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浓 第3页

浓 第3页

  • 中药煎得越浓效果越好?

    中药煎得越浓效果越好?

    很多人以为中药煎得越浓效果越好。其实,这样的认识有失偏颇。煎中药饮片是将中药中的有效成分不断释放、溶解的过程。如果有效成分已经溶解释放到药液中后,再连续不断地煎煮,反而让药液中的非有效成分(树脂、树胶、色素等大分子化合物)不断溶出,可能使有效成分遭到破坏,导致药效降低。 一般来说,用于治疗热病的清热药和治疗四季外感风寒、风热疾病的解表药煎煮不宜过浓。宜用武火,时间宜短,煮沸时间为l0~20分钟即可,并趁热服。用于治疗虚损性疾病的滋补类中药,质地坚实、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药物(矿物类、贝壳类、甲壳类、骨类、化石...

  • 中药忌口 服中药不要喝浓茶 滋补不要吃萝卜

    中药忌口 服中药不要喝浓茶 滋补不要吃萝卜

      近年来,无论是纯中药还是中成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遍使用,有进补养生习惯的老人更是会将一些中药制品作为日常的“食材”。但是很多人在使用中药进行调理或者进补的时候却忽视了一个问题——忌口,往往在食用中药的前后肆无忌惮地吃喝,这样不仅让中药的疗效下降,有时也会带来不必要的副作用。其实,想要中药的疗效更好,忌口也是不可少的。   本期专家   唐梁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分院中医科主治中医师   服中药不要喝浓茶   喝茶是很多中老年...

  • 岐伯故里春意浓

    岐伯故里春意浓

    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是中医学鼻祖岐伯的故里,是岐黄文化的发祥地。岐黄之术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庆城县在对岐伯的考证和岐黄中医药文化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有效推动了全县中医药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得到了中医药界、文化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庆城县先后于2002年、2013年和2014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分别命名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国家中医师承甘肃岐伯基地”和“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整章建制 落实优惠...

    养生秘方 2024-03-06 9 0 春意
  • 中医特色浓 中医源头 掌上医院

    中医特色浓 中医源头 掌上医院

    塘厦医院中医科是一个在古中医理论指导下,回归经典,传承李可老中医学术经验,以纯中医药治疗各种疑难杂病及急危重症为特色的科室。中医科科室成绩突出,业务量占全院比例达到10%,先后被评为东莞市中医重点专科、广东省中医三名两进工程项目——中医药特色示范单位,2012年被评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 2005年以来,中医科在全国知名老中医李可的指导下,运用古中医理论在治疗中风、心血管疾病、急慢性肺病、肿瘤、脾胃疾病、肝病、糖尿病、各种发热性疾病、颈肩腰腿痛及妇科、儿科等多种...

  • 钙浓度异常会导致“先心病”

    钙浓度异常会导致“先心病”

    日本研究人员研究指出,在胎儿形成时期,如果其调节细胞内钙浓度的机能出问题,导致钙浓度异常,胎儿就无法形成心室壁,从而导致先天性心脏病。 研究人员说,这是由于生成心室壁和瓣膜细胞时,需要钙离子的参与,而细胞中钙浓度出现异常,会导致钙离子无法正常发挥作用。...

  • 呼衰氧疗浓度流速很重要

    呼衰氧疗浓度流速很重要

    慢性呼吸衰竭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病死率高。氧疗对慢性呼吸衰竭极为重要,它可提高氧分压,纠正缺氧,改善呼吸功能,缓解低氧—肺血管收缩反应,降低肺动脉高压,提高心肌代谢,增强心肌收缩,修复钾、钠泵,恢复肝、肾、肾上腺皮质功能,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代谢紊乱,改善精神状态,延长寿命。在吸氧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吸氧的浓度与流速 慢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的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刺激的敏感性明显降低,有赖于低氧状态来兴奋。如单纯给氧,尤其高浓度、高流量给氧,反而会抑制呼吸中枢,虽可暂时改善缺氧,但二氧化碳潴留更加严...

  • 浓茶解酒伤心肾

    浓茶解酒伤心肾

    有许多人喜欢在酒后喝浓茶,认为这样可以解酒。其实,这样做不但不能解酒,反而会对身体有害,尤其是对心脏和肾脏,能造成更大的伤害。 中医认为,酒味辛,人肺,肺主皮毛,肺与大肠相表里,饮酒应取其升阳发散之性,使阳气上升,肺气更强,促进气血流通。茶味苦,属阴,主降,若酒后饮茶会将酒性驱于肾,肾主水,水生寒湿,于是形成寒湿停滞,可能导致小便频数、阳痿、睾丸坠痛、大便燥结等症。现代医学也认为,人们饮酒后酒中乙醇通过胃肠道进入血液,在肝脏中转化成为乙醛,再转化成乙酸,由乙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而茶叶中钓茶碱可以迅速地对肾发挥...

  • 煎药不必太久太浓

    煎药不必太久太浓

    不少人认为,煎汤药时间越久越好,这样药汁比较浓,服用后效果更好。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 实际上,煎中药乃是中药有效成分不断释放、溶解的过程,当中药中与药液中的有效成分浓度平衡后,这一过程就停止了。再连续不断地煎煮,不仅不会使药物内的有效成分继续溶解,反而令药液中的有效成分因不断蒸发而减少,甚至使有效成分在长时间的高温中遭到破坏,导致药效降低。另外,过分浓缩的药汁又会加重苦味,给患者服药带来困难,服药时会产生恶心、呕吐等副作用。 由此可见,中药并非煎得越久、越浓就越好。煎中药时,一般在煮沸后,改小火再煎30-40...

  • 奶油南瓜浓汤

    奶油南瓜浓汤

      原料:南瓜一块、淡奶油30毫升、黑胡椒若干、高汤一碗、盐。   做法:   1.南瓜一块洗净去皮切块。   2.豆浆机里放一碗高汤,加一大勺奶油,放入南瓜块。   3.按米糊制作键,直到米糊制作完毕,发出滴声。   4.汤盛出,加盐,加研磨黑胡椒搅拌均匀即可。   5.盛盘后,点入淡奶油,用牙签勾出花边即可。...

  • 打出香浓豆浆方法

    打出香浓豆浆方法

    我刚开始打出的豆浆怎么喝都像是自来水一样稀,为此,我除了加大豆子的用量,减少水的用量外,还发现用以下的方法也能让豆浆变浓,味道浓香。在泡黄豆之前,把黄豆稍微干炒一下,然后再磨,出来的豆浆有股炒黄豆的味道,颜色是浅褐色的。加适量的冰糖(加蜂蜜要等豆浆凉了之后再加),搅出的豆浆和豆渣要一起用小火煮至少15分钟,味道特别浓。用豆浆机的话,加几十粒大米就会很浓了,加一点点泡过的薏米也可以。您还可以按需要,每次加几个去核的红枣,几个花生米,或者几个核桃仁、杏仁,也能增加豆浆浓郁的味道。...

  • “浓杜仲”称谓不妥

    “浓杜仲”称谓不妥

    中央电视台开年大片《老中医》以江苏的孟河医派医家为人物原型,讲述中医翁泉海带领中医同仁共同反抗中医废止案保护中医,步步前行的故事。节后总算盼来了实播。因为工作原因,在看剧时会习惯性地发现语言文字方面的不妥,在此选说几条。 两处读音过错 第2会集,陈月末扮演的铃医高小朴在街头耍把式,秀了一段中医名著的经典用语组合,其间有一句是:“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出自《素问·六节藏象论》)其间的“食”被念成了“sh&iacut...

  • 中药汤剂煎煮得越浓就会有更好的作用

    中药汤剂煎煮得越浓就会有更好的作用

    在煎药时,有人认为中药汤剂煎煮得越浓就会有更好的作用。其实,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中药汤剂浓度高,不见得作用就好。 汤剂在中药典籍中有“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的记载。这是指汤剂有洗涤、冲杀的作用,关于阴阳显着失调或病程较长的的病证最为适宜。怎么煎好中药汤剂,历代医家都很注重。如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因而,正确地煎煮汤剂对祛病疗疾、充分发挥药效至关重要。 中药煎煮是中药饮片中的有效成分不断开释、溶...

  • 粽子里裹着浓郁的爱

    粽子里裹着浓郁的爱

    小时候,我最渴盼过端午节了。只有这个节日,才能让我美美地吃上一顿粽子。母亲是勤劳而要强的,一个人默默地用孱弱的肩膀担起了所有的家务。在我的心目中,母亲是伟大的。那时候,母亲的一把柴禾、一缕炊烟、一口铁锅,就能让再艰辛再苦难的日子荡漾出幸福的涟漪! 只要夏天来了,我就开始扳着手指计算,盼望着端午节早日到来。端午节的前几天,母亲就去市场上买回粽叶、糯米、红枣、花生米、红砂糖。她一回到家中,就开始忙起来了,先是将糯米洗净放在半盆水里泡几个小时,再把粽叶冼干净,一一叠得整整齐齐,放在半盆水内的石头下压得平平的,接着母亲就开...

    养生秘方 2024-03-06 9 0 粽子
  • 老人晨起莫饮浓茶

    老人晨起莫饮浓茶

    很多老人喜欢早起空腹喝一杯浓茶,用来提神通便。但消化内科专家提醒,有空腹喝浓茶习惯的老人,不仅起不到提神通便的作用,而且对身体也不好。 清晨胃内残留物基本排空,空腹饮浓茶,不仅会引起胃肠不适,食欲减退,还可能造成胃黏膜的损坏,引起慢性胃炎。 另外,早晨四五点钟时老年人的内分泌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水平,缺乏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而喝浓茶并不能起到提神的作用。到了6时以后,人体内分泌水平在早晨基本达到正常,自然就不会有疲劳感了,也不必依靠喝浓茶来提神。因此老人晨起,最好先喝温水、牛奶或豆浆等。...

    养生秘方 2024-03-06 9 0 老人
  • 秋意渐浓 老人们排队“冲血管”

    秋意渐浓 老人们排队“冲血管”

    采访专家 西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 刘岳峰 主任医师 秋意渐浓,“冲血管”又被很多老年人提上了日程。君不见,大大小小的诊所里,“冲血管”的老人们竟然排起了队。记者随机问了几位老人为什么要来冲血管,得到的答案如出一辙——可以降压,预防脑血管病。 【现象】 每年秋冬 老人们排队“冲血管” 记者了解到,所谓“冲血管”就是静脉输液治疗。所用的药物主要有两大类,一种是包括血塞通、葛根素、...

  • 浓妆艳抹当心『眼结石』

    浓妆艳抹当心『眼结石』

    现代社会,化妆已成为许多女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眼部化妆的浓墨重彩却可能招致健康威胁。 28岁的张蓉(化名)是一名兼职平面模特,有经常化妆的习惯。为了使自己的双眸在闪光灯下更上镜,她可是花了不少心思,除了经常购买高档化妆品,化妆时从眼影、眼线再加睫毛膏,一个也没放过,每次仅用于眼部化妆的时间都在半个小时以上。 近一个多月来,张蓉总是感觉左眼刺痛,好像眼内有沙子,但怎么揉“沙子”就是弄不掉;由于用力过度,揉眼睛时还将隐形眼镜揉破了。但因工作繁忙,张小姐始终没到医院看病,直到刺痛感持续了...

  • 早春寒意正浓 做好防护养身体

    早春寒意正浓 做好防护养身体

    春回大地,给万物带来了生机,然而早春却寒意正浓,人们仍觉得很冷,所以,民间曾有“春冻骨头秋冻肉”的说法。 北方冷空气的势力还很强,导致了春天多风的天气。这种看起来似乎天气暖和了,而实际上人们仍感觉相当冷的情况,在初春季节尤为明显。 众所周知,地球表面的热量几乎全部来源于太阳光,但空气直接从太阳光中吸收的热量很少。原因是太阳光的能量首先被地面吸收,转化为热能再由地面将热量传送给空气。所以,白天越是靠近地面,空气温度就越高些,冰雪冻土在阳光照射下融化得也早一些。但冰雪冻土融化...

  • 浓厚中医色彩的“中医印”

    浓厚中医色彩的“中医印”

    在里约奥运会上,许多运动员露出拔罐以后留下的印记,圆圆的,或淡或浓的暗红色,在背部,在手臂、头面部,成了赛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作为一名中医,看奥运让我振奋的,除了国旗冉冉升起,就是这带有浓厚中医色彩的“中医印”。 拔罐,是中医技术的一大法宝。在晋代医家葛洪著的《肘后备急方》里,就用挖空的兽角来吸拔脓疮。唐代王焘著的《外台秘要》中,使用竹筒火罐来治病:“令恶物出尽,乃即除,当目明身轻也。”现代医学则认为,拔罐可以刺激皮肤和神经,让疼痛得到缓解。...

    养生秘方 2024-03-06 10 0 中医
  • 中医“节针”古代针刺治病的精髓浓缩

    中医“节针”古代针刺治病的精髓浓缩

    “节针”是中国古代针刺治病的精髓浓缩、升华而成的新的针灸临床理论体系。 【“脑神筋系统”的发现和形成是节针的理论基础】   中医早就发现了人体的“脑筋系统”,后来针刺其中的“会”以治疗疾病。到公元之初又发现了位于髓旁的节(细丝),能自由传递出入信息,也由此使“脑筋系统”演变成了“脑神筋系统”。   “脑筋”的形成...

  • 秋意渐浓 可煲点杞斛海螺汤喝

    秋意渐浓 可煲点杞斛海螺汤喝

    秋意渐浓,对久用电脑、手机工作者和常熬夜人士,可煲点杞斛海螺汤喝,有良好的补脾益气、养阴润肺、滋养肝肾、益精明目、生津润燥等作用。 取枸杞15克、耳环石斛10克、胡萝卜1根(约150克)、铁棍山药1根(约250克)、红枣3枚、生姜3片、海螺1000克(海螺肉干用250克)、猪排骨250克。海螺用沸水浸泡,捞出取肉,洗净后切块(海螺肉干先用温水浸泡4小时,洗净);猪排骨洗净,切小段,放进沸水中稍焯,捞出冲洗干净血沫;耳环石斛用温水泡开;铁棍山药、胡萝卜削皮洗净,切厚块;枸杞洗净,去杂质;红枣劈开去核;生姜洗...

  • 隔离病区里中药香正浓

    隔离病区里中药香正浓

    “不灭‘新冠’誓不还!”2月17日清晨,广州南站月台上,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分院老年呼吸内科主治医师蔡书宾与妻子告别。 这一天,来自广州、深圳多家中医院的61名医护人员集结,编入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奔赴湖北武汉雷神山医院抗“疫”前线。至此,广东累计已向湖北派出312名中医药医务工作者。17年前,中医在抗击非典型肺炎中立下奇功。17年后,面对凶猛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广东中医,战“疫”正酣。 &ldquo...

  • 一封封感谢信传递浓浓医患情

    一封封感谢信传递浓浓医患情

    湖北省荆门市中医医院领导: 半个月前,我和女儿因发热先后入住贵院感染二科,期间得到了科室医护人员的精心呵护,为了安抚女儿不安情绪,特地将我们的病房安排在对门,李继恩、刘思为两位医生对我们进行了精心治疗,全体医护人员耐心、细致地关怀着我们。因为有他们,我们才能这么快康复。 住院时,女儿即将步入20岁年华,病魔无情,同在医院隔离,作为父亲,我因不能给她过一个有意义的生日而内疚。18日,我们收到通知可以出院,正当我们惊喜之余,更大的惊喜送到了女儿病房。护士长袁小红带领当班护士,将她亲手做的生日蛋糕和一...

    养生秘方 2024-03-06 712 0
  • 老照片浓缩民国中医教育

    老照片浓缩民国中医教育

    2020年11月17日下午,我怀揣一本1991年出版的《上海中国医学院院史》,去常州市丽华路的四知堂拜访94岁的老中医杨泽民,请他辨认1946年中国医学院第二十届毕业照的师生姓名。 杨泽民,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994年被江苏省卫生厅、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授予“江苏省名中医”称号。 看到这张已经泛黄破损的老照片,杨老戴上了老花镜,仔细端详,记忆的闸门一下子打开了,回到到几十年前的校园生涯。他逐一辨认照片上的老师和同学...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