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年 第2页

百年 第2页

  • 百年中医史研究成果即将面世

    百年中医史研究成果即将面世

    11月3日,中国中医科学院举行百年中医药发展史报告会,国内外中医史专家与该院“百年中医史研究”项目组交流、分享百年(1912~2011)中医药发展史的研究成果。 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承担的“百年中医史研究”,于2012年6月被列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第六批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重点项目。目前,项目组已完成核心成果《百年中医史》的编纂,进入书稿校订阶段。 《百年中医史》系统展示了百年间中医事业发展与学术进步,梳理了百年中医系所经历的&ldqu...

  • 自信人生两百年

    自信人生两百年

    在四川成都,住着一位96岁的老寿星,她就是我的外婆皮玉清。别看外婆已年近百岁,她依然行动自如、思路敏捷、语言丰富、身体健康,一年四季很少得病。周围邻居都很羡慕她,常常询问她长寿的秘诀,外婆总是开心地说:“我的秘诀就是多动脑,常锻炼,心直口快无烦恼!” 外婆1914年出生在重庆一个书香家庭。她在严格的私塾学校完成了早期学习。自幼受家庭文化的熏陶,加上天性聪颖、勤奋好学,外婆在少女时代就能写出好的诗文,并能写一手漂亮的蝇头小楷。外婆多才多艺,特别喜爱话剧演出和钢琴弹奏。她现在还能唱许多反映不同时...

  • 悠然自得享百年

    悠然自得享百年

    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农业局宿舍一间小院内,100多盆植物枝繁叶茂,99岁的全国劳模毕承松正在院子里悠闲地晒着太阳。 毕承松生于1912年6月,年近百岁的老人,耳不聋、眼不花,口齿清楚,走路利落。毕老有一句口头禅:“38岁得解放,39岁学文化,一天不死种棉花。”他一生的心血都倾注在棉花上,与棉花有着一种常人无法理解的特殊情愫。 之前住在乡下的毕老,一直和他的棉花地在一起。住到了县城后,老人想的还是棉花。好多次,他步行几公里,到原来的棉花地里,一待就是半天。为了缓解对棉花的“相思苦&rd...

  • 追忆往事缅怀先师——纪念朱良春先生百年诞辰

    追忆往事缅怀先师——纪念朱良春先生百年诞辰

    以章次公、朱良春师徒为首的师承体系被称之 为 “章朱学派” 。这一学派从理论到实践建立起新的 体系,推动中医由传统向现代演进,为患者增福祉, 为后学示门径,影响了医坛和一代代学人。转眼朱 老师辞世已年余,兹择片断记忆略加整理,谈谈对 章朱学派的认识,藉作对朱老师百岁诞辰的纪念。 1 超前思维 朱老师晚年曾多次对我们说 : “章次公的许多 学术见解具有 ‘超前性’ ” [1 ] ,在当时或不为一般 人理解,甚至遭到非议,但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已...

  • 恩师刘渡舟百年诞辰纪

    恩师刘渡舟百年诞辰纪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梁华龙   公   诞于营口,   见背燕京。   夫巳九见,逾丁辛而兼花甲;   惟丁双五,渡华诞已届百载。   幼多疢而结医缘,   长擅诊以惠万众。   始期立业以荣先祖,   终事普救而渡舟楫。   心宽与体胖齐备,犹如笑佛坐殿;   业精共慈蔼一体,真乃菩萨现身。   肇始志远,初触启蒙之学;   学识泗泉,遂谓成名之师。   医海悬瓠,起始燕...

  • 民间饮用藤茶有六百年历史

    民间饮用藤茶有六百年历史

      清光绪年间,陈子贺担任光绪皇帝的老师。光绪皇帝当时身体较弱,食欲不振、脸色发黄、说话沙哑,脸上还常长红痘和黑斑。太医开出的处方一般只能维护一段时间,过后又会复发,为此光绪皇帝十分烦恼。这一年,陈子贺回家探亲,发现乡亲们经常饮用一种山上采来的野藤叶,人人精神饱满,皮肤光润。陈子贺品尝了一下,发现此茶饮后回味甘甜。联想到光绪皇帝声音沙哑,于是便带了一些回去给光绪皇帝品尝。光绪品尝之后感觉味道不错,便经常泡饮,不到半年时间,光绪皇帝不仅感觉咽喉清爽,且脸上的红痘、黑斑也逐渐消失,皮肤变得光润起来,于是,光绪十分高...

  • 传承百年何氏正骨 推广神奇骨伤疗法

    传承百年何氏正骨 推广神奇骨伤疗法

    在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有这样一个科室,它传承创新“何氏正骨流派”,先后成为襄阳地区唯一的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单位……在襄阳地区乃至鄂西北群众中间,也口口相传着这样一个响当当的金字招牌:伤筋动骨真痛苦,中医特色病消除。 金杯银杯,百姓口碑。这是对襄阳市中医医院骨伤科医护人员高超医技高尚医德的肯定,更是对中医治骨伤的信赖。 骨伤疾病精准诊疗 同类医院分科最细...

  • 朱氏妇科:百年薪火 三代传承

    朱氏妇科:百年薪火 三代传承

    朱氏妇科由朱南山先生创始于上世纪初,医名鼎盛,堪称海上异宝,至今已历百年。朱南山先生早年拜南通儒医沈锡麟为师,宗子和学派,以治时疫重症成名其乡里——江苏南通县四甲坝合兴镇,后渐以妇科著称,朱氏妇科由此发轫。 1916年朱南山徙居上海,设诊所于开封路同兴里,当时开封路一带以贫民为多,来看病的也多是久病、重病或疑难杂症,而朱南山用药富有魄力,往往一帖见效,人称“朱一帖”,不久即为上海滩名医。1933年朱南山设立诊所,名“南山小筑”,每日诊...

  • 回医药千百年的发展脉络

    回医药千百年的发展脉络

    或许地球上,再难有一片土地如这里,一边是“烈焰”,一边是青田。在蒙古语中,这片被称为“黑色骏马”的地方,有个美丽的名字:贺兰山。 站在贺兰山巅,目之所及,银川市区尽收眼底,如今在该市胜利街的宁夏医科大学回医药博物馆内陈列的文物和展板,向游人讲述着回医药千百年的发展脉络。 回医药,丝绸之路上的记忆 阿拉伯—伊斯兰医学传入中国,与中国传统医学结合形成了回医药学。如今,回医药学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南北220公里、东西40公...

  • 百年发展起来的现代针灸疗法

    百年发展起来的现代针灸疗法

    [作者简介] 金观源,美国威斯康新州执照针灸师,美国国家针灸与东方医学认证委员会(NCCAOM)认证中医师。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科研基金评审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特聘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名誉教授,美国中医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纽约中医学院荣誉客座教授。早年师从焦勉斋、郑魁山、魏稼等针灸前辈,现任美国国际整体医学研究所所长,曾任威斯康新州政府中医针灸顾问多年,美华学社(美国华人教授科学家学社)创会会长,旅美中国科学家工程师专业人士协会会长、理事长等职。发表论文100余篇,编著中英文专业、科普著作25部。...

  • 非遗醋膏药 百年惠乡里

    非遗醋膏药 百年惠乡里

    在天津市北辰区韩家墅孙家老宅,几十年前孙玉和的父亲孙宝田给乡亲们看病时获赠的“悬壶济世”牌匾至今仍悬挂在诊室正墙上,牌匾旁边摆放着北辰区辰文故里非遗传承文化促进中心赠送的“孙氏骨科醋膏药制作技艺”绘画作品,作品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孙氏骨科醋膏药制作、炮炼以及给患者诊治、贴敷的情景。近日,在这间诊室里,北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醋膏药第三代传承人孙玉和接受了笔者的采访。 百廿传承 四代接力 孙氏骨科醋膏药起源于清光绪末年,距今已有120余年历史,现已传承到...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