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泻 第35页
-
腹痛泄泻中药方
王某,女,41岁。2009年9月13日初诊。腹痛泄泻1年余,大便日3~5次,便稀,有时带有黏连之物,伴腹痛,每逢情绪波动则腹痛腹泻加重,胸闷腹胀,嗳气少食。腹部触之,脐上有索条状块物,时有低热。舌质红,有瘀斑,苔薄白,脉弦细。辨证为气滞血瘀,肝脾失调。治宜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处方:川楝子9克,延胡索10克,乌药9克,赤芍9克,丹皮9克,炒白芍12克,丹参15克,三棱6克,莪术6克,甘草5克。水煎空腹服,每日1剂,连服10剂后诸症均减,大便成形。察其脉弦,舌色暗,继以前方服5剂后诸症消失。 按:本例腹泻,乃气...
-
泄泻 肛门有水液渗出 真人养脏汤合五苓散
曾某,男,56岁,门诊病例,2000年3月14日初诊。 患者自去年10月开始泄泻,日泄4~6次,治疗半年之久,泄泻基本控制。但食后腹胀,饮食生冷或食量稍多则大便溏泻;平时肛门处成天有水液渗出,其色略黄,每天都必须易换内裤若干次,肛门部无明显坠感。曾去医院检查数次,既未发现痔疮也未发现瘘管。钡灌肠检查:大肠无器质性病变。舌苔白滑,舌体较胖,脉象虚细。 辨证:脾胃虚寒夹水湿下注。 治法:温中健脾利湿。 主方:真人养脏汤合五苓散。 处方:党参15克,木香6克,诃子肉10克,炒肉豆蔻8克,炒白术10克,...
-
泄泻贴敷中药方 典型病案
泄泻是因脾胃功能失调而致泻下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临床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主要特征。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多发生于夏秋两季。一般以婴儿为多见。本病主要由于感受外邪,内伤乳食或脾胃虚弱所致,若暴泻无度或治疗不当,易致耗伤气阴,出现伤阴、伤阳或阴阳两伤而出现险症。笔者在临床中采用中药敷贴三阴交穴治疗小儿腹泻,效果较为显著。 方药组成:吴茱萸50克,公丁香50克,花椒20克,小型高压粉碎机制成极细粉末装瓶备用。 用法:每次用药末5克,平摊在三阴交穴位处,用活血止痛膏,或其他类膏药贴牢,勿使药末外漏,每...
-
伤食腹泻饮菖蒲水 治阳虚泄泻经验
伤食腹泻饮菖蒲水 伤食腹泻,表现为腹痛肠鸣,腹 痛即泻,粪便臭秽,泻后痛减,脘腹 痞闷,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苔腻, 脉滑。治则宜消食导滞。石菖蒲味 辛、苦,性温,归心、胃经,功能化 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用石 菖蒲等中药治疗本病,效果满意,现 介绍如下。 方法:取石菖蒲、莱菔子(炒)、 神曲各lO克,香附12克。水煎分3 次服,每日l剂。 黄佳莹 治阳虚泄泻经验 方法:取丁香、肉桂、细辛 各等份。共研成粉,温水调敷脐 中,外以胶布固定,每日1次。 主治:阳虚泄泻,症见反复 发作...
-
甘肃名医治慢性泄泻方
处方:党参20克,贾芪30克,白术、茯苓、陈皮、泽泻、大枣各10克,羌活、防风、柴胡、生姜、炙甘草各6克,黄连3克,白芍1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补脾化湿,升阳益胃。用于治疗慢性泄泻,中医辨证属寒湿伤胃,脾胃阳虚型。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食用冰箱冷藏食品的人数增多了,大多数人从冰箱取出食物就食用,导致寒湿伤胃。症见吃生冷食物后即腹痛、腹泻,5—6次/天,稀软不成形,时间久则感觉身体沉重,肢节疼痛,四肢无力,不思饮食,口中无味,舌淡红苔白厚腻,脉濡弱。 专家点评:方中黄芪、党参、炙...
-
全国名老中医治慢性泄泻经验
焦树德,全国名老中医,教授,擅长治疗各种疑难杂病。焦老认为治疗慢性泄泻不能只从健脾利湿论治,焦老临床常分脾肾虚泄、肝郁乘脾和肠风飧泄三种证候论治,现将其治疗本病经验介绍如下。 一、脾肾虚泄证。因泄泻年久不愈,中气渐虚,中虚则泻难止,久泻则中愈虚,关门不固,脾气随泻而虚衰,中阳渐微,则寒从中生,寒性下降,泻必伤阴,阴寒下沉必伤及肾。泻伤阴,寒伤阳,而致脾肾用虚,所以慢性泄泻常自太阴伤及少阴而成为脾肾虚泄。其证候特点是每日深夜至清晨,阴气极盛,阳气未复之时,即腹泻1—2次,或腹痛或无腹痛,但泄泻则每日必行,...
-
伤食泄泻的治疗
逢年过节,常会因贪吃而伤食,伤食会出现腹泻,中医称之为伤食泄泻。伤食泄泻的一般症状是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秽,泻后腹痛减轻,伴有脘腹胀满,嗳腐酸臭,食欲不振等,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实。中医认为,饮食过量,停滞不化,或恣食肥甘,湿热内蕴,或过食生冷不洁之物,均可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失职,升降失调,清浊不分,从而发生泄泻。伤食泄泻的治疗可选用以下方法。 单验方 对各种肉类伤食,可嚼食山楂片、山楂糕;对鱼肉伤食,可选生姜10克,紫苏10克,水煎浓汁服;鸡蛋伤食,可选白醋1汤匙,加入米汤服,或豆豉10克煎汁频服;面...
-
急性泄泻 急性肠炎 穴位针罐灸
急性泄泻等同于西医的急性肠炎,是一种与饮食不洁有关的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很常见的胃肠道疾病。患者多以餐饮后突然出现腹痛、腹泻,大便呈水样,深黄色或带绿色,恶臭,每天数次甚至数十次不等,可伴有腹部绞痛、发热、全身酸痛等症状。中医学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运化水谷,转输精微,是气血生化之源,位于中焦属土脏,喜燥恶湿,主升清气;胃主受纳水谷,气机为降,喜润恶燥,脾胃二脏一燥一湿,一纳一运,共起健运受纳功能。患者贪食冷凉或误食腐蚀不洁之物致脾胃受伤,升降失司,清浊不分,乱于胃肠,水谷夹杂而下就会发生泄泻。治宜运脾化湿,分利清...
-
慢性泄泻治案一则
杜某,女,25岁。初诊 自述便溏已一年有余,时 带白黏冻状物及血液,日 解3~4次,曾就医进行多 次大便培养,均未见致病 菌生长。一个月前经结肠 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溃疡 性结肠炎,经中西药治疗 效果欠佳。就诊时化验大 便显示:红细胞(+++),脓 球少量;刻诊:面色黄,少 腹轻压痛,情绪易激动, 舌淡,苔薄白,脉沉弦。中 医诊断为泄泻,证属肝郁 脾虚。方用逍遥散加生艾 叶为治。处方:生艾叶30 克,柴胡、当归各10克, 白芍、生白术各15克,甘 草、炮姜各3克。水煎服, 每.日1剂。连服30余剂, 诸症消失,结肠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