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膏药 第4页

膏药 第4页

  • 阿魏膏药治疗柘子疯,疮口烂,一应疮疖俱可用。,阿魏膏药秘方制作方法。

    阿魏膏药治疗柘子疯,疮口烂,一应疮疖俱可用。,阿魏膏药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阿魏膏药的秘方制作方法,阿魏膏药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柘子疯,疮口烂,一应疮疖俱可用。,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阿魏膏药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主治功效:柘子疯,疮口烂,一应疮疖俱可用。...

  • “小便不禁”膏药偏方

    “小便不禁”膏药偏方

    尿失禁中医称“遗溺”、“失溲”、“小便不禁”。其病机约有以下四方面:一是肾气虚寒,以其素体阳虚,或者久病伤阳,命门火衰,气化无权,制约失职,则为小便不禁;二是肺脾气虚,由于久咳伤肺,治节失常,加之脾虚气陷,膀胱气化失常而为尿失禁;三是肝肾阴虚,多因病久阴亏或者素体阴虚,虚热内生,久则膀胱失约而为尿失禁;四是膀胱蓄热,由湿热下注而造成约束不利为尿失禁。尿失禁应辨其寒热虚实。虚寒者尿频而清长,虚热者量少而色深黄,实热者尿频量少而伴有尿道刺痛。临床上...

  • 我应用神龙膏药综合疗法治痛症均能立见奇效

    我应用神龙膏药综合疗法治痛症均能立见奇效

      主治:人体各部位以疼痛、肿胀、酸楚、麻木、寒冷、僵硬为主要表现的病症与骨伤科痛症,如脊椎压缩性骨折、强直性脊椎炎、骨质增生、风湿瘫痪、肩周炎、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新老跌打损伤、骨折与脱臼的后遗症等诸多痛症。   配方:1)神龙膏药处方:白芥子(炒黄研细)80克,花椒20克,荜拨20克,急性子20克,桂枝20克,赤芍20克,干姜20克,山柰20克,植物油400毫升,桐油200毫升,黄丹250克,熬制成膏药。2)膏药粉处方:生川乌20克,安息香20克,白芥子20克,急性子、荜拨、山柰、赤芍、干姜、桂枝、花椒各15...

  • 几种外用治疗疮痈疔毒的膏药方剂

    几种外用治疗疮痈疔毒的膏药方剂

    自古以来,药膏都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其使用方便、药力可直达病所,不良反应小,特别适用于局部病变。正如《普济方》所言:“诸疮之证,或肿或溃,或硬或软不差者,皆藉以膏剂去臭腐、排恶汁、化死肌、生良肉者,正以此也。”笔者根据临床经验,搜查并整理了几种外用治疗疮痈疔毒的膏药方剂,供参考。 寒水石膏(源自《普济方》) 配方 寒水石60克,羊蹄根、滑石、大黄、汉防已各30克,白蔹12克,木香、附子、丁香、榆白皮、莽草、半夏、玄参各15克,黄连10克,赤小豆90克,甘草20克,蜂蜜适量,生地黄汁150克。 功效 治...

  • 习惯性流产几则膏药治疗方

    习惯性流产几则膏药治疗方

      习惯性流产是指连续自然流产3次及3次以上者,以阴道出血,阵发性腹痛为主要表现。本病属中医“滑胎”范畴。多为冲任损伤,胎元不固,或胚胎缺陷,不能成形,故而屡孕屡堕,当以补肾健脾,益气养血,调固冲任为治,介绍几则膏药治疗方。   八珍膏党参、白术、熟地黄各200克,黄芪、黄精、茯苓、酸枣仁、石菖蒲、何首乌、杜仲各150克,白芍、枸杞子各300克,远志90克,刺五加、谷芽、麦芽、当归、黄芩各100克,升麻30克,陈皮、砂仁、炙甘草各60克,阿胶200克,龟板胶100克,蜂蜜300克。将...

  • 外敷膏药治疗女性痛经

    外敷膏药治疗女性痛经

    现代很多女性被痛经困扰,尤其是未婚女青年及月经初期少女更为普遍,表现为妇女经期或行经前后,大多开始于月经来潮或在阴道出血前数小时,周期性发生下腹部胀痛,冷痛,灼痛,刺痛,隐痛,坠痛,绞痛,痉挛性疼痛,撕裂性疼痛,疼痛延至骶腰背部,甚至涉及大腿及足部,约有50%以上病人伴有全身症状:乳房胀痛,肛门坠胀,胸闷烦躁,悲伤易怒,心惊失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胃痛腹泻,倦怠乏力,面色苍白,四肢冰凉,冷汗淋漓,虚脱昏厥等症状,严重影响了工作和学习,降低了生活的质量。 痛经重在预防。首先饮食调养要合理营养,补充维生素E类...

  • 痛风别自行用膏药止痛

    痛风别自行用膏药止痛

    痛风是因体内血尿酸水平增高,产生的结晶沉积于关节腔内而导致关节局部炎症,一般好发于肢体远端的关节处,很多人会误以为是关节扭伤或关节炎,经常自行用膏药止痛。 可贴了膏药后,疼痛不但没有缓解,还会对皮肤有一定刺激,加重局部充血,局部肿痛可能更为严重。如果病人关节处已存在痛风的结石,这时贴伤湿止痛膏还可能导致局部皮肤破溃、糜烂,加重病情。 专家提醒,中老年人如突发关节疼痛,先别忙着贴膏药,特别是第一次疼痛时最好到医院就诊,以排除痛风急性发作可能。 如果确诊了痛风,可不能用膏药止痛,而是口服秋水仙碱、消炎痛、布洛芬等...

  • 雨水天气 腰腿痛困扰 古法炼制膏药

    雨水天气 腰腿痛困扰 古法炼制膏药

      东莞读者马阿姨:我今年52岁,深受颈肩疼痛好几年了,最近不知道是因为雨水天气,还是什么原因,腰腿痛也开始困扰我了,请问有无特别的方法介绍?   膏药利用中医的“内病外治,外病外治,辩证施治”,其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古法炼制膏药一般都要经过:选料、浸泡、升华、炼油、下丹、去火毒、去燥邪、启封、摊涂,步步考究。在祖国西北的古城西安,有一剂传承了150年的膏药,叫“马明仁膏药”,它始创于1860年,药材均采用太白山野生中草药,经马氏雪浸丹熔法99天秘制。药物在透骨...

  • 治老寒腿简单一膏药方

    治老寒腿简单一膏药方

    用贴肢体受凉疼痛,或有凝寒阻遏血脉,麻木不仁。 鲜姜自然汁一斤 明亮水胶四两 上二味,同熬成稀膏,摊于布上,贴患处,旬日一换。 凡因受寒肢体疼痛,或因受寒肌肉麻木不仁者,贴之皆可治愈。即因受风而筋骨疼痛,或肌肉麻木者,贴之亦可治愈。惟有热肿疼者,则断不可用。 有人因寝凉炕之上,其右腿外侧时常觉凉,且有时疼痛,用多方治之不效。语以此方,贴至二十日疾愈。 又有人常在寒水中捕鱼,为寒水所伤。自膝下被水浸处皆麻木,抓搔不知疼痒,渐觉行动乏力。 以此方,俾用长条布摊...

  •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几则膏药治疗方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几则膏药治疗方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系指上呼吸道和支气管、细支气管、肺等部位的反复感染或经久不愈,临床以发热、咳喘等症状反复发作或久治难愈为基本特征,本病是小儿机体抵抗力低下所致。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脾肺气虚所为,当以健脾补肺、固护肌表为治,介绍几则膏药治疗方,方法简单,效果较好。   杞芪参膏:枸杞子、黄芪、太子参各150克,蜂蜜适量。将诸药择净,水煎取汁,共煎3次,3液合并,文火浓缩后,加蜂蜜适量调匀即成。每次10克,每天2次,开水冲饮,或调入稀粥中服食,可补益肺肾。适用于小儿体弱自汗,反复呼吸道感染等。   护卫...

  • 介绍一款制作成膏药的降脂茶饮

    介绍一款制作成膏药的降脂茶饮

      指导专家 于天启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科主任、主任中医师、教授。   高脂血症可以说是一种需要长期通过调理治疗的疾病,单单靠一两次的调理是不够的,有些老人也会嫌麻烦,不愿长期坚持,那么疗效也是有效的,本期我们将介绍一款制作成膏药的降脂茶饮,适合老人长期饮用,缓解不适症状。   做法:首乌150克,薏苡仁200克,山楂100克,苦瓜200克,核桃仁250克。把前四味药久煎,去渣浓缩成膏,再将核桃仁研烂加入制成后可用宽口的玻璃瓶保存。每次一匙,热水冲成茶饮,每天两至三次即可。   药...

  • 贴中药膏药的方法要正确

    贴中药膏药的方法要正确

    膏药方便又好用,关节炎、老寒腿、风湿痛、腰肌扭伤……哪里疼痛贴哪里。但是,效果好不好要看贴膏药的方法是否正确。 跌打损伤先冰敷再贴药 症状不同,贴膏药的方法也有所差别。一些老人不小心摔跤或出现磕碰时,如果没有皮外破损,通常喜欢直接贴上一剂膏药,其实这样反而不利于病情缓解。 桂林市中医医院药剂科主任胡耶芳博士说,跌打损伤、关节扭伤应先用冷水冲洗并冰敷;待12小时后再贴活血化瘀的膏药。因为用于扭伤的膏药具有活血散瘀的作用,如果扭伤后马上贴膏药,不但达不到消肿止痛的目的,反而会...

  • 人体穴位治疗自制的膏药

    人体穴位治疗自制的膏药

    “膏贴疗法”是把药粉调成膏敷贴于人体之特定部位,用以治疗病痛的一种外治法。三伏天里,用自制的膏药贴于人体一定穴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药力更易直达脏腑,激发正气,效果更好。 ●药物:自购白芥子、延胡索各21克,甘遂、细辛、生半夏各12克,将此五味药共研成细末,混合后装入密闭的玻璃瓶内,置冰箱中备用(此药粉为3次用量)。每次取药粉1/3,先将鲜生姜100克洗净后捣碎挤汁,用姜汁将药粉调成干糊状(可略加水),用手捏成6个小药丸,每丸约4克左右(儿童减半)。 ●操作:将药丸按贴在直径3...

  • 自制膏药 中医适宜技术

    自制膏药 中医适宜技术

    酒钢医院中医科自2013年5月起自制“祛风逐寒膏”,投入临床使用过程中,医生根据患者的病症,不断持续改进以达到最满意的疗效,自开展该资料项目以来,门诊及住院患者逐渐增多。截至目前约治疗1200余人次,尤其对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腰间盘突出症、痛风等一系列骨关节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传统膏药是中医药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极为丰富的内容,在当今中医临床诊疗中广泛应用于内外各科,具有便于携带、使用方便、简单易行、安全可靠、任意调配、副作用小等优点,其...

  • 中医院的“大柳树膏药”

    中医院的“大柳树膏药”

    春节期间,长春人老吴在家招待亲朋好友,他高兴地对家人说:“感谢长春大柳树医院,多亏他们的治疗和膏药,要不这个春节可就不知道怎么过了。” 春节前,55岁的老吴因患“砍头痈”来到吉林省长春大柳树医院中医外科就诊,那时他紫红色的脖子肿得比头还粗,夜里刀割般疼痛,躺不下、睡不着,还伴有高烧、恶心。他以为这个年要在医院过了。 大柳树医院的外科医生为他切开引流,再外用“金黄膏”拔脓、“消炎膏”消肿止痛...

  • 家中常备三种膏药

    家中常备三种膏药

      在家中,人们可以常备的药膏有风湿止痛膏、麝香追风膏和云南白药膏。   风湿止痛膏由川乌、草乌、三棱、莪术、白芷、荆芥、防风、红花等二十味药物组成。具有祛风除湿、活血化瘀的作用。用于风寒湿痹引起的腰、肩、上肢、关节、肌肉疼痛。   麝香海马追风膏为治疗骨伤科腰腿痛、软组织扭挫伤类病症的非处方外贴药。由生马钱子、海马、川芎、当归、怀牛膝、木瓜、防己、天麻、杜仲等21味组成。具有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痛、关节痛、筋骨痛、神经痛、腰背酸痛、四肢麻木、扭伤、挫伤等症。   云南白药膏为急性...

  • 百年黑膏药,有疗效有历史

    百年黑膏药,有疗效有历史

    早上的北京市门头沟区中医医院骨伤科中医特色治疗室外,候诊患者排到了楼梯口。家住门头沟区永定镇的刘先生告诉记者,自从区中医院巡诊队把“疗效奇特”的黑膏药带到镇上后,居民遇到跌打损伤、腰腿疼痛的伤病都会拿出家里备着的黑膏药贴上一帖,“马上就觉得轻快不少”,这次请大夫多开几盒,给邻居们也带些回去。刘先生所说的黑膏药,就是门头沟中医院的“传奇”制剂——活血痹痛膏。 有历史的“传奇”制剂...

  • 狗皮膏药世代相传

    狗皮膏药世代相传

    传说八仙之一的铁拐李,身背大葫芦,内有治病救人的灵丹妙药,过去民间特别是医药行把他作为狗皮膏药的发明者和祖师爷。卖狗皮膏药这一行业敬的药仙就是铁拐李。 传说彰德府(今河南安阳)有一家做膏药的王掌柜,乐善好施,不管贫富,只要生了疮。就给人治,名声不错。一天,王掌柜带了一些膏药去赶庙会,半路碰上了一个瘸腿乞丐,乞丐见了王掌柜,伸开长了个小疔疮的瘸腿,请王掌柜给治治。王掌柜一看,取出一贴膏药贴在小疮上,说道:“明天准好。” 第二天,王掌柜又碰上了瘸腿乞丐,忙问:“好...

  • 冬天贴膏药最好先加温

    冬天贴膏药最好先加温

      膏药是家中常备药物,具有疗效好、见效快、使用方便等优点。膏药贴于体表刺激神经末梢,通过反射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和镇痛的目的。用膏药前,患者应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贴膏药前需先确定病变部位,使膏药中心贴于病变中心。贴前先用热毛巾将患处或穴位处的皮肤洗净擦干。若患处有较长的毛发,需先剃去,以免影响膏药的粘贴牢度,或更换膏药时毛发被牵拉而疼痛。   冬天气候寒冷时,橡皮类膏药往往不易粘贴住,这时可将膏药贴好后再用热水袋敷一下,以便粘贴牢固,增加治疗效果。如使用黑膏药类膏药,应先将...

  • 扭伤后过48小时再贴膏药

    扭伤后过48小时再贴膏药

    很多人扭伤、拉伤后为缓解疼痛、尽快恢复,会在受伤部位贴上膏药。专家指出,这种做法并不可取,至少要在受伤后48小时再贴膏药。 专家指出,很多患者知道运动损伤后受伤部位不宜热敷,却不知道同样不能立即贴膏药。这是因为膏药主要起活血化瘀的作用,和热敷的效果相同,如果在受伤后立即贴上膏药,则更容易使局部血管出血、局部组织肿胀也更明显,反而会加重受伤部位的疼痛。因此,在运动拉伤、扭伤后的48小时内,最好采用冷敷,如用毛巾包着冰块敷在患处,最好坚持半小时左右。 受伤48小时以后如果疼痛等情况还没有好转,再考虑热敷或贴膏药。不过,...

  • 扭伤一天后方可贴膏药

    扭伤一天后方可贴膏药

    许多人扭伤后立即贴上伤湿止痛膏,以为这样伤痛好得一定快些。由于人体组织在受到外界损伤后即呈现炎症反应,局部慢慢出现肿胀,继而压迫神经引起疼痛。这种反应在24小时内可以达到顶峰,如果在此期间贴上伤湿止痛膏,其活血作用会使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自血管内渗出的液体也会增多,这样反而加重了局部肿胀疼痛。所以,跌打损伤后24小时内贴伤湿止痛膏的做法是不科学的。正确的使用方法是,跌打损伤后,在皮肤无破损的情况下,立即冷敷或用冷水冲洗患处,使血管收缩,便可减轻肿胀疼痛现象。24小时后再贴伤湿止痛膏,这样既可减少疼痛,又可缩短病程。...

  • 揭膏药不疼窍门

    揭膏药不疼窍门

    膏药粘贴时间长了,因粘得紧故在揭膏药时会特别疼。特别是揭粘贴在汗毛较重部位的膏药更疼。只要用棉棒蘸点婴儿油轻轻探到膏药与皮肤接触的一面,这样膏药就会自然剥落了,而且还会很干净,不留痕迹。因为膏药有很多空隙,婴儿油可以使膏药与肌肤之间产生空间,这样揭膏药时就不疼了。...

  • 中医传统黑膏药的制作方法

    中医传统黑膏药的制作方法

    膏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制作方法也十分的特别,有歌诀曰:“一丹二油,膏药呈稠,三上三下,熬枯去渣,滴水成珠,离火下丹,丹熟造化,冷水地下,其形黑似漆,热则软,凉则硬,贴之即粘,拔之即起。” 传统黑膏药的制作工艺: 1.药料的提取(熬枯去渣):取植物油置锅中,微热后将药料投入,加热并不断搅拌,直至药料炸至表面深褐色内部焦黄为度。此时温度可达220度,炸好后可用铁丝筛捞去药渣,去渣后的油为药油。(锅最好用铜锅,控制温度可用专用高温温度计。 2.炼油:取上述药油继续熬炼,待油温度上升到320...

  • 贴膏药治冬病注意三点

    贴膏药治冬病注意三点

    贴膏药治冬病,顾名思义就是冬天好发的疾病,在夏天用贴膏药的办法治疗。一直以来,冬病夏治贴膏药就是一种颇具特色的医疗手段。 按照中医理论,人体阳气长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一些冬季的高发疾病,就是由于人体内阳气不足,寒邪内生,抵抗力下降所致。而在夏季,尤其是三伏天,人体阳气达到最高峰,借三伏最热之时,用一些温阳祛寒的方法对病人进行调理,驱除体内的虚寒,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由于冬病夏治的疗效已被临床所证实,所以许多人都热衷于冬病夏治,尤其是快进入三伏天的时候,去中医医院预约三伏贴、三伏罐的...

  • 正史有几处提到膏药

    正史有几处提到膏药

    正史有几处提到膏药。 《南齐书·刘瓛传》:“瓛有至性,祖母病疽经年,手持膏药,渍指为烂。”可见彼时膏药可用以腐疽,且药力较猛,连持膏药的手指都因之腐烂。 《旧五代史·王建传》说王建曾遭杖刑,手下有个名叫马涓的,未见其背有杖痕,叹曰:“当时何处得此好膏药来?”反映膏药也可以治疗杖伤。 最著名的要算《后汉书·段翳传》。段翳,字元章,广汉新都(今属四川)人,习《易经》,明占卜,善合膏药。有个后生从...

  • 贴膏药三要五不要

    贴膏药三要五不要

      1.部位要选对:一般情况下贴于痛点,即选取最疼痛的部位贴敷;还有一些情况要贴于患病部位,如腰椎病变引起的腿痛,要贴于腰椎部位,这就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明确患病部位,做好标记。   2.皮肤要清洁:部位选对后,要用温水或湿毛巾将局部皮肤清洁干净,彻底晾干再贴。   3.贴后要热敷:膏药贴敷要平整无褶,贴好后可用热水袋热敷,一方面会粘贴牢固,另一方面会增加疗效。   4.有些部位不要贴:头面部特别是眼睛、口鼻附近不要贴膏药,多毛部位也不要贴,如果必须贴,则需将毛发刮掉。   5.皮肤破损不要贴:皮肤表面有破损、溃烂时不...

  • 膏药过敏贴前擦姜

    膏药过敏贴前擦姜

    少数人对膏药成分敏感或者膏药一贴就是几天,加之不清洗局部皮肤,膏药中的成分就可能经过汗孔侵入皮肤深处,发生局部瘙痒,甚至起皮疹。瘙痒时可在膏药外轻轻按摩,若不能缓解,可将膏药取下,用酒精涂搽瘙痒部位,再将膏药加温贴上。若患部因贴膏药引起水疱,发生溃烂、瘙痒剧烈等现象,说明对此膏药过敏,应将膏药取下停止贴敷,再用雷弗奴尔消毒患处,并用纱布包扎,口服抗过敏药物或局部外涂激素类软膏,进行抗过敏治疗。不能自行解决时,需请医生帮忙处理。 如果需要连续在局部贴膏药,减少过敏的方法是事先将一块生姜切成片,在需要贴膏药的皮肤上反复...

  • 贴膏药 有三错

    贴膏药 有三错

      贴膏药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其中的学问却不少,贴的方法不对会造成很多麻烦。   第一错:随意贴   虽然说膏药的使用非常灵活,基本上是哪里出现问题就贴在哪里,但是,在头面部特别是近眼处、口鼻处等不宜贴。另外要提醒的是,应避开汗毛较多的地方,如果贴膏药的部位汗毛比较多,比较密,最好先用医用剃刀将汗毛刮掉后再贴膏药。否则一是影响药物的吸收,二是粘不住,三是揭膏药时带起毛发会引起疼痛。每种膏药都有其独特的药理作用,不可随意通用。   第二错:直接贴   在贴膏药之前,先摸准疼痛点,用热毛巾或生姜片将患处或穴位处的皮肤擦净...

  • 敷膏药加热使用效果好

    敷膏药加热使用效果好

    使用膏药也有讲究,尤其在冬天,有些膏药需热敷。在贴膏药前,应先用热毛巾将准备贴膏药的地方擦净、拭干,这样有利于患处的毛细血管开放,可以让药物更好地透皮吸收。如果因为天气寒冷,橡皮类膏药的基质变硬,不容易在皮肤上贴牢,就需要将它用热水袋敷一下再贴,而且贴之前应剃净汗毛或避开汗毛较多的地方。 如果使用的是黑膏药,即俗话说的“狗皮膏药”,更需先将其在蜡烛、酒精灯上烘烤,或将其漂在开水上使其软化。软化后待膏药温度合适了,再贴于患处。注意膏药不能在煤气炉上烘烤,因为煤气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 贴膏药六“不宜”

    贴膏药六“不宜”

    膏药即将药附着在卫生胶布上,再将胶布贴于患处,达到消肿、消炎和镇痛的目的,常用于治疗关节炎、肩周炎、磕碰外伤未破溃。贴膏药有六不宜。 皮肤破损不宜 皮肤表面如果有破损、溃烂时,千万不要贴膏药以免导致感染。 五官附近不宜 在头面部特别是近眼处、口鼻处等附近,不宜贴。 过敏体质不宜 过敏体质者,通常不宜贴膏药,贴上膏药10分钟左右感到被贴部位的皮肤出现发痒、灼热、刺痛,此时要赶紧把膏药揭掉。 不宜超过一天 一般一剂膏药最长不要超过24小时,时间长了,不仅药物已经失去效用,而且还对皮肤有刺激作用。 水疱不宜弄破 贴过膏药...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