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育 第5页
-
马堃补肾兼活血治疗不孕不育
马堃,1962年生,女,回族。中医妇科学博士,中药学博士后,主任医师,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妇科分会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妇科分会执行会长。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部),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26项;获中国中医科学院科学技术奖(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中华中医药学会一等奖1项;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3篇入选F5000论文,1篇被2018年《中国中医药年鉴》引用。 我在中医妇...
-
不孕不育调经助孕基本方 温通疏补寓攻于补
不孕不育原因众多,涵盖妇科疾病的方方面面。章勤,杭州市中医院中医妇科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名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妇科临床、教学、科研30余年,擅长诊治妇科疑难疾病如不孕不育、盆腔炎性疾病、反复自然流产等。她以改善患者生殖机能,促进怀孕活产为最终目的,根据患者不同西医诊断、不同体质、不同证型辨证治疗不孕,疗效很好。 填精补肾,贯穿始终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充盛的肾精是实现排卵的物质基础,故《妇人规》有“经候不调,病皆在肾经”...
-
男性不育症(秘方数:16)
结婚2年以上的男性,因男方原因未能使女方怀孕称为男性不育症。在已婚育龄夫妇中,不能生育者约有15-20%,而其中不育的原因系男性者约占35-50%。影响男性生育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为精子发生障碍,如隐睾症,青春前期腮腺炎造成睾丸损害,维生素A和E的缺乏,精索静脉曲张,糖尿病、肥胖症等;二为精道阻塞。如非特异性感染、结核等能引起双侧附睾尾或输精管疤痕阻塞,前列腺炎或和精囊炎改变了精液成分,影响精子活力而导致不育;三为精液不能进入阴道。如阴茎过小,尿道上裂或下裂,包茎,后天的阴茎损伤,巨大腹股沟疝和睾丸鞘膜积液等机械...
-
治不孕不育应注意四个方面
一、治不孕不育查找病因很关键 治疗不孕不育,患者应向医生提供自己及配偶的所有病历、病史,即使没有问到的,你也要尽量告诉医生。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生殖系统的疾病,痛经史、孕育史(流产特别是流产中有过大出血的)、妇科炎症及手术。其次,还要告诉医生自己及配偶的慢性病史,有些慢性病的发病期是不适合受孕的,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另外,还要说明自己的家族史。因为有些先天性疾病是家族性的,应提供尽可能多的资料给医生,以帮助医生判断、查找病因。 二、精神因素可能导致不孕 不孕不育通常会带给患者很大的精神压力,可见精神压力也是导致不...
-
一次精液检查异常不等于不育症
不少男性在计划要孩子前专门跑去做精子质量检查,结果却发现自己的精子数量比正常标准少。其实,精液检查容易被人为因素干扰,一次检查不足以诊断不育症,应在医生指导下至少规范检查三次,才能下论断。影响精液检查结果的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种: 检验机构不规范。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检查精子数量,检验机构至少要取200个以上的精子做检查才能出报告。但一些检验机构所取的精子量往往只有二三十个,根本不能说明问题。此外,在精液报告中还有一项重要的指标叫“精子形态”。按正规实验室的严格要求,判断精子的形态一定要做...
-
保护精子预防不育
第五届中国男科论坛上,专家的研究数据显示:过去5年,男性不育患者中无精症、少精症和弱精症的比例都有所增加;我国男性的精液质量正以每年1%的速度下降,降幅达40%以上;精子密度、精子活力和精子活率都表现出下降趋势;我国不育男性发病率达10%-12%。其中,除了遗传因素、性腺感染、获得性睾丸损伤、免疫性因素等明确原因外,约70%的男性不育没有明确的病因。但专家们一致认为,导致男性精液质量下降的罪魁祸首是工业化带来的不良影响和男性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专家们呼吁,为了自己的子孙后代生生不息,男性最好马上着手改变不健康的生活力...
-
不孕不育症男性因素渐占上风
近年来,因男方因素导致不孕不育的比例正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数据显示,就诊患者每年增长40%左右。从接诊的患者看,30多岁的男性患者占80%以上。9成以上患者是妻子检查各方面生育指标正常后,想到与男方有关系,才前来检查治疗。 临床上常见的不育疾病包括无精症、少弱精症、精子畸形、精液不液化以及感染引起的输精管不通和阻塞,临床病例治疗证明,只要积极接收正规治疗,八成以上的不育症都是可以治愈的。专家表示,临床发现,近年来男科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有低龄化的倾向,男性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其主要原因是社会竞争激烈、心理压...
-
腰椎间盘突出也可致不孕不育
冬天来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越来越多,而且逐渐出现年轻化的趋势,这与患者的经常久坐、缺乏运动有关。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甚至可能导致不孕不育。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因腰椎间盘发生退变变性,加上外伤以及积累性损伤造成纤维环薄弱或断裂,引起髓核向病变部位移动或挤压,逐渐形成一个膨隆样的突出物,直接地或间接地压迫、刺激腰部脊神经根,产生腰以及下肢疼痛、麻木,临床上称之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亦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以20~40岁青壮年为多见,发病部位以腰椎4~5之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