阳失调,气机逆乱,升降失常所致。人体脏腑经络阴阳气血,若协调则正气充足、不受邪侵,若失调则会出现病理现象。   外因   《内经》认为外感寒湿...

    养生秘方 2024-03-06 16 0 内经厥证
  • 《伤寒论》厥阴病

    《伤寒论》厥阴病

      对《伤寒论》厥阴病,历来争论颇多,有千古疑案之称,今天说说我们的看法。   厥阴的生理   《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厥阴之上,风气主之。”或云:“厥阴之上,风气治之。”厥阴为标,风气为本。可知厥阴是以风为本气。肝系统的生理是主春温而生阳气,厥阴的一切生理功能都来自于阳气的生发。《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初生之阳主升,阳生则阴长,而柔筋养神。既养心神,又养筋脉。   ...

  • 释“厥”厥是中医临床中的常见疾病

    释“厥”厥是中医临床中的常见疾病

    释“厥” 彭榕华 1 ,高驰 2 ,段逸山 3( 1 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州 350122; 2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哈尔滨 150000; 3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 摘要:厥是中医临床中的常见疾病,并且在文献中大量出现,但在不同的语境下,其含义却大不相同。文章 试图通过对古代医学文献中所述的各种厥加以辨析,从而理清其学术源流,以便今人对古文献中“厥”的理解。 关键词:厥;厥逆;厥冷;厥证 《说文》中,厥:“发石也。从厂,欮声。俱月...

  • 虚脱晕厥 四穴救急

    虚脱晕厥 四穴救急

    在发生晕厥、虚脱及各种休克时如何急救,我们曾为大家介绍过“掐人中、素髎、合谷,掐寒筋,咬大钟(统称‘醒神开噤’组合)”的方法,除此外,还可以运用以下“回阳固脱”组合,此组合是抢救厥脱的首选。 典型病例 一位18岁女孩在逛超市时突然晕倒,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头发及衣襟湿透、四肢厥冷、脉搏气息微弱,唤起问之,满脸漠然,尚能睁眼,却无力气说话,未及测血压和听诊,笔者急以按摩应急施救。先掐人中、合谷,次掐寒筋开四关以醒神,然后按内关、合谷、...

    养生秘方 2024-03-06 16 0 晕厥
  • 瞑眩“药不瞑眩,厥疾弗瘳”

    瞑眩“药不瞑眩,厥疾弗瘳”

      瞑眩,语出《尚书·说命》,曰“药不瞑眩,厥疾弗瘳”。瞑眩反应即疾病貌似加重的好转反应。   瞑眩是一种疾病治疗或者自愈过程中的动象。动者属阳,相对于静止不动、处于相持状态的人体疾病状态来说,这是由阴转阳的佳兆。对于瞑眩的认知,涉及到医者对于医学、人体、疾病的态度问题。是尊重人体的自愈规律,顺着人体的自愈规律来呢?还是将医学凌驾于人体自愈规律之上,逆之而行呢?答案当不难选择。   《伤寒论》中很多条文谈及自愈过程中的瞑眩问题。如原文47条“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

  • 足厥阴肝经异常的疾病 疏通经络法

    足厥阴肝经异常的疾病 疏通经络法

    足厥阴肝经,十二经脉之一,主管肝脏,主治肝胆、妇科、足背、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即人敦穴所在的部位,然后沿足背内侧向上,经过内踩前1寸处(中封穴),沿小腿内侧(经过足太阴脾经上的三阴交穴)上行,到达内踝上8寸处,交出于足太阴脾经的后面,至膝内侧曲泉穴所在部位,然后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中,再环绕过生殖器至小腹、夹胃两旁,属于肝脏,联络胆腑,向上通过横膈,分布于胁肋部,沿喉咙之后,向上进入鼻咽部,连接目系,即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向上经前额到达巅顶与督脉交会。足厥阴肝经有两条分支...

  • 《灵枢·淫邪发梦》之“厥气”解

    《灵枢·淫邪发梦》之“厥气”解

      《灵枢·淫邪发梦第四十三》讲述偏胜的病邪即淫邪侵扰不同脏腑器官影响神明而出现的梦境,包括12种实证和15种虚证。在描述15种虚证时称:“厥气……客于阴器,则梦接内。”张隐庵注:“厥气者,虚气厥逆于脏腑之间,客者,薄于脏腑之外也。”可见厥气是脏腑功能失调所产生的一种“病气”,作为致病因子,干于某些脏腑而发病。   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徐升阳进一步认为,此处“厥气&...

  • 哪些疾病会引起晕厥

    哪些疾病会引起晕厥

    晕厥只是一个症状,它与昏迷不同。晕厥是指一种短暂的意识丧失,特指由短暂的、广泛的脑供血不足而产生的短暂意识丧失,在脑供血恢复后,立刻就会苏醒。常见的晕厥有单纯性晕厥、颈动脉窦过敏综合征、排尿性晕厥、药物引起的晕厥和急性心原性脑缺血引起的晕厥等。 单纯性晕厥:这是最常见的晕厥。多见于年轻而体质较弱的女性,而脑溢血、脑血栓则常见于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的老年人,单纯性晕厥的特点是: 1.有明显的诱发因素:疼痛、情绪紧张、恐惧、天气闷热、空气污浊、疲劳、怀孕等。 2.晕厥前常有头晕、眩晕、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等植物神经...

  • 起身前咳嗽可念晕厥

    起身前咳嗽可念晕厥

    中老年人,尤其患有心血管病者,由于心血管的调节和顺应性较差,在卧床稍久或蹲厕起来后,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进而诱发脑缺血,发生晕厥。为防意外,在起床或蹲厕起身前,用力咳几声可防止发生晕厥。医学专家研究证明,主动、有效、发自肺腑的咳嗽可有效地防止心脏意外和晕厥。这是因为在咳嗽时,挤压肺循环,使血液快速流人心脏后,可加快收缩,收缩期血压上升20毫米汞柱以上,可改善大脑供血,有效地防止晕厥和跌倒。...

  • 血虚四肢厥冷麻木案

    血虚四肢厥冷麻木案

    当归四逆汤首载《伤寒论》,药由当归、桂枝、白芍、细辛、炙甘草、木通、大枣七味药物组成。方为厥阴伤寒,手足厥寒,脉细欲绝之证而设。笔者临证将该方运用治疗、凡属血虚有寒所致的手足厥冷、小便频数等症,疗效满意。今择验案两则,报告如下: 血虚四肢厥冷麻木案 严某,女,65岁,2019年4月26日初诊。诉四肢厥冷多年,尤以气候变化和冬季为甚,得温则舒。曾服用多种中西药物治疗,收效甚微,今日来本科就诊。刻见症如所述,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诊断:血虚寒厥。 治法:养血通脉、温经散寒。...

  • 六经的结构观之少阳与厥阴

    六经的结构观之少阳与厥阴

    少阳的定位在半表半里。半表半里在宏观的定位是表,即肌肤腠理、循环系统以里,胃肠道以外的结构范围,包含着全身的肌筋膜系统、淋巴系统与组织间液系统。 从细胞的角度,半表半里滋养着细胞的生长,支持细胞修复功能。细胞和细胞内的细胞器不是漂浮在细胞外液和内液中,而是被纤维蛋白丝固定在相对的位置上。网状蛋白丝汇聚并对多个细胞形成的组织器官进行分割包形成肌筋膜系统。肌筋膜连接微循环、细胞、细胞内部的细胞器,起到连接、支撑、包裹、物质交换、赋形等作用,是一个密闭、完整、封闭、连绵不断的整体系统。 根据三层表里观...

  • 少阳经是半表半里阳经 厥阴经是半表半里阴经

    少阳经是半表半里阳经 厥阴经是半表半里阴经

    枢机,比喻事物的关键部分。孔颖达注:“枢谓户枢,机谓弩牙。”《医原》曰:“枢者,如门户之枢,乃阴阳开阖之转机也。”门轴是门开合之枢机,《伤寒论》中具有开合作用的当属少阳经与厥阴经。 少阳经是半表半里阳经 半表半里证与表、里证一样,都是《伤寒论》六经辨证的病位概念。十一五《伤寒论》教材中定义少阳经的病位既不在太阳之表,又不在阳明之里,而在半表半里。邪入少阳的主症是往来寒热,即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谓伤寒表邪不解,邪气往里传,但未入里,而在表里之间。此时...

  • 中医学中“厥”的应用 症状之厥 病证之厥

    中医学中“厥”的应用 症状之厥 病证之厥

    厥,是一个形声字,《说文解字》释为“发石也”,本意是指“采石于崖,憋气发力”。在中医学中其词意被进一步引申、扩大,得到广泛应用。有学者统计,“厥”在《黄帝内经》中即出现318次,涉及篇章87篇,并有《素问·厥论》《灵枢·厥病》的专篇论述,但其间词意纷繁,所指或为症状、或为病机、或为病证等,明显影响着理解与应用。兹对中医学中“厥”的应用情况加以梳理。 症状之厥 作为症状,厥的...

  • 伤寒厥阴病篇竟是千古疑案

    伤寒厥阴病篇竟是千古疑案

    厥阴病作为《伤寒论》六经病之一,自唐宋以后医家对其争议颇多。伤寒大家陆渊雷亦云,伤寒厥阴病篇竟是千古疑案。诸医家之所以认为厥阴病疑难,究其缘由不外乎以下几点。 其一,是由误读《伤寒论》导致。早在《汉书·艺文志》中就有记载,古代医学分为医经派和经方派,其中医经派的代表是《黄帝内经》,而经方派的代表是《汤液经》及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因此《伤寒论》和《黄帝内经》属于两个不同的医学流派、理论体系。故而经方大家胡希恕提出:仲景书本与《黄帝内经》无关。以《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来解《伤寒论》,...

  • 运动过量防晕厥

    运动过量防晕厥

    当运动后出现反应能力下降、平衡感降低、肌肉弹性减小,或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时,就要注意了,这很可能是“运动性晕厥”的先兆。以下是最常见的四种运动性晕厥。 低血糖性晕厥由于长时间剧烈运动,体内血糖消耗过多而发生低血糖反应,引起晕厥。此类晕厥多见于参加长跑、长距离滑雪、滑冰或骑自行车者。有低血糖病史的人进行这些运动时,更容易诱发此类型的晕厥。当健身者血糖降低至2.8毫摩尔/升,会出现饥饿感、乏力、出汗、头晕恶心、心动过速、神志恍惚等症状,如果处理不及时会发生危险。 预防不要在空腹的时候...

  • 高血压老人防排尿性晕厥

    高血压老人防排尿性晕厥

    “排尿性晕厥”又称“便猝倒”,多发生于中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多发。患者常在清晨、夜间或午睡后起床排尿时突然猝倒。长时间憋尿成为高血压患者冬季发病的主要诱因。因为憋尿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可能多存在血管硬化、弹性差,引起脑出血或心肌梗死,严重的还会导致猝死。如果长时间憋尿后突然用力排尿,又会使迷走神经变得过度兴奋,血管扩张,使脑供血不足、血压降低、心率减慢,诱发排尿性晕厥。 为避免发生排尿性晕厥,高血压患者睡前减少...

  • 老人突晕厥 应先摘假牙

    老人突晕厥 应先摘假牙

    老年人往往都身兼“数病”,冬季节正值多种疾病高发时节,如果突然晕倒,应该如何正确自救呢?专家介绍,老人晕倒后,首先要辨别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因为心脏和脑血管疾病晕倒的症状不一样: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晕厥会伴随口腔异物,如呕吐等,而心脏原因引起的晕厥口腔内是干净的。 如果是心脏的原因晕厥,应马上服用药物,然后不要再碰患者,等待急救;而脑血管疾病,因为在发病时一般不会随身携带药物,这时应使病人仰卧,头肩部稍垫高,头偏向一侧,防止疾液或呕吐物回流吸入气管造成窒息。最后,打电话给急救中心或者医院神经专科,...

  • 熊继柏诊治子痫痉厥案 持续高热并发黄疸、斑疹案

    熊继柏诊治子痫痉厥案 持续高热并发黄疸、斑疹案

    诊治子痫痉厥案 杨家岗女子杜某,女,20岁,农民。当时响应毛主席“626”批示,农村基层医院的医生们每天走家串户出诊。一天,熊继柏走到杨家大院,一位姓伍的支部书记在路上拦着熊继柏,他说:“熊继柏,这里死了一个人,请您帮忙看看。”熊继柏便跟他开玩笑说:“熊继柏是诊活人的,不是诊死人的,死了人找熊继柏干什么。”伍书记说:“这个人死了,还没冷。”熊继柏说:“什么时候死的?”伍书记说:&ldqu...

  • 厥证方药

    厥证方药

    高某,男,36岁。初诊于2016年7月17日。诉:四肢厥冷伴神疲乏力1周。患者述1周前不明原因出现头晕、神疲、乏力、口干、上下肢不温,双手足发凉,冷汗自出。舌红苔白,脉沉细数。 诊断:厥证。 辨证:阴阳气不相顺接,阳衰寒厥,气阴两虚。 方药:柴胡15g,枳实20g,白芍15g,炙甘草15g,附子10g,干姜10g,人参15g,五味子20g,麦冬10g,黄芪30g,炒白术15g。3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患者来电自述1剂后汗出止,2剂后双侧肢体回温,头晕消失,神疲、乏力...

  • 伤寒论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伤寒论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在《伤寒论》原文中,当归四逆汤由当归、桂枝、芍药、细辛、通草、甘草、大枣组成。我在讨论当归四逆汤时,常常将桂枝汤拿来作为参照。桂枝汤治疗卫不与营和谐,而当归四逆汤治疗营不与卫和谐;桂枝汤治风寒束表,而当归四逆汤治风寒中于血脉。关于当归四逆汤,从古到今争议很多,尤其在关于方中生姜是误抄丢失还是仲景公本就不用生姜、大枣是二十五枚还是二十枚等问题上,各家意见不一。但是这些争议在临床实践中又十分重要,因为这“一加一减”对于临床是天壤之别,所以值得商榷。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

  • 中医经脉的循行 足厥阴经与血脉的联系 足厥阴经的循行

    中医经脉的循行 足厥阴经与血脉的联系 足厥阴经的循行

    •以足厥阴经为例,纵观其早期形成发展的过程,可以看到经脉的本质发生了扩展,由基于实体的“宁失其穴,不离其经”,更多地转变为基于联系的“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对早期经脉发展的梳理,可以更清楚地看到穴位与其主治的本来面貌,发现历代文献整理传抄或理解的错误,从而减少对临床应用的误导和机制研究中存在的困扰。 经脉理论有着相当丰富的内涵,从所代表的时间空间意义到所属脏腑、阴阳五行配属、相互关联、循行路线及所疗疾病种类都在不断丰富扩展。...

  • 王居易对厥阴经气化特点的发掘整理并验之临床

    王居易对厥阴经气化特点的发掘整理并验之临床

    手足厥阴经气化特点以主宰阴血的储存和流动、主热量聚集储备、与气机郁闭密切相关为共性。此外,手厥阴心包经气化主全身血管之生理病理,足厥阴肝经气化以“血”贯穿“主疏泄,藏血,主筋,藏魂,开窍于目”五个方面。 王居易教授对厥阴经气化特点的发掘、整理并验之临床,是其对经络医学的重要贡献之一。本文就以上内容作简要介绍,并辅以笔者在领会王居易教授学术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体会以及临床应用的案例反馈,与同道分享。 厥阴经气化特点 厥阴经包括手厥阴心...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