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逐瘀汤 第2页

逐瘀汤 第2页

  • 治经前头痛用血府逐瘀汤加味

    治经前头痛用血府逐瘀汤加味

      刘某,女,47岁,教师,门诊病例。   2009年3月11日初诊:经前头痛半年,患者经前或头胀痛欲裂,痛多在头顶,月经后痛止。且经量极少,经色暗而夹瘀,月经周期正常,时常心烦,口干,舌边瘀斑,舌苔白腻,脉缓。既往有“子宫肌瘤”病史5年。   辨证:瘀血阻络。   治法:活血通经止痛,用血府逐瘀汤加味。   组方: 桃仁10克,红花6克,当归尾10克,赤芍10克,生地10克,川芎10克,牛膝15克,柴胡10克,枳壳10克,香附10克,藁本10克,白芷12克。5剂,水煎服...

  • 咳痰近7个月血府逐瘀汤加减

    咳痰近7个月血府逐瘀汤加减

      张某,女,54岁。患者自述咳嗽、咳痰近7个月,近日又感风寒,可见咳嗽频作,并咳出暗红色血痰。x线胸透显示:支气管扩张,经西医治疗疗效不佳,仍有间断性咳血痰之症。就诊时症见咳嗽,痰中带有暗红色血块,右侧胸痛。舌质暗紫,舌边有瘀斑,舌苔薄黄,脉弦涩。笔者辨证其属瘀血滞留肺络,阻遏气血。治宜活血祛瘀止血,佐以宣肺止咳,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药物组成:仙鹤草20克,生地15克,川牛膝1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桔梗10克,杏仁10克,柴胡10克,枳壳10克。水煎3次合并药液,分3...

  • 头痛1年血府逐瘀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

    头痛1年血府逐瘀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

    刘某某,男,14岁,头痛1年,2015年5月19日初诊。头痛1年,久用中药、西药无效,自述睡眠欠佳,舌暗紫,有瘀斑,脉涩。 处方:血府逐瘀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当归10克,生地30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生甘草10克,柴胡10克,川芎10克,川牛膝10克,白芷40克,石菖蒲10克,川羌活5克,元胡30克,蔓荆子20克,菊花10克,藁本15克,鸡屎藤10克,鼠妇30克,炒枣仁100克,夜交藤100克,龙眼肉30克,核桃3个捣碎为引。7剂水煎服。 二诊(2015年5月26日):头痛、睡...

  • 嗳气腹胀食入胀加 血府逐瘀汤一方

    嗳气腹胀食入胀加 血府逐瘀汤一方

    血府逐瘀汤一方,出于王清任《医林改错》,由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生地黄、柴胡、枳壳、牛膝、桔梗、甘草等十一味药组成,为临床常用之名方。血府逐瘀汤主治条目繁多,从瞀闷、急躁到不眠、夜不安等,主要汇集于“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症目”下。然王清任没有解释血府逐瘀汤的组方思路,对其病机论述也甚少,仅有“治胸中血府血瘀之症”诸语。医家习惯将其以活血化瘀论功,并视为“血瘀证”专方,然该方之临床适应症甚广,现代学者将其广泛应用于神经精神系统、心血管系...

  • 咽部不适有异物感 自拟经验方利咽逐瘀汤加味

    咽部不适有异物感 自拟经验方利咽逐瘀汤加味

    潘氏,女,57岁,北京人。退休职工。 患者主诉近一年来自感咽部不适,有异物感,咽不下,咳不出。早期咽干、咳嗽、胸闷。经多方治疗,服用抗生素类等药物,效不明显。曾经中医以滋阴生津、疏肝解郁等药物治疗,微效不愈。故前来就诊。 诊见患者咽干,咳嗽,声音微哑, 形体壮实,大便干结,脉缓,舌苔薄黄,舌质稍暗红。 治以养阴清热,活血化瘀,用自拟经验方利咽逐瘀汤加味。 处方:桃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10克,生地15克,赤芍12克,桔梗12克,甘草5克,玄参20克,麦冬20克,柴胡10克,枳壳10克。每日1剂,...

  • 血府逐瘀汤治疗外伤后胸背痛典型医案

    血府逐瘀汤治疗外伤后胸背痛典型医案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的《医林改错》,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诸药组成,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功效。本方主治诸症皆为瘀血内阻胸部,气机郁滞所致,即王清任所称“胸中血府血瘀”之证。广泛用于因胸中瘀血而引起的多种病证,临床应用以胸痛、头痛,痛有定处,舌暗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为辨证要点。本方活血与行气相伍,既行血分瘀滞,又解气分郁结;祛瘀与养血同施,则活血而无耗血之虑,行气又无伤阴之弊;升与降兼顾,既能升达清阳,又可降泄下行,使气血和调。...

  • 失眠用血府逐瘀汤 屡用屡验

    失眠用血府逐瘀汤 屡用屡验

    病案:黄某,男,49岁。2011年5月23日初诊。 主诉:失眠五年余。 病史:入睡尚可,但睡2~3小时即醒,再难入睡,不服安眠药,靠服克感敏助眠,睡觉时打呼噜。 平时左耳耳鸣,目糊,胸闷,头颈板滞,头晕,但无视物旋转,无头痛,无乏力,胃纳与大便、脾气均可,有时腰酸。 有高血压病史,常服波依定。面色晦暗,唇暗,舌质淡紫,有瘀点,有齿印,苔薄白,脉弦。 处方:柴胡9克,赤芍9克,枳壳9克,甘草3克,桃仁9克,红花9克,当归9克,生地12克,牛膝9克,桔梗6克,川芎9克,...

  • 抑郁症 膈下逐瘀汤

    抑郁症 膈下逐瘀汤

    膈下逐瘀汤(桃仁、丹皮、赤芍、乌药、延胡索、当归、川芎、五灵脂、红花、枳壳、香附、甘草)是清代王清任五大活血化瘀名方之一,出自《医林改错》卷上,原本是用来治血瘀所致的积块、小儿痞块、痛不移处、卧则腹坠、肾泻、久泻。王玉英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及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50余载,对于疾病的诊疗有自己独特的理论和经验,应用膈下逐瘀汤加减治疗血瘀所致的抑郁症、月经过少、失眠、胃痛、头痛等疾病,临床疗效显著。(策划编辑/秦丹 责任编辑/张梦培) 膈下逐瘀汤( 桃仁、丹皮、赤芍、乌药、延胡索、当归、川芎、五...

  • 颤证手震颤处方 血府逐瘀汤和补阳还五汤的合方

    颤证手震颤处方 血府逐瘀汤和补阳还五汤的合方

    患者男,72岁,2023年6月20日初诊。主述:5年来每次紧张时双手颤抖而不能自主,以左侧为重。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紧张时双手颤抖,当时因症状尚轻,未予治疗。此后上述症状逐渐加重,双手抖动幅度越来越大,影响日常生活,遂于2023年3月去当地中医院住院治疗,给予针刺、烤电、中药、西药治疗,疗效不显。因患者年事已高,医生告诉其病难治,建议放弃治疗、回家休息。患者担心病情进一步加重而影响今后生活,遂在病友的介绍下来诊。 刻下:患者精神良好,体型适中,每当紧张时双手颤抖得非常严重,不能持物,平时睡眠较差,易醒...

  • 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汤

    方源: 《医林改错》卷上。 处方: 当归、生地、红花各9克,桃仁12克,枳壳、赤芍各6克,柴胡、甘草各3克,桔梗、川芎各4.5克,牛膝10克。 用法: 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要适应病症: 神经精神系统病症 如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神经衰弱综合征、脑外伤后遗症、脑水肿、脑血管病、癫痫、脑囊虫、脑积水、脑动脉硬化、眩晕、麻痹震颤、精神分裂症等。 心血管系统病症 如冠心病、心绞痛、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无脉症、血栓性静脉炎等。 消化系统病症 如溃疡病、慢性肝炎、肝脾肿...

  • 右下两横指压痛──少腹逐瘀汤加减

    右下两横指压痛──少腹逐瘀汤加减

      金某,女,17岁。2009年8月13日初诊。患者主诉痛经已3年。11岁初潮,从14岁开始即出现行经第一天小腹痛,且伴有剧烈呕吐,月经量少色暗夹有血块,经行期间小腹喜热捂,初潮后曾吃大量凉物,末次月经8月9号。舌淡暗苔薄白,脉沉涩。腹部按诊:脐右下两横指压痛。处方:小茴香10克,炮姜10克,延胡索10克,五灵脂10克,没药6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蒲黄10克,肉桂10克,赤芍10克。7剂,水煎服,日1剂。8月20日复诊,右少腹压痛减轻,予原方基础上佐以生黄芪、党参类补气药,加减调治月余而愈。   按:血得温则...

  • 脐上一寸压痛──膈下逐瘀汤加减

    脐上一寸压痛──膈下逐瘀汤加减

      石某,男,32岁。2009年8月31日初诊。患者反应迟钝,时有短暂意识丧失,发时自觉头痛欲裂,颈项板滞不舒。去年5月份因昏迷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在协和医院昏迷10天,确诊为病毒性脑膜炎。询问病史,知2000年骑摩托车出车祸,当时右额头受过严重外伤,无他不适。舌暗苔薄白,脉细涩。腹部按诊:脐上一寸压痛。处方:桃仁、丹皮、赤芍、乌药、延胡索、当归、川芎、五灵脂、红花、枳壳、香附各5克。7剂,水煎服,日1剂。9月7日复诊,颈项板滞感稍减,脐上压痛减轻,后宗此方加减调治月余而愈。   按:《灵枢·邪气脏腑病...

  • 血府逐瘀汤的临床应用

    血府逐瘀汤的临床应用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乃为其诸多祛瘀汤(通窍活血汤、膈下逐瘀汤、身痛逐瘀汤等)中所治症目最多的一方,方有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怀牛膝共11位药组成,其中桃仁、红花、赤芍、川芎、怀牛膝、当归能活血化瘀,同时怀牛膝又能祛瘀通经引血下行,当归又能补血养血,配合生地凉血清热使瘀去而不伤正,方中又佐柴胡、枳壳以疏肝理气,桔梗开宣肺气为诸药之舟楫,能载药于胸中血府,桔梗与枳壳相配又能调理胸中气机升降,诸气药旨在气通血活,全方共奏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效,治疗胸中血府血瘀...

  • 胸部压榨不适 血府逐瘀汤治验

    胸部压榨不适 血府逐瘀汤治验

    患者杨某,女,38岁。 2014年8月22日以“胸部压榨不适十余天”就诊。 刻下症见:胸部自觉有物压榨致憋闷不适,月经周期正常,经期、经量适中,经色黯有血块,带下无异常。舌质黯,舌苔薄白,脉涩。中医辨证为瘀血阻滞于胸中之胸痹,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药用: 桃仁、红花、川芎、柴胡、枳实、桔梗各10克,赤芍15克,生山楂12克,甘草6克,6剂,日1剂,水煎分3次温服。 9月5日患者因它病就诊,诉前症药后即愈。 《医林改错》(清·王清任)列血府逐瘀...

  • 血府逐瘀汤方药组成是桃红四物汤打底 主治头痛 治胸痛

    血府逐瘀汤方药组成是桃红四物汤打底 主治头痛 治胸痛

    瘀血有什么特点?嘴唇偏乌暗的,舌下静脉怒张的,曲张的,脸印堂发黑的,黑暗的。脉象一摸下去呢,涩涩的,好像刀刮竹一样,流得很无力的,有瘀堵。局部呢,痛得像刀刮一样,这些都是淤血在体内的表现。 一个清朝的武举人,他号称清朝怪医,三大怪医之一,叫王清任,他写了一本书叫《医林改错》。这本书通读好了,世间的疾病的治疗呢,你已经有七八成把握。 方子神验。它里面有五逐淤汤,五首可以把淤血追逐赶走。有血府逐瘀汤,身痛逐淤汤,膈下逐淤汤,少腹逐瘀汤,通窍活血汤。 逍遥散是治情志的,血府逐瘀汤治血瘀的。...

  • 血府逐瘀汤治黄褐斑案 失眠案 抑郁症案

    血府逐瘀汤治黄褐斑案 失眠案 抑郁症案

    血府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是王清任治疗胸中血府血瘀之证的主方。“血府”一词是指“人胸膜下隔膜一片,其薄如纸,最为坚实……前高后低,低处如池,池中存血,即精汁所化,名曰血府。”后世医家对血府的阐释进行了深化,认为血府泛指脉。其一,查血府逐瘀汤所治条目其病位遍及上下内外,后世应用此方更是内外妇儿无不包括,只有脉络遍及全身。其二,《素问》曰:“夫脉者,血之府也。”故而说,此方主治脉络瘀滞,符合生理和临床实际。血府逐瘀汤体...

  •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头痛胸痛 王清任创制的血府逐瘀汤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头痛胸痛 王清任创制的血府逐瘀汤

    •用一个词概括血府逐瘀汤的适应证就是“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王清任在此方之下所列十九种病证,全部都是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 •临证应用血府逐瘀汤应视情况作调整:大便稀者加茯苓,减当归、生地、桃仁用量;舌质淡黯者赤芍用6g,舌质偏红者可用10~15g,舌紫红者可加到30g;柴胡多用会加重烦躁、兴奋、失眠;便秘者,桔梗可加量,不欲饮食者桔梗用量不宜大;头部症状重、精神症状明显者,川芎可用至30g。 清代医家王清任创制的血府逐瘀汤,是一首极其好用的方子,所...

  • 血府逐瘀汤是清代医家王清任的传世名方

    血府逐瘀汤是清代医家王清任的传世名方

    血府逐瘀汤是清代医家王清任的传世名方,原方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牛膝、川芎、桔梗、赤芍、枳壳、甘草、柴胡等11味药组成,功能活血化瘀,理气止疼,调畅气机。 高血压一证多由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血行不畅、气机紊乱而致,而血府逐瘀汤既能沟通上下,又能调和气血,与此颇为对机。故此在临证当中余常以此方加减治疗高血压症。其中,视其具体情况有热者加黄芩、黄连、黄柏、夏枯草等;气虚者加党参、黄芪、山药等;大便不畅加大芸、决明子、大黄等;下肢浮肿加茯苓皮、黄芪等;苔白者加葛根、防风等。另外,舌红血热或低压高者重用生地(...

  • 血府逐瘀汤中经典药对配伍 桃仁-红花 枳壳-桔梗 川芎-赤芍

    血府逐瘀汤中经典药对配伍 桃仁-红花 枳壳-桔梗 川芎-赤芍

    浅析血府逐瘀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经典药对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的脑卒中类型。该病起病急骤,“如矢石之中的,若暴风之疾速”,与自然界“风性善行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古代医家取象比类而称之为“中风”,又因其发病突然,亦称“卒中”[1]。临床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㖞斜、语言不利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对脑卒中病理因素的认识归纳为虚、火、风、痰、气、瘀,病理性质多属本...

  • 肺纤维化案膈下逐瘀汤 乳腺增生症案 冠心病案

    肺纤维化案膈下逐瘀汤 乳腺增生症案 冠心病案

    国医大师陈绍宏为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长期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一线工作,善用成方、经方治疗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现将陈绍宏临床运用膈下逐瘀汤的经验总结如下。 肺纤维化案 患者蒋某,男,49岁。以“喘促、胸闷8年,加重1月”为主诉就诊。症见动则胸闷、喘促,泡沫痰,桶状胸,肺部听诊双肺呼吸音低,肋间隙增宽,纳食少,大便不成形,疲倦乏力,舌质暗,苔薄白,脉弦细,血压120/100mmHg,既往慢性支气管炎病史8年。 诊断:(痰湿蕴肺、肺气闭郁,兼肺脾...

  • 少腹逐瘀汤 通窍活血汤 血府逐瘀汤 身痛逐瘀汤

    少腹逐瘀汤 通窍活血汤 血府逐瘀汤 身痛逐瘀汤

    血府逐瘀汤 组成:当归、生地黄各 9g,桃仁 12g,红花 9g,枳壳、赤芍各 6g,柴胡 3g,甘草 3g,桔梗 4.5g,川芎4.5g,牛膝 10g。临床运用较为广泛,为活血方之基本方。 患者平素工作操劳,谋虑太过,易致肝气郁滞不畅。气滞日久,则血瘀不行。瘀阻胸中,气机升降失常,则胸闷不舒,心神被扰,则夜寐不宁;肝气郁滞,横犯及胃,引动胃气上逆,故常呃逆;肝气郁滞,则性情易怒。左关脉弦,右脉沉涩,舌边紫,乃肝气滞,瘀血停留之征象。法当行气活血化瘀,投以血府逐瘀汤加味。 方中四逆散(...

  • 口渴案方药 血府逐瘀汤加减

    口渴案方药 血府逐瘀汤加减

    张某,女,32岁,2014年10月初诊。诉胸闷,口渴、饮水不解。半月前因搬新家,负重劳累致疲倦不堪,次日晨起,感胸闷,渐增口渴,饮水稍安,时而又渴。近日来口渴加重,甚则夜间因渴而醒数次。日前做糖尿、血常规、胸透等检查,均属正常。前医曾用清热生津之品罔效。 刻诊:脉弦不数,舌质偏暗。 辨证:瘀血为患。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丹皮12g,当归18g,桃仁10g,赤芍10g,川芎9g,柴胡6g,香附6g,生地18g,瓜蒌9g,元胡10g,枳壳9g,川牛膝10g。3剂,日1剂,水煎服。...

  • 瘀血内伤发热 药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瘀血内伤发热 药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医案 瘀血发热案 王某,女,44岁。2014年10月20日初诊:间断性发热2月余。症见:面色晦暗,形体适中,语声正常,低热,乏力,口渴不欲饮,时有小腹部疼痛,纳差,月经先期,量多,睡眠和二便尚可,舌质紫暗、苔白,脉细涩。 诊断:(瘀血发热型)内伤发热。 治法:活血化瘀、凉血清热、益气养血。 药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20g,生地15g,熟地15g,鸡血藤20g,川芎15g,赤芍15g,桃仁10g,红花10g,柴胡15g,枳壳15g,桔梗15g,牛膝15g,甘草15g,黄芪20g...

  • 瘀去新生不破不立 血府逐瘀汤中以四逆散来疏肝行气

    瘀去新生不破不立 血府逐瘀汤中以四逆散来疏肝行气

    •血府逐瘀汤可看作是桃红四物汤、四逆散加桔梗、牛膝的合方。桃红四物汤以祛瘀为核心,辅以养血、行气;四逆散疏肝行气,通达全身;桔梗载药上行,以行胸中之血;牛膝使瘀血下行,给邪以出路。祛瘀血,补新血,行气血,化瘀生新是为血府逐瘀。 •血府逐瘀汤中以四逆散来疏肝行气。胸中瘀血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情绪的失调,即肝气郁结,因此治疗此类疾病不仅要方药得当,还得做适当的心理疏导以打开患者心结,这也是当今所提倡的“身心疗法”。 人之生命力全赖气血之运动也。气血之运动,譬...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