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散 第11页
-
原发性肝癌处方以参苓白术散加减
原发性肝癌目前的治疗方案有手术治疗、局部消融、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放射治疗、药物治疗和免疫疗法等。本文介绍1例疑似肝癌经中药治疗有效的病例,以供同道参考。 患者,男,64岁。2016年8月30日于某社区医院常规抽血发现甲胎蛋白69.67ng/ml,癌胚抗原8.78ng/ml。2016年9月27日于某肿瘤医院复查甲胎蛋白234.5ng/ml,乙肝表面抗原阴性,B超显示肝右后叶可见一偏低回声占位,大小约4.3×3.5cm,边界清,形态尚规则(建议结合增强CT检查)。2016年11月25日查甲胎蛋白115.7...
-
补脾胃生津液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味
李某,女,88岁,2017年3月20日诊。患者形体消瘦,行动疲惫无力,动则心慌,无食欲感,不欲进食,面色萎黄,皮肤松软无弾性,脉沉而无力,舌体痩,舌两边有齿痕,舌质暗红,干燥无津,舌面有小裂纹而疼。患者素来形体较瘦弱,正气不足,腹泻日久,伤津耗液,脾胃阴津大伤,不能敷布津液,口舌干燥无津,致舌面光剥无苔和小裂纹而疼。 治则:补脾胃生津液。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味:太子参20g,白术15g,茯苓20g,炒扁豆30g,莲子20g,怀山药20g,黄芪30g,制附子15g,干姜12g,砂仁12g,山萸...
-
小儿腹泻 固涩止泻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味
陈某,女,8个月,2015年8月15日初诊。半月前因饮食失节,受凉后出现腹泻,起初为蛋花样稀便夹有泡沫,日行数次,曾在当地医院进行输液,口服抗生素等治疗一周仍腹泻不止,遂来门诊求治。刻诊:精神欠佳,面色萎黄,纳差,腹胀,肠鸣音亢进,大便为水样便,色黄,日行5~6次,排气或咳嗽时就有大便排出,小便量少。舌淡苔白,脉细弱,指纹淡。 辨证:脾虚失运,湿自内生,清气下陷。 治法:健脾益气,补中升清,固涩止泻。 处方:黄芪10克,太子参15克,茯苓6克,薏苡仁12克,焦白术15克,山药12克,砂...
-
参苓白术散治疗蛋白尿
方药组成:莲子肉500克,薏苡仁500克,砂仁500克,桔梗500克,白扁豆750克,白茯苓1000克,人参1000克,甘草1000克,白术1000克,山药1000克。上药研细末,每服6克,枣汤调下,小儿量按岁数加减。现在多按原方比例酌情加减作汤剂煎服。 本方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调补脾胃之良方,该方是在四君子汤基础上,加山药、扁豆、莲子、薏苡仁、砂仁、桔梗而成。临床运用广泛,凡呈脾胃虚弱现症者皆为其所主。贵州名医石恩骏根据多年临床实践,认识到运用该方调理脾胃之作用,治疗急慢性肾炎、糖尿病并发肾脏损害...
-
参苓白术散汤 排肾石
肾结石患者因误治等因致正气虚损,脾胃升降逆乱,土虚失运,临床常见服化石、排石、通淋、利水等中药百余剂未排石者,似此久治不愈、气阴两虚、寒热夹杂之症,当选甘淡平之剂,或甘缓和中之剂以调脾助运、燮理阴阳,使脾胃升降有序,气化功能复常。盖护土助运以调气机,大能促助肝胆疏泄之功能,故结石能不攻而下,此乃重视整体病机,扶正驱邪之法。朱良春常选“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用党参、白术、莲子、扁豆各10克,茯苓、冬葵子、鸡内金、苡米、怀山药各15克,甘草、炒小茴各6克,砂仁、桔梗各3克,大枣5枚。日一剂,水煎服...
-
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慢性肾衰竭初探
近年来, 因终末期肾脏病而采取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 且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1], 透析及肾移植给社会及患者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慢性肾衰竭的病程不可逆转, 且逐步加重, 对于慢性肾衰竭, 西医治疗在早期和中期尚无特别有效的方法, 而中医中药治疗则突显其优势[2]。笔者在临证治疗慢性肾衰竭早中期患者时多采用七味白术散加减, 临床疗效较好, 现简要阐述运用此方治疗慢性肾衰竭的心得。 1 慢性肾衰竭的病因病机 中医学中没有慢性肾衰竭的病名, 根据其发病的临床特点, 可将其归属于“关格&...
-
黄土汤合参苓白术散治溃疡性结肠炎验案一则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中医无此病名,根据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于泄泻、便血、痢疾、肠风等范畴。笔者用黄土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满意疗效,现将验案一则整理分析如下。 刘某,男,43岁,2021年10月初诊。主诉:便溏下血近3年。做结肠镜检查发现乙状结肠黏膜散在出血,直肠黏膜弥漫性出血、水肿,可见地图样溃疡,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其他医院经多次治疗不见显效,遂来诊。刻下症见:便溏每日2~3次,血随便出,颜色淡红,下腹坠胀不适,伴腹痛绵绵,遇寒加重,喜温喜按,乏力,纳差,失眠,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